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扩展阅读
动漫转播软件哪个好 2024-11-15 23:59:53
歌词我不再期待什么歌 2024-11-15 23:59:41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发布时间: 2022-07-05 22:55:34

A. 五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五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如下:

1、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少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如果几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几个数的合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2、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3、一般的如果a是整数,偶数可以用2a表示。奇数可以用2a+1表示。

4、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5、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类

这会不会有点多,我打字慢

C.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总结(注意、人教版)

五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单元 图形变换
归纳重点知识
轴对称
轴对称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两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做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重合,对应线段重合,对应角重合。
选装
选装的意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做选装。
图形旋转的方向: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上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知识位置变了。
欣赏设计
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利用平移、旋转和对称都可以设计简单而美丽的图案。
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方法:
选好基本图案。
确定平移方向。
确定平移距离。
画出平移后的图案。
运用旋转设计图案的方法:
选好基本图案。
确定旋转点。
确定旋转角度。
依次画出每次旋转后的图形。
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
选好基本图案。
确定对称轴。
画出基本图案的对称图形。

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归纳重点知识
因数和倍数。
因数、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c都是不畏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其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二者不能单独存在。
找一个是的因数的方法:
列乘法算式找。
列除法算式找。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列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列除法算式找。
表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A、列举法; B、集合法。
2、3、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是特征:个位上是1,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奇数、偶数是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4)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5)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质数和合数。
(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素和(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3)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A、枝状图式分解法; B、短除法。

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归纳重点知识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长方体上、宽、高的意义: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一个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上×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ah+bh);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为S=6a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m3,dm3,cm3。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m3=1000dm3 1dm3=1000cm3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S=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S=a3。(其中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Sh
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容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宽、高。
容积的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1L=1000ml
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L=1dm3 1ml=1cm3
形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一般把这些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

D.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整理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打结部分长度 20×4+30×2+10=150cm
【知识点3】
确定长方体中每个面的形状以及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相对面完全相同,如: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 根据习惯我们一般认为在一个平面中水平方向的为长,垂直方向的为高。根据这一习惯我们我们只需找到需要的面并根据习惯确定长和宽即可

E. 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归纳

重点搞好以下七大块的分类复习。
1、数的认识(整数和小数、数的整除、分数百分数)
知识要点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约分和通分”等知识点。 重点确定在数的意义概念的理解,数的读写,数的整除。
本部分重点加强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具体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为主,适当穿插进行整数和小数的简单计算、约分和通分练习。复习本部分知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灵活处理,对于班级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放慢,万事开头难,本部分知识必须做到教一点使学生会一点,切忌贪多图快。复习题可参考以前的专项复习题或专项复习试卷。
2、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的意义与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简易方程)。
这节重点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全面概括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和计算能力,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结合教材按照先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运算法则,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必须搞好学生相关的口算训练和基本的四则运算练习,然后再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师要加强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第三,要搞好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三种运算定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最后,在简易方程复习中,教师要重点规范学生的答题行为,解方程必须写解。本部分练习题可参考以前下发的专项复习题。
3、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练习题可刻印或参考试卷。
4、几何初步知识(线和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能让学生对周长、面积、体积进行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
练习题可刻印或参考试卷。
5、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
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比和比例意义和性质的同时,必须做到使学生正确辨析概念,加深理解,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会判断简单的正、反比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求比值、化简比,按比例分配,应用比例尺计算,解比例。在练习中很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练习题可刻印或参考试卷。
6、简单的统计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本部分是复习的重点)
练习题可参考教材或试卷。
7、应用题解(整数和小数应用题、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
这部分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一步计算)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两步以上)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重点)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F. 五年级数学下册每个单元的复习重点是什么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 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 因数和倍数:在整数乘法里,如果a×b=c,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但是0也是整数。
3.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8.
四则运算中的奇偶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9.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 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偶数。
12. 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 长方体的特征是:①长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⑥有8个顶点。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 正方体的特征是:①正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正方形;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⑥有8个顶点。
6.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7.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9. 上面或下面面积=长×宽;前面或后面面积=长×高;左面或右面面积=宽×高。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1.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12.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正方形面的面积×2+长方形面的面积×4
13. 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4.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5.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16.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17.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18.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用字母表示是V=a3
19.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积×长
20. 在工程上,1立方米简称1方。
21. 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如果所有的棱长都扩大n倍,那么棱长总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22. 棱长总和相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2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4.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5.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26.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27. 1升相当于1立方分米,1毫升相当于1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
28.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容器的容积比体积要小一些。
29.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现在水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容器的长×容器的宽×水面上升的高度
30. 怎样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先在量杯里装上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再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再记下新的水面对应刻度。两次刻度的差,就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 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
7. 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 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
1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6. 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7.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分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18. 除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比较方便。如果计算结果可以约分的话,要化简成最简分数。
19.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20.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21. 数A×数B=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2. 两个数是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有:1、1和任何数都是互质数;2、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3、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是互质数;4、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5、一个质数和一个不是它倍数的合数一定是互质数。
23.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4. 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是先写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然后再进行约分。
25. 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26.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的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27. 两个数的公因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G. 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每个单元都讲一下重点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H.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 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 因数和倍数:在整数乘法里,如果a×b=c,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但是0也是整数。
3.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8.
四则运算中的奇偶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9.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 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偶数。
12. 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 长方体的特征是:①长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⑥有8个顶点。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 正方体的特征是:①正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正方形;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⑥有8个顶点。
6.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7.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9. 上面或下面面积=长×宽;前面或后面面积=长×高;左面或右面面积=宽×高。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1.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12.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正方形面的面积×2+长方形面的面积×4
13. 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4.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5.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16.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17.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18.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用字母表示是V=a3
19.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积×长
20. 在工程上,1立方米简称1方。
21. 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如果所有的棱长都扩大n倍,那么棱长总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22. 棱长总和相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2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4.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5.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26.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27. 1升相当于1立方分米,1毫升相当于1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
28.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容器的容积比体积要小一些。
29.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现在水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容器的长×容器的宽×水面上升的高度
30. 怎样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先在量杯里装上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再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再记下新的水面对应刻度。两次刻度的差,就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 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
7. 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 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
1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6. 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7.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分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18. 除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比较方便。如果计算结果可以约分的话,要化简成最简分数。
19.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20.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21. 数A×数B=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2. 两个数是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有:1、1和任何数都是互质数;2、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3、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是互质数;4、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5、一个质数和一个不是它倍数的合数一定是互质数。
23.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4. 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是先写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然后再进行约分。
25. 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26.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的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27. 两个数的公因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此资料来源于网络。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