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应用相关知识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

应用相关知识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

发布时间: 2022-07-09 03:07:10

Ⅰ 如何指导幼儿完成某个游戏化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定义
所谓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幼儿园里游戏就是基本活动。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须的活动。而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样一种活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其次,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再者,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符合事实、符合规律的。
二、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能有利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游戏有益于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增强体质,使他们的动作变得协调、身体变得结实。当幼儿在玩沙子、绘画、拼图等游戏时,可以训练手指、手腕、手掌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使幼儿变得更加灵巧,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幼儿的游戏,能促进幼儿在面对压力时情感的健康发展,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减少情感创伤。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相互学习,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互动,逐渐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在学前领域中,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再现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现期望的机会。幼儿通过游戏经验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主动的和有独特的个性。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们自己的感情,促进面对压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强人际关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儿在做“医生治病”的游戏中,体验了医生、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母亲的焦虑,孩子的痛苦、医生的积极治疗等环节,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达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发展同情心和面对变化作出反映等综合调节能力。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实现了情感的发展,使幼儿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帮助幼儿学习控制情感的冲动性,高级情感随之在游戏中萌芽。
(三) 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因素,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知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接触事物获得知识,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过程中体会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感觉干与湿,玩积木的过程中体会并认识大小、形状、颜色等,在玩推小汽车的过程中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力度的关系等。因此,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动力,是儿童获取社会经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三、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游戏环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建立立体设计增强系统性,以保证游戏环境平衡状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对象十分广泛的特点,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一个环境系统,以幼儿能够接受的形象与符号,向他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统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蝌蚪找妈妈、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鹅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国着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空间与时间,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要善于发现孩子思维的火花,保护幼儿可贵的创造精神,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三)幼师在游戏中的指导
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但是教师也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准备游戏、创设游戏环境,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的幼儿选择难度适宜 、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
最后,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结合运用,包括观察、询问、评价以及教师直接的游戏参与。观察中教师要针对儿童游戏情况确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创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戏监督者、调停者、游戏者、记录员、顾问或通讯员等。另外,教师通常是以假装角色进人游戏,成为游戏的一员。一旦进入游戏情境,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角色规范采取行动,利用角色之间的关系采取隐蔽的方式控制 游戏发展。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假装介入应仅干预一段时间,在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后教师即应离开。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 “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我国早期教育专家冯德全先生说,对幼儿来说“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来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之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将幼儿园教学活动完全游戏化,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Ⅱ 幼儿游戏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它的价值在于能够促进幼儿身体、智力、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家庭、社区、幼儿园都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主的去探索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那么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就是游戏,利用游戏的基本特征,在幼儿游戏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介入。

教师可以从游戏开始前、游戏进行中、游戏结束后三个方面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介入,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游戏开始前

1.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游戏的源泉,所以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多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更多地认识社会角色等。

2.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空间、心理环境。其中游戏场地大小要适宜、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也要和谐。

(二)游戏进行中

1.以观察为依据。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观察去发现幼儿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适当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与介入,可以观察幼儿游戏的主题、环境、内容、材料,幼儿的需求和行为。

2.适当指导与介入。

(1)确定指导与介入的时机。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对游戏失去兴趣准备放弃时以及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教师适当的介入,帮助幼儿发展其游戏。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教师可以以自身、材料或者儿童伙伴为媒介。在指导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言语或者动作手势、眼神等以教师的身份干预儿童游戏。在材料方面,教师多提供有转换性的、自然性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探索游戏的兴趣,并且保持愉快的心情。

3.注意事项

(1)把握好指导与介入的对象范围。做到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结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分层次指导。

(2)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体验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并且在与幼儿进行互动提问时,教师避免提现实性的问题去打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及时退出。幼儿所预期的游戏行为发生时,教师应该从游戏中退出,让幼儿重新自己控制游戏,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三)游戏结束后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多多鼓励,使幼儿保持对游戏的高度热爱。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做出反思,反思自己的游戏指导行为是否合适,幼儿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游戏行为。

在往年教师资格、招聘的考试中,通常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去考察这部分内容。例如客观题中考查教师观察的内容包括哪些;教师以什么样的角色去指导等,在做题时,首先要对知识点有明确的把握,然后利用题干中的关键词去调动知识。材料分析题中去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去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做这类题首先根据问题去找准理论,然后分析材料并找到对应的理论,最后可评价教师的做法也可提出自己的建议。

Ⅲ 浅谈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游戏的指导

搬经镇新芹幼儿园雍玲玲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着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正如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着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通过实践性研究,专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纲要 提出:作为教师应合理科学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寓教育与一日生活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实施教育,并善于发现并利用周边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组织教育内容。满足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快乐和自信。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幼儿向另一个幼儿建议: 来玩跳绳的游戏吧 。可见,幼儿的游戏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兴趣或愿望,而不是由别人所能够支配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幼儿自己发挥呢?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 一、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 在幼儿游戏前,我们可以给幼儿准备许多有利于游戏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在角色游戏区,放上幼儿自制的电话,两个幼儿商量后,就可能玩打电话的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听诊器、白大褂的时候,三四个幼儿一商量,可能会玩起医院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放上沙包,他们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丢沙包的游戏 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幼儿过多的刺激,使幼儿无所适从,又要适量的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启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二、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以保证幼儿能够尽情的玩游戏。 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有很多的社会行为,如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的帮助他人、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处等,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学会的,因此,教师每天都要给幼儿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保证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由此来获得自信和满足。 三、教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用互相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对幼儿游戏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了解游戏中的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等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着电话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教师可以拿起另一部电话开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吗?是呀,你是雍老师吗? 这样,教师就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来,并不自不觉地指导了幼儿的游戏。 五、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到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如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样的游戏,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玩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 六、对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保证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快乐。 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如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指导方向;而在进行指导表演游戏的时候,则要帮助幼儿选择健康而又适合的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使幼儿熟悉理解作品的内容,如讲故事、听录音、看电视等形式;如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时候,则要通过丰富幼儿对物体的想象和加深他们的印象为主要指导目标;所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艺术。 1、把握好指导的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 ,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 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幼儿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幼儿无规则意识,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 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 3、把握游戏前的引发。 总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Ⅳ 如何运用指南的相关理念指导幼儿游戏活动

如何落实《指南》精神,实施有效的课程模式,如何办好学前教育,引领和培训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当前我们学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把童年还给孩子,把游戏还给孩子,注重幼儿快乐幸福的童年。幼儿园是什么?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场所,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决定着幼儿童年生活的质量,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办幼儿园就是在创造幼儿的生活,创造幼儿幸福的童年。
一、一日生活的内涵
一日生活的内容即幼儿在园的全部过程。一日生活是什么?是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的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如何把《指南》的实施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是转变观念,以幼儿为本,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温暖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学习,愉快地游戏,主动地探索,快乐地成长。是追求幼儿园教育的自然与无痕,让幼儿园教育与生活实现一体化的过程,
我们保教工作者要让幼儿过真正幼儿那样的生活,让这种生活形态成为幼儿园的真实状态,成为幼儿园的实际状况。我们应当承认儿童所在的生活世界,也即是用他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感觉到的生活世界,这是一个和成人的生活世界很不相同的世界。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蒙台梭利说:幼儿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
二、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叫儿童的兴趣?儿童兴趣,主动学习就是兴趣。什么叫儿童需要?儿童会学,自主学习就是需要。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一定是学习。一所幼儿园的特点是社么?就是让孩子乐学、会学、学好;让教师乐教、会教、教好;让管理者乐管、会管、管好。反思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幼儿园是否也存在着管“教”不管’学”的问题,是否也存在着集体活动过多,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少的现象,或是活动区域材料不能满足幼儿活动需要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但更多原因是教育者的不自信。当看到孩子们在简单、实用、宽松、有效地探索环境中自由操作、亲身体验、发现问题、探索答案的时候,我们也在由衷的羡慕孩子如果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那该多好啊!游戏使幼儿聪明。游戏反映幼儿发展,游戏巩固幼儿发展,游戏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搭积木,钻山洞,捉迷藏,跳格子,过小河,滚铁环,跳皮筋……我们的教育要回归到孩子的本真。
三、幼儿园教育质量是什么?
幼儿园教育质量是什么?幼儿园教育质量是指幼儿园教育的优劣程度。“硬件”和’软件”只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因素和条件,把“硬件”当作“幼儿园教育质量”本身的后果,是一味追求硬件的高标准,而忘记办园的根本目的。北京示范大学刘炎教授通过实例以孩子为线索,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幼儿园两个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的具体活动,从它接纳幼儿园到离开幼儿园的经历,把两个孩子在两所幼儿园不同的作息时间、不同的活动安排、不同的经历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用两个孩子的典型实例阐述了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所带来不同的结果,快乐和不快乐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带来不同的道路。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主体不同,需要不同,质量高标准不同。幼儿园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刘炎教授说得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学习和发展的质量。玩具或游戏材料是幼儿学习最好的“教科书”,幼儿园应保证必备的资金,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儿童化不能“化”在墙上,应该“化”在幼儿的手上,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幼儿园环境创设首先要把“丰富幼儿活动室”作为首要任务,不要盲目模仿小学的功能室。同时幼儿园建设标准要安全使用,能够提供基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价值观应注重幼儿的主动学习,注重以主体性的人格特征,注重幼儿游戏,应把游戏看做是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周围环境与成人,伙伴间的相互作用,让孩子过一个快乐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四、珍视幼儿生活的价值
好的教育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好教育使人快乐幸福。好习惯是一辈子的“存款”,坏习惯是一辈子的“债务”。幼儿期是人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我们要主动与家长配合,使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全面落实《指南》精神,家园共育共成长。为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存折”填上一笔“巨额的存款”。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一种积极的态度。教师的幸福: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教师只有感受到当教师的尊严,为师者才能聆听到和孩子同成长生命拔节开花的声音。幼儿时代,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是一个其本身就拥有极高价值的时代。对幼儿来说,自由的时间,独自的文化和游戏都是有决定意义的重要东西。一个儿童的早期保教经历就是他的人生经历,也同时是面向未来人生的准备。保障每一个儿童过一个快乐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将让他们的未来充实而精彩。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就是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善于观察——感受孩子心里要什么;学会欣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引导鼓励——支持孩子想做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把每个孩子作为挑战自己的尝试,教师工作就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就体现在一日生活的质量,让每个幼儿充实度过每一天。
五、我们今天怎样办好学前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科学的,幼儿园教育是生动、鲜活的,幼儿园教育是体现优秀的先进文化的。我们应以教育的理想办有理想的教育,以教育的品位办有品位的教育,以教育的本真办有本真的教育,以教育的兴趣办有兴趣的教育,以教育的情怀办有情怀的教育,以教育的责任办有责任的教育。我们应以大视野,大眼光,大思想、大胸怀思考我们的教育,思考我们的未来。
(一)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是一所以国际象棋为特色的全国百佳特色示范幼儿园、山西省省级示范幼儿园,太原市五星级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教师。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坚持以“幼儿为本”,注重培养幼儿“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培养习惯”,探索寻找一条彰显办园特色,注重内涵发展之路,注重面向全体,注重差异,游戏为主,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家园共育。开心游戏,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在“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理念的引领下,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全面学习《指南》精神,在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中,园长主持并为全体教师进行《指南》解读集中培训辅导,为全体家长进行《关注指南,科学育儿,健康成长》专题讲座,全体青年教师参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家讲座及系列园本培训,全员教师人手一本《指南》解读,班班出一期《指南>版面宣传和班级家长园地宣传指导,幼儿园积极倡导教师家长参加《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活动,开展了《指南》精神指导下的青年教师五大领域轮教研讨活动,开展了实验幼儿园家园亲子运动会,开展了《精彩聚实幼,巧手汇生活》欢庆“六一”“大型主题系列活动,即学唱一首欢庆六一歌曲,学做一个DIY小制作,合作一幅班级长幅画,完成一个小制作版面,说一句祝福的话,成功地举办了2014实验幼儿园迎新年落实《指南》家园共育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取得好的效果。
(二 )开放分享,就地取材
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游戏在校园。开放分享,就地取材,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开辟了多种幼儿感兴趣可操作的室内外区角游戏环境,吩咐多样的活动场所与操作材料,每天都可供孩子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自由安排,自由游戏,幼儿园还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自制玩具和游戏材料,为家长和幼儿晨间来园活动提供机会和平台。同时为幼儿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和绘本阅读。尽管我们园活动室午休室是分开的,但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班级活动室、走廊及宽敞的操场,想方设法为幼儿游戏活动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幼儿园营造书香校园氛围,鼓励家庭亲子阅读,倡导教师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幼儿喜欢阅读,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先后举办八届实验幼儿园书香校园阅读节,取得好的效果。
实验幼儿园游戏区域分班级活动室游戏区,大班游戏区有5个,包括蛋糕制作坊、创意花店作坊、语言区、思维区、美工区、中班游戏区有6个,包括照相馆、理发店、图书区、益智区、美工区、大型建构区、小班游戏区有7个,包括.娃娃家、小客厅、小厨房、小餐厅、桌面玩具区、图书区、美工区。分幼儿园走廊游戏区,包括国际象棋角、星光剧场小舞台、户外建构区,户外游戏区,包括固定大型多功能器械区、可移动运动器械区、富有童趣的后院自然游戏区。合力规划幼儿游戏环境,高效利用游戏材料。
(三)幼儿为本,游戏为主
“儿童是否幸福,取决于童年有没有游戏”。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园长是好园长?什么样的幼儿园是好幼儿园?社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在《指南》引领下的区域活动研讨,全园以幼儿为本,游戏为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新学期实验幼儿园务计划,保教计划、班级计划、周计划中都明确规定,幼儿每天要有2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活动时间,每天还要保证1小时以上户外自主游戏时间(沙水游戏、角色游戏、运动游戏)。以充分保障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真正做到把游戏还给孩子。
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幼儿在园生活的最好“教科书”,办幼儿园就是在创造幼儿的生活,在幼儿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站在幼儿的角度,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区域,大班游戏活动侧重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蛋糕制作坊、创意花店作坊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孩子可以当花点的店主,也可以当买花的顾客,店主根据顾客的货单进行配货,顾客可以把花插到花架上,布置小花园。中班的游戏活动侧重互动,让家长和孩子的作品成为游戏的素材,并且渗透于数量有关的基本经验;如中三班的烤串串,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类低结构材料,还为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及买卖游戏提供了各类道具(厨师帽、围裙、服务牌、钱币替代物等,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丰富了幼儿生活经验和交往的技能。小班游戏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关注游戏的愉悦功能。我们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如我们班级场地有限,有开区域,又开游戏,怎么办?我们在学习中发展,在思考中提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大班将区角纳入游戏的情景。美工区成为花店、画廊的加工坊,活动室场地可以根据需要作出改变游戏与学习区的融合,将桌椅、柜子合并或拉开。班级区域活动的开展,开拓了孩子们自主游戏的空间,让孩子放松心情自由愉悦地和同伴交流互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规则、沟通等许多能力,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意义。
(四)立足实践,加强教研
向实践学,向自己学,向同行学,特别是向自己学习非常重要。实验幼儿园全体教师在学习中提升认识,在培训中自主学习,在继承中创新,在求实中创新。通过学习,我们改变目前教师观察游戏评价能力的现状,如关注教师,而非幼儿;关注幼儿集体,而非幼儿个体;关注幼儿生活、动作、情绪、而非深层次学习行为与过程;关注信息收集,而非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同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区材料,重点注意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习用图表的形式来记录幼儿,游戏偏好、幼儿能力水平的高低、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分析判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在领域教学知识、实践、师生比、工具、反馈、沟通关于课程设计方面观察评价能力的提升。
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以“优质+规范+特色”为核心,以“国际象棋”为特色,真诚赏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每一天。在追求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宗旨的过程中,注重了家园共育,逐步做到了深、细、广、恒、活。深----即深入到家庭,深入到班级,深入到个人;细----即重视调查研究,重视家长信息反馈,不断改善、改进提高;广----普遍面向全园家长;恒----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达到家园同步提高。
杏花岭区实验幼儿园注重内涵发展,彰显办园特色。先后承担国家“八五” “九五” “十五” “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率先在山西省首家开设国际象棋教学实验幼儿园,大胆将国际象棋游戏引入小、中、大班课堂游戏教学,采取全园普及、点面培养的模式,把课题研究、园本教研与常规教学融为一体,做到“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建立“以园为本、专家引路、教研参与、家园共育”的幼儿园国际象棋教学思路和模式,创立了实验幼儿园国际象棋品牌与特色,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实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Ⅳ 结合《指南》等理论知识,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幼儿户外建构游戏的

1.依据建构游戏价值,明确指导内容
幼儿园的建构活动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自制、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活动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建构材料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均可拿来使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能促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重要性。
从建构活动教育价值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运用、建构形式、主题目的性、情绪专注力、社会性水平、创造表现力、游戏常规这些内容均可作为教师指导建构游戏的内容。
2.分析年龄特点,获得指导依据
皮亚杰认为,既然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规律性,教育就必须按其规律来组织。他指出"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考虑到每个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而作为教师,其主要的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于每个阶段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幼儿。同样教师只有掌握了幼儿建构活动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水平与特点,才能以此为据来确定适宜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年龄差别,在建构活动中各年龄班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又有所不同。小班主要是为幼儿提供简单、鲜艳、易拼插的中大型建构材料,能够认识材料,叫出名称,并认识建造材料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学会延长、铺平、盖顶、拼插、围合、垒高,能有兴趣的地运用它们建造物体;中班为幼儿提供中小型建构材料,幼儿应会选择和利用建构材料,运用组合、拼插、排序、对称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能和同伴一起共同建造某一主题;大班幼儿要学会能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筑物并和同伴合作建造,所建造的物体结构更加复杂、精细、匀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在主体建构活动中,对环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参与同伴间的商量、分工与组合的合作过程。
3.把握游戏环节,寻求指导方法
(1)活动前---丰富经验 创设环境
生活经验是建构活动的基础
幼儿建构内容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建构游戏的基础。生活经验是幼儿建构游戏的基础,当建构游戏的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
因此,教师可依据班级搭建目标和主题通过参观、欣赏、收集资料等各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搭建内容的了解。例如,大班幼儿提出搭建"航空科技馆"的主题,教师在征求幼儿和家长的意见后,可组织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航空科技馆"。活动前提前布置任务,一起上网查找有关航空类的知识。参观活动使幼儿获得了对航空科技馆的直观印象,在随后的搭建活动中,幼儿不仅能自己动手再现几个主要建筑的外形特征,还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布局几个场馆的位置、拼插各种飞机。家庭生活、旅游度假、网络传媒等多种形式都能够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物体形象的知识经验,经验积累越深厚,幼儿搭建的内容越丰富。
环境材料是支撑游戏开展的条件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建构区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目的性、丰富性、可塑性、层次性。
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对班级幼儿近期和远期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中班幼儿的阶段游戏目标为主要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配备、投放各种建构材料,使材料与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当下的发展需要。结合主题《轮子滚滚》教师可以在建构区投放许多交通安全标志,供幼儿在搭建公路、桥梁时使用,同时也为幼儿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做铺垫。幼儿在一系列认知活动中,对交通标志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搭建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与同伴交流合作,在游戏过程中能正确掌握摆放简单的交通标识。教师选择、投放建构材料紧紧需要跟随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地充实和更换材料,充分考虑材料的目的性、丰富性、层次性和有效性,使材料不断满足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
(2)游戏中的指导-观察 合作 支持引领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教师在游戏中以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更多体现的是教师的隐性指导。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成人参与幼儿的游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支持幼儿游戏;密切师幼情感;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对游戏适当的指导可以保证儿童从他们自己当前的经验中学习和获得知识技能。教师通过参与和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来建构的游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干预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内容。
细致观察,捕捉介入有效时机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教师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例如,在小班后期搭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小汽车,启发幼儿搭建公路和立交桥。一段时间里,教师发现幼儿搭立交桥不是直接用立柱上搭长条积木延长的方法,而是先连成一条公路然后上面再摆立柱,立柱之上在搭长条积木连接。在教师以往的带班经验中还没有过这样搭建的情况。为什么孩子会这么玩呢?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与幼儿交谈了解到,前期搭房子的过程中打地基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感性经验,所以出于使立交桥更稳固的考量,孩子们也想到了先在下面摆好一长排再立桥墩。找到原因后,教师首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肯定他们这样的建构作品。同时带他们去参观中班哥哥姐姐的搭建作品,还收集了许多立交桥各种角度的图片投放在环境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两天后班里的立交桥有了新变化,没有地基也很稳固,桥墩不但有积木还有替代的材料,立交桥之间有了连接和简单的穿插。游戏的逐步深入和幼儿搭建技能的逐步提高是在教师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准确判断和巧妙提供帮助得以实现的。
共同游戏,支持获得成功体验
马卡连柯曾这样谈到过: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限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而不能成为一种儿童的力量。我必须和儿童们一起游戏。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参与到游戏中去,机智地引导游戏进程和协调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小班幼儿在玩"给小动物盖房子"游戏时,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房子是什么样?房子里住谁?门要留在哪儿?小班幼儿搭建水平低,经验少。但喜欢模仿、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教师就与孩子一起游戏,你建一个,我盖一个。只要是孩子们想得到的,说出来的,教师都让他们尝试着搭建出来,尽管有的四不像,但只要是幼儿做出来的,教师都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搭建,在过程中尝试搭高、围拢、盖顶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激情。做幼儿的游戏伙伴、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的启动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
例如:大班幼儿诺诺搭好小学教学楼后,提出搭建操场,看看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忙,她便邀请老师和她一起来搭,并分配了任务,自己搭操场、老师搭篮球架。在游戏中,教师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在搭建的过程中师幼不断的沟通交换意见,规划场地位置,分享材料的使用心得,并在共同的努力下合作完成了搭建内容,幼儿收获了成功,教师也体验了游戏的乐趣。
围绕问题,不断探索大胆创新
关注"问题"是游戏指导的根本。此外,设置"问题情景"更是指导游戏深入发展的助推器。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例如:幼儿搭的楼房又漂亮又高,可是人怎么上去呢?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搭建楼梯,并注意节约空间。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还"创造"出了电梯。
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通过师幼共同讨论与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大班建构主题"嗖!飞上天"的活动开展中,太空站的构建是个难点。在设计上,太空站没有常见建筑的规律可循,利用现有的积木材料也不好表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首先组织全班幼儿讨论"太空站"要怎么建?孩子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动手尝试。随后,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建构。在没有可利用的积木材料的情况下,教师启发幼儿选择纸杯、纸板、纸盒、易拉罐等材料拼搭。为了对"太空站"这一建筑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还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尝试其它的材料来制作。作品以图片的形式投放到建构区中,幼儿在进行建构时有了很好的借鉴。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平行指导法、经验分享等策略,提升和扩展幼儿的经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游戏后----交流经验 分享快乐
在游戏中,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游戏后的评价更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间接指导。积极开展游戏评价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观察、了解游戏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参与游戏的体验不同、经验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开展游戏评价可以成为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分享快乐的过程。
建构游戏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保留的作品实物,条件有限也可以由教师将幼儿的作品照下来。评价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小组的形式,内容可围绕搭建的主题、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等。中大班的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要让他们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小班幼儿的评价需要借助幼儿的搭建作品,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的评价能够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搭建经验,激励幼儿大胆创新,使幼儿获得成功感。
总之,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要结合游戏的特点,更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展。教师的指导要结合游戏情境和主题,更要适合不同幼儿的特点。有效的指导策略一方面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教师对于教学方法、技能灵活掌握的情况,体现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寻求方法,给予孩子更大更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大胆想象、操作、嬉戏,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Ⅵ 如何指导幼儿游戏

自选游戏对于幼儿来讲,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活动类型是幼儿感性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可以自由的选择,充分自主活动。
自选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前者为手段,后者为目的。即以适合于幼儿特点的方式进行教育,使教育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游戏实现教育促进发展的目的。
游戏虽然是一种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启发、引导和支持,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幼儿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实现的,自然状态下的自发的幼儿游戏很难获得发展的价值。
我们可以把影响幼儿的周围事物统称为环境,那么成人,特别是幼儿教师,是影响幼儿环境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实现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关键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要把幼儿放在支配游戏的地位;增强指导目的的意识。
教师对自选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见解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活动区活动恰恰就是体现了自选游戏的特点,幼儿喜欢,爱玩,同时在玩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使他们的游戏水平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先观察,在制定出游戏指导计划
每年的开学初,我都会先观察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了解每一名幼儿的情况。在观察中,我发现多数幼儿属于拿着老师投放的材料不知所措,左摆右摆,不一会的工夫会换多种玩具材料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在投放材料之前,可以先引导他们想象这些玩具材料怎样玩?你都会哪种玩法?你觉得怎么样玩更有意思等等,通过孩子们亲身参与,他们的兴趣也浓了起来,而且,也会积极想出更多的玩具材料的玩法。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缺乏,所以,我就利用安静游戏的时间、过度环节,丰富幼儿各个方面的知识。如:为了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我会提一些问题,你的家里都有谁?你的爸爸妈妈在家都会做些什么?你生过病吗?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通过以上的提问,不仅让幼儿对他们以有经验有一个回顾,同时可以增添更多新的知识经验,并能够很快的运用到游戏中去。
(二)逐步实现目标
在游戏区指导时,我将一个目标分成几个小的目标来完成。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每个目标又是有层次,由潜入深的。如:九月份的角色区的目标就是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分期目标是让幼儿学会分配角色,扮演角色,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就会有意识的往主目标上引导,从而有计划的完成目标。
三、参与游戏才能指导游戏
教师在活动区游戏中是双重角色身份,幼儿由于年龄小,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作为环境的核心的成人—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是非常的大的,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不一定意味着影响干涉幼儿的游戏,教师参与幼儿一起游戏,可以缩短成人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具体深入的了解幼儿的最好时机。
教师在与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应注意以自身双重角色的身份影响幼儿的行为,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遵守游戏规则。
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职责,在游戏过程中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如:启发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引导幼儿思维,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培养和促进其健康的个性。其实,教师作为大朋友与幼儿一起玩,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肯定、一种积极支持的态度。
如:在开学时,幼儿一起玩娃娃家,最感兴趣的就是摆弄锅碗瓢盆,刚开始时还会按角色进行,玩着玩着就会不管自己的角色,都干起了活来,如果这是以前我就会不顾及幼儿的感受把他们批评一顿,但是我发现老师的权威也只会管一会,时间长了,幼儿也不会再喜欢我了,所以,我就以客人的身份到他们的家里做客,和他们交谈,引导他们顺利的进行游戏。渐渐地,幼儿之间就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而且也有了相互商量的意识。
再如:大型建构搭建动物园时,我也会很自然的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引导他们利用各种建构技能进行搭建,我不会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是让幼儿明白这样做的道理。
四、评价游戏
游戏结束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可以对幼儿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做小结,表扬肯定积极的行为。也应注意对游戏活动的质量予以评价鼓励,如对幼儿有哪些新的玩法,新创意等。教师还要进一步提出深入开展游戏的新要求,激发幼儿新的需要。
同时,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像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可引导幼儿加以讨论,明确认识,并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教师应以正面引导为主,注意树立榜样,发挥极力作用。
五、游戏规则的建立
活动区的游戏虽然是为幼儿提供了较充分的自主行为条件,幼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自己做主,选择游戏类型,选择游戏材料与伙伴,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从而促进自主性的发展,但是活动区的开展也同样离不开游戏规则的建立与执行。
(一)使幼儿了解规则的作用,将游戏规则的建立作为其自身需要,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共同建立规则,并认真执行和遵守。
如:玩科学区时,有许多的拼图都混乱放置,使得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于是就引导幼儿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避免这种现象。通过讨论,孩子们认识到,从哪拿的玩具要放回哪,不能乱放的规则。慢慢的,幼儿知道规则的建立有助于游戏的开展。规则一经建立,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执行。
(二)逐步调整游戏规则
建立规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要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根据幼儿的能力、行为质量的提高而有所调整。如:建构区,最初为了避免相互干扰发生冲突,建立了固定位置单间的规则,但后来随着小班幼儿建构能力的提高,逐渐能够协调相互关系,甚至很多幼儿已经能够相互合作了,这时就应该取消原有的规则,引导幼儿增加有关合作搭建的游戏规则。
三)在规则的建立过程中,注意将行为训练和道德认识统一起来
教师应该注意在引导幼儿建立规则的过程中,使幼儿明了是非界限,明确行为规范,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如:游戏中不能打扰别人,不能做损害他人的事情等等。
活动区游戏给幼儿快乐,经验,学识,思想,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人类社会飞速前进的时代,“生有涯,知无涯“,教育应该努力促进幼儿的自主性,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知识,形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Ⅶ 浅谈教师怎样指导幼儿游戏

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中,游戏的考察形式较为丰富,如:为游戏创编儿歌;结合规则进行配画;设计合作游戏等等。在考试中,需要考生不仅有为幼儿设计游戏的能力、更要有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同时,设计的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难易适度,生动有趣等等。在游戏活动的组织中,需要考生了解的是,游戏活动教案的书写流程,是从“游戏名称——游戏目的——具体玩法——注意事项”展开试讲,试讲过程中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讲清楚游戏规则并完整示范。
教师资格考试游戏部分,常常是根据指定的材料要求考生设计出新颖、有趣的游戏,如:绳子、瓶子、牛奶盒、易拉罐等等,设计中考察考生能否使材料实现“一物多玩”,并且玩法丰富,有创意,足够新颖。而游戏中的规则是游戏开展的基本要素,是游戏技能考察的重点难点。在“无生”的状态下,通过语言表达,将游戏规则讲的清楚、明白,有真正的可行性,做到不单一、不单调。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是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果考生的授课的语言讲述过于抽象,幼儿是不能理解的,所以在讲解时要用生动、儿童化、借助“人物配合”的方式,边讲解边示范。既要展示出未来幼儿园教师应有的形象,又能贴近儿童的语言,形象生动。
通过总结游戏技能的考题要求,我们发现,以下几种考察方式,是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在此加以分析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掌握游戏技能的考察要点,从而一举通过考试。
1.演示XX游戏的玩法,说清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解读:演示XX游戏的玩法,说清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是幼儿园考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考察形式,“说清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要求考生在试讲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条理清晰,讲明白规则和方法,使幼儿能够理解,并按部就班的进行游戏。
2.语言通俗易懂,做好示范动作,10分钟之内完成。
解读:游戏活动往往隶属于健康领域,因此,幼儿对于陌生的游戏方式,需要有教师示范的环节,让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来理解游戏本身。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要能够使幼儿理解,避免干巴巴的讲授。
3.设计3种XX游戏的玩法,就其中一种展示出来。
解读:在游戏的展示环节,需要考生设计3种游戏的玩法,这需要考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对于某一个游戏,能够展开设计,这个游戏是活动中的亮点,要能够吸引考官的眼球。
4.设计3种XX游戏的玩法,说清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解读:同样是设计3种游戏的玩法,要求说清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和之前常规的游戏考法一样,这3个游戏,考生可以自由设计,不过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把握好时间,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比重均匀分配。
5.根据游戏创编儿歌。
解读:根据游戏创编儿歌,是将游戏和儿歌进行有机的结合,即考察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又考察儿歌的创编能力。比如丢手绢中的游戏中“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马兰花开中的“小汽车,嘀嘀嘀,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等等。其实,所谓的儿歌就是游戏中的口令,考生需要结合生活中对儿歌的经验积累渗透性插入,也可以在经典游戏儿歌的基础上进行创编。
6.结合规则进行配画,根据画面讲清游戏规则。
解读:为游戏配画是游戏中检验我们教学技能基本功的一种考察方式。对于绘画这种直观的教学内容,需要考生画的好,画的巧。推荐大家使用的方式就是“四宫格”,简单直接,又便于幼儿的欣赏和理解。根据游戏的规则,找好主题进行绘画。要求画面干净整洁,图画有一定的美感,同时便于幼儿理解学习。
通过我们对教师资格面试游戏专项的解读,相信考生对如何组织游戏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面试备考的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掌握考试的考察方向,同时也要有计划的组织学习,可以与同学同伴进行交流,也可以来到我们中公教育,让专业的教师,带领你一起实现梦想。

Ⅷ 幼儿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游戏

1教师在考虑组织游戏时,必须为儿童做好相应的材料、时间、空间、经验等条件准备。

材料准备对儿童游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及教师期望儿童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儿童。准备游戏材料,也是儿童参与游戏的第一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愿望,而且能提供锻炼儿童能力的机会,省去了教师花大量时间为儿童制作精美玩具的不必要劳动。

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儿童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如果时间过短,儿童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且会慢慢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

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等,对儿童游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游戏前教师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儿童各类游戏的开展。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儿童在游戏时玩得尽兴,而狭窄的空间会使儿童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且容易引起儿童因相互间的碰撞而产生纠纷。

儿童游戏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儿童只有具备了某种经验,才可能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因此,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儿童提供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儿童的知识经验,并在游戏之前以多种方式来刺激、激活儿童已有的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这种游戏经验的准备包括已有的经验和预先的经验两个部分。儿童就是通过游戏将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及简单的知识经验进行实践、尝试,并进行重新的建构以形成新的经验,逐渐学习社会规则并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及行为规范。

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进展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儿童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儿童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儿童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儿童的游戏,作出有效的指导。观察儿童的游戏,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将儿童游戏的经验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的经验相整合,帮助儿童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观察,用扫描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全班儿童游戏的情况,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小组或区域儿童游戏的情况,用追踪观察的方法可以了解个别儿童游戏的情况。

3.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

根据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影响活动的形式,我们总结出教师参与介入游戏的三种方式:平行式、交叉式和垂直式。

平行式的介入法是当儿童只喜欢某一种游戏或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或不喜欢玩时,教师可以在儿童的附近,和儿童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的游戏,以引起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的指导作用;

交叉式的介入法是当儿童有要教师参与的需要和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儿童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儿童游戏,通过教师与儿童、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着指导儿童游戏的作用;

当儿童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反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则以现实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称为垂直式,这种垂直式的介入法不宜多用,因为它很容易破坏儿童游戏的气氛。

4.讲评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儿童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儿童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这种游戏讲评是对儿童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儿童在游戏时的真实想法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讲述”、“点面结合”、“绘画辅助”等方法来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教师是引路人,应多问儿童几个“为什么”、“怎么办”,让儿童成为游戏讲评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