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半歌词一半自己唱怎么剪辑
一半歌词一半自己唱的剪辑方法为:
用剪映APP插入视频内容,然后点击歌曲,找到歌词识别,就会在屏幕上出现相应的歌词,还可以选择歌词出现的形式。
等软件自动完成字幕同步之后,再保存至手机,最后录入自己的心里话即可发布。
㈡ 写古风歌词要注意一些什么常识还有就是经常会用到什么词语
古风歌曲填词教程
【踩点】
在古风歌曲填词中,踩点是很重要的第一个环节,虽说现在的古风歌曲大多是填现成曲或是写原创词,有些已经有人填过词的歌曲可以根据原词的格式与字数来写,但有些曲子是没有填过词找不到参照的,或是有的词作并不喜欢原词的格式想自己来找旋律填词(例:《百鬼夜行》与《山雨》,《月江西》与《春弄》),那就需要靠词作自己来听曲子,根据他想要的旋律找出每一句去掉要填几个词几个字,它的句式是怎样分的,整首歌下来要分为几段,这首词的大致格式是怎样,这就是踩点。
如何踩点呢?用《因缘劫》这首歌作为例子,如果这只是一首没有歌词的纯音乐,听着伴奏,先摸清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大体分为几段,做好这些准备之后就可以听着曲子,根据它的节奏去听它的句式与字数,那《因缘劫》的句式和字数就是这样的:
00:37
A1 4 4 7
4 4 8
7 6 13
7 7 11
B 5 5 11
5 5 9
5 5 11
5 5 9
02:31
A2 4 4 7
4 4 8
7 6 13
7 7 11
11
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来填词就容易的多,当然,有原词参照的曲子就可以跳过这一步。
【灵感】
古风歌曲填词的灵感一般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曲风,二是词作个人的思想。古风歌曲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豪放派曲子一般适合征战、帝王等剧情词,婉约派曲子可选填的故事题材就比较多,爱恨离愁是最常见的,但同时也能从《诗经》、唐诗宋词等文献中获取题材,也可以写历史人物,典故等。(例《大唐红颜赋》《采薇》《春弄》)。抒情词的灵感往往来源于一首诗词,一栋古建筑或是一个风景,一副画面。(例《思凡》《碧江涵秀》)
灵感是突发性的、稍纵易逝的,如何获得灵感呢?
(1)生活体验与积累
在古风词中,不管是剧情词还是抒情词都能加入词作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体验和积累是灵感的摇篮,就像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网络。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心里状态和环境
灵感的产生往往都是在创作者没有特地准备下忽然迸发出来的,灵感的获得是一种被动的思维接受过程,而非主动所能获得的。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在无意识的心里状态下获得的灵感,比如像走路、上厕所、洗澡聊天、睡觉这些松弛的精神环境,是比较容易获得灵感的。当我们缺少灵感的时候,可以看一些古诗词的书籍,古诗词里的诗句和意境往往都能给我们一些创作灵感,当这些灵感在我们大脑中一闪而过的时候我们就要紧紧地抓住,并且把思想高度地集中在灵感的焦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力,进一步地使灵感得到扩大。
(3)学会思考和创造
思考是获得灵感的必经之路,我们在获得一定的灵感之后,哪怕只是几个词语或者句子,我们都要在此基础上思考它的发展和延伸,通过自己的想法来使自己获得的灵感得到发展和延伸,使这首词不脱离主线却也能丰富起来。其实,灵感是人皆有之的,只要认真地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灵感随处可见。
【意境】
古风词很注重意境,意境不是虚幻的,意境是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与“景”通过艺术加工,融入自己的情感,然后交融,使意境达到完美的体现。
意境即是主观思想与可观事物的结合,同时它也是歌词的“灵魂”赖以生存的环境。一个好的作品,必须通过意境的营造,使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得到最完整的体现。
意境是赋予诗、词作品形态美的重要因素,而“意”与“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意”(情)因“境”(景)而获得形象,使其具象而有所触感;“境”(景)因“意”(情)而变得鲜活、生动,有血有肉。因此,词作的情感与情趣,是“造境”成败的根源所在,意高境远、意境浑融乃是诗词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意境上,歌词写作既有似于是个创作,又不完全等同于是个创作。但古风词与诗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写作古风词的时候只要能掌握住诗词的精髓那意境是很容易营造出的。
【节奏】
语言具有轻重、缓急的规律性。你对一首曲子有了灵感,找到点了,但是也不能不管它的节奏只当是填充般给它胡乱填上东西,每一字一句都是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的,不然即使填出了一首很好的词,有一个很好的歌手,但是你的词跟不上节奏也是白费。古风词不比现代词,古风词和诗词一样是有平仄规律的,只要你的词符合曲子的节奏,你在填词过程中不去管它的平仄,当你写完后你会发现你的词是符合平仄的。词作在填词过程中也是需要听着曲子来填的,不能踩点结束后就把曲子丢一边,填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要根据曲子来,适当的哼唱来知道这节音调和自己的词是不是吻合,唱起来会不会奇怪会不会拗口,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流畅姓。语言流畅是歌词创作的最低标准,只有当语言节奏符合人们的口语习惯或者悦读习惯时,歌词语言才具有歌唱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