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五年级数学的知识
扩展阅读
同学不听话看老师怎么办 2025-01-21 18:34:39
安全知识培训讲座反思 2025-01-21 18:25:18

五年级数学的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7-08 01:11:44

Ⅰ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有: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n倍,积也跟着扩大(缩小)n倍;一个因数扩大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积不变。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Ⅱ 五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五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如下:

一、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二、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三、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四、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2。

五、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七、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八、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

九、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2。

Ⅲ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图文讲解




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 5 4 0 0 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 18位
1 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河北省 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 顺序码 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Ⅳ 怎么样分析小学五年级数学有哪些特点

五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是连接中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重要桥梁,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五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总结以前所学知识的过程。小学数学中每一个音节的知识都会在小学论文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五年级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薄弱之处,并及时查缺补缺。

其次,一至四年级的数学学习处于微观层面,五年级的数学学习处于宏观层面。只有在宏观思维的指导下,微观事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你不能在五年级学习数学,那么你以前学到的知识就像一座大山。学生们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克服哪一个。

最后,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也为初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孩子们很难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因为小学数学比较简单,中学数学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五年级的学习,孩子们会对这一点有更深的理解,知道他们应该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

五年级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1、课前准备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清除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五年级的数学内容越来越难。Pre-study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消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简单易懂的内容,并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此外,通过预习,你可以了解你在学习什么。更有不足之处,提前检查并填空,画出难点和重点部分,后期带着疑问去上课,讲座效果会明显提高。

2、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备课并不是对课程内容的完整解释,学生充分自学也是如此。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孩子们的准备更加有目的性,节省了孩子们的时间,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从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准备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通过准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舞台。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将努力收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和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是为了训练学生学习,问问题和分析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渐提高。

3、课前准备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独立性不容忽视。让学生通过预设来学习一定数量的知识。他们必须首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依赖别人,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有一定的作用。

Ⅵ 小学数学五年级位置知识点总结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延伸简介: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Ⅶ 五年级数学位置知识点总结是什么

如下: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Ⅷ 小学五年级数学都学什么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量一量、找规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铺一铺、数学广角、总复习八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