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数学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数学小飞侠)
链接:https://pan..com/s/1IXqAIoe__3VdXS8yHKjxOw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② 初一第一次月考所有科目知识点总结。
文、理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练习。比如:
数学: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物理:主要是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对于概念,一定要好好把握,多做选择题对你对概念的理解把握有好处。但你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题,弄懂每个选项。计算题就是准确的运用公式了。所以要对公式的意义特别了解。多练习,其中的题其实雷同很多。
化学:主要是记一些性质啊、 写方程式类的。所以你就要去记。多练习题,如选择题,老师给出一些特殊的性质让你来选,所以多练习可以无形帮助你记忆。光记的效果是不好的。对于那些特殊物质的性质,你练习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大题是推理,写方程式,有了好的基础你就不怕了。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
祝学习成功!
③ 初一上册语文。数学。英语的知识点,第一次月考的知识点。最好附例题
你得采纳采纳吧
④ 求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要详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B*C(C<0)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二空间与图形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垂直平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2、邻边相等的矩形
⑤ 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数学知识点: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⑥ 数学知识点(全)
数学小知识
你补充你下 你补充后我再补充 请问你是什么时期的知识,是小学还是中学 还是大学,数学知识可多了,你补充问题,让后我再补充我的答案。
--------------------------------------------------------------------------------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着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着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⑦ 数学初三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数学初三知识点如下: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若已知函数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可设为交点式。
5、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如没有要求,一般不用配方法。
⑧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部)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⑨ 初中数学月考命题双向细目表范例
双向细目表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卷(数学)双向细目表
知识领域 知识点 能力要求 题号 分数 难度系数 年级
分布
认知水平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运用
数与代数 有理数概念 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 3 0.9 七年级 √
数与代数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2 3 0.8 七年级 √
统计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会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 3 0.7 七年级 √
空间与图形 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会正确判断简单物体或组合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事物原型 4 3 0.8 七年级、九年级 √
统计与概率 众数 理解众数的概念 5 3 0.8 八年级 √
数与代数 勾股定理、实数及数轴 结合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6 3 0.6 八年级 √
空间与图形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最短. 理解和掌握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和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的性质 7 3 0.7 九年级 √ √
数与代数 函数的图象 能根据实际问题作出函数的图象 8 3 0.6 七年级 √
空间与图形 图形镶嵌 理解镶嵌的含义,会判断正多边形能否作镶嵌 9 3 0.6 八年级 √
数与代数 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利用函数图像解决问题 10 3 0.6 九年级 √
空间与图形 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11 4 0.8 七年级 √
数与代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其图像 12 4 0.7 八年级 √ √
统计与概率 方差 能用方差判断一组数据的稳定情况 13 4 0.8 八年级 √
数与代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能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其图像 14 4 0.7 九年级 √ √
空间与图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 理解和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并能通过面积的计算探索规律 15 4 0.6 八年级 √ √
数与代数 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定义及因式分解 会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和求值 16 8 0.6 八年级 √
统计与概率 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能从统计图中获得信息,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17 ① 3 0.7 八年级 √ √
② 4 0.7 √ √
③ 3 0.7 √ √
空间与图形 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能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18 ① 5 0.7 八年级
九年级 √
② 5 0.7 √
统计与概率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会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用列表或画树状图求事件发生的概率 19 ① 4 0.7 九年级 √
② 6 0.6 √
空间与图形 解直角三角形 能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0 10 0.6 九年级 √
数与代数 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能根据条件解决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 21 ① 3 0.7 九年级 √ √
② 3 0.6 √ √
③ 4 0.5 √ √
空间与图形 切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能根据平行四边形及圆的有关性质进行圆的有关计算 22 ① 4 0.7 九年级 √ √
② 6 0.5 √ √
数与代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次函数的性质 会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次函数的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23 ① 4 0.7 八年级 √
② 6 0.3 √
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矩形的性质 会确定点的坐标,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探究,归纳猜想,发现规律。 24 ① 4 0.6 八年级
九年级 √ √
② 6 0.2 √ √
数与代数 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 能用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函数的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25 ① 4 0.7 九年级 √ √
② 4 0.5 √ √
③ 4 0.2 √ √
⑩ 1—6年级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举例如下:
1、整数【正数、0、负数】
⑴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⑵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⑶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⑷像 +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⑸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⑹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⑺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⑻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⑼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⑽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2、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⑴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⑵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⑶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⑷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⑸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⑹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⑺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⑻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①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②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3、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⑵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a/b(b≠0)。
⑶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⑷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⑸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⑹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⑺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⑼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致的,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通分和约分。
4、百分数【税率、利息、折扣、成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