Ⅰ 我们真的听懂《闻说》了吗
《闻说》是由徒有琴担任作曲编曲,商连作词,
HITA和音频怪物演唱的一首歌。当我第一次听到它时,就深深喜欢上了。跟以往不同,这次的歌词虽然感到有种性灵上的共鸣,但很多地方只是直觉上的感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歌词内容。打算查阅资料,充分了解一下里面的意象,这才发现自己懂的太少了。而我也相信,在这个更注重曲和唱的今天,能真正听懂《闻说》的人也少了吧。
首先我们说第一句歌词,“十指曼若,刹那莲花绽落”。十指曼若,是以手指借代表达出了人物的情态,而莲花是佛教文化中常见的意象,是佛教的主要象征。而“刹那绽落”也正应了佛教徒心中莲花纯净和断灭的佛教象征。所以,《闻说》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整首歌的情感基调,这种以佛家禅释为主线的刻画,这一点从海报中也可以看出。
弄清了基调,我们再来看后面的歌词。
“束带当风,秀骨清像描摹”,“束带”一共有四个释义,我个人比较倾向“腰带”这个意思,其实“衣着端庄”也不是不可以,可是这句话需要的是名词词性的短语,而后者典型是形容词词性。而且“束带当风”显然是给后面的歌词铺垫,意思也简单,刻画了一个清秀、纯净的人物形象。“
画壁斑驳,秉烛对诸天神佛”则又一次应和了佛教的主线。“画壁”这个意象最早起源于《聊斋志异》,这句话中秉烛相对的应该就是“画壁斑驳”上的“诸天神佛”。
如果不考虑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的话,那么“边城荒漠,红颜白骨凋落”中,应该就有塞外边疆、凛风荒漠之意。而“红颜白骨”,一生一死、一皮囊一碎魄,不过尽成“凋落”。“浊酒入喉,销得几世功过”,这句话相对就更好理解,而“几世功过”也渗透了往生轮回的思想,也是佛教的一个重要话题。“箫声巷陌,几番落拓应笑我”,这句话只要知道“落拓”是豪迈、放荡不羁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接下来就是副歌前面的衔接部分了:“堪不破,是相逢早铸因果”,有人默认把“堪”通假成了“看”,而其原意是忍受的意思,虽然“看不破”和后面也可以接得很好,但内容上就南辕北辙了。
“待消磨,却成谁心魔”如果解释为“本待消磨,却成心魔”就更加通俗易懂了。而且“铸因果”“心魔”则又一次点名了佛家的主线。“纵难舍,旧时月色亦蹉跎,书尽几册”,这句话便给人一种岁月无情变迁的无奈之感,纵然难分难舍,可是这当年的月光也已不复依旧。
整首歌的副歌,也就是高潮的部分自是相当精彩:
“年少纵马且长歌,醉极卧云外山河”,这句话给人以大气磅礴、狂放不羁之感。“长歌”有放声高歌,长声歌咏、作诗这两重意思,在这里我觉得这两个都可以。“曾记兰台温酒伴月落”,也是有一种豪气之感。“兰台”有御史台、档案馆、典籍库等等的意思,所以我猜测这里有泛指官场和仕途的意思?在此之中仍饮酒邀月、纵情心意,我想可能是这个意思。“澹月春深飞落英,云子闲敲夜船静”描绘的是一幅恬淡的画面。前半句应该是“澹月/春深/飞落英”,“澹月”是说清淡的月光、亦指月亮,暮春时节,落英缤纷。“落英”即落花。我想
“云子”可能是比较不常见的意象,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云子”其实是指云南特产的围棋棋子。知道了这层意思,整句话的画面感便一下呈现了出来。“枕苍烟万顷星河阔”,这句话是在渲染气氛的,还是在刻画豪迈大气的人物形象。这段副歌重复了两遍,我想是为后两段副歌感情色彩转变服务。
“初见蕙带飞绿萝,红墙花繁拾玉镯”,无疑是在说初见时的事,“蕙带”指以香草做成的佩带,这两句话充分描绘了初见时的诗意与美感。(PS:我也知道费列罗的典故,但我每次听的时候怎么也没受影响呢?)“南山夜雨寺钟梦恻恻”,“恻恻”是有悲痛忧伤的感觉,也就是说从这句话开始,情感开始有波动起伏,内容也有转折。之后的“红尘十年曾与诺,书剑零落”,这句话首先交代了一个十年的时间段,然而“诺”与“书剑零落”也就交代了其中发生的事,诺言不再,繁复嗔杂。而结果就是“鬓边温存都作浮蜃楼阁”,相对好理解。
而与上一段并列,情感上有层进的下一段副歌,便更为重要。“情深处若化藤葛,若燃作滔天业火”,我个人认为“藤葛”应该是猜忌、芥蒂的意思;而“业火”,在佛教中是指“
恶业害身如火,亦指地狱焚烧罪人之火”,根据歌的内容,我更倾向前者,“情深害己”之意。“今朝剑指旧时曾濡沫”,这句话时整首歌中我最喜欢的一句:第一个原因是HITA姐唱功了得,唱得既清楚大气又饱含感情,内容一下表达出来了;第二个原
因当然就是内容,今昔对比,刀剑相向,曾初相濡以沫而如今却心坚如磐。“
夜雨南山共烛火,
何处零落”描绘的应该是曾经的温馨画面,与记忆一同不知何处零落,更添寂寞唏嘘之感。“终是谁又成谁心底修罗”,再一次与佛教有关,“修罗”在佛教中是“端正(天神)”;而“阿修罗”恰恰相反,是指“不端正(恶神)”,但其实前者也是后者的略称,所以用“修罗”表示相反的意思也没有问题。而这句话我更倾向于“阿修罗”的意思,应该就是最终谁又成了谁心底的伤痛。
最后便是整首歌的收尾。“酒醒天寒,遥记兰台月落”,这句话应该是说两个人离开之后,又想起了曾经的过往。“小炉候火,不信陌路白首”,生活归于平淡,静心冥想,又有谁会相信形同陌路直到白首。“
相约蓬山,闻说结婆娑花果”,这句话应该是回到佛教这条线的,而“蓬山”本与佛教无关,所以我想应该省略代指“蓬莱山”,意思应该是相会蓬莱,延续此生不了情。
结合最后一段的收尾,我想谈谈《闻说》的题目和意义。“闻说”,犹听说。再结合前面歌词的内容,我觉得应该是因为听说了什么而心生芥蒂从而反目成怨,最终看透一切、相会蓬山。这个观点我也很没有把握,仅仅是形而上学的推测一下。而为何以佛家禅释为主线呢,我想是其中的意象和情感比较吻合。但这首歌绝对不是与宗教歌曲,仅仅是借其意象而已。
而有琴的曲大气磅礴,
HITA姐和老妖的声音又很顺畅,整首歌一气呵成,情感饱满有力,实可谓佳作。若是还有机会写这样的乐评,我想一定会更有经验,领悟歌曲更加透彻。我想我的观点存在偏颇,但《闻说》的确是一部好作品,值得细细欣赏。
Ⅱ 闻说歌词大意
闻说作词:商连作曲/编曲:徒有琴演唱:HITA、音频怪物和声:HITA母带/混音:allen海报:陌舞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出品【塔】十指曼若 刹那莲华绽落束带当风 秀骨清像描摹画壁斑驳 秉烛对诸天神佛【妖】边城荒漠 红颜白骨凋落浊酒入喉 销得几世功过箫声巷陌 几番落拓应笑我【妖】堪不破 是相逢早铸因果【塔】待消磨 却成谁心魔【妖】纵难舍 旧时月色亦蹉跎【合】书尽几册【妖】年少纵马且长歌醉极卧云外山河曾记兰台温酒伴月落【塔】澹月春深飞落英云子闲敲夜船静【合】枕苍烟万顷星河阔【塔】初见蕙带飞绿萝红墙花繁拾玉镯南山夜雨寺钟梦恻恻【妖】红尘十年曾与诺 书剑零落【合】鬓边温存都作浮蜃楼阁【妖】堪不破 是相逢早铸因果【塔】待消磨 却成谁心魔【妖】纵难舍 旧时月色亦蹉跎【合】书尽几册【妖】年少纵马且长歌醉极卧云外山河曾记兰台温酒伴月落【塔】澹月春深飞落英云子闲敲夜船静【合】枕苍烟万顷星河阔【塔】情深处若化藤葛若燃作滔天业火今朝剑指旧时曾濡沫【妖】夜雨南山共烛火 何处零落【合】终是谁又成谁心底修罗【妖】酒醒天寒 遥记兰台月落【塔】小炉候火 不信陌路白首【合】相约蓬山 闻说结婆娑花果请采纳,谢谢
Ⅲ 闻说的意思
语出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这里的闻是听闻的意思,闻说的意思和听说相近。是一种比较书面形式的表达。
如果用听说梅花早,诗就一点儿意境也没有了。
Ⅳ 闻说鸡鸣见日升里面的闻是什么意思
闻:听见;听到
缘 :因为。
附:
“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意思是:刚刚听到鸡鸣就看到太阳升起。诗人一方面明写飞来峰的高,另一方面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Ⅳ 闻说歌词
闻说
作词:商连
作曲/编曲:徒有琴
演唱:HITA、音频怪物
和声:HITA
母带/混音:allen
海报:陌舞
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出品
【塔】十指曼若
刹那莲华绽落
束带当风 秀骨清像描摹
画壁斑驳 秉烛对诸天神佛
【妖】边城荒漠 红颜白骨凋落
浊酒入喉
销得几世功过
箫声巷陌 几番落拓应笑我
【妖】堪不破 是相逢早铸因果
【塔】待消磨 却成谁心魔
【妖】纵难舍
旧时月色亦蹉跎
【合】书尽几册
【妖】年少纵马且长歌
醉极卧云外山河
曾记兰台温酒伴月落
【塔】澹月春深飞落英
云子闲敲夜船静
【合】枕苍烟万顷星河阔
【塔】初见蕙带飞绿萝
红墙花繁拾玉镯
南山夜雨寺钟梦恻恻
【妖】红尘十年曾与诺
书剑零落
【合】鬓边温存都作浮蜃楼阁
【妖】堪不破 是相逢早铸因果
【塔】待消磨 却成谁心魔
【妖】纵难舍
旧时月色亦蹉跎
【合】书尽几册
【妖】年少纵马且长歌
醉极卧云外山河
曾记兰台温酒伴月落
【塔】澹月春深飞落英
云子闲敲夜船静
【合】枕苍烟万顷星河阔
【塔】情深处若化藤葛
若燃作滔天业火
今朝剑指旧时曾濡沫
【妖】夜雨南山共烛火
何处零落
【合】终是谁又成谁心底修罗
【妖】酒醒天寒 遥记兰台月落
【塔】小炉候火 不信陌路白首
【合】相约蓬山 闻说结婆娑花果
Ⅵ 山寺闻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
好像没有呢...你指的是老妖和hita的那首吧,真的没有,解析倒是有一段: 闻说》是由徒有琴担任作曲编曲,商连作词,HITA和音频怪物演唱的一...
Ⅶ 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是什么意思
“闻说”的意思是:听闻。听说。
Ⅷ 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是什么意思
“闻说”的意思:听闻。听说。
“闻说鸡鸣见日升”,听说在鸡鸣时分这里即可看到太阳升起的过程。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全诗为: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全文解释: 登上飞来峰顶的千寻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因为我已站在最高处。
Ⅸ 诗人在"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中要表达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 现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 所以表现的是作者急于报国的情感。
Ⅹ 闻说鸡鸣见日升 的意思是什么
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