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如何用数学知识做科技作品
扩展阅读
romeo歌词是什么意思 2025-01-20 01:35:35
教师考试知识大全 2025-01-20 01:34:45
同学相聚如何说 2025-01-20 01:23:55

如何用数学知识做科技作品

发布时间: 2022-07-14 05:56:07

Ⅰ 跟数学知识有关的小制作咋做

做个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Ⅱ 数学科技小制作怎么做

看你喜欢做哪一类的科技产品。
http://et.rouding.com/book/80997 这里面有比较多的安利,可以参考着做一些。

Ⅲ 初二物理的科技作品如何做,要科技的

这里有很多http://www.pep.com.cn/czwl/
推荐一个:

自制留声机唱头

【制作方法】

1.用一个外径7厘米的铁皮罐头盒,把一个盒底去掉,另一盒底用木锤敲成喇叭口状,如图9.7-1所示。

2.找一段长15厘米,直径2-3毫米的钢丝,麦面打磨光滑,由罐头盒外下侧壁上开的孔插(钢丝不与侧壁接触)至盒内上侧壁用锡焊牢,中部用一段1毫米粗的钢丝与喇叭状的顶点焊接在一起。在钢丝的下端点做一个可以固定留声机唱针的金属套管,结构如图9.7-2所示。

3.在罐头盒无盖的一面安装一个木质把手,其位置如图

【使用方法】

手持把手,将唱针尖轻轻放在正在转动的电唱机唱片上,即可听到声音。

【原理说明】

唱片上的凹凸不平,引起唱针的振动,通过钢丝带动喇叭口振动,利用罐头筒的共振箱作用,而使人听到清晰的唱片上录制的声音。

编者提示:本自制教具可辅以“声现象”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

Ⅳ 运用数学知识可以做哪些手工

语文中有个概念“名词解释”,数学中有没有?很多人肯定都摇头。然而,在长青小学丁杭缨老师带来的经典学堂第二十九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却把一堂数学课上出了“名词解释”的语文味道,让坐在教室内的50位三四年级小家伙,对三角形的三边有了最好的理解。

从先“动手”得出注解,再到把注解灵活运用到习题里,如此举一反三,学生学得津津有味。难怪课程开始时,丁老师做了一番小调查,全班50来位学生,主动要参加的不到十位;而一个多小时后,当丁老师宣布下课时,学生却不舍地问:“丁老师,你下午还会给我们上课吗?”

(第二十九课)

课堂实录

从手工活开始

摸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名词解释”

刚上课,学生就奇怪了:桌面上怎么有一堆工具:电线、塑料吸管和剪刀。“不是说数学课吗,怎么像是手工课。”

丁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然后用电线穿在吸管内,把三小段首尾相连。猜猜会得到什么图形?一分钟不到,手工作品成形了:学生都围成了各种三角形(图① )。可是丁老师除了三角形之外,又拿出了两件作品,几段吸管平排在一起的图形(图 ② 和图 ③)。

盯着这些图形,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

生一:“如果剪下来的三条边差不多长 ,就能围成三角形,要是差太多了,就围不成。”

生二:“要能围成三角形,必须其中两条边能竖起来,围不成,是竖不起来的。”

老师插嘴问:“为什么竖不起来呢?”

生:“太短了呀。”

老师继续追问:“什么太短了?”

生:“两条边合在一起太短。”

至此,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学生得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口语化解释”:两条边合起来,比第三条边还短,就围不成三角形;两条边加起来超过第三边,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丁老师一提醒,这“加起来”在数学上即“和”,用数学语言修正一下,就是“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就能围成三角形”。

这一解释到底是对是错?课件上出现了三条线段,长度为4厘米、10厘米、5厘米,丁老师大声说:“4+10>5,符合刚才同学们得出的条件,可以围成三角形。”随即她演示起课件,可三条线段围成的不是图① 的三角形,却是图 ②。

怎么回事呢,丁老师“纳闷”了。这下,又得靠学生来帮忙了

生一:“因为4和5相加是9,比10要短,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生二:“应该是小的两条边的和大于长的那个边。”

这下,丁老师“恍然大悟”。一番修正,三边关系的正确“解释”出来了:较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在数学课本上,又称为“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灵活运用解释

就好比语文中的造句

这“解释”已经注明了,接下来就是要对“名词”进行灵活运用,就好比语文中的造句。丁老师在课件上选出了四组线段,看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第一组三边长为3、4、5,第二组3、3、3,第三组2、2、6,第四组3、3、5(单位均为厘米)。

有了以上明确的解释,学生一眼就看出了第三组不能围成三角形,2+2<6嘛!那其他三组能围成怎样的三角形?丁老师和大家依次来分析,她还神秘地补充说:“可别小看这几个三角形,每一个的背后可都有好玩的东西呢!”

先说第一组,自然数的知识学生已学过,3、4、5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是不是三个连续自然数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丁老师又提问了。

生一:不一定。1、2、3不行,1加2等于3。

生二:0也是自然数,它也不行的。

师:回答得很好。那大家知道,3、4、5围成的三角形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知识点虽然课本上还没有学到,但课堂上知识丰富的小家伙不少,马上有人在接口说,“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等。丁老师笑着说:“等大家到了初中,就会更好地认识它了。”

再说第二组,这个三角形学生都熟悉,异口同声答“等边三角形”。而第四组也不言而喻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在三个三角形中,丁老师笑着称,她对等腰三角形最感兴趣,准备给它动几次“小手术”:“三边是3、3、5,现在我想把5厘米的这条边换个长度,可以换成多少呢?”

马上就有学生举手了:“3加3等于6,所以换成1、2、3、4都可以的。”

随着课件的一个个演示,几个三角形都一一“露脸”,从“小的”“很窄”“又长又窄又瘦”“和塔尖差不多”,变成了“胖起来了”“面积大起来了”“变矮了”。细心的学生还学会了知识的联系:“当边长是3时,就变成和第二组一样的等边三角形。”

5厘米这条边“折腾”下来,丁老师又出新招:“保留5厘米边不变,我现在要变化其中一条3厘米边,可以换成几厘米呢?”学生已经很有经验,一个个互相补充:

生一:“1和2不可以,它们和3相加不会比5大。”

生一:“只要比2大就可以了。”

生三:“不是的,不能无限大,如果换成是100,那3加5就小于100。”

一番讨论,结果顺利得出:比2大、比8小,也就是4至7。

回到手工活

用联想带着问题出课堂

都说数学和生活联系密切,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也不例外。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经常出现的一个生活题,所有学生都有了理论上的解释:小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条是两个点之间的线段,另外两条是要中间折一折,哪条路最近?不仅答案一下就明了,而且有了理论支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有名词有解释,从书本到知识,课堂看似接近尾声。这时,丁老师又把大家绕回到了开课时的手工活动上,不过这回的任务不一样:三段怎么剪,一定围不成三角形,你有什么好办法?第一刀要剪在哪里?

经过了这番“名词解释”,逆向思维也难不住学生:“中间剪一刀,那就围不成”“第一刀剪下后,如果第二刀剪在短的线段那一侧,也围不成三角形”“这第三刀要剪在长的那一段上,并且要超过全长的中间点”。

和普通课堂一样,课结束时,丁老师也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与“和”对应的是“差”,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明白了,两条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吗?带着这个思考,学生满足地走出了课堂。

课后互动

家长:每次期末考试复习时,孩子说他都懂了,书上的题目让他做,也的确会做的,可到了考试时,却还是有不少错误?是不是我们家长指导他复习的方法不对,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丁老师:的确,现在教材和书上的习题都偏简单,而考试总有一定的难度存在。问题的关键点不在家长,而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人身上。老师要把教材教活,学生也不是死读书。关键就是学数学也需要联想,比如有“和”就要想到“差”,一条路知道如何走过去还要了解如何走回来,这就是可逆思维。锻炼这个思维的最好法宝就是“变式题”,比如条件的内容不断变化,条件与问题互换位置等。

家长在指导孩子复习时,可让他先看目录,然后想一下,这个单元学会了什么、最难的是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自己还不懂的,让问题一一解决。在平时做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准备一本错题本,平时错过的题目都要记录下来,在考试前有针对性地做一遍,加强巩固。

家长:我的孩子很奇怪,难的题目会做,反而简单的题目老是做错,我督促他再检查检查,往往要等到这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你说他这粗心的毛病,怎么改啊?

丁老师:对于孩子粗心的毛病,一定要细化,必须弄清楚孩子为什么错。比如有些孩子是抄数字的时候抄错了,上一排还是13,下一排就写成15了,对这类孩子就要循序渐进地以鼓励为主,可以给他们一些目标鼓励,比如少抄错一题,给一颗五角星等。还有一些孩子则是知识本源上存在问题,比如“8+5”他始终认为等于12,这就要从根本上帮助孩子理解知识点。

家长:我的孩子数学底子不错,暑假里我就让他预习了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而现在一开学,老师开始讲上册的内容,他差不多已经准备开始预习下册的内容了。我这样的教育方法不知道是否可行?

丁老师:数学底子好的孩子,我不建议提前先自学课本知识,这样只会让孩子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而其实老师讲课的内容不仅在课本上,更重在一种数学思维。建议这类孩子可以选一些奥数等题目来做,使得课堂上的知识能有更深的挖掘。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孩子,倒是可以适当提前预习,这样就能顺利跟上老师的进度,不至于落后。

课后留声

姚女士(九莲小学三年级丁一航家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刚开始老师让学生拼三角形,当时我也根本没有想到有后面的2、3种情况,大家想到的都是同样一个三角形。这对自己也是一个反思。这是我第一次去听课,对孩子,对课堂都有了更多的接触。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顾眼前,不是今天作业做完了或者考试考了100分就好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考了100分以后应该怎样,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要学会举一反三,数学是需要想象的。

廉女士(采荷三小四年级裘建立家长):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孩子从概念很模糊到很清晰,回家来之后还可以很细致地跟其他孩子说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怎么一回事,我感到很高兴。听了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我感觉以前自己做得不够好,对待孩子要更耐心地教育、引导。不能操之过急,像这位老师一样慢慢地教给孩子一个知识而不是灌输给孩子一个概念。以后会一直关注经典学堂这个栏目。

朱女士(文一街小学三年级赵泽恺家长):我的孩子还是三年级,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个知识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但是听了这堂课之后还是懂得了很多东西,我觉得主要是老师上课讲得很形象生动,从剪吸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到启发他们去思考这一问题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孩子回家来能复述一些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我觉得这样效果就达到了。以后有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会积极报名参加。

Ⅳ 急!关于数学小制作 是利用数学知识做出来一些东西,小制作

你拿废品做个算盘应付一下……

Ⅵ 数学可以做什么科技作品也就是关于数学的科技小发明

创新小发明制作方法1、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

2、自制香皂纸

制作材料和工具:

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杯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阴干就成了香皂纸。

3、自制热气球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4、自制手电筒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寻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制太阳灶

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薯仔。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薯仔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薯仔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6、自制 彩色蜡烛

材料:彩色蜡笔、蜡

制作方法:
1.找一个废弃的罐装饮料桶(如1.25升的可乐瓶子),整齐地剪去盖子的部分,把蜡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热水中,并搅拌里面的蜡,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开水。不过要请父母帮忙,或在父母的监护下进行这个步骤。

3.把熔化的液体倒人一个形状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块儿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哟。至于原因嘛,往下看。当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蜡烛芯的线。

4.原来的蜡冷却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蜡笔液倒入其中(彩色蜡笔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把不同颜色的蜡一层层加上去,好看的蜡烛就做成了。

7、自制壁挂花篮

材料与工具:雪碧饮料瓶两个、胶水、刻刀、剪刀。

制作方法:
1. 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绿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宽的绿色环,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颈,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长8厘宽的宽带一条,和3厘米宽的窄带若干条。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条上刻出花纹如图 3,然后将这些窄条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绿色环中。

5. 取另一只饮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长的蒴叶。

6. 将花篮钉在墙上,插入叶子、鲜花,壁挂式花篮就做成了。

8、自制蟑螂捕捉盒

取一张220×150(mm)的硬纸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为捕捉面。取一张塑料膜,剪成与盒底相同大小,涂上粘合剂铺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关键在于粘合剂。粘合剂有两个作用:一是将蟑螂引入盒内,二是将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诱剂的调制:将40%的肉粉、50%的面粉、10%的豆饼混合,总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剂是20克松香与10克菜油混合,加热至胶状后,把引诱剂与粘合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制成了粘合剂。

把调好的上述糊状物均匀地涂在已衬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画好的虚线向内折,最后把舌片b插在凹口a内。

由于松香与菜油混合物的不干性,可使诱饵的粘性长达一个星期。将捕捉盒置于蟑螂出没的地方,因为盒内较暗,兼有蟑螂喜欢的诱饵,所以蟑螂会爬进盒内争食诱饵,被粘其上。粘满后,既可将纸盒压扁弃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调换涂有诱饵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将捕捉盒的尺寸扩大,并将粘合剂的成分稍作调整,加厚涂层便能制成纸制捕鼠器。

Ⅶ 关于含有数学知识的手工作品

钟表十字绣

Ⅷ 做科研都会用到哪些数学知识或者方法

像一般的加减乘除就不用说了,如果要发表好的文章,有点数理统计、概率论等基本知识是必要的,比如你得知道P值的意义,LSD、ANOVA和q检验的运用,熟悉这些对于做科研颇有裨益。基于此,学习SPSS(一般用的是这个)或者SAS(过于专业,不常用)是很有用处的。欢迎继续提问,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Ⅸ 怎样制作简单的科技小作品

材料:核桃、火柴棒、橡皮泥、小布条。

步骤:

1、把核桃尖朝下放在火上烧一会,再扔进冷水里,核桃会沿缝裂开。

2、顺缝将核桃掰成两半儿。

3、挖掉核桃仁,剩下空壳,在壳里面粘一小块橡皮泥。

4、用火柴和写着“梦想号”的小布条做成船帆,插在橡皮泥上。这样,一艘载着梦想的“核桃船”就可以起航了。

自制小火箭可以家中飞

火箭发射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运行的基本原理是反推力。而同样科学原理的实验在家中也可以完成,也就是说,大家可以自制一枚家庭小火箭。在本次决赛上,一号选手、来自安徽的宋向阳老师就是利用非常简单的材料,现场进行了火箭发射。

台上摆放的实验材料仅仅有4样东西,分别是一张香烟盒的锡箔纸、一根缝衣针、一根曲别针以及一盒火柴。宋老师将一根缝衣针和一根火柴并排贴紧,再将锡箔纸包在外面,紧紧地把针头和火柴头包在一起,然后把缝衣针抽了出来,火箭主体就做好了。他再把曲别针掰开成45度角,做成一个支架,把“火箭”放在支架上,等待发射了。但它到底能不能起飞呢?

宋老师划好一根火柴,小心翼翼地给支架上的“火箭”点火,瞬间,“火箭”如同出弦之箭,嗖地一声,在空中滑了一道白烟构成的弧线,飞出去一米多远。全场一片掌声。别看这个实验简单,宋老师在家已经试验了3000多次,寻找最合适的火柴重量和缝衣针的粗细,计算了大量的参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

实验原理:反冲原理———“火箭”中的火柴和缝衣针并排放在一起,抽出缝衣针之后,留下的通道就是喷气口了。当从锡箔纸外面点火时,火柴头受热而燃烧,燃烧后的气体顺着喷气口喷出,形成反冲力,“火箭”由此升空。如今的喷气式飞机、火箭的运行,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Ⅹ 怎样制作一个根据原理的科技小制作

简单的科技小制作-空气动力船:

原理:

利用船尾扇叶的旋转,推动空气,产生推动船体的气流,同时产生作用于船尾的推力!下面我们一起动手试试吧!

(10)如何用数学知识做科技作品扩展阅读:

如何设计一个科技小制作:

(1)依照图纸、说明,或印制好的材料进行制作。

(2)以培养创造能力,发展智力为中心的科技小作。

主要以制做儿童喜爱的玩具为主,有下列几种形式:

①教师介绍一种小制作的方法和科学道理,并用实物演示,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这个道理自己去创新制作。

如“小鸡啄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抽拉玩具,抽拉时两只鸡头运动方向一致或相反,是由于杠杆力点、支点的位置不同。

学生在了解道理之后,各自设计、制作了许多的杠杆抽拉玩具,如我坐火箭去太空、小猫钓鱼、打乒乓球、过峡谷等。

②变废为宝的科技小制作。教师利用实物讲解如何利用废旧钟表的齿轮和废旧玩具设计制作新的玩具。有些学生受到启发,自己完成了构思新颖、质量较高的活动玩具,如手操纵电动旱船、电动碰碰车、机器人、滑稽人跳舞、猫头鹰和老鼠等。

③专题科技制作竞赛。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专题要求,各班学生人人设计制作,班内选拔出代表队,再进行年级竞赛。

如一次四、五、六年级进行风力车比赛。我们规定赛车的轮子必须是用厚纸自制的,不能用现成轮子或其他代用品,其他大小、重量、样式不限。又一次进行橡皮筋动力车比赛,只限定必须用统一规格和长度的橡皮筋,其他不限。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设计制作的赛车多种多样,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设计一个科技小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1)要按年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兴趣爱好分开档次,选择不同的制作内容。低年级要选择很容易制作成功的内容,如小降落伞;中、高年级则要从难度上有所提高。

(2)要提倡创新。

(3)不包办代替。

(4)强调制作中要注意安全。

(5)要注意环保

(6)要有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