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都有哪些传说
传说,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由神话演变而来但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故事。
神话传说
人类的始祖
鸟部落的首领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鸟部落的首领。颛顼之叔。也写作少皞,名挚。相传是仙女皇娥与天上太白星相爱所生。少昊初即时,风鸟恰好飞来,因而就以各种鸟名为其属下百官的名称。他曾在东方海外建立少昊之国,后又成为西方的天帝,主司反景(影)。《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又《西次三经》:“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是神也,主司反景。”郭璞注:“日西入则反景东照,主司察之。”《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鹊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氏无淫者也。”晋王嘉《拾遗记》卷:“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积,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平水际,与皇娥宴戏,奏便娟之乐,游漾忘归......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亦曰桑丘氏。”
发明巢居的英雄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其初,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昔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
炎帝和神农
神农也称“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农业之神。他教民耕作,使五谷生长,还教人民成立市场,彼此买卖交换。此外,他又是医药之神,传说他亲尝百草,曾在一天里辨别毒草七十余次。后之人才知以草药治病。《淮南.时则训》“南方之极,赤帝祝融之司者二万千里”高诱注:“过帝,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又《修务训》:“于是神农乃始教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汉班固《白虎通.号》:“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祖农也。”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于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炎帝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
神农的属臣和神
中国古代神话中炎帝神农的属臣和神。也写作形天、刑天。刑天即断首之义。传说他与天帝争神位,断了头,仍然坚持战斗,表现出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今人认为这一敢于反抗上帝的形象,是古代奴隶起义的折射。文化史家或认为刑天本为女性之神,至父系社会乃失去其性别。《山海经.海外经》:“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九:“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关于传说的英文 翻译有这些词汇fame legend rede report saga story tale tradition
部落氏族
众神之祖盘古生于其间,十万八千年方才一醒。他无法忍受这混沌不堪的宇宙,反手抓来一把巨斧,吞声巨吼,贲砍雷霆,天开地辟!盘古顶天立地,上顶天,下蹬地,于是天日高一丈,地日低一丈,盘古身亦长一丈。最终天与地相去九万里。伟业铸造之后,盘古力竭身死,他的身体化为日月星辰,风雷电雨,四极五岳,江河湖海。他的灵魂永存不灭,肇立于天地之间,是为“玉皇玄天上帝”。 物换星移,秋去春来,浩浩江川,不绝东流。如此不知过了几千几万年,天地间已经充满了各种生命,分布着各类种族,人类便是其中一支。人类勤劳、善良,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过着快乐宁静的生活。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人类的部落氏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栗陆氏、骊畜氏、赫胥氏、以及神农氏,在西北黄河中上游的河套以南,南北绵延千里的子午岭一带,还混居着两个古老的氏族——少典氏和有蟜氏,他们互相通婚,渐渐的融合成了一个部落。
炎黄结盟
上古纪二八七八年二月初二的寿丘,彩霞满天,紫气长空,金龙遨游于天际,凤凰翩跹于云端,百鸟齐鸣于树梢,是夜,少典首领的第一个儿子降生了,由于出生的各种祥瑞之兆,族人们欣喜异常,载歌载舞,狂歌痛饮,三月不绝…… 这个孩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弱而能言,幼而徇齐,才智周遍,思维敏捷,聪慧过人。他十岁之时,少典逝世,族人推举他为首领。在轩辕的励精图治,苦心经营下, 轩辕氏从最初的小部落逐渐壮大起来,最后成为人类最大的几个部族之一。而同样是最大的部族之一的神农氏和轩辕氏一直战火不断。在经过的长年交战后,两族终于在人间纪元年于阪泉会战。轩辕氏三战大败神农氏主力,史称“阪泉之战”。又三年,八月,于鸡公山决战其首领炎帝,炎帝败北,遂率部诚心归降,公孙轩辕登山称帝,是为“黄帝”。至此“炎黄结盟”,这使得其他部落纷纷投奔归附, 黄帝轩辕氏领导的华夏部落联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其势力逐渐扩展到世界的其他大部分地区。这样的成就使得反对轩辕氏的几个种族和部族感到了巨大的危机。
三界
这世上不是只有人类居住的人界,还有三界,分别是天界、魔界和冥界。处在魔界的部族,始终窥伺人界富饶的大地,但是苦于两界相隔不同空间,始终无法达成目标。 终于有一天, 以蚩尤为首的一些人类氏族首领联合了起来,以将自己的灵魂献给魔界的魔君为代价,并举行禁忌的祭祀仪式,换来了魔界大军的支持。人族、魔军,以及那些出卖了灵魂的部族之间,开始了惨烈的血战。这场鏖战使得天地变色,日月无辉。一些上古的魔物也乘机进入人世间。 在经历常年的战祸之下,人类死伤累累白骨遍野,哀哭号喊直上云霄。他们流离失所,被迫辗转迁移……但轩辕氏族始终没有放弃,没有屈服,他们始终没有停止与那些魔界魔军,以及背叛了人族的氏族战斗。
轩辕氏
轩辕氏不屈的勇气和意志,得到了天界部分天神的眷顾 ,于是 暗中来到人界助佐。人间纪十五年,蚩尤率领兽头人身的 “九黎族”、彪悍残暴的夸父族、以及巨虫类的黔目等族,与黄帝会战于涿 鹿 ,蚩尤战败而亡。九黎、夸父、黔目为人类所灭。又经过数年,入侵人界的 魔军大部分终于被击溃歼灭。 人间纪二十三年,天帝受谕黄帝将各异族绣相、名号篆刻在一册被称之为《苍生录》的书卷上,于千岭幽都山之巅,以此书为媒,封印这些妖魔部族于千岭幽都山之内。自此这些异族绝世间数千年。人类得以安享太平。 而后数年,有少数异族部众侥幸离开千岭幽都山,出没于中土,被人类称为“妖魔”。 华夏部族经过战乱之后,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士气高昂。在摆脱恐怖和威胁十数年之后,在经历了漫长而悠远的领土扩张和文明建立的过程后,他们终于统一了人类,创造了一个空前巨大的国家――中华帝国。
九州
人间纪五十六年, 炎黄再次与会天门山, 商议划界天下为九州: 冀州、 锦州 、豫州、雍州、荆州、梁州、青州、徐州、扬州 。黄帝又令人取首阳山之 “九金九铜”,于灵宝荆山铸得九个大鼎 ,筑台祭天,以感天帝之荫,又为万民求福,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为后人传说中的“ 铸九鼎,定天下 ”。 忽忽数千年弹指即过,当年的惨烈战斗,已经变成了传说。人类历经繁华一世,开始道德沦丧、良知没落,各种劣质开始显露无遗:自私、贪婪、懒惰、虚伪、狡诈、残暴……中华帝国的法纪废弛,贪官污吏横行不法。皇室的权威开始丧落,渐渐沦为权臣的傀儡。中央失控,戍边诸侯也开始不顾法纪,相互间不断征伐,乱军盗匪四处横行。一时之间中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们早已忘记了当年先祖们团结一致,用鲜血和生命换回的幸福生活。
惊天惨剧
人间纪三一四二年七月,皇室发生,天子因大权旁落,处处受制,痛心不已,病倒在榻,十一日夜,竟被人暗中委派的太监活活勒死。黄帝驾崩,举国大丧。大将军欲立大皇子为帝,首领太监王天化欲尊三皇子为主,双方剑拔弩张。十五日夜,大皇子全家主仆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一夜之间被人尽数诛杀,血满长街,十里之内,河水尽染。二十日,王党掌控朝廷大权,率禁军十万于正极殿广场,准备拥三皇子称帝,此时,突然间杀声震天,冀 锦徐扬 四州十六路诸侯率兵攻进皇城,宫禁大乱,京城变成屠场 …… 此变历时半年方平,举世皆惊。最后二皇子继位,迁都豫州。 人间纪二一四五年,锦州与冀州两路诸侯会战于锦州之西。战事持续三月,殒命者数以万计,因而后世称此地为“修罗场”。 次年,扬州 、荆州又率兵加入战事,全国一片混战,生灵涂炭,白骨成山,九州呜咽。
惩治人类
天界的部分神灵对人类的种种劣迹恶行感到震怒不已,决定。人间纪 3150 年,数个天神进入人间, 开启了被封印的千岭幽都山之门,将上古绝迹的部众放归中土, 幽都山之门洞开,被封印的上古种族蜂拥而出。一夜之间,九州各郡妖魔并起,众多城镇遭到洗掠。 四处战火熊熊,至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一些太古魔兽也开始现身各处,人类再次面临生存的考验。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类不得不放弃相互征伐,重新团结起来,抵御妖魔的吞噬残杀。 人间纪 3151 年冬,各路诸侯聚于皇城,缔结同盟,以抵御妖魔。凌虚观道长天灵子,创建大天师道,广纳门徒,授受降妖除魔之术。 但是他的师弟,道人玄真子叛离师门,于修罗场之上研习操控尸骸之术,并藉积尸怨气,以秘术开启死国之门,想借此增加自己的力量。人间纪 3153 年,死国之门洞开于修罗场之上,因而有大量由怨灵与尸骸化成的九幽部众聚集于此。此时的玄真子被魔界死国国君控制了灵魂,成为死国大军的一个头目。 锦州卫戍将军李默请命镇守修罗场,于修罗场之南,锦州骊湖之东修建走马寨,并开始招募义勇,抵御九幽部族入侵。天灵子炼化紫渊剑,赠与李默。李默将紫渊剑悬于走马寨中,紫渊剑霞光万丈,使得走马寨暂时不被九幽部族攻占。 同年,黔目族之首大国主率黔目族部众袭击了锦州之南密林内的出云村,屠戮村民。聚集于出云的猎手奋力抵抗,终于将大国主击退。大国主元气大伤,退回密林之中休养生息。大国主失落一角,被村民立于村内。而后数年,出云村再无黔目之害。
再结同盟
重返人界的九黎、夸父、黔目、魍魉再结同盟,营谋讨伐人类之事。九黎族于锦州南部密林深处修建神殿,起坛做法,准备解开最后的封印,助蚩尤重返中土。 那些经死国之门进入人界的魔族,也开始在九州其他区域新建通往魔界的通道。而魔界的大军,已经在魔界和人界的交界之地集结,时刻准备一旦打通通道,即可开始进入向往已久的人界。 而另外一些魔族和异族的精英,则进入九州各地,开始四处搜寻‘苍生录’,想在人族找到之前就夺走这件神器。 代代相传的‘苍生录’,曾经只是传说而已,从来没有人证实过,但是随着九州各处不断传来魔族和异族寻找‘苍生录’的消息,使得人们不得不相信这个传说。因为能否真能找到这件上古的神器,以及能否在魔族和异族脚步之前找到这件神器,将关系着能否重新驱逐入侵人界的魔族,以及重新封印被释放的异族,也关系着人族今后的命运。 我们的勇者便身处在这样的年代,肩负着寻回传说中的‘苍生录’,并再次将妖魔重新封印的使命而踏上征途!
外国传说
《圣经》记载:万物是由上帝用了六天创造的,而第七天就休息,因而一星期有七天。而世上第一个人是亚当,而夏娃是亚当的骨中骨,肉中肉。在基督教徒眼中,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但也曾经有一句很矛盾的话:“上帝能制造出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B. 中国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① 大禹传说 。古代民间传说。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业绩是治水。古籍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发生洪水,帝命鲧去治理。鲧治水失败,被杀于羽郊,其子禹继承父业,经13年终于平复水患。后舜禅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传说中还有他逐共工,杀相繇,以及应龙助其治水等情节。禹的传说,原含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在长期流传中,有关他的神话传说被“历史化”,出现了更多政治性活动的情节,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开会议事、赏功罚罪、求贤任能等,并为他制造了显赫的家谱世系。这就使禹这个传说人物逐渐脱离了本来面目,成为符合儒家观念的帝王典范。然而,在人民中间,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异色彩的治水英雄。
有关禹治水的传说,常与地方景物相附合。如传说他从泰山担了99担石头筑堰挡水,这些石头后来变成山东的九节长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晋阳湖的传说。这类传说着重表现他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以此教育后世。
②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民间传说。据称: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家人、邻里都来相助。他们终日劈山运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间,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讥笑愚公“愚蠢”。愚公对智叟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夸、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这个传说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古今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曾经运用这个传说。毛泽东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鲁班传说。古代能工巧匠的民间传说。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工匠,名公输般。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般)”。古籍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都有着录。战国时期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为一个传说式人物。
鲁班的传说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讲他发 明创造 的故事。另一类是关于他修建各地着名桥梁、殿宇、寺庙等建筑的故事。历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征服自然、改进工艺的能力,把鲁班想象成具有神奇技艺和无穷智慧的技师。旧时代的木工、瓦工、石匠对鲁班的敬仰还表现在他们的民俗活动中奉他为“祖师”建庙奉祀。鲁班传说在教育团结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 孟 姜 女传说 。古代民间传说 。这个传 说 流 传至今2000余年,几经演变,情节不断丰富,主题也日益鲜明。孟姜女原型为春秋时齐国杞梁之妻,在《春秋左氏传》中是一个知礼的妇女形象。北齐屡筑长城,徭役繁重,民间多征夫怨女。民众将现实与秦代筑长城的苦役相联,使传说变为反筑城徭役主题的新形态。从此,杞 梁由为齐国 牺 牲的战将,变成被打杀的筑城民夫,杞梁妻便成为寻夫认骨、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
明清以后的故事将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因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见其貌美,欲纳为妃,并接受孟姜女提出的 3 个条件,披麻戴孝,手执丧杖,为杞梁发丧。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
近世孟姜女故事传播的地域几乎遍及全国,影响十分深远,各地也出现不少异文。由于时代的不同,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倾向也较复杂。
1928年,顾颉刚编着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出版。该文集是研究孟姜女传说的专集。对这一传说历史演变的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和研究结论,迄今仍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它在研究方法上,把历史文献与民间口头传说联系起来,进行历史和地理的比较,对中国后来的民间传说与神话研究都产生过不小影响。
⑤牛郎织女传说。牛郎和织女是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汉魏间,民间即有此故事,故事中牛郎是人间的看牛郎,织女则是天帝之女。织女与牛郎婚配,并生一男一女,最后王母将其捉回,在两人之间划成一道天河,两人只能靠鹊桥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传说,千余年来家喻户晓。它的源头,从《诗经·小雅·大东》中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也有关于它的歌咏。这个故事在民间口头上还生出许多变异的说法,有的与两兄弟型故事结合,把牛郎说成是被兄嫂虐待的弟弟,有的与羽毛衣型故事结合,把织女说成是天女下凡洗澡,老牛告诉牛郎藏匿织女衣服而成亲,最后织女找到衣服飞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上天去会织女。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的艺术反映。它以封建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牛郎与织女结合又离散,只能七夕在天上相会一次的幻想情节,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庭关系及其所造成的婚姻悲剧。后世文人运用这个传说题材写成了《天河配》等戏曲,更扩大了它的影响。它与孟姜女传说、白蛇传说、梁祝传说被称为中国着名四大传说。
⑥白蛇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在杭州西湖遇雨,许仙以伞相借,二人相识并定下姻缘。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显形,吓死许仙。白娘子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始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白蛇传说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也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 西湖三塔记 》中进一步反映了白 蛇 故事的梗概,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彩。明末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中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通俗小说,倾向也是如此。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恶势力的代表。白蛇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白蛇传说从最初的雏形发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间文学自身的流传变化,也接受了说唱、小说、宝卷、戏文等俗文学的影响。
⑦梁祝传说。中国着名民间传说。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其基本情节是: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入话”列举的几个女扮男装的传说中也有梁祝故事。传说除话本讲述外,还被编为戏曲。经过话本、戏曲再创作,增加了反封建的意义。梁祝传说取材于现实生活,又有传奇色彩,悲剧的结局与理想化的结尾达到和谐的统一。它揭露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歌颂了纯洁自由的爱情。梁祝故事从女扮男装开始,到后来的反封建主题,是一个重要发展。传说中的反封建思想日益强烈,因而更加受到人民的喜爱。
⑧刘三姐传说。中国壮族的民间传说。相传桂西宜山地区下枧河 中枧村 ,有一排行第 三的刘 姓女子,因名刘三姐,三姐系黄莺投胎,喜唱山歌。远近青年与之对歌,无能胜者。青年李示田,勤劳朴实,要求向三姐学歌。财主莫怀仁,见三姐貌美善歌,欲纳为妾 ,雇 人与三姐对歌 ,为三姐所败。此时,李示田已学得一口好歌,常与三姐对唱。莫怀仁怀恨在心。最后使三姐坠入河中。三姐漂至柳州,与李示田对歌,连唱3天3夜,飘然逸去。后又在桂林七星岩对歌,连唱7天7夜,变为一对黄莺飞去。
刘三姐传说充分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思想、愿望和创作才能。它对中国南方各民族社会风俗史和民间文艺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⑨地方风物传说。指关于某一地区山川、风物等的解释性传说。基本特点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对于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来历、特征、命名原因等,给以说明解释。它经常把风物介绍、故事、说明解释3种成分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名山大川、有名建筑、地方特产和风俗等等都有生动的传说故事予以解说。地方风物传说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特定风物、山川、建筑、特产、民俗等的知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十分广泛。它表现人民征服自然、改变山河面貌的艰苦斗争,表现过去人民在统治阶级压迫下的苦难生活和各种形式的反抗。人民群众在地方传说中借风物抒发自己的悲欢,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肯定忠贞的爱情。
地方风物传说中有大量作品是运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而创作的。它还以叙述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引人入胜。地方风物传说地方性十分明显,很多传说仅仅为某一地方所特有,但有些故事却广泛流传。
地方风物传说有许多作品是把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的故事地方化,有时也使用寓言的手法把山川拟人化,或把一般民间故事落实到特定的地方风物上,形成多姿多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传说的一个品种。
⑩ 反帝 传说。 指中国近代反对列 强 侵 略的传说。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多次进行反侵略战争。这期间,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多以反对列强侵略为主题的传说故事,统称反帝传说。
反帝传说可分两类:第一类直接取材于历次反侵略战争。如《义和团的志气永不灭》、《杨司令智取通化》等。第二类不直接反映某次具体的战争,而广泛地揭露侵略者的掠夺活动。大多以外国侵略者盗宝为中心事件,如 《金凤凰》、《盗不走的宝船》等。
反帝传说主要歌颂抗敌英雄,包括知名历史人物和普通群众的勇敢和机智,有的故事虽然讲到某种实物、山水,或从某次战争取材,甚至讲某个真实人物的战斗故事,但故事情节并非全是史实,第二类故事想象的成分更大。此类传说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抗击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农民起义传说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运动。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运动在群众中留下深远影响。又经过人们不断地回忆和讲述,逐渐演化为传说。此类传说在其形成的初期阶段,往往依附于真人真事。在长期的流传中,由于众多口述者不断的艺术加工,这些传说在很大程度上日渐游离开真人真事 的原型而 带上浓厚的传奇色彩,成为虚构或基本上是虚构的口头艺术创作。
农民起义传 说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以历 史事 件为主,着重反映斗争的兴起与壮大过程;或以人物为主,着重讲述起义领袖或造反人物的英雄形象与性格;或以某一战役为主,着重描写起义军的机智、神勇与顽强不屈的战斗事迹;或突出一事一物,着重反映起义部队与群众间的军民关系;或反映广大群众对起义军的怀念之情。
作为群众口头艺术创作,农民起义传说并不具有严格的科学史料性。它是劳动人民用以反映自身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文学手段。通过同时代的众多口述者的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它们往往能够对起义运动及其领袖人物作出较公正的评价,并从不同生活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实质以及人民的苦难与期望等。
红军传说。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关于红军的传说。它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口头创作。广泛流传于湘、粤、桂、鄂、川、陕甘宁及晋冀鲁豫等老革命根据地。它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壮阔的武装革命斗争为背景,表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和斗争生活,热情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传说,集中表现了红军的革命纪律、优良作风和新的军民关系,反映了红军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内容可分两类:一类表现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认识过程,寓蕴着人民的无限深情。如《奇怪的院子》等。另一类借助传说的想象手法,表现出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思念和对于革命的必胜信心。如《红星水壶》、《红军帽》等。红军传说具有明确的革命意识和浓厚的革命气氛,其基本主题,除歌颂红军外,还歌颂革命领袖和群众斗争。红军传说常常借助传统故事的表现手法,赋予红军的遗赠物以神奇的力量。创作者用这样的艺术想象,表现出人民群众和革命力量终归要战胜反革命力量的坚定信念,使革命的思想感情与传说故事的特有手法融而为一,呈现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由于红军传说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军队的深厚感情,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有流传,并发生很大影响。
C. 有哪些民间传说,150字以下的
①大禹传说。古代民间传说。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业绩是治水。古籍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发生洪水,帝命鲧去治理。鲧治水失败,被杀于羽郊,其子禹继承父业,经13年终于平复水患。后舜禅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
②愚公移山传说。据称: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家人、邻里都来相助。他们终日劈山运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间,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讥笑愚公“愚蠢”。
愚公对智叟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夸、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
③鲁班传说。古代能工巧匠的民间传说。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工匠,名公输般。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般)”。古籍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都有着录。战国时期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为一个传说式人物。
④孟姜女的传说。孟姜女被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因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见其貌美,欲纳为妃,并接受孟姜女提出的3个条件,披麻戴孝,手执丧杖,为杞梁发丧。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
⑤牛郎织女传说。牛郎和织女是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汉魏间,民间即有此故事,故事中牛郎是人间的看牛郎,织女则是天帝之女。织女与牛郎婚配,并生一男一女,最后王母将其捉回,在两人之间划成一道天河,两人只能靠鹊桥每年七夕相会。
(3)传说中的知识大全扩展阅读:
传说与神话的联系:
第一,民间传说与神话产生的历史时期比较接近,它们的历史关系十分密切。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是交融在一起的,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传说与神话的界限十分模糊。
第二,就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第三,传说和神话都具有超现实性的幻想。传说的人物和情节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而许多传说效果是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
D. 关于年的知识有哪些(故事,传说(简))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走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故有了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E. 山海经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哪些知识其中保留了不少远古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留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简单版:
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F. 有哪些神话故事和传说
1、大羿射日,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
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只只三足乌。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2、精卫填海,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3、大禹治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4、愚公移山,济水流域矗立着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高山险阻,百姓出行十分不便。住在北山的愚公决心移开大山,为百姓造福。他力排众议,带领全家和乡亲们手挖肩挑,将山石和泥土运到东海之滨。
住在河湾的智叟听说后,讥笑愚公愚钝,认为凭愚公和村民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把两座大山挖平。
愚公却认为,做事只要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山不会增高,而致力于挖山的儿孙却代代相传,何愁不能将大山挖开。山神知道后,报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派了两位大力神,将两座大山背走了。
5、夸父追日,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G. 中国神话知识
找《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