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数学方程问题知识点

数学方程问题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2-06-30 03:11:10

⑴ 小学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

一、简易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1)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2)方 程 和 算 术 式 不 同 。 算 术 式 是 一 个 式 子 ,它 由 运 算 符 号 和 已 知 数 组 成 ,它 表 示 未 知 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 方程才成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解方程
1.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解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6)检验根。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可以更清楚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 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
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 知到未知。
(2)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 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⑵ 简易方程的学习要点及知识点.

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通过方程求解可以免去逆向思考的不易,直接正向列出含有欲求解的量的等式即可。方程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还可组成方程组求解多个未知数。

在数学中,一个方程是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等式的语句。 求解等式包括确定变量的哪些值使得等式成立。 变量也称为未知数,并且满足相等性的未知数的值称为等式的解。

(2)数学方程问题知识点扩展阅读

方程中文一词出自古代数学专着《九章算术》,其第八卷即名“方程”。“方”意为并列,“程”意为用算筹表示竖式。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例子:a+b=13 符合等式,有未知数。这个是等式,也是方程。

1+1=2 ,100×100=10000。这两个式子符合等式,但没有未知数,所以都不是方程。

在定义中,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可以有其他的,比如上面举的1+1=2,100×100=10000,都是等式,显然等式的范围大一点。

⑶ 应用题解方程怎么解 五年级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形如:ax+bx=c 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备注

一、复习铺垫

1 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 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 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 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 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 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 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 )、(2 )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 棵,桃树比梨树多84 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 )、(3 )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 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 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

C.根据条件(2 )、(3 )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 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 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 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 、一般设一倍数为X 。2 、把几倍数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3 、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 完成课本94 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⑷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和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一律将数写在字母前面。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是 a+b=b+a;
加法结合律是 (a+b)+c=a+(b+c);
乘法交换律是 ab=ba;
乘法结合律是 (ab)c=a(bc);
乘法分配律是 (a+b)c=ac+bc。
3.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定的数量,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式子中求值,只要在答旬中写出得数即可。
二、方程的意义
1.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三、解方程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是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2.解形如 x±a=b 和 ax=b 的方程。
依据等式性质来解此类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
3.验算。
把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看等号左边的值是否等于等号右边的值。
四、稍复杂的方程
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 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语。
2.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区别。
(1)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算术解法中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未知数的过程由解方程来完成。算术解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问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3.验算。
除了把未知数的值代人方程检验之外,还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题进行检验,这样验算更有效,也更简便。

⑸ 初一上学期数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2.1.1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1.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⑴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⑵
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括号类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等式性质2
⑶注意事项:①分子打上括号
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⑹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 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⑺ 人教版数学初一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类型归纳
一、
行程应用题
路程
=
速度
*
时间

S=vt
(1)
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
+
乙走的路程
=
全路程
(2)
追及问题:
(设甲的速度快)
1.
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
=
乙的时间
甲走的路程
-
乙走的路程
=
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2.
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
=
乙的时间
-
时间差
甲的路程
=
乙的路程
(3)
水(空)中航行问题
顺流速度
=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
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
=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
水流速度

4
)车上(离)桥问题
1
、车上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接触桥的一段过程,所走路程为一个车长。
2
、车离桥指车头离开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的路程为一个成长
3
、车过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路成为一个车长
+
桥长
4
、车在桥上指车尾接触桥到车头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行路成为桥长
-
车长

⑻ 七上数学方程知识点

七上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要明白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然后要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还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和合并同类式等知识.

⑼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知识点

1、基本数量关系——数学公式
2、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3、设某个未知量为x,并根据数量关系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它相关的量
4、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常用的等量关系:总量相等、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

⑽ 式与方程的知识点

用字母表示数
?xml:namespace
1、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在省略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2、2a与a2意义不同:2a表示两个a相加,a2表示两个a相乘。即:2a=a+a,a2= a×a。
3、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任意数:如X=4 a=6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如s=vt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a+b=b+a
(4)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S=ah
方程与等式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和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方 程
等 式
联 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区 别
含有未知数
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5、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6、等式的基本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3)求出方程的解。
(4)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