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鼠疫知识讲座实施计划
扩展阅读
上海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2024-11-16 01:48:35
门球入门基础知识大全 2024-11-16 01:41:11

鼠疫知识讲座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 2022-07-04 23:47:08

‘壹’ 预防鼠疫的小知识

鼠疫(plague) 是由啮齿动物和蚤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其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常见的是最早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现淋巴腺炎,这就是腺鼠疫,其90%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少数发生在腋下或颈部,受害的淋巴结肿胀、红肿、变软、化脓,发热是最常见的。

鼠疫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 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1.经鼠蚤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 要传播方式。 主要的媒介是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等10 余种蚤类。2.经皮肤传播 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3.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病人是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一般情况下,腺鼠疫并不造成对周围的威胁。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组织或者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通过使用杀虫剂和驱避剂 避免蚤的叮咬。在农村避免处理老鼠。实行“三报三不”制度, 鼠疫“三报”是指: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鼠疫“三不”是指: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贰’ 什么是鼠疫生活中该如何预防

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2人,被确诊为肺鼠疫,再次发生鼠疫,应该说是一件很“惊奇”的事了。虽然鼠疫在历史的发展中给人类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对人类的伤害可以称得上是灾难级的。当年在欧洲,死于鼠疫的人多达几千万。但近年来,鼠疫的发病率已经很低了,虽然还没有灭绝,但也很少有人感染。

总之,鼠疫并非不可控制,而且发病率已经很低很低了,大家没必要对此事过于担心,但是一些相关的传播、预防知识还是需要了解的。做到积极预防,远离疾病。

‘叁’ 鼠疫三报三不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1、“三不”制度:不接触病死鼠;不剥食野兔、狐狸等动物;不私自携带野兔、狐狸等动物以及产品出疫区。

2、“三报”制度:发现病死鼠、野兔、狐狸、旱獭等病(死)动物要报告;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应立即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 一、一般鼠疫疫情的应急反应 一般鼠疫疫情是指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出现腺鼠疫病例和发生局部流行;或在边远、地广人稀的局部地区出现肺鼠疫病例,但未传播到县以上城市或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地区。

一般鼠疫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有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疫情控制工作。

一般鼠疫疫情发生后,疫区地方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要迅速了解情况,掌握疫情态势,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同时迅速逐级上报卫生部门,直至卫生部。

疫区地方人民政府应立即设立鼠疫疫情控制临时指挥部,组织卫生、药品监管、计划、财政、公安、教育、工商、农业、经贸、民政、信息产业、交通、新闻、广电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抢治鼠疫患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疫区内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疫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疫区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必要时,按《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疫区内有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以及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口岸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国境卫生检疫。

疫区地方人民政府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对疫区实施封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疫情和疫区地方人民政府请求,对疫区作出应急反应。

卫生部协调有关地区和部门对疫区疫情处理予以指导和支持,向国务院及时报告疫情和处理情况并提出建议。

‘肆’ 鼠疫危机再现,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次鼠疫危机

近几日从新闻上看到一则令人惊恐的消息,说北京确认接诊了两名鼠疫患者,他们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二人已经被诊断为肺鼠疫。幸好两名患者已经得到相关医疗机构的及时救治,并加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然后我们根据上面的鼠疫传播途径,我们要加强日常的预防措施:

1、我们要保持家里面的卫生干净整洁,定期消毒,不要让跳蚤之类出现甚至叮咬现象的出现。2、不要与肺鼠疫病人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要勤洗手,外出时,尽量带好口罩。

3、与鼠疫病人接触的人员,应尽快服用有关的预防药,如果出现异常状况时,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

只有掌握好鼠疫的相关知识及其预防措施,我们才能更加有效的对抗鼠疫问题,保护好身边的你我他。

‘伍’ 关于预防鼠疫的标语

为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提醒同学们增强对鼠疫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预防鼠疫的的意识,根据《玉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 2015年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 2015年4月13日-19日为2015年鼠疫防控知识宣传周,活动主题为“人人参与,预防为主、科学防控”。我校各班班主任的精心组织,全校开展了预防鼠疫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为办好本次主题活动,各班班主任提前几天就做好了资料收集的准备工作,我校就鼠疫防控进行了专门的知识讲座,学校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中,教师就什么是鼠疫、鼠疫的传播、治疗、预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重点指出: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三不”、“三报”制度。“三不”制度: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 “三报”制度:发现病旱獭和其它病动物要报告;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我校还利用校园板报、宣传栏及教室布告栏,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地将预防鼠疫知识展现给大家,并且在教室内张贴宣传单,要求学生回家也向家长宣传预防鼠疫的知识。

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举办,集中向学生宣传普及了预防鼠疫知识,同学们通过对鼠疫科普知识图片的学习,深刻认识到鼠疫的危害性,同时掌握了鼠疫的传播、预防及治疗措施。活动结束,要求同学们向家长也做了预防鼠疫的宣传工作,并下发了宣传资料。

附:鼠疫防控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人与患有或死于鼠疫的野生动物接触才有可能得病,通过跳蚤叮咬也可得病,肺鼠疫病人也可称为传染源。

二、鼠疫是怎样传播给人的 ?

鼠疫的传播途径:一是从动物 ——跳蚤——人的传播;二是通过人 ——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

三、旱獭是一种什么动物?

旱獭,俗称为“哈拉”,是一种食草动物,主要生活在草原上。旱獭的个体随年龄、季节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体重也从几斤到几十斤不等。旱獭是一种冬眠动物,常于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在洞内冬眠。

四、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和感染途径 ?

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鼠疫病人。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

五、怎样发现鼠疫疫情?什么是 “三不三报”制度?

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认真“三不”、“三报”制度。

“三不”制度: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三报”制度:发现病旱獭和其它病动物要报告;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篇二

鼠疫是一种存在于啮齿类与跳蚤的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并藉跳蚤传染给各种动物及人类,其最初反应为跳蚤咬伤部位临近的淋巴腺发炎,这就是腺鼠疫,经常发生于鼠蹊部,少发生于腋下或颈部,受感染的淋巴腺发炎、红肿、压痛且可能流脓,通常会有发烧现象。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是国际性检疫传染病之一。 鼠疫的传播途径:

1.鼠蚤叮咬: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 →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鼠疫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 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 9~12天。

2.症状体征

(1)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 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呈强迫体位。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复。

(3)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5)其他少见类型①皮肤型疫蚤叮咬处出现疼痛性红斑,迅速形成疱疹和脓疱可混有血液,可形成疖、痈。其表面被有黑色痂皮,周围暗红,底部为坚硬的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疱疹,类似天花或水痘。②眼型病菌侵入眼部,引起结膜充血、肿痛甚至形成化脓性结膜炎。③咽喉型病菌由口腔侵入,引起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可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但咽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鼠疫杆菌,多为曾接受预防接种者。④肠炎型除全身症状外,有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便、粪便中可检出病菌。⑤脑膜炎型可为原发或继发,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及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

鼠疫的防治

1.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不能与其他鼠疫患者同住一室。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 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 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 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

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3.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也可口服磺胺嘧啶;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

(2)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100px。2周后可获免疫。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 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 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3)医务人员保护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篇三

1、大力开展灭獭灭蚤,预防鼠疫发生

2、预防和控制鼠疫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3、严禁非法猎捕贩运销售旱獭

4、预防鼠疫不猎捕、不剥食、不携带疫源动物

5、人人参与,预防为主,科学防控鼠疫

6、依法监督管理,加强鼠疫防控

7、预防鼠疫,人人有责

8、预防鼠疫 ,造福人类

9、行动起来,预防鼠疫危害

10、为了你和他人健康,请不要猎捕剥食旱獭

11、鼠疫是甲类传染病,国家依法实行卫生检疫

12、禁止猎捕贩运销售旱獭,严防人间鼠疫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