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歌词歌曲 » 歌词杀人又放火是什么歌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歌词杀人又放火是什么歌

发布时间: 2023-10-09 01:19:39

⑴ 在深夜放烟火是什么歌

在深夜放烟火歌词是《漠饥枯或河舞厅》的歌曲歌词。

歌词是:

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

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败高

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

你什么都没有说野风惊扰我

三千里偶然见过你

花园里有裙翩舞起

灯光底抖落了晨曦

在1980的漠河舞厅

如果有时间

你会来看一看我吧

看大雪如何衰老的

我的眼睛如何融化

如果你看见我的话

请转过身去再惊讶

我怕我的眼泪我的白发像羞耻的笑话

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

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

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

你什么都不必说野风惊扰我

可是你惹怒了神明

让你去还那么年轻

都怪你远山冷冰冰

在一个人的漠河舞厅

如果有时间

你会来看一看我吧

看大雪如何衰老的

我的眼睛如何融化

如果你看见我的话

请转过身去再惊讶

我怕我的眼泪我的白发像羞耻的笑话

如果有一天

我的信念忽然倒塌

城市的花园没有花

广播里的声音嘶哑

如果真有这天的话

你会不会奔向我啊

尘封入海吧

歌曲鉴赏:

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让听众的情感破防了。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老人执着的爱情故事里有许多年轻人缺失的烂伍东西。

与以往凭借洗脑旋律出圈的“神曲”不太一样,《漠河舞厅》让听众产生强烈共情的,是它颇有画面感的创作背景,如东北小城的舞厅、怀念亡妻的独舞老人、20世纪80年代的特大火灾等。



⑵ 《漠河舞厅》歌词含义是什么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

据介绍,198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六”黑龙江漠河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大火的惨烈程度真的无法想象,28个日夜才被扑灭,211人因此丧命,其中就有“张德全”的妻子康氏,他们生前没有子女,事情已经过了30多年了,老人也没有再婚,默默地守护着这份爱。

《漠河舞厅》歌词如下:

如果有时间,你会来看一看我吧,

看大雪如何衰老的,我的眼睛如何融化,

如果你看见我的话。请转过身去再惊讶,

尘封入海吧,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

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

你什么都没有说野风惊扰我。三千里偶然见过你,

花园里有裙翩舞起,灯光底抖落了晨曦,

在1980的漠河舞厅。如果有时间,

你会来看一看我吧,看大雪如何衰老的,

我的眼睛如何融化。如果你看见我的话,

请转过身去再惊讶,我怕我的眼泪。

我的白发像羞耻的笑话,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

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

你什么都不必说野风惊扰我。可是你惹怒了神明,

让你去还那么年轻,都怪你远山冷冰冰,

在一个人的漠河舞厅。如果有时间,

你会来看一看我吧,看大雪如何衰老的,

我的眼睛如何融化。如果你看见我的话,

请转过身去再惊讶,我怕我的眼泪,

我的白发像羞耻的笑话。如果有一天,

我的信念忽然倒塌,城市的花园没有花,

广播里的声音嘶哑。如果真有这天的话,

你会不会奔向我啊,尘封入海吧,

尘封入海吧。

⑶ 漠河舞厅歌词表达什么

漠河舞厅歌词表达什么

漠河舞厅歌词表达什么,漠河,一个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北部的边陲小镇,一个极冷的地方,一个能看见极光的美丽小镇。这个小镇上住着一位专情的男人,漠河舞厅歌词表达什么。

漠河舞厅歌词表达什么1

《漠河舞厅》这首歌原本是比较小众的歌,但是后来突然火起来了,这首歌很伤感,大家看歌词就能看出来。其实,歌词里还隐藏了一个很悲伤的故事。今天就来聊聊,《漠河舞厅》歌词含义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你会来看一看我吧,看大雪如何衰老的,我的眼睛如何融化……”听着歌,张德全老人的爱情,在眼前仿佛像放电影一样环环闪过。

“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你什么都没有说,野风惊扰我”这样的歌词起初还以为会被屏蔽,但是随着越来越火,去听着整首歌曲,再到了解了故事,你才会发现,形容的一点都不为过。

而且你会发现你可以喜欢里面任意一句,而且也都有人和你一样共鸣,就算是哼哼声都有人喜欢,这可能就是融入感情的文字吧。

漠河,一个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北部的边陲小镇,一个极冷的地方,一个能看见极光的美丽小镇。这个小镇上住着一位专情的男人,这个小镇上住着一位专情的男人。

在三十多年前,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燃烧的大火持续了28个日夜才被扑灭,那时,有200多人葬身火海,在这里面就有张德全老人的妻子康氏。

那时,张德全老人一定是个健硕帅气的男子,而她的妻子肯定是一位温和而天生丽质的女子,独爱着舞蹈,她的舞姿如精灵般美妙,吸引着张德全老人,相爱、相知却没能相守一生。

现在想想,唯一的遗憾是这场悲剧发生前,他们没有生育子女。没有子女,没有他们生命的延续,他看不到爱妻康氏的影子,而老人三十余年只能在美好的回忆中独活。

后来,张德全老人三十年如一日的给亡妻写信,诉说着自己的钟情。听着质朴的旋律,想着老人在舞厅里独舞,一遍遍品味着歌词,世间有几个这样专情的男子呢?

他是多么期盼妻子能回来看一看自己,但又担忧他早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与歌词相反:“大雪不会衰老,眼睛不会融化,而你也不会来看我。”

所以说,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如果其中有一个先走一步,那么留下的那一个注定会用余生来历一场思念至极,却无药可医的劫。

漠河舞厅歌词表达什么2

“谨以此歌献给张德全老人及其已逝爱妻”。独立音乐人柳爽创作、发行于2020年6月的歌曲《漠河舞厅》,日前成为“顶流”。

歌曲背后,东北边陲小城漠河的这间舞厅,也成为焦点。新歌发布时,柳爽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了一封信,并配上了老人在舞厅独舞的动图,打动无数网友。广为流传的故事版本中,这首歌的灵感源于柳爽在漠河一家舞厅见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独舞,老人的妻子在大兴安岭“五六特大火灾事故”中遇难身亡,此后几十年老人未再婚,也无子女,他经常到事发地附近的舞厅跳舞,怀念热爱跳舞的亡妻。

11月4日,柳爽独家向新京报还原《漠河舞厅》的创作背景和过程。柳爽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年在采风中,自己才第一次知道发生在1987年的“五六特大火灾”事故,为此深受触动,最终决定写这首歌。柳爽承认,这首歌加入了一定程度的文学想象和细节填充。

为何这首歌会在发行一年之后突然爆火,柳爽也有些困惑,他认为,“是无数个机缘巧合的.击中和现代社会对保守爱情观的某种共情。”

对于歌曲的走红,柳爽表示,“凡事过犹不及,草率空洞的东西不会被时间留下,但富有感情的内容也不该被‘狂欢’式的消费。”

▲2020年3月,柳爽在微信公号发文称,图中位于舞厅中央独自舞蹈的老人,便是《漠河舞厅》背景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张德全(同音)老人。图源微信公号截图

“加入了一定程度的文学想象和细节填充”

新京报:最近《漠河舞厅》在各大平台都非常受欢迎,能不能谈一下创作背景?

柳爽:2019年12月,我去漠河采风。一天晚上出门找便利店,路过了一个舞厅,在地下室,里面传来很复古的音乐,爸妈那个年代的那种,出于好奇就想进去看看。

新京报:去年这首歌发布时,你以当事人的口吻写了一封信,里面的爱情故事是真实的吗?

柳爽:故事和原型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当时对一位独自舞蹈的老人好奇,就悄悄跟在后面模仿。休息间隙和他闲聊过程中,知道了他很简短的故事梗概。征得同意后,回京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下《再见了晚星》一文,并加入了一定程度的文学想象和细节填充。

新京报:当时老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们都聊了些什么?

柳爽:给我的印象就是和蔼,微笑,乐观,但少言,我们的所有对话不到五分钟,从中获悉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多的也没问,他也没讲。

新京报:在遇到这个老人之前,你了解过1987年的这场特大火灾吗?

柳爽:87年还没出生,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到要把这个故事创作成一首歌,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柳爽:其实最大的触动可能不是相守爱情的这个故事本身,而是回京后上网查阅87年“五·六火灾”的新闻报道,结合故事后,脑海里似乎瞬间翻涌出了当时的场景画面,才大为震撼,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有过这样一场举国震惊的大灾难。

新京报:创作这首歌用了多长时间?过程顺利吗?

柳爽:从demo到混音母带,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其实过程中修改了三四个版本,最终确定下来最满意的表达方式,在我看来目前的歌词是我自己最偏爱的,也暂时没有改的打算。

▲《漠河舞厅》创作者、音乐人柳爽。受访者供图

“警醒我们记住那场灾难”

新京报:有人说,《漠河舞厅》可能会成为继《成都》之后再次捧红一座网红城市的音乐,你怎么看?

柳爽:个人之见是没有类似性,带有地名的优秀作品很多,其表达的内容也百花齐放,漠河仅仅是歌曲的地理载体,它更像是在一种人文的纪实和大背景下的小缩影,它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漠河这个城市,而是警醒我们记住那场灾难。当然因此给漠河市带来的一点关注,也有积极作用,插句题外话,漠河当地有一个火灾纪念馆,推荐感兴趣的朋友去了解下。

新京报:这首歌去年就已经发布了,为什么今年如此火,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柳爽:这也是我的疑问,很多人说是资本的力量和推手的刻意。倘若如此,一年半前以新歌的形式出现时为何不推?我分析原因,可能是无数个机缘巧合的击中和现代社会对保守爱情观的某种共情。

新京报:这首歌在网上爆红,你却在微博上说“别推了,可以了,再刷就变味儿了。路走慢点儿挺好的。”为什么这么说?

柳爽:凡事过犹不及,草率空洞的东西不会被时间留下,但富有感情的内容也不该被“狂欢”式的消费,你的“狂欢”是他人的痛苦遭遇。

新京报:你曾经是一名警察,后来转型做了音乐人,这段从警经历对你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有影响吗?

柳爽:我认为有,因为专辑越做到后面,表达方式和音乐风格越热烈,有一种跟自我命运的负隅顽抗,这股劲儿好像一直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