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幼儿园美育的理论知识
扩展阅读
怎么零基础学政治 2024-11-16 21:39:05

幼儿园美育的理论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6-30 03:20:27

⑴ 如何充分挖掘幼儿文学作品的美育资源

一、问题的提出

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或认为导思、染情、添趣;或认为认识生活、教育思想、开发智力、训练语言。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说明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而就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来说,其他教育功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文学审美活动的基础上。幼儿文学作品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特点,但它更是以具体的形象、艺术语言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以能激发人们的感情、情绪为最大特点,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和情绪特征相吻合,它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格,提高审美趣味,催发想象力,发展感受力,给幼儿以美的感受,同时,又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帮助幼儿增强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净化心灵,完善气质,给幼儿以思想道德的启迪和教育。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它为我们指明培养人才的规格,也具体说明幼儿园美育的目标,幼儿文学作品就其特点及教育功能,对于我们落实《规程》精神,为幼儿的幼小衔接以及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能够沟通其他领域,送给孩子欢乐,又指向未来发展的文学作品却被我们当作一种品德教育和认识事物的工具,浪费了教育资源,失去了教育效果。为了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我们就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学作品的美育资源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进行探讨。为避免空、泛,难以说明问题,我们选择与幼儿精神世界挈合的童话故事作为我们主要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过程
(一)了解偏差原因
行动要科学,理论要先行。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美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首先必须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极其教育功能,了解幼儿文学作品的特点(童话故事的特点),了解幼儿的审美特点及现有水平。为此,我们学习了有关文学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理论,了解到文学作品是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和审美理想,通过艺术语言塑造形象、描绘意境、表达情感来反映现实、反映社会的,它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它最主要的作用是用美来感染人、愉悦人、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童话故事一样是用美丽动人的语言,以拟人、夸张的手法,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塑造真善美、假丑恶的形象,阐述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情感色彩,合规律合目的地暗含了儿童与生俱来的集体无意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幼儿有区别于成人的精神世界,他们需要童话,就如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存,没有童话,周围世界对于他们几会变成虽然美的但却是画在画布的画,童话却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他们虽然不能象成人那样理性地分析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达到意识层面的高级审美,但他们通过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会感受到作品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能透过作品感受到世界的千姿百态和丰富多彩,会尝试运用作品中美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为了解我们文学教育活动情况,我们让大一班34名幼儿讲述《河马的故事》,幼儿讲述时,只有5个感受力较强的孩子表现出一些表情、动作,而其他的幼儿都是背诵式的,虽也完整,但没有动作,没有表情,没有原本属于他们的那种对童话的兴趣。我们知道,复述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艺术形象再创造的活动,是欣赏过程在人脑中产生作品意象的表达或表现,讲述的结果,说明孩子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之肤浅。我们又让孩子迁移故事中描述河马特征的语言描述常见的小动物,孩子只会讲出认识到的特征,用词羞涩,更没有故事中的情感性和想象性。
我们让教师分析教材,了解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掌握情况,教师分析出来的是一般显而易见的形象(主题)、句式和新词,基本不涉及情感线索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资源,更没有涉及文学作品本身的表现形式。
通过理论透视我们的实践,我们了解到文学教育活动偏差的原因:一是我们忽视了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美育认识的偏差(忽视感受、发现,重在创造、表现),因此,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极少考虑审美,尤其是情感美;二是对文学作品的教育资源和审美特质认识不足,不懂得文学作品是品德教育认识活动的有效工具,而且作品本身是很好的学习对象(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造成文学活动不是以情感人,而是说教灌输,使孩子失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三是对孩子认识不足,不了解孩子具有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不了解独特的审美方式,造成整个文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分析讲述中进行,没有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更没有引导孩子迁移文学经验去感受、发现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美。
(二)挖掘美育资源
作品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又是活动的依据。教师对作品的情感结构及其变化的脉络理解越深刻,就越能理智地为幼儿营造欣赏作品的情感氛围,能找出作品表现情感的表情动作或事件,在组织活动时就会自觉地加以突出。为此,我们让教师分析教材时要注意美育资源的挖掘,并把挖掘出来的资源作为制定目标的主要依据。通过多次的分析研究、查阅资料、请教专业教师,我们明确美育资源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是内容,这种内容一般就是具体的形象和鲜明的主题,有时还有隐含的象征意义;第二是情感,它不仅包括作品的情感体现和人物的情感变化,也包括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情体验;第三是形式,它包括语词、结构,语词是形成形象的原料,结构则是包括语法、修辞句章的结构形态。确定了美育资源的基本内容,挖掘出来的资源就丰富多了。如:《野猫的城市》,在内容美上,有神气十足但又是被嘲笑的野猫和暗含疑惑的动物们鲜明对比的形象,有小朋友(投射于野猫)认识事物不全面而导致笑话的象征意义;在情感美上,整篇作品体现幽默、滑稽、有趣,愉悦性强,角色情感线索则有野猫的得意以及小动物们不适的感觉;形式美上,有拟人、夸张、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有趣情节的安排(野猫3次夸张的比喻性讲述)和开头与结尾的前后呼应,有动作性很强的描述形象的语词、句式等等。因此,在目标的制定上就有“感受故事的幽默风趣,体验文学作品带来的愉悦感”、“体验作品角色的心理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和“理解角色的心理变化,初步感受作品中蕴含的嘲讽的意义”,这比起“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我们的居住的城市”的目标内涵要丰富得多,而且更适合幼儿学文学的特点,更能体现文学的审美特质。
(三)落实美育资源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丰富的美育资源,在我们反复多次的文学美育活动中,我们看到这些资源的获得,有的可以通过教师讲述或借助教玩具就可以直接感知,有的需要教师以幼儿理解的方式向幼儿分析介绍,有的目前幼儿还不能理解,但可以有机渗透于某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但无论是那种方法方式,都应该注意幼儿的审美特点,遵循审美原则,以情染人,才能有效地落实美育资源。
1.注意趣味性,促使幼儿获得审美愉悦
幼儿天真活泼,他们追求的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愉快、欢乐(这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我们提倡的培养目标),他们不但把趣味看成是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且还处处用趣味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而文学作品要发挥育人效果,必须通过娱乐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审美特点和文学审美特质的契合,要求我们在文学审美活动中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于是我们创设游戏场景,让幼儿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场景,感受作品中角色的活动空间,体验或迁移角色的经历、行为、情感,幼儿身临其境,特别兴趣。如《谢谢小猴子》,我们创设一个有大树和草地的场景,让小朋友扮演各种小动物,在“呼呼呼”的风声中走进场景,听到元元的哭声,知道元元的帽子被风吹到树上,老师就问元元帽子丢了,怎么办呢?让小动物(小朋友)想办法帮元元取帽子,这时候,小朋友们伸手、踮脚、跳跃、伸脖子或互相挽扶垫高,想尽各种取帽子的办法,但皆因树太高而没能取到帽子,当小朋友无计可施时,小猴子出现了,它爬上树取下帽子交给元元,元元高兴地说声谢谢,小朋友欢声鼓掌,感情非常投入。小朋友们就是在这种游戏场景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获得对小动物特征的认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趣味性还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孩子发现作品中有趣的语言、情节和形象,以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如《野猫的城市》,有趣的内容很多,就拿“目瞪口呆”这个词语来说,词语找出后,我们就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来理解,孩子们有的会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直直地站在那里,有的会“啊”地一声跌坐在椅子上,有的脸上则露出不理解的表情等等,兴趣很浓,不仅理解了词语,也理解了词语塑造的形象,更是发挥了想象,获得很大的审美愉悦。
2.注意直观性,调动幼儿的审美想象
直观性是审美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美育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任何耳提面命、抽象说教,都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而幼儿文学作品具体可感的形象,需要通过幼儿的想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文学审美教育中就要注意直观性,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想象调动起来,以便达到情感的共鸣。于是我们在讲述时,①注意生动有趣,让幼儿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想象和再造作品的形象;②注意抓典型细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栩栩如生的感觉;③还注意抓关键词,使文学作品描述的画面活起来。如《雪孩子》,我们问:“故事中有哪些词句是赞美雪孩子的?”或“哪些地方表现雪孩子勇敢的呢?”孩子们会找出“一边……一边……”、“冲进”、“冒着”、“变成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等词句或事件,我们就把这些词句或事件通过动作、语言进行比较并讲深讲透,一幅雪孩子勇敢救小兔和人们赞美雪孩子的画面就生动地展示在幼儿面前。

⑵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内容。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手工制作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对绘画的兴趣更浓郁了,使孩子们的小手更灵巧了,想象力和观察力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飞速猛进。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各阶段幼儿的技能水平,从兴趣入手

在选择美术教学的内容时,首先要先了解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该阶段能够达到的水平,并选择合适的创作题材,当幼儿对题材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地配合老师,与老师互动。

2、尝试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欣赏不同绘画形式带来的不同的绘画效果,所以,可以给幼儿欣赏许多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名画或者范画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但是不能强迫幼儿必须与名画或范画画得一模一样,最好是能有自己的想象和想法。

⑶ 论述幼儿美育的实施。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1.幼儿园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
2.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3.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幼儿园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幼儿园美育的目的是培养每一个幼儿美的情感、美的心灵,促进每一个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而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不是为了培养极少数艺术小天才。当然,由于幼儿在艺术天赋上的个别差异,有的幼儿的某些艺术潜能需要早期培养,但这不应当以牺牲其他幼儿应有的发展为代价。一般来说,幼儿艺术天赋的差异不是很大的,应当针对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美育中必须贯彻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的原则。
2.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积极方面发展,特别是幼儿情感的发展,这本来也是美育最重要的一种价值。但是长期以来,美育受重理智、轻情感的倾向影响,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偏向。①如在艺术活动中,将幼儿对艺术的“知觉感受和直觉判断引向分析、理解、重复、记忆、抽取规律及迁移应用,使得知觉表象及其情感体验在分析的道路上逐渐丢失”,而没有充分地利用艺术这一媒介去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②比较偏重于追求艺术活动的结果,仅仅关心幼儿作品是否达标,而不重视幼儿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等。世界着名的“铃木小提琴教学法”的创始人——日本的铃木镇一先生曾经说,他的教学不是要培养了不起的人物,而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具有更加美好心灵的人,这些话可以作为实施美育时的座右铭。

3.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育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培养幼儿艺术创造的主动性是美育的重要目标。为此,①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必须克服过分强调表现技能、技巧的偏向,因为这种偏向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一种机械训练,这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适宜的,其后果常常是使幼儿失去自信心、产生无能感,害怕或者讨厌艺术活动,或只学会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这就完全背离了幼儿美育的宗旨;在教师的指导方法上,必须注意启发式而非命令式,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除艺术活动之外,在生活中,幼儿也常常表现出对事物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理解,成人不要随意贬低或纠正,而应鼓励和接纳。
提示:注意积累案例分析所需要的理论准备:
在美育教育中容易出现的偏差。
第一,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必须克服过分强调表现技能、技巧的偏向,因为这种偏向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一种机械训练,这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适宜的,其后果常常是使幼儿失去自信心、产生无能感,害怕或者讨厌艺术活动,或只学会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这就完全背离了幼儿美育的宗旨;第二,在教师的指导方法上,必须注意启发式而非命令式,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如在幼儿绘画时,有的教师常常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改这改那,对幼儿画得像不像太在意,不尊重幼儿的自己的看法和创造,这不仅损伤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会让幼儿认为,只能用一种“正确”的方法来表达一个事物或现象。在生活中,幼儿也常常表现出对事物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理解,成人不要随意贬低或纠正,而应鼓励和接纳。

⑷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根据现代化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二.美术教育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因有的求知欲。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幼儿画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幼儿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物体(如:汽车)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汽车)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汽车)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树木、楼房、行人)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幼儿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2.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
幼儿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的,
为了使幼儿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如: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 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乃至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的代表区域,即管辖它的神经中枢,而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
三.美术教育能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
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幼儿绘画还是教幼儿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通过美术活动可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活动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

⑸ 名词解释幼儿美育

幼儿美育:是培养幼儿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⑹ 如何实施幼儿园的美育

1、重视音乐

教育音乐是用声音来塑造形象的听觉的艺术,按照节奏和旋律来影响着听觉,影响着儿童的情感,同时提升幼儿的听觉能力。音乐教育要发展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要锻炼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好的情感,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2、强化美术教育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是美术欣赏,美术是造型的艺术,强调着色彩的和谐,线条的明晰,更加形象和生动,并锻炼幼儿的视觉,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幼儿在感受美好美丽的玩具的时候,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表现欲望,喜欢用画笔来描绘想象中的画面和图案,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对美的追求,实现幼儿对美的创造。

3、文学艺术教育

幼儿教师要重视文学艺术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充分创造情节,发展幼儿的情感。在幼儿的文学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讲童话、读诗歌、欣赏幼儿影视作品等来丰富幼儿的情感。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欣赏作品内容丰富、情节感人的作品,积累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并教育幼儿产生美的教育,教会幼儿学会辨别事物的真假,学会分辨善恶,学会区别美丑。

4、发展幼儿的体育

幼儿教师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可以培养幼儿的形体美、姿态美。教师要通过体育锻炼,塑造幼儿的优秀品质,发展幼儿的能力,并重视幼儿的艺术创造。在幼儿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给幼儿一些体育活动能力的教育,教育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提升能力,增强体质。

5、深入进行常识教育

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常识教育,通过综合性的知识教育的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充分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⑺ 如何简述幼儿园美育的意义

具体如下:

1、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2、美育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实现着内在的认识活动、情感和外在表现活动的统一。

3、美育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借助形象化的方式认识世界,弥补了用语言和判断推理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

3、美育是培养人的精神面貌的总体系中的一部分,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对美的追求常常是统一在一起的,美育是建立一个文明、美好的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

4、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了基础,因此幼儿美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相关信息: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

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⑻ 幼儿园美育的意义是什么

幼儿园美育的意义:

1、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2、美育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实现着内在的认识活动、情感和外在表现活动的统一。

3、美育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借助形象化的方式认识世界,弥补了用语言和判断推理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

体育
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的主要教育途径。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简单的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并促进体质的增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可以结合音乐或模仿小动物等手段进行。

如:学免跳动作时,播放节奏强的乐曲,让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模仿小兔跳,幼儿不仅跳得认真,活泼,而且都希望自己的动作优美协调,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

而经常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

⑼ 简述所学美术教育理论试分析和评价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启发幼儿自愿接受学习
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三、教学内容、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客观、公平、合理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美术教学法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和目的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
在认识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掌握幼
儿心理,研究美术课教学规律,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以熟练掌握幼儿园美
术教学的方法。
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任务、原则和方法
1、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任务:①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兴趣;②
发展幼儿手的动作,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技能;③发展幼儿的智力;④培养幼儿
良好的品德。
2、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①积极性原则;②直观性原则;③顺序性原则;④因材施教原则。
方法:①观察,②示范,③运用范例,④游戏法,⑤练习法。
第五章 幼儿园绘画教学
l、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①教幼儿认识和使用绘画的工具材料,培养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
②绘画的内容、造型和构图。
③颜色的运用。
④装饰画
2、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种类和指导
物体画教学、情节画教学、意愿画教学、装饰画教学
3、幼儿园美术课的组织
课前的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幼儿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广播电视中专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理论知识,具备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运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能力;制定美术教学计划和编写教学的能力;组织领导幼儿上好美术课的能力;组织领导幼儿开展课外美术活动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能力。
3、教学要求:
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随时总结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经验,重视吸取现代美术教育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按照幼师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1、可以发展幼儿园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
2、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能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能提高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
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任务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有趣味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注意游戏性。
2、教材难度要适中,教学要求要注意针对性。
3、教师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要浓厚,辅导的态度要亲切,辅导要注意启发性。
4、教师要同家长密切联系,不断沟通情况,注意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四)教会幼儿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教会幼儿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任务之一。这些粗浅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主要是:1)认识和学会使用绘画、手工的工具材料;2)通过观察、正确识别物体的形状和颜色;3)表现出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4)掌握较合理的绘画程序和步骤方法,较完整地安排画面。
第二章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美术课的类型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部分
(一)、绘画
1、命题画
2、意愿画
3、装饰画
从工具和材料,表现技法上看,绘画又分为:
1)折纸添画
2)棉签画
3)印章画
4)指点画
5)按物体的轮廓描画涂色
6)蜡笔水彩画
7)水墨画
(二)手工
1、泥工。包括:命题泥工、意愿泥工、彩塑等
2、纸工。包括:折纸、粘贴、撕贴、剪贴、染纸等。
3、自制玩具。包括:纸制、泥制、其他材料制做玩具。
(三)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的内容有:欣赏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的美术作品,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以及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等。
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课的类型
(一)、命题课
(二)、意愿课
第三章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教学原则
(一)兴趣原则
(二)直观性原则
(三)审美性原则
(四)系统原则
(五)发展性原则
(六)灵活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方法
(一)观察分析法
(二)讲解演示法。包括:结合实物讲解和结合范例讲解。
运用范例时要注意:
1)运用范例要恰到好处。 2)运用范例与进行讲解要有机结合。 3)运用范例与进行演示要有机配合。
演示画法有如下三种:
1)归类法 2)分解法 3)添加法
(三)游戏练习法
1、添画游戏 2、涂色游戏 3、构图游戏 4、智力游戏
(四)形象比喻法
(五)情境激励法
(六)丰富联想法
第四章 幼儿园各年龄班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组织领导
第一节小班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组织领导
(一)小班幼儿学习美术的心理特征
(二)小班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1、绘画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2、手工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三)小班美术教学的组织领导
1、绘画教学
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1)运用看看、做做玩的方法,激发幼儿学画的兴趣。2)运用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提高幼儿的学画兴趣。训练幼儿画出基本线条和简单形体技能。
1)线、形、体的训练 2)色彩训练
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
1)教会幼儿正确的画画姿势 2)教会幼儿认识利用绘画工具、材料,培养幼儿绘画时的良好习惯。
2、泥工教学
1)教会幼儿认识工具、材料,懂得其名称和使用方法
2)教会幼儿简单的泥工技能、搓条、团圆、压扁、粘合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节 中班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组织领导
(一)中班幼儿学习美术的心理特征
(二)中班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1、绘画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2、手工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1)泥工 2)纸工
3、欣赏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三)中班美术教学的组织领导
1、绘画教学
1)开扩幼儿的眼界,提出较为广泛的主题和内容。
2)培养幼儿在观察实物和图片的基础上进行独立作画的能力。
3)发展幼儿连贯地表现情节的技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4)教幼儿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逐步做到涂色均匀。
5)教给幼儿装饰画的初步技能。
6)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材料作画的能力:水墨画、纸版漏印、喷洒印画
2、手工教学
1)泥工教学
2)纸工教学
a、粘帖:几何形粘贴;图形粘贴;自然物粘贴
b、撕贴
c、剪贴
d、折纸
e、染纸 工具材料:纸、色、碟和浆糊。制做方法:折叠→染色→打开→粘贴欣赏的内容与要求
内容:美术作品、图片、儿童画册、工艺美术品、玩具、节日装饰及环境布置等。
要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
2)中班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领导:
选择适量的欣赏作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欣赏过程有顺序→积极启发引导、欣赏秩序渐进。
第三节 大班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求与组织领导
(一)大班幼儿学习美术的心理特征
(二)大班幼儿美术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1、绘画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2、手工方面的内容与要求:泥工、纸工、自制玩具
3、欣赏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三)大班美术教学的组织领导
1、绘画教学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扩大绘画和题材范围
2)提高幼儿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的技能
3)发展幼儿连贯的表现事物的技能,鼓励幼儿大胆制做
4)训练幼儿使用各种颜色表现物体色彩的技能
5)传授给幼儿图案装饰的技能
6)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2、手工教学
1)泥工教学
2)纸工教学:折纸、剪贴、自制玩具
3、美术欣赏
第五章幼儿园日常美术活动
第一节 日常美术活动的特点、内容与要求
(一)、日常美术活动的特点:1、具有浓厚的游戏性。2、时间安排灵活、内容多种多样。3内容自己选定,编组自由组合。
(二)日常美术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1、欣赏自然景物
2、环境美化和节日装饰:鼓励幼儿大胆地设想美;启发幼儿尽情地表现美;引导幼儿精心地照管美
3、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讲评美术作品
4、进行课外的绘画和手工活动
第二节 日常美术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制订计划、加强领导
(二)创设条件、改善设备
(三)认真负责、全面指导
(四)启发诱导、培养创造性:同一作品、多种感觉;同一对象、多种角度;同一命题、多种表现;同一内容、多种手段。
(五)注意纵横联系、考虑教育效果
Ⅲ、教学建议:
本章的教学重点为日常美术活动的组织领导。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日常美术活动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学中,应注意吸收“美工区的创设”等相关的新信息,有条件的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六章 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效果分析
第一节 美术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学期计划的制定
1、认真学习《纲要》规定的美术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2、深入钻研幼儿园美术教材:注意教材的目的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和季节性。
3、全面了解本班幼儿的情况
4、学期美术教学计划制定的方法: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学期美术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准备;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安排。
(二)课时计划的制定
1、钻研教材、确定目的、设计教学过程
2、课前教具、材料物质准备
3、编写课时计划:班级、人数、日期和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为:提出课题→讲解演示→布置作业→巡回指导→讲评小结
第三节 美术作业处理与教学效果分析
(一)、美术作业的处理:
1、平面作业存放在每个人一份的作业袋中。
2、立体作业可作为幼儿游戏中的玩具,或在放学回家时由家长带回,以便使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3、教师每次上完课后,可抽出部分较好的、一般的、较差的作业,做为研究资料,或将较好的作业放在作业栏中,定期展览。
4、装饰性的作业,可用来布置活动室,或放在作业柜和玩具柜中。
5、泥工作业如不需要保存,可以同幼儿商量。
在取得幼儿的同意后,重新合成泥待用。
(二)教学效果分析
1、观察法 2、作品分析
评价一堂幼儿美术课的标准:
1)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出。2)一堂课的结构是否自然连贯,课堂组织是否严密,年龄班的特点是否突出,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恰当。3)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是否注意到发展性。4)运用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唤起幼儿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5)教师是否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语言举止是否亲切自然,是否建立了良好的课堂秩序。
第三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
教学媒体的使用说明
1、教学媒体的界定:
本课程有三种媒体,即:文字教科书、录像教材、学习指导书。
2、各教学媒体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三种媒体中,必须以文字教科书为主,力求内容科学,重点突出,知识准确,叙述繁简得当,便于自学和教师教学。
录像教材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和实践环节,以及不易用文字、口头说明的知识点和问题,力求配合文字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学习指导书要突出指导性,引导学生自学。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
三者相补相辅,缺一不可。

⑽ 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美育

幼儿美育要想把审美和德育完美地结合起来,培养审美欣赏能力必不可少。把一个心灵如一张白纸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力和相应的艺术气质的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目的的,它既要求受教育者对美的事物和艺术品进行大量的感性接触,又要求施教者具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以及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结构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经典的艺术流派和艺术技巧有相当深的了解和把握。此外,还必须善于从感官接触到的美的事物中提炼出深层次的美,并能够以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因此,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的人,教师首先要做到懂得美、理解美并善于做传递美的使者。
对孩子进行美育,就要不断地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他们热爱生活,乐观自信,具有高尚的情感。在帮助他们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他们用眼睛认真地观察、用耳朵仔细地倾听,要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表现出他的感受,表现出他的想象和思考。这样的美育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还可以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情商。美的教育重在使孩子生活丰富多彩,性格更加活泼自信。让孩子在美育的过程中从“旁听者”转变为“参与者”,积极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幼儿是天真好奇的,他们常常被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姿的色彩、形态、声响所吸引。教师要善于发现、揭示自然景物中的美。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该适当增加一些让幼儿观赏自然现象的课程或者活动。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艺术语言,讲解大自然中的美,提高幼儿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水平,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比如带孩子们到郊外去看青青的河流,绿绿的小草,看美丽的花蝴蝶,忙碌的小蜜蜂。告诉孩子,要爱护环境才能使河水保持清澈,要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甜蜜的生活。让美好的事物感染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从美育中学会对大自然的尊重。让他们从美好的自然现象中受到启迪,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