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古人物知识点大全
扩展阅读
当黑夜什么白酒歌词 2025-01-21 12:12:14
她的微笑像什么呢歌词 2025-01-21 12:00:04
没什么基础做什么比较好 2025-01-21 12:00:01

古人物知识点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7-09 06:11:14

A. 古代医学伦理学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和主要医德思想是什么

第一节古代医学伦理
古代医学伦理,主要是指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医学伦理;这一时期的医学基本属于经验医学阶段。
一、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一)中国古代医学伦理概况(注意运用丰富的历史事实来讲解)
1、古代医学伦理的萌芽时期
“神农尝百草”
《周礼》
2、古代医学伦理的初步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
名医扁鹊“六不治”的行医准则
3、古代医学伦理的完善时期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150—219年)《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伦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孙思邈(581—682年)《备急千金要方》(重点讲解)
两宋时期:法学家宋慈(1186—1249年)《洗冤集录》
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震亨
明代:陈实功(1555—1636年)所着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清代:喻昌(1585—1664年)《医门法律》
(二)国外古代医学伦理概况(注意交代国外的文化背景)
1、古希腊医学伦理: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
(1)在处理医患之间关系方面
(2)在处理师徒(同行之间关系方面)
2、古罗马医学道德
医学家盖仑(Galen,约130—200年)
3、古阿拉伯医学道德
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4年)
4、古印度医学道德
印度外科鼻祖”妙闻(Susruta)着有《妙闻集》
阇罗迦的《阇罗迦集》中
二、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重点讲解)
(一)忠于医业、仁爱救人
(二)博施济众、一心赴救
(三)精勤不倦、深究医术
(四)宽和端庄、不贪财色
(五)尊重同道、谦和不矜
三、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采用提问的方式)
(一)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特点
1、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显着
(1)“仁爱救人”的行医准则
(2)内省、慎独的医学道德修养方法
(3)“推己及人”与“易地以观”的医学道德情感
2、坚持辨证施治的整体医学观,注重心理、社会、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局限性
1、受到封建伦理糟粕的影响
2、受道教天道承负,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
3、受佛教伦理思想的消极影响

B. 教资考试文化常识中古代称谓有哪些重要知识点

古代年龄上的常考称谓有: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黄发指老人;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孩;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表示成年;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摽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常考的古代谦称有:
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官、鄙人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称舍弟、舍妹、舍侄。
常考的古代讳称,就是指古人对“死”的称谓,主要有: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C.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3.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9.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交情)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④秦王因曰(于是就)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书(1)拜书送于庭----国书(2)秦御史前书曰---写乃(1)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2)臣乃敢上璧------才(3)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①⑤窃计欲亡走燕(窃:古义私下里今义指偷东西走:古义指逃走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⑧臣语曰(语,告诉)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⑩赵王鼓瑟(鼓:弹奏)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⑥乃辞谢(辞:用委婉的言辞)c.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⑤归璧与赵(归:使……归)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e.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f.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g.动词作名词: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蔺相如者,赵人也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⑤我为赵将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④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c.倒装句: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③介宾结构后置: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6、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d.省略句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祝你成功朋友,加油

D. 2020临沂事业单位考试:古代文人的那些“组合”有哪些相关知识点

1、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2、汉赋四大家
是指在汉赋领域有着极高成就的四位文人,分别是:
西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子虚赋》
杨雄 《甘泉赋》 《羽猎赋》
东汉: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也在天文方面有所树建)
3、建安七子
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在做题的时候也有一个概念称为“三曹七子”即在“建安七子”的概念里加上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卢照邻: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
6、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但是做题的时候往往混淆他们的领域,他们是古文,不是诗词方面的领域。
唐代: 韩愈 《师说》 《马说》
柳宗元 《小石潭记》 《捕蛇者说》 《黔之驴》
宋代: 苏轼 《赤壁赋》 《念奴娇》 《水调歌头》
苏洵 《权书》 《衡论》
苏辙 《诗传》 《春秋传》
王安石 《元日》 《游褒禅山记》
曾巩 《元丰类稿》 《隆平集》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生查子 元夕》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7、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救风尘》.
郑光祖: 《迷青琐倩女离魂》 《虎牢关三战吕布》
马致远: 《江州司马青衫泪》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白朴: 《唐明皇秋叶梧桐雨》 《墙头马上》

E. 50个文化名人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历史上50位文化名人排行榜
1、周公(不详),西周初期政治家、军事家。
☆上榜理由:主持制定“礼”、“乐”。被后世的儒家所推崇。
2、①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被誉为“至圣”
②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着《孟子》。被誉为“亚圣”。
☆上榜理由:开创及传承的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中国服务了几千年。
3、墨子(约前372—前289),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上榜理由:墨家学说创始人,其思想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
4、老子(生于约前571年),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楚国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着书《道德经》。【史上还有几个老子:一是老莱子,楚国人,跟孔子同时代,曾着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二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上榜理由:创立道家学派,深刻影响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思想家、散文家,代表作《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作)。
☆上榜理由:道家学说融入文章并深刻影响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其思想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
6、韩非子(约前313—前238),战国韩国人,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着《韩非子》。
☆上榜理由:法家代表人物,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中国服务了几千年。(封建统治者统治中国的方法是外儒内法。)
7、俞伯牙(不详),春秋时民间琴师,代表作《高山流水》。
☆上榜理由:“知音”由此产生了。
8、①扁鹊(不详),战国医学家,代表作《扁鹊内经》
②华佗(?—208),三国时期医学家,外科手术,麻醉应用,五禽戏。
③张仲景(约150—219),汉末医学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④孙思邈(581—682),唐朝医学家,代表作《千金方》。被誉为“药王”。
⑤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明朝医药学家,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药圣”。
☆上榜理由:中医中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中功不可没并且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9、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着《离骚》。
☆上榜理由:爱国,“楚辞”体裁的创始人。
10、①秦始皇(前259—前210),既嬴政。
②李斯(?—前208),秦朝政治家,代表作《谏逐客书》。
☆上榜理由:统一文字。
11、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哲学观点为天人感应。
☆上榜理由:儒家思想被他推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12、贾谊(前200—前168),汉代辞赋家、政论家,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吊屈原赋》。
☆上榜理由:中国古代文学四大明珠之一的汉赋的代表人物。
13、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汉代辞赋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
☆上榜理由:汉赋的代表人物,他和卓文君是美好爱情的象征。
14、司马迁(大约生于前135或145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史记》。
☆上榜理由:史家之绝唱。
15、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汉书》、《两都赋》。
☆上榜理由:《汉书》是第一部断代史,汉赋代表人物。
16、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魏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
☆上榜理由:正面负面混合体,太有争议了。
17、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出师表》。
☆上榜理由:儒家思想杰出的实践者。
18、左思(约250—305),字太冲,西晋文学家,代表作《三都赋》。
☆上榜理由:因《三都赋》而造成“洛阳纸贵”。
19、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文学家,代表作《猛虎行》、《从军行》。
☆上榜理由:所着《文赋》是最早的文艺理论专着。
20、干宝(不详),字令升,东晋人,代表作《搜神记》。
☆上榜理由:所着《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
21、①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晋代书法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书圣”。
②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晋代书法家,代表作《鸭头丸帖》,与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上榜理由:书法。
22、陶渊明(365?、372?、376?—427),字符亮,东晋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上榜理由:隐士之风从此风行天下。开创田园诗派。
23、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谢康乐集》。
☆上榜理由:开创山水诗派。
24、刘勰(约465—532),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代表作《文心雕龙》。
☆上榜理由:《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着,也是一部理论批评着作,书中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主张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
25、①郦道元(约470年—527),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代表作《水经注》。
②徐弘祖(1587—1641),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
☆上榜理由:我国古代为数不多的难得的科学家,能把科学专着写的如同散文一样。
26、杨坚(541—604),既隋文帝。
☆上榜理由:开创科举制度。
27、玄奘(602—664),既唐僧,佛教思想家、旅行家,翻译大量佛经。
☆上榜理由:佛学大师。
28、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诗人、画家,代表作《山居秋暝》等。
☆上榜理由:诗画一体。
29、李白(701—762),字太白。
☆上榜理由:诗仙。
30、杜甫(712—770),字子美。
☆上榜理由:诗圣。
3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上榜理由:诗王。
32、韩愈(768—824),字退之。
☆上榜理由:唐宋八大家之首,文学家,古文运动创导者。
33、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代表作《捕蛇者说》等。
☆上榜理由: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起为新体散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34、李隆基(685—762),是唐玄宗,政治家、音乐家。
☆上榜理由:开创梨园。
35、吴道子(约680~759年),唐代画家。
☆上榜理由:被誉为“画圣”。
36、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
☆上榜理由:没有被今人非议的古代改革家。
37、司马光(1019—1086),北宋思想家、史学家,代表作《资治通鉴》。
☆上榜理由:因为有《资治通鉴》。
38、欧阳修(1007—1072),字永书,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集》。
☆上榜理由:被誉为“文圣”。韩愈古文运动继承者、发扬者,开创宋代新文风。
39、苏轼(1037—1101),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词圣”。
☆上榜理由:豪放派词宗。
40、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
☆上榜理由:他建立的理学成为封建统治者奴役百姓的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
41、李清照(1084—1139),女词人,代表作《如梦令》、《醉花阴》等。
☆上榜理由:爱国女词人。
42、陆游(1125—1210),字务观,爱国诗人,代表作《示儿》等。
☆上榜理由:爱国,对爱情忠诚。
4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南宋爱国词人,代表作《破阵子》等。
☆上榜理由:文武双全。
44、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代表作《正气歌》。
☆上榜理由:爱国,正气,民族魂。
45、关汉卿(生于金末—1279之后),元代戏曲家,代表作《窦娥冤》等。
☆上榜理由:元曲代表人物,我国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曲圣”。
46、①罗贯中(约1330—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
②施耐庵(不详),元末明初小说家。
☆上榜理由:开创真正的小说(区别于以前的笔记小说)。
47、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清朝词人,着有《纳兰词》。
☆上榜理由:满族第一词人。
48、郑燮(1693—1765),字克柔,清朝书画家、文学家代表作《私刑恶》等。
☆上榜理由:难得糊涂。
49、曹霑(?—1763或1764),字梦阮,号雪芹。
☆上榜理由:《红楼梦》太伟大了。
50、①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清朝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爱国歌》。
②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清朝政治家、散文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代表作《少年中国说》。
☆上榜理由:有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向的先驱。

说明:榜单中有几个人的确不是文化名人,如周公、秦始皇等人,但是他们所做的事又是对中华文化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所以被列进了榜单。 (如果你觉得太牵强,可以删除,将并列占据榜位的人拆分即可)

F. 历史远古的传说知识点

一、盘古开天辟地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二、女娲造人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类。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三、伏羲画卦

伏羲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

四、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五、夸父逐日

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

六、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读:xī)。

七、西圣王母

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 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八、精卫填海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G.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要点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热情地倡导“立大志”、“修人品”,强调“志当存高远”、“恢弘志士之气”,告诫青年要力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玩物丧志,无所作为。他自己正是实践这样的人生要求。他忠于他的事业,没有个人权力野心,为实现统一大业,他呕尽心血,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遗憾的是,他死后并未后已
对于历史人物,由于立场和角度的不同,后代的评价带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有正有邪,但数千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却都是正面的,或许有程度的高低,但基本立场则是清一色的赞扬、钦敬及仟念。

但是20世纪以来,这种现象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一种随着后现代解构主义而引发的历史翻案风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日趋多元化,并且带有一种将历史改写的倾向。对于诸葛亮的评价也开始多有微词,开始对他最后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经过进行重新评价,在将他从神坛上拉下来的同时,也有了一些并不是那么公正的评价所谓矫枉过正也。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对于历史文化的多元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传统观念的背离,却使很多人开始以一种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历史,人们开始对于自己所接受的长期的历史教育发生了动摇,对史官的春秋笔法进行怀疑,从而产生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对历史事物的完全不信任,这种倾向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也是有害处的。我想说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所需要的真实或许应该是一种历史的真实,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真实。历史的真实是一种理性分析而不是感情引发的真实,我们可以凭着自己的个人好恶来评价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也可以笑谈、戏说和大话历史,但是这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真正的历史。
我不喜欢咬文嚼字去考证历史典籍。但现在有某些人,引用只言片语。例如,看到“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就妄言他独揽大权,有狼子野心,进而怀疑他的鞠躬尽瘁(历史典籍的一句话就引出了长篇大论的主观臆断)。诸葛有隆中对,就创造一个鲁肃的吴中对,来弱化隆中对。三国中,像这样对当时局势的分析何止于十,但是又有哪个能企及隆中对,包括什么吴中对!
晋臣陈寿(其父因罪为诸葛所杀)的《诸葛亮传》对诸葛也是肯定的称颂的,可又为何那些自称学究古今一切从历史出发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贬低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当然,历史是苍白的。如果只看历史,轰轰烈烈的三国时代也许和五代十国一样不被人熟悉。幸亏一部三国演义,结合断代史《三国志》和 评书和传说,再艺术加工。要不然我不会喜欢三国,更不会敲这么些字来写这篇文章。

实际上,易中天对诸葛亮的评价,主要还是沿袭许多史学家的“定论”,即,诸葛亮是个伟大的政治家,而非杰出的军事家,当然对三国演义、民间流传的诸葛亮的神话用兵全盘否定,甚至将“锦囊妙计”看成笑话,否定诸葛亮之智,认为是民间的胡编乱造。

诸葛亮究竟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这确实是个值得商榷的话题,个人以为,诸葛亮首先是个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其次才是杰出的政治家,理由如下:首先,身为乱世的谋士,而且是取得丰硕成果的“军师”,必须要有独特、敏锐、反常的战略眼光,这一点,我们从《隆中对》就足以领略到诸葛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略眼光;其次,刘备本来是屡败屡战的人物,虽然有刘、关、张、赵,仍然无济于事,直到诸葛亮出山,才扭转干坤,成为一方霸主,然后三分天下,其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最后,诸葛亮的政治才华其实远不及军事才能,在后来的治蜀中,如果诸葛亮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要战争不断,而是与民休养生息、使民以时,那么,蜀国是不可能总在战争中不断消耗实力,最后败亡的,“自古兵者非好战,后人治蜀要深思”确实是有道理的。

因此,诸葛亮首先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其次才是较为优秀的政治家。

那么,历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历史以来,无论演义、民间对诸葛亮赞扬太高了,甚至到了神化的地步,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中国知识分子最自负,通常有舍我其谁的毛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别人就更不可能办到,而诸葛亮能做到的事情,简直是神话的奇迹,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他们是绝对不允许神化的“诸葛亮”存在的;那么,世界上有没有超智慧的人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实际上,今天我们按美国成功学拿破仑希尔的“二八定律”来看,很多所谓的优秀的“知识分子”,确实属于第一层的百分之二十之列,但二八定律再二八分,二八的二八的再二八,再继续,再继续,那么真正杰出、优秀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历史上真正超凡入神的又有几人?又何必去妒嫉那样伟人呢?否定那些伟大的人能够提高自身的价值吗?

二、历史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喜欢随波逐流,都爱凑热闹,喜欢名利,能够真正维持知识分子本色的人是相当少的,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耐得住寂寞,真正为求学、求知而孜孜不倦,因此,中国知识分子真正有大成就的很少,而停留于表面的很多,按爱因斯坦的话说,“他们都喜欢在木板上最薄的地方钻个洞”,然而就沉迷于所谓的“成就”,享受所谓的“应该有的待遇”,最后从此不前,暴殄天物,这确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现实中的知识分子,大都属于此类,当然,也有真正的学问家,但实在太少,而诸葛亮高卧隆中博览群书、云游四方了解世情的作风,更刺痛了那些知识分子;

三、诸葛亮的“不识时务”:在很多知识分子看来,在当时的时代中,曹操既然已经扫平北方,就应该由曹操来统一天下、改造换代,诸葛亮简直太多事,何必为一个四处流窜的刘备卖命?而在今天的许多知识分子来看,美国既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既民主又自由,由美国统一地球,多好?因此,在美国一次又一次在“自由、民主”的外衣下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有那么多中国的所谓精英们的“喝彩”,反而认为那些抵抗侵略者的民族太“愚蠢”;因此,他们喜欢做随波逐流的蠕虫;

四、按生物进化论思想,后人应该比前人聪明,因此,在很多知识分子看来,诸葛亮应该不如他们聪明,应该比他们愚蠢才对,但是,很多人永远也不会明白,生物进化论固然是没错的,但是,聪明并不意味中智慧,而真正的大智慧,更是很难做到的,首先要有不断求知的欲望,其次要真正博览群书、了解世界各种思想,然后才谈得上创造新的、正确的思想思维,引领世界、时代潮流,而这样的人,对于浮华、浮肿、浮夸的知识分子来说,又真正有几人做得到呢?

坦率说,我并非认为诸葛亮是神化、完美的人,正如前言,其也有失误、失策的地方,这也是后人应该借鉴的地方,但总的来说,诸葛亮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之一,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后人可以评说诸葛亮,但应该客观公正,学其成功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之),借鉴其不足的地方,这样,才可能真正地达到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

H. 历史知识点的重点是什么

时间人物事件影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