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中医肝病学基础知识大全
扩展阅读
小孩子跑到马路如何教育 2025-01-22 23:56:01
防水专业知识讲座视频 2025-01-22 23:45:40

中医肝病学基础知识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7-04 20:46:04

‘壹’ 中医治疗肝病的理论是什么

一、能改善临床症状。
中医古代关于肝病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医学巨着《黄帝内经》中,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记述;到了晋代,葛洪所着的《肘后方》首次提出“时行发黄”,清代沈金鳌在《沈氏尊方》一书中提出“天行疫以致发黄者”俗称瘟黄,东汉张仲景在他所着的《伤寒论》一书中指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满者”,“茵陈汤”主之。直到今天茵陈汤仍是治疗肝病的有效良方。古代中医早就对本病的传染性有了深刻认识。
肝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分别与中医“黄疸”“湿阻”“积聚”“臌胀”及“虚损”等病证一一对应。
二、抗病毒保肝、退黄转阴。肝炎病人往往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就是肝有损伤,转氨酶升高中医认为是湿热、内热造成的,还有湿热毒血引起来的,时间一长病人认为病毒能够入血。这种情况下中医中药采用清热解毒或者凉血、活血、舒肝健脾的治疗方法,改善肝功能,消除或者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的修复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改善了抗病毒保肝、退黄疸,对于肝脏的整体炎症有一个抑制或者是减轻的作用,那么进一步防止肝纤维化、肝硬化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良好。
中医中药通过辩证和辩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我们在整体的湿热肝瘀气滞性、肝肾阴虚性、瘀血阻络型,根据不同的症状选用不同的方剂。还有一个辩病的思路在里面,你是肝炎或者转氨酶高,或者出现了黄疸,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降酶的能够退黄疸的药物,比如常用的五味子、垂盆草、龙胆草、黄芪、蒲公英等等以及一些稀有药物。抗病毒保肝中药有它的特色,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保肝药绝大多数都是中草药或者是中药的提取物。

‘贰’ 中医养肝

中医治疗肝病还是有些效果的,至少对身体没有太大的伤害,副作用不多。市面上的护肝产品绝大多数都是有化学成分,对身体是有伤害的。我也有肝炎,想彻底摆脱肝炎的困扰,只能去用那些东西。让我心寒的是不但没治好,反而觉得更重些了,哎,彻底绝望。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妻子给我从网上买一个中医的养肝茶,因为是中医的嘛,我就没有拒绝,坚持去喝了。2个星期肝脏觉得舒服多了,我当时就兴奋地跑向正在厨房做饭的妻子说,妻子当天晚上就给我从网上又订购了3个疗程,一疗程300多,细算下一天合几块钱,。现在我的症状基本痊愈了。这个网站我一直留着,身边有肝病问题的朋友我就给他,你也先去买一个疗程用用吧。

‘叁’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象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象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肆’ 肝病学大全

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为主,按病因学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毒性肝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
肝病的表现是很隐晦,突出的症状就是疲倦,乏力和不思饮食,常见症状有胀痛和不适,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会有黄疸,口干,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会有低烧,头昏,耳鸣,面色萎黄无华等。
如果是肝硬化,除有肝炎的临床表现之外,还有腹水,腹壁血管突出,周身水肿,尿少,蜘蛛痣,严重者还有可能是大出血。

‘伍’ 中医学基础知识有那些

中医基础知识之我见:中医不仅是一门单纯的医学,其已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追随古哲学思维,渗透着天人一统的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中医总括有四点: 第一点是医道,医德。此各人见解不同,余则紧记一对联"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解除民间疾苦,不讲事不讲非只讲修身行善积德"。前人曾说医者父母心,因为病者的疾苦及性命都交给了医者。的确,医学乃是一门做人的学问,没有一颗善心,又怎样去救人活命呢?, 第二点是"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所以,天地之一切皆会影响及人,而人亦可反映出其所在环境的一切。记得曾治一妇人,年62岁,现住沙湾荷景三区。诉说己咳嗽两年,多处治疗未果。开药三服,几天后复诊说,药后稍愈,隔天又咳。详细询问后,提出是否家居风水问题,最后决定同往一看。发觉病妇房间居于室之东北方,此乃全室至阴之方,风水上称之为"鬼门"。妇人本属阴,年老阳更不足。又居阴地而至阴太重,则病缠绵而难愈,劝其换房居住。。后经其子证实,于换房后7天,病不药而愈,此天地之气造化于人。天地一切皆会影响及人,但人也会改变环境,此风水之道,在这不详谈。第三点是"形与神俱,不可分离"。认为人分形体与精神,决一不可。谓"形不劳,神不散,可活百气。"按现在讲法,形即驱体,神即灵魂。我在这不是讲迷信,但灵魂确实存在,如你不信,中医就难懂了。因中医多处讲到这问题,如形神,营卫,气血等。确定人魂之后,这些问题便易理解了。就按现代科学来说,要制造一个与人体外形一样,内在所含的化学成份物质也一样的物体,不是难事。但怎样做这物体也不能自我生长并生存。为什么?因当今科学不信灵魂,故造出之物形象而无神存。中国古传之术也多有应用灵魂之法,中医"祝由"科也是其一。可惜己被当今政府严制了。而西方研究之傕眠术,也正是应用人体灵魂之术。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这正是老子所说的"道非道,非恒道。名非名,非恒名。"之理。第四点是"疾病可知,又可防治。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中医认为病由邪生,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得之于饮食居住,阴阳喜怒。而万物既有阴,即有阳,一物二分。所以既有病,即必有解此病之法,此阴阳互生互制也。中医的辨证观也正是如此。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着,整个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世界内部的阴阳的矛盾统一。中医的治疗亦根据此理定立标本缓急(所谓本,就是与疾病相对的一面。标即病所表现出的症状)。认为治病必求其本,但急则先治其标。确定治疗先后,就采取正治或反治的手断。。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本质,应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药物进行治疗。而这正是自发地运用了矛盾的对立间既斗争又统一的辨证观,总的治疗原则是针锋相对,针对证候所反映的阴阳失调的状态,釆用纠正这种阴阳失调的冶疗方法。临证时,又同一疾病,由于时令,气候,地区方域,以及病人的年龄,体质,生活习惯,居住环境,职业等不同而治疗方法也不同。其蕴含着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的辨证思想。而有时候,虽不同的疾病,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则可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这说明中医学是从运动的观点而不是从静止的观点,从相互联系的观点而不是从孤立的观点来看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注重其统一性,即整体观念。既重视人体各个局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也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除阴阳外,应用于中医缺不了的还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其特性为"木曰曲直作酸,水曰润下作咸,火曰炎上作苦,金曰从革作辛,土爰稼穑作甘。"通过其特征引伸天下万物。五行学说是以"五"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的生克制化原则,阐释人体和五行的相互关系,阐释五脏疾病好发季节和病机转变,阐释临床现象的机理,指导确定治疗方法。并认为人的生命既自身在不断运动也与外界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具体地阐明机体内部及其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阴阳五行皆本于气,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古人通过阴阳五行之确立,应用于四时,定出了"五运六气"之法,现称"运气"学"。通过其应用,我们便可预测出某时期,某地区,某年龄阶断的人,多会患某类型疾病,对区域性或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对于人体脏腑机能的描述称为藏象,其学说是通过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对于研究人体的生理及病理,指导临床实践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除脏腑外,人体还有奇恒之腑,气,血,津液等组织。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为用的联系。而经络则是其相联系的系统之一,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经筋,皮部,络脉四部份组成。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其主干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两大类。经脉之气所"结,聚,散,络"的为终筋,而皮部即是经脉及所属络脉在体表分支的部位。经络的主要生理机能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过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作传导。调节机能平衡。所以,通过对经络的调理,剌激,也可达到治病养生的作用。那什么是生病?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体生病呢?病因泛指能影响和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状态,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其总括有以下几点:一,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二,疠气,即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三,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过则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四,饮食,劳逸所伤。五,外伤,包括金疮,跌打,烧伤,冻伤,虫兽伤。六.痰饮,瘀气。而各种病因又会导致人体出现虚实现象,阴阳失调,气血失调,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经络偏逆,脏腑失调等病理现状。对于疾病,而原则上是以预防为主。治疗时须紧记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脏腑功能,及气血关系等。并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运用。以救人活

‘陆’ 关于中医学的知识

祖国医学认为瘀血是血液离开血脉而停留于体内,没有能够及时消散的“死血”,亦指血液运行不畅而阻滞于经脉及脏腑中的“郁血”,还包括诸如高血脂等引起的“污秽之血”。总的来说是一个证型---“瘀证”.中医所指的瘀的范围很广,包括或淤积不行的,或污秽不洁的,或离经的血液,以及久病影响到脉络时所出现的病变.
简易的方药: 山楂、桃仁、红花当归、田七、川芎、益母草 适当养阴补血:阿胶、当归、枸杞子、何首乌。用田七煲瘦猪肉鸡肉吃,一个鸡大腿,放入两粒红枣,放一点点田七,炖,一周吃一两次。按摩和热敷都对局部外淤血有很好的帮助,可以坚持一些时间,最好再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比如三七片等.

‘柒’ 中医基础知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1)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a.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b.人体物质的整体性
c.人体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d.人体功能的整体性
2)人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 a.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b.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1)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方面,是中医察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
辨证,就是通过对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病史)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而辨识出疾病在这一特定时间范围的原因、病位、性质及邪正关系等病理本质内容。
论治,则是在辩证基础上所确定的治疗法则。 (2)“症”、“病”、“证”的区别联系:
1)症: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的独立的具体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2)病:是机体发生病变时,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的概括。
3)证:指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特定病理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邪正盛衰)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病变本质。 “症”、“病”、“证”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症是证的依据,证的本质即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反映出来的。证是病的某一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实质,中医学尤注重对证的辨识。

‘捌’ 中医的肝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肝病常用术语及其证候:①肝气:常由七情不舒而肝气郁结,两胁窜痛、胸脘闷胀或牵引少腹,脉弦。

②肝阳:肝阳上亢症见头眩、目花、耳鸣、口苦。

③肝火:症见头痛剧烈,或目赤肿痛、眼屎甚多,或面红善怒、便秘溺赤、苔黄、脉弦数有力。

④肝风:症见头目昏弦、眼睑跳动、筋肉牵制,或麻木不仁、四肢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甚而可见中风之症,脉多弦数。

胆病病理证候:①胆气不足则优柔寡断百胆怯。

②火与肝炎常相互影响,出现头痛、目眩、口苦、胁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