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初三数学学习小知识
扩展阅读
英语选修8知识点总结 2024-11-16 03:42:07
折什么礼物给同学好 2024-11-16 03:42:06
走向孤独歌词表达了什么 2024-11-16 03:37:13

初三数学学习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7-04 14:32:55

Ⅰ 初三数学基础知识点有哪些

初三数学基础知识点:

一、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O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降次的主要陷阱在于消除了一个带X公因式时回头检验。

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三、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如:y=2x2+3x+4;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如:y=2(x-5)2+3;

3、两根式:y=a(x-x1)(x-x2)(a≠0,x1,x2是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如:y=2(x-1)(x+3)。

Ⅱ 初三的数学主要是学什么

初三数学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圆.知识内容看似不多,但是都是中考数学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在中考选择填空题中,出现压轴题还是非常正常的;再者,对圆来讲,它是平面几何中知识最多的几何图形,

涉及的考点和题型也是最多的,在中考证明题中,难度一定不会小;最后,二次函数,在中考数学中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几乎可以算得上必考的压轴题了.综合上述所讲,初三的学习内容难度不小,对中考起决定性的作用.
应该怎么学
加强基础:无论学什么或者考什么,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在学习之初抓住基础,不可一味求难.
适当拓展:掌握基础为前提,进行相应的拓展.例如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的中考题型可以尽早去接触,二次函数压轴题型也要经常去训练,这样才不至于时间太紧张而错失学习的机会.

Ⅲ 关于初三数学的知识

在网上找到一些,希望能帮助你
一、理解二次函数的内涵及本质 .

二次函数 y=ax2 + bx + c ( a ≠ 0 , a 、 b 、 c 是常数)中含有两个变量 x 、 y ,我们只要先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就可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个变量,即得到一组解;而一组解就是一个点的坐标,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点构成的图形 .

二、熟悉几个特殊型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

1 、通过描点,观察 y=ax2 、 y=ax2 + k 、 y=a ( x + h ) 2 图象的形状及位置,熟悉各自图象的基本特征,反之根据抛物线的特征能迅速确定它是哪一种解析式 .

2 、理解图象的平移口诀“加上减下,加左减右” .

y=ax2 → y=a ( x + h ) 2 + k “加上减下”是针对 k 而言的,“加左减右”是针对 h 而言的 .

总之,如果两个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相同,则它们的抛物线形状相同,由于顶点坐标不同,所以位置不同,而抛物线的平移实质上是顶点的平移,如果抛物线是一般形式,应先化为顶点式再平移 .

3 、通过描点画图、图象平移,理解并明确解析式的特征与图象的特征是完全相对应的,我们在解题时要做到胸中有图,看到函数就能在头脑中反映出它的图象的基本特征;

4 、在熟悉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抛物线的特征,来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等性质;利用图象来判别二次函数的系数 a 、 b 、 c 、△以及由系数组成的代数式的符号等问题 .

三、要充分利用抛物线“顶点”的作用 .

1 、要能准确灵活地求出“顶点” . 形如 y=a ( x + h ) 2 + K →顶点(- h,k ),对于其它形式的二次函数,我们可化为顶点式而求出顶点 .

2 、理解顶点、对称轴、函数最值三者的关系 . 若顶点为(- h , k ),则对称轴为 x= - h , y 最大(小) =k ;反之,若对称轴为 x=m , y 最值 =n ,则顶点为( m , n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

3 、利用顶点画草图 .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画出草图能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就行了,这时可根据抛物线顶点,结合开口方向,画出抛物线的大致图象 .

四、理解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 .

一般地,点的坐标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我们在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时,可优先确定其中一个坐标,再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个坐标 . 如果方程无实数根,则说明抛物线与 x 轴无交点 .

从以上求交点的过程可以看出,求交点的实质就是解方程,而且与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联系起来,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个数 .

五、灵活应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我们求解析式时最常规有效的方法,求解析式时往往可选择多种方法,如能综合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灵活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而且对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及数与形的关系大有裨益 .
二次函数y=ax2
学习要求:

1.知道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重点难点解析

1.本节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难点是根据图象概括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2.形如=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都是二次函数.解析式中只能含有两

个变量x、y,且x的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通常是全体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应使实际量有意义。如圆面积S与圆半径R的关系式S=πR2中,半径R只能取非负数。

3.抛物线y=ax2的形状是由a决定的。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0时,开口向上,抛物线在y轴的上方(顶点在x轴上),并向上无限延伸;当a<0时,开口向下,抛物线在x轴下方(顶点在x轴上),并向下无限延伸。|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4.画抛物线y=ax2时,应先列表,再描点,最后连线。列表选取自变量x值时常以0为中心,选取便于计算、描点的整数值,描点连线时一定要用光滑曲线连接,并注意变化趋势。

本节命题主要是考查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

核心知识

规则1

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是常数,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规则2

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图13-14

如图13-14,函数y=x2的图象是一条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抛物线y=x2是开口向上的,y轴是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

规则3

抛物线y=ax2的性质:

一般地,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y=ax2的开口向下.

规则4

1.二次函数的概念

(1)定义: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y=ax2+bx+c的结构特征是:等号左边是函数y,右边是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其中一次项系数b和常数项c可以是任意实数,而二次项系数a必须是非零实数,即a≠0.

2.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

图13-1

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如图13-1,它是一条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叫做抛物线.

因为抛物线y=x2关于y轴对称,所以y轴是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从图上看,抛物线y=x2的顶点是图象的最低点.因为抛物线y=x2有最低点.所以函数y=x2有最小值,它的最小值就是最低点的纵坐标.

3.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函数
图像

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
对称轴
函数变化
最大(小)值

y=ax2
a>0

向上
(0,0)
Y轴
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当x=0时,y最小=0.

y=ax2
a<0

向下
(0,0)
Y轴
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当x=0时,y最大=0.

4.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的画法

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时,应在顶点的左、右两侧对称地选取自变量x的值,然后计算出对应的y值,这样的对应值选取越密集,描出的图像越准确.
二次函数y=ax2+bx+c
学习要求: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能利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

*3.会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1.本节重点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及灵活运用,难点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和通过配方把解析式化成y=a(x-h)2+k的形式。

2.学习本小节需要仔细观察归纳图象的特点以及不同图象之间的关系。把不同的图象联系起来,找出其共性。

一般地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即形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任意抛物线y=a(x-h)2+k可以由抛物线y=ax2经过适当地平移得到,具体平移方法如下图所示:

注意:上述平移的规律是:“h值正、负,右、左移;k值正、负,上、下移”实际上有关抛物线的平移问题,不能死记硬背平移规律,只要先将其解析式化为顶点式,然后根据它们的顶点的位置关系,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的距离非常简便.

图13-11

例如,要研究抛物线L1∶y=x2-2x+3与抛物线L2∶y=x2的位置关系,可将y=x2-2x+3通过配方变成顶点式y=(x-1)2+2,求出其顶点M1(1,2),因为L2的顶点为M2(0,0),根据它们的顶点的位置,容易看出:由L2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即得L1;反之,由L1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得L2.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y=ax2的图象形状完全一样,它们的性质也有相似之处。当a>0时,两条抛物线的开口都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抛物线有最低点,y有最小值,当a<0时,开口都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抛物线有最高点,y有最大值.

3.画抛物线时一定要先确定开口方向和对称轴、顶点位置,再利用函数对称性列表,这样描点连线后得到的才是完整的,比较准确的图象。否则画出的图象,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例如画y=- (x+1)2-1的图象。

列表:

x
-3
-2
-1
0
1
2
3

y
-3
-1.5
-1
-1.5
-3
-5.5
-9

描点,连线成如图13-11所示不能反映其全貌的图象。

正解:由解析式可知,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是x=-1,顶点坐标是(-1,-1)

列表:

x
-4
-3
-2
-1
0
1
2

y
-5.5
-3
-1.5
-1
-1.5
-1.5
-5.5

描点连线:如图13-12

图13-12

4.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y=ax2+bx+c化成y=a(x-h)2+k的形式,首先要提出二次项系数a。常犯的错误只提第一项,后面漏提。如y=- x2+6x-21 写成y=- (x2+6x-21)或y=- (x2-12x-42)把符号弄错,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添括号的规则。

本节命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既有填空题、选择题,又有解答题,与方程、几何、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常作为中考压轴题。

核心知识

规则1

抛物线 y=a(x-h)2+k 的性质:

一般地,抛物线 y=a(x-h)2+k 与 y=ax2 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抛物线 y=a(x-h)2+k 有如下特点:

(l) 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2) 对称轴是直线x=h;

(3) 顶点坐标是(h,k).

规则2

二次函数 y=ax2+bx+c 的性质:

y=ax2+bx+c ( a,b,c 是常数,a≠0)是二次函数,图象是抛物线.利用配方,可以把二次函数表示成 y=a(x-h)2+k 的形式,由此可以确定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顶点坐标是 ,当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规则3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 (a,b,c为常数,a≠0).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

(3)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a≠0.

说明:(1)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都可以化为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h,k),h=0时,抛物线y=ax2+k的顶点在y轴上;当k=0时,抛物线a(x-h)2的顶点在x轴上;当h=0且k=0时,抛物线y=ax2的顶点在原点.

(2)当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x1和

x2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公式ax2+bx+c=a(x-x1)(x-x2),二次函数y=ax2+bx+c可转化为两根式y=a(x-x1)(x-x2).

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一般仍用待定系数法.由于二次函数解析式有三个待定系数a、b、c(或a、h、k或a、x1、x2),因而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需要已知三个独立的条件.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个点的坐标时,选用一般式比较方便;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选用顶点式比较方便;当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个点的坐标(或横坐标x1,x2)时,选用两根式较为方便.

注意:当选用顶点式或两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最后一般都要化一般式.

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y轴的抛物线.

4.二次函数的性质

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可归纳其性质如下表:

函数
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




a>0
a<0

(1)抛物线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

(2)对称轴是x=- ,顶点坐标是(- , ).

(3)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抛物线有最低点,当x=- 时,y有最小值,y最小值= .
(1) )抛物线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

(2)对称轴是x=- ,顶点坐标是(- , ).

(3)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有最高点,当x=- 时,y有最大值,y最大值= .

5.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最值的方法

①配方法:将解析式化为y=a(x-h)2+k的形式,顶点坐标(h,k),对称轴为直线x=h,若a>0,y有最小值,当x=h时,y最小值=k,若a<0,y有最大值,当x=h时,y最大值=k.

②公式法:直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 , ),求其顶点;对称轴是直线x=- ,若a>0,y有最小值,当x=- 时,y最小值= ,若a<0,y有最大值,当x=- 时,y最大值= .

6.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画法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所以作图时常用简化的描点法和五点法,其步骤是:

(1)先找出顶点坐标,画出对称轴;

(2)找出抛物线上关于对称轴的四个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等);

(3)把上述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平滑曲线连结起来.

7.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位置与a、b、c及Δ符号有密切的关系(见下表):









字母的符号
图像的位置

a
a>0

a<0
开口向上 开口向下

b
b=0 ab>0 ab<0
对称轴为y轴 对称轴在y轴左侧 对称轴在y轴右侧

c
c=0 c>0 c<0
经过原点 与y轴正半轴相交 与y轴负半轴相交

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Δ>0 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0 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0 物线与x轴有0个交点(没有交点).

圆的知识见:http://..com/question/44323418.html?si=1

Ⅳ 初三数学学什么知识点

初三数学知识
第一章\x09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形如 ( )的式子为二次根式;
性质:( )是一个非负数;

.
2 二次根式的乘除:;
.
3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 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三角形的面积,p为 .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韦达定理:设 是方程 的两个根,那么有
第三章 旋转
1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第四章 圆
1 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 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 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 d=r
点在圆内 dR+r
外切 d=R+r
相交 R-r

Ⅳ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

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

(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

(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二、锐角函数值(2个考点)

考点7: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8: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9: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

(2)知道常值函数;

(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0: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1: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

(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

(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2: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

(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

(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

(1)解题时要

Ⅵ 初三的数学主要有那些知识点和公式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Ⅶ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宝典,你知道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在初中学习数学这们课程的时候很多的学生都是比较烦恼的,因为这们课程是非常难的,并且难点非常多,很多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可以更得上,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的吃力,那么你知道初中数学宝典是什么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复习知识点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宝典的内容,当学习吃力的时候可以先复习一下之前的内容,当然这个时候之前记得笔记就可以用来复习了,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学习后期的内容,并且可以改善学习吃力的问题.

Ⅷ 初三数学知识点

初三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形如 ( )的式子为二次根式;
性质: ( )是一个非负数;


2 二次根式的乘除: ;

3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 海伦-秦九韶公式: ,S是三角形的面积,p为 。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韦达定理:设 是方程 的两个根,那么有

第三章 旋转
1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第四章 圆
1 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 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 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 d=r
点在圆内 d<r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d<r
相切 d=r
相离 d>r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圆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
7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 d>R+r
外切 d=R+r
相交 R-r<d<R+r
内切 d=R-r
内含 d<R-r
8 正多边形和圆
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圆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没边所对的圆心角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一边的距离
9 弧长和扇形面积
弧长
扇形面积:
10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侧面积:
全面积
11 (附加)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第五章 概率初步
1 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 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则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
2 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
3 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下册
第六章 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 =
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
对称轴: ;
顶点坐标: ;
图像的平移可以参照顶点的平移。
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3 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
第七章 相似
1 图形的相似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值也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值。
2 相似三角形
判定: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3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 位似
位似图形:两个多边形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样的两个图形叫位似图形,相交的点叫位似中心。
第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1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2 解直角三角形
第九章 投影和视图
1 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
2 三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
3 三视图的画法

Ⅸ 初三数学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初三数学圆知识点归纳:

1、圆的定义。

(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可以看作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说明:圆的位置由圆心确定,圆的大小由半径确定,半径相等的两个圆为等圆。

2、圆的有关概念。

(1)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其中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如CAD,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4)圆心角:如右图中∠COD就是圆心角。

3、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4、过三点的圆。

(1)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外心)是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5、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

(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弦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