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幼儿园常见群发性传染病知识培训
扩展阅读
国梦教育在哪里 2025-01-23 22:28:43
初中数学题目讲解知识点 2025-01-23 22:12:14

幼儿园常见群发性传染病知识培训

发布时间: 2022-07-01 14:32:11

‘壹’ 幼儿园小班如何预防传染病教案

幼儿园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建立预防接种、消毒隔离、体格检查、环境和个人卫生等制度,完善个种防病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幼儿的免疫力,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啊体质,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练好的基础。

预防传染病幼儿园要做好消毒工作,保持周围场所清洁,教孩子会使用手帕和毛巾,当打喷嚏的时候不要对人喷要用手帕捂住嘴,不把不清洁的东西放入口内。让孩子勤洗手,对孩子健康诊断和评估。幼儿园要严格检查预防接种和疾病和受伤幼儿的情况。教师要了解传染病的知识和其他疾病的知识。发现有传染病了做好记录表,要事先有所准备,有应急预案措施,给孩子做好消毒和隔离物品。做好晨检工作,日常培养幼儿体格锻炼,坚持预防为主。

‘贰’ 如何预防传染病小知识幼儿园

1、建立定时排查常规:校医院医生、社区医院医生要定期到幼儿园给孩子做体检,或者去幼儿园的门口值班,在上下学的时间,检查儿童在上述的三个部位是否有病变,如果有发现可能症状,应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蔓延。

2、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幼儿园的老师应当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的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3、每天消毒: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东西要每天消毒,用84消毒液擦拭或者喷洒都是可以的。

4、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所以幼儿园里的教室要保证通风良好。在早晨孩子还没有来的时候,教室应该提前通风。

5、儿童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不过,一般幼儿园的孩子的健康意识比较差,即便老师教给孩子要洗手,孩子仍然可能坚持自己的习惯。所以,在饭前饭后检查小童鞋们的手是必要的。

6、注意饮食:幼儿园大部分是提供一顿午餐的,孩子的饭菜要尽量加热一下,凉菜凉饭应当避免,过期变质的食物及时的清理。另外在特殊的时期,应给孩子准备一些能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叁’ 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湿疹,水痘,还有其他的一些传染上感冒发烧,流行性感冒等等也是会传染的

‘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PPT课件

闫月《15堂儿童常见病预防和护理课,全年轻松守护孩子健康成长!》(完结)(高清视频)网络网盘

链接: https://pan..com/s/1UVLJPrAU_XrqQ3ZSexCKVA

提取码: 8236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伍’ 春季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常识: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也可能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陆’ 幼儿园疫情培训内容包括什么

如下:

一、控制传染源

我会从早发现、早报告和早隔离这三个方面来控制传染源。

(1)早发现:我会加强晨、午、晚检查和全日观察。并将检查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使之不流于形式,如发现幼儿有疾病,及时将幼儿隔离并进一步观察。

①晨间检查:晨间检查要做好:一摸、二问、三看、四查。一摸:摸体温是否发烧;二问:询问儿童园外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三看:看咽部、皮肤和精神状况有无异常;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怀疑有传染病的儿童,我会暂令其不入班,需经医生进一步检查,再确定是否入班。

②全日观察:与保教老师密切合作,随时注意儿童有无异常表现。全日观察的重点是精神、食欲、大小便、体温及睡眠情况。

(2)早报告:发现急性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我会及时报告园领导,以便园领导及时报告当地防疫机关,采取紧急控制疾病蔓延的措施。

(3)早隔离:若发现有幼儿疑似传染病,我会先将其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会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遵守作息制度、自觉锻炼身体等生活卫生习惯,同时有计划地向幼儿讲解一些必要的卫生知识。

2、积极落实幼儿园制定的清洁卫生制度

比如我会定期进行大扫除,除四害,对水源、食物进行卫生消毒。

3、做好经常性的卫生消毒工作

我会采用多种消毒方法做好消毒工作。主要做好室内通风换气,以及对桌椅、床、玩具、被褥、厕所的消毒工作。

三、保护易感染者

我会通过多种方法增强幼儿的抵抗力。一方面严格执行生活制度,使幼儿生活有规律,保证幼儿膳食的质量,让幼儿多在户外活动,并加强三浴锻炼。另一方面,还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对易感幼儿要加强预防工作,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在疾病流行前及时给幼儿预防接种。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防控疫情,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柒’ 幼儿常见传染病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 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三、水 痘 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四、猩红热 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 ⑵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4.并发症 ⑴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 ⑶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症。 ⑶对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⑷对易感儿童可口服板兰根、复方新诺明等。 6.治疗 ⑴对症处理: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 ⑵抗生素治疗。 五、流行性感冒 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 3.临床表现 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并发症 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 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 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 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 ⑵有合并症或继发感染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略)。 六.细菌性痢疾 1.病因:痢疾杆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 ⑶易感者: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 3.临床表现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热。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脓血为主,便后又里急后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⑵轻型(非典型菌痢):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仅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⑶重型:每天大便数10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酸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⑷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停药后大便培养两次阴性后,经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种物品。 ⑶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 ⑷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好粪便、水源。 5.治疗 ⑴中毒型: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⑵一般治疗。 ⑶抗生素治疗。 七、麻 疹 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多为儿童。 临床表现:患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发热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起于耳后、发际处,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后逐渐脱屑消退,逐渐康复。 预防措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护理好患者,减少并发症,寝室要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光线不宜过强。定时通风换气,要用温水清洗颜面、眼鼻分泌物,定时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风疹与麻疹的区别:手脚心没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妇得后易使胎儿畸形。) 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病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2、流行病学 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 3、临床表现:

‘捌’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幼儿因为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尤其是幼儿园,是幼儿聚集的场所,更容易成为秋季传染病的重灾区。

1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往往来势汹汹,发病急,症状严重,病程在1周左右,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的宝宝居多。引起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主要是轮状病毒,主要的症状就是腹泻和呕吐,有些会发烧,有些还会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给宝宝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它食品。

2、一旦出现发热、腹泻和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和其它种类的腹泻一样,婴幼儿得了秋季腹泻后,不能吃成人用的止泻药。

3、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服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扰乱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

4、秋季腹泻,孩子大便次数多,且为水样便,会带走肠道中大量的益生菌,病程时间过长还可能转化为细菌感染,那么在腹泻开始就摄入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缩短腹泻病程。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多发于秋冬季,主要症状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预防控制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3水痘

水痘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水泡疹,成簇分布,伴瘙痒。冬春季多见。

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较持久,但抗体不能清除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

预防控制措施

1、控制传染源:隔离水痘患者至全部疱疹结痂。

2、积极治疗患者:水痘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防治搔抓伤。

瘙痒时可局部涂炉甘石洗剂。重症可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每日400mg-1000mg,分4次口服,疗程7-10天。

3、预防:注意卫生;加强开窗通风;免疫力低下者,可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患者的污染物、生活用品应消毒、可采用煮沸、日晒、熏蒸等方法。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病,冬季最多。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传播途径:经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常无前期症状,以耳下部肿大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不适。病程通常为10-14天。

预防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及早隔离患者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应观察3天,疑似病例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

3、保护易感人群可采用注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儿童,一般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在手、足和口腔周围会出现水疱,少数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秋季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幼儿园、学校等儿童具体的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病程通常在7—10天。

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孩子与其他有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接触;

2、做好居家卫生清洁工作,孩子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

3、孩子的膳食营养要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

4、如果孩子不小心感染了,要及时就医,家庭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孩子抓挠,同时保持皮肤局部的卫生。

秋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妈妈们要给宝贝做好防护,除了加强保暖,注意个人卫生外,还要注意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乐亦康是一款能够增强免疫力,远离过敏的益生菌,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增强免疫力]保健功能批文,帮助宝贝增强免疫,身体棒棒!

‘玖’ 幼儿园保育员预防传染病培训内容有哪些

(一)、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褥。 2、坚持体育锻炼,随天气变化合理增减衣服,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饮食均衡,保持平衡膳食,合理休息,劳逸结合, 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三种与膳食营养在学龄前儿童中比较常见有关的疾病是:反复呼吸道感染、超重与肥胖、潜在缺铁及缺铁性贫血。 4、不混穿他人衣物,个人生活用具单独使用。 5、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是要进行遮掩,不直接面向他人。 6、讲究食品卫生,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不购买不食用过期变质 “三无”食品。 (二)、搞好大环境卫生 1、注意活动室、寝室等生活环境的每天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打扫卫生时要坚持湿式打扫,避免尘埃飞扬。 2、幼儿经常停留的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活动室、桌椅、窗台、 玩具、橱柜、地面等等。可以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液进行消毒 (三)、加强幼儿园食堂管理,做好防蝇、灭鼠工作,防止食物食品的污染,对公用餐具要定期消毒。 消毒:消毒很重要,清洁更重要。幼儿园常用的清扫方法是 湿式清扫法。 消毒: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 日常消毒:个人卫生、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 发生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停课后应及时做好终末消毒。 包括:园区内室内外地面、墙壁,门把手、楼梯及扶手、场所内各种物品表面,特别要注意患儿的衣服、被褥、玩具,餐饮具,厕所、卫生间、污水、垃圾等。 我们园使用的消毒:消毒液84液 日光暴晒 紫外线直接照射、红外线照射、煮沸法、主要是通风。 擦拭消毒法适用范围:家具表面、儿童玩具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用布浸以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喷雾: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二、卫生清扫: 1、一个姿势不要超过半小时, 2、首先将自己成功快感激发出来,如用方块消除法; 3、清洁物品的次序要合理(检查时) 专业人士经验说:地板革一般情况下寿命是3年,必须使用干度是90%的拖把或是抹布。物品的使用:消毒桶、抹布 、盖子、端碗、勺子、玩具架(玩具摆放)等有固定位置,就是尽量不要伤到幼儿。 三、常见病的诊治及小外伤的处理:低血糖、高热惊厥、鼻出血、发热、腹痛等,碰肿、出血,手抓伤、咬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