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歌词歌曲 » 夫妻观灯歌词是什么
扩展阅读
初级教育是什么意思啊 2024-09-28 07:13:29
同学聚会礼物送什么 2024-09-28 07:08:31

夫妻观灯歌词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9-28 03:33:54

❶ 夫妻争灯歌词

夫妻观灯
演唱:李迎春&韩再芬

正哪月十啊五闹哇元宵呀呀子哟
火炮哇连天门哪前绕
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冤哪家舍呀嗬嘿
郎啊锣鼓儿闹嘈嘈哇
花开花谢什么花黄
兰花儿黄
麽花香
百花香
兰花兰黄百花香相思调儿调思相
我自打自唱自帮腔
咦嗬郎当呀嗬郎当瓜子梅花响丁当
(合)喂却喂却依喂却喂却
冤哪家舍呀嗬嘿
郎呀九月里菊花黄哪
环环子扭
开门喽
扭扭子环
开门栓
用手开开门两扇
夫妻双双把呀把灯看啊

东也是灯
西也是灯
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四面八方闹啊闹哄哄啊

长子来看灯
他挤得颈一伸
矮子来看灯
他挤在人往里行
胖子来看灯
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
他挤成一把筋
小孩来看灯
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
见走不动路来戳哇戳拐棍呐
.
这班灯观过了身
那厢又来一班灯
手捧莲花灯一盏
二家有喜
三盏灯
三员及第
灯哪四盏
四季如意
五盏灯
五子登科
灯哪六盏
六六大顺
七盏灯
七子团圆
灯哪八盏
八仙过海
九盏灯
九龙盘珠灯十盏
十全十美满堂红

❷ 闹花灯黄梅戏歌词

闹花灯黄梅戏歌词

闹花灯黄梅戏歌词,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听黄梅戏,黄梅戏是一种很经典的戏曲,其中最经常会听得就是闹花灯这一场,甚至是有很多人都记住歌词了,下面分享闹花灯黄梅戏歌词。

闹花灯黄梅戏歌词1

闹花灯 - 正月十五

词:于瑞洋 曲:于瑞洋

圆圆的月亮 倒映在荷塘

撩动的琴弦还醉了那花香

撩动了琴弦还醉了那花香

正月十五我们闹花灯

闹闹串串喜庆火火的红

合家团圆的东方巨龙

腾飞着划破这星空

正月十五我们唱幸福的歌

句句唱的心里暖和和

载歌载舞的中华儿女

洋溢着吉祥欢乐

洋溢着吉祥欢乐

正月里来 红梅花儿开

开出一片火火的美好的未来

热情的摇摆 歌儿唱起来

唱那一曲动人的天籁

正月十五我们闹花灯

闹闹串串喜庆火火的红

合家团圆的东方巨龙

腾飞着划破这星空

正月十五我们唱幸福的歌

句句唱的心里暖和和

载歌载舞的中华儿女

洋溢着吉祥欢乐

洋溢着吉祥欢乐

正月十五来 要大家乐呵呵

正月十五来 给大家送欢乐

正月十五来 掌声热烈有没有

正月十五来唱首歌

热闹的小巷 喜庆话儿讲

久别欢聚喜气洋团圆的景象

正月十五 我们送吉祥

送福禄无边万寿无疆

正月十五我们闹花灯

闹闹串串喜庆火火的红

合家团圆的东方巨龙

腾飞着划破这星空

正月十五我们唱幸福的歌

句句唱的心里暖和和

载歌载舞的中华儿女

洋溢着吉祥欢乐

洋溢着吉祥欢乐

正月十五我们闹花灯

闹闹串串喜庆火火的红

合家团圆的东方巨龙

腾飞着划破这星空

正月十五我们唱幸福的歌

句句唱的`心里暖和和

载歌载舞的中华儿女

洋溢着吉祥欢乐

闹花灯黄梅戏歌词2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简介

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

传说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烟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心,为纪念这个事件,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烟火,放爆竹,来纪念这个日子。

闹花灯黄梅戏歌词3

元宵节为什么闹花灯

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这是传统黄梅戏《夫妻观灯》里的唱词。几位参加“游黄山,看黄梅”雅称“二黄”旅游活动的西方游客听罢兴起,便决意再来一次“中国元宵观灯游”,这才惊叹:“中国正月十五灯节比咱的狂欢节还要热闹”!于是兴趣倍增,刨根问底探元宵。

中国人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是颇为考究的,这里的“元”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之日,这里的“宵”指的是宵夜,“元宵节”便被严格界定为农历正月十五夜间的节日了,张灯、舞灯、观灯、赏灯以及一切与灯有关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也便成了它特定的节目内容。

元宵节的由来,虽可远溯西汉时期,然而最为盛行时却要数唐代了。从《太平御览》中“正月十五日,汉家祀太乙,以昏时到明”的记载来看,元宵节是古代皇帝“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礼法演变而来的节日,是佛教习俗和道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正式为其命名并诏令每年此日举国张灯庆贺的,是汉文帝刘恒,到汉武帝时,元宵节则被列为全国重大节日了,从此代代相袭至今。

元宵节彩灯地方特色浓郁,各地均有“拳头产品”,诸如: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广东的走马灯、浙江的硖石灯、哈尔滨的冰灯、四川的自贡灯等,都是蜚声古今享誉灯坛的。彩灯样式更是五花八门各显异彩,诸如:花卉灯、动物灯、人物灯、建筑灯、风景灯、塔灯、宫灯、龙灯等,多以篾制灯架,以彩纸糊裱、手工书画精绘而成,内点蜡烛成为光源。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自娱自乐意识的增强,已经推陈出新,增添了钢筋铁骨灯架、微型马达、微型电脑、新式电声光源入灯的现代化彩灯新品种了。如:能摇头摆尾招手致意并用几国语言向观众问候的恐龙灯和能够展示火箭发射、飞天、回收整个过程的火箭灯,使元宵灯彩赋予了强烈的时代特色。如今的元宵彩灯不仅是民间灯彩艺人彩扎、糊裱、剪纸、编结、刺绣、雕刻诸工艺与智慧的集中展现,它还是现代科技之光在灯彩上的折射。

“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出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而被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去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有灯谜让你竞猜,于赏灯中射虎添趣;有龙灯绕你狂舞,于翻飞中春心萌动;有灯展让你投票,于评选中尽展风流;有汤圆让你饱尝,于赛吃中捧腹狂欢……正是:“正月十五闹花灯,街衢断煞夜归人”了。

如此良辰美景,当然会令古今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略翻诗史便可发现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居然就是元宵灯节的产物,诸如:“东风夜放花千树”、“众里寻她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刻千金,欲买良宵无价”、“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等,俯拾皆是。若以出新而论,愚以为清代单可惠的这首《张灯曲》当推上乘:“上元张灯夺月彩,古时嫦娥应好在。手攀桂树看人间,春灯万点春如海。衣香人影何纷纷,车如流水马游龙。百戏鱼龙争变幻,千家楼阁高玲珑”。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向世界昭示了这么一个感觉——要状述、描摹中国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盛况,非得登上月球居高俯看不可。这么说来,那些把中国元宵灯节比作西方狂欢节的外国游客,倒真有点“旁观者清”的况味。现在,元宵节已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实更值得狂欢了。

❸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下面来看看黄梅戏闹花灯唱词。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1

《闹花灯》即《夫妻观灯》。

表现一对夫妻元宵观灯的情景。这是整理前的一种演唱本,有的本子夫妻逗趣部分还要多,但也显得更加繁杂。

人物:王小六 王 妻

[王小六上。

王小六(唱)三番二次到汉口,

驾只小船到苏州,

命里有来终须有,

命里无来莫强求。

去年看灯我为首,

今年玩灯我又带头。

有人问我名和姓,

名字叫做王小六,

不却①来在自家门口。

叫声老婆开门楼②!

(白)开门哪。

[王妻上。

王 妻(白)谁呀?

王小六(白)当家我回来了。

王 妻(白)妻子不得闲。

王小六(白)干什么呀?

王 妻(白)我在裹粽子。

王小六(白)肚子饿了,把两个我吃吃。

王 妻(白)嗳,小足之足啊。

王小六(白)哎呀,闻都闻不得。来不来呀?

王 妻(白)来了。

(唱)正月十五闹元宵,呀呀子哟,

火炮连天门前闹,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锣鼓闹嘈嘈呀哈呀。

奴在房里绣荷花,呀呀子哟,

看见蝎子墙上爬,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伸手去拿它呀哈呀。

蝎子咬了我的手,呀呀子哟,

又痒又痛又酸麻,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从后不拿它,呀哈呀。

花开花发什么花儿开?

王小六(唱)兰花儿开。

王 妻(唱)什么花儿香?

王小六(唱)百花儿香。

二人合(唱)兰花儿兰开。

百花儿百开,

相思调,调思相,

自演自唱自帮腔,

一哈郎当,呀哈郎当,

瓜子梅花响叮当,

喂却喂却一喂却,

喂却我的冤家郎呀哈哈,

九月里菊花黄。呀哈呀。

王 妻(唱)弯弯子纽,

王小六(唱)开门楼。

王 妻(唱)纽纽子弯,

王小六(唱)开门环。

王 妻(唱)用手开开门两扇,

却原是当家的转哪转回还。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2

黄梅戏剧种简介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黄梅戏的脚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

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着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黄梅戏闹花灯唱词3

元宵闹花灯的由来传说

一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噩耗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良之心,为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焰火,放爆竹,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闹花灯有什么寓意

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

闹花灯是元宵节汉族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而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❹ 十五的月亮为谁圆歌词

歌名:十五的月亮为谁圆

演唱:萧雅、黄新德

填词:郁明昆

谱曲:时白林

歌词:

女:云淡风清月半圆

男:我送金妹把家还

女:双双来到望月桥畔

男:慈善寺里钟声传

女:朗朗的钟声入云端

刘海哥送我把家还

一人行路叹路长

刘海哥伴我回家嫌路短

男:抬头仰见天上月

低首俯视水中星

女:你可知十五的月亮为谁圆

今夜的星星为谁明

男:月儿为你圆照你把家还

星星为你明轮仔照你把路行

女:只要是你我月下常相伴

赛过天上做神仙

合:但愿十五月儿圆

望月桥上再相见

❺ 天仙配歌词

《天仙配》

歌手:严凤英

作曲:时白林

作词:陆洪非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好比翼双飞在人间

严凤英是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开拓者和贡献者。

严凤英的黄梅戏代表作有《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5)夫妻观灯歌词是什么扩展阅读:

《天仙配》是中国古代神话爱情故事。原作是民间流传的老本子。1951年由安庆市文化馆的班友书第一次改编,其中《路遇》一场参加第一届华东戏剧汇演,获大奖。

班友书的改编把民间冗长的本子改为七场,改七仙女受命下凡为主动下凡,改董永书生为劳动人民,改傅员外傅善人为恶霸地主,总之删繁就简,形成了《天仙配》本子的基本框架。

班友书是解放前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擅长古典诗词,改编《天仙配》时,用古典诗词重新填写了许多唱词,奠定了现代《天仙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