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主要有哪些知识点
主要是以计算和单位换算为主,知识点也是偏向于基础一些。
二年级数学初始阶段只要是以10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这也是二年级段学生最开始接触的,无论任何一个阶段数学的计算都是一个需要踏实掌握的基础。
还有就是一些物体的观察,这也是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毕竟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需要学生对各种的图形进行观察和学习,都是非常的重要的。这样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
最后就是一直学习的应用题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也是伴随数学学习长期的一个过程。
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发现其中的乐趣,这也是比较关键的,简单的学习知识是比较枯燥的,更多的是发现其中的乐趣,这样我们的数学才会学习的更好,数学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工具学科,而且数学的学习也是伴随我们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家长也是要学会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学习,学有所成。
❷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如下:
1、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10000。
3、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数字增大(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数字减小(去“0”)。
4、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5、减法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❸ 二年级上册怎样抓好“用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比如铅笔、橡皮、课本、课桌。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黑板、教室、楼房、大树。
常考题目例如:
黑板长2(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一棵树高3(米)
教室长12(米) 门高2(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讲台高90(厘米) 筷子长20(厘米)
茵苗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图钉长1(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物品的长度=终点的刻度数-起点的刻度数。
3、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常考题目例如:
(1)1米10厘米=(110)厘米 200厘米=(2)米
(2)弟弟再长高10厘米,就有1米,弟弟有多高?
1米=100厘米 100-10=90(厘米)
4、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的。
测量方法:
将线段的左端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线段的长度=终点的刻度数-起点的刻度数。
常考题目:
(1)判断线段
给出几张图片,让孩子根据线段的概念判断是否为线段,观察的时候重点观察线是否是直的,是否有两个端点。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当然这是最简单的题目。
(2)多边形有多少条线段。
三角形有3条边,3条线段;正方形和长方形有4条边,有4条线段。
(3)数线段
根据两个端点只有一条线段,
一条线段上有几个端点,端点数和线段数的关系如下:
在一条线段上有3个端点,就有2+1=3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4个端点,就有3+2+1=6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5个端点,就有4+3+2+1=10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6个端点,就有5+4+3+2+1=15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n个端点,就有(n-1)+(n-2)+……+1条线段。
⑵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二、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注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4、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
1、步骤:
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写单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A和B一共是多少(单位)?
②A比B多多少/几(单位)?
③B比A少多少/几(单位)?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主要学习角的特点和画法。
1、角的特点(有1个顶点,2条边),是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的标准。
2、角的大小的比较,通过叠合法的方法进行验证。
角的大小和张口的大小有关,和两边的边长无关。
3、角的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画角的时候,要先点一个点。
4、计算一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如下图)
其实这种题目有如下的规律:
第一个几何图形有两条线段,那么,角的个数就从比二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就是一个角;
第二个几何图形有三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三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2+1=3个角;
第三个几何图形有四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四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3+2+1=6个角;
第四个几何图形有五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五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4+3+2+1=10个角;
第五个几何图形有六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六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5+4+3+2+1=15个角。
依次类推,结果也呈现以上相同变化趋势。这样只要知道所给几何图形有几条线段组成,就可以依据比线段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的规律算出角的个数了。
5、角的分类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三角尺上有一个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重点知识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
用乘法算就是:2 × 3 = 6 或3 × 2 = 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2+2++2=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3乘2等于6。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数×乘数=积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 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 用 几×几.
如:2和4相乘 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 ?用 几×几。
如:2个8相乘 用8×8=64
10、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
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11、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1乘任何数还得原数。
0乘任何数还等于0。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长,时针短。
2、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3、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所以 1时 = 60分。
4、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6 个两位数。
3×2=6(种)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3×2×1=6(种)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
2+1=3(种)
4个人就要握6次手。可以用连线法。
3+2+1=6(种)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也可以连线。
2+1=3(种)
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
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是: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直角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
1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从个位加起。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1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如:49+42≈90 28+45+24≈100 5040 305020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❺ 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如下: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系: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❻ 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如下:
1、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ー,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4、时针短,分针长。1时=60分。60分=1时。1刻=15分。
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共有六十小格。
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格是一分。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❼ 一个高是10厘米的圆柱,把它切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圆柱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2020年4月23日星期四。数学世界继续发布一些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习题及解析,来到这里的新朋友可以翻看以前的文章。笔者希望对广大学生的学习和备考有一些帮助,请朋友们密切关注数学世界!
今天,数学世界仍然为大家分享一道小学数学求图形体积的题,这题有一定难度,但是属于小学数学的常规考题。如果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立体图形中圆柱的相关知识,还是能轻松做出此题的。同学们做题时,千万不要死记一些解题套路,那样只会妨碍大家的正常思维。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一会儿,再看下面的分析和解答过程,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例题:(小学数学应用题·图形体积)如图所示,把底面直径为8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80平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此题的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还是有很多同学无法做出来,就是因为不会运用“表面积比原来增加80平方厘米”这个条件。实际上,这题就是将立体图形进行变化,找出变化的和不变的部分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要弄清楚“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圆柱表面积多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根据其他条件进行计算即可。下面,数学世界就与大家一起来解决这道例题吧!
分析:将一个圆柱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由图可知它们的高没变,体积也没变;但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圆柱表面积多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很关键。多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都等于圆柱的高,宽都等于圆柱的底面半径;而已知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圆柱底面直径为8厘米,于是可求出圆柱的高,进而再求出圆柱的体积。
解:圆柱的底面半径:8÷2=4(厘米)
圆柱的高:80÷2÷4=10(厘米)
圆柱体积:
3.14×4^2×10
=3.14×16×10
=502.4(立方厘米)
答:圆柱的体积是502.4立方厘米。
(完毕)
这道题主要考查立体图形中圆柱的体积计算,弄清圆柱体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时的变化情况,即:高没变,体积没变;但长方体表面积比圆柱多了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温馨提示:朋友们如果有不明白之处或者有更好的解题方法,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