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初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
扩展阅读
社会公共基础知识有哪些 2025-01-11 17:34:10
天秤座的冷知识大全 2025-01-11 17:26:32
花小楼动漫形象怎么做 2025-01-11 17:16:39

初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2-03-12 18:16:20

A. 初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如流水般淌过,转眼间考试也已结束,试卷也发下来了.望着试卷上的分数,我惊讶了.因为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分数.为什么我不能考得再高一些呢!于是,我开始自我检查.
我平时不上课不认真,地理竟然还没及格,为此,我想出了几个办法.1)在做题前,时刻要记得还有个"";2)解答题时,不要急于下笔,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这道题的主要步骤,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下来,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尽量把每一道题都答得完整漂亮;3)平时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这样就会对大多数题型熟悉,拿到试卷心中就有把握;4)适当做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让自己不在计算方面失分.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以上提到的这几眯,我一定能把考试中的失误降到最低.因此,我一定会尽力做到以上几点的.
但我想仅靠以上几点还是不够的,我还就该拥有几点科学应试技巧.于是,我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了几点.第一点:拿到考卷后,应把考卷整体审视一遍,看一看哪些题比较容易,哪些题比较难.第二点:先从简单的题做起,把那些好拿的分数全部拿过来.第三点:如果有选择题不会,乱蒙也要写上一个.因为如果你写了你就有的机会,总比没有机会好.第四点:遇到难题,实在写不出来的话,就过.不要死死地盯着那道题,而忽略了别的题.第五点:考完后,认真地检查,看看自己有没有把题目看错或抄错.
在下一次考试中,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一样重要,有时还意义非凡。考好了,心里甜滋滋的 ,随之而来的是老师的赞扬、同学们的羡慕和父母的喜悦;考得不好,老师会失望,父母会生气,还可能会面对同学轻视得眼光和讥讽的话语。以我微薄之见,考好则已,考不好也别灰心,如果上要考虑长辈的夸奖,下要考虑同学的冷嘲热讽,则必败无疑。考好不骄,考不好不气馁,以平平和和的心态应考,反而能考好。但是,说到容易,做到却难。
就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吧。我是抱着考双百分的信心来应考的。从早到晚,考试以后,都十分疲惫和担心,时间仿佛静止了,度日如年,考好和考不好这两个词在心里打架,晚上一觉酣睡才觉得好些。
我紧张得就像心里有几只小兔子,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的节奏。
1.考试的启示
又一场考试结束了。每次考试都会得到一个教训或一些经验,本次考试我得到的启示是:疏忽总是存在的。
考完数学,感觉挺不错,卷子很简单,题题顺利,接着又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确定全对之后,心中一直有一个希望:数学考满分。
离开考场之后,考满分的希望离我越来越近。我大胆地和同学对答案,题题正确。看到一些同学因为对答案发现错题而垂头丧气、懊恼不已,我心中暗暗的想:全部做对的感觉就是好,真庆幸我考试时认真做完题目之后,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那天那时,我是前所未有的高兴。
但过了不久,这特殊的高兴,却转变成了我前所未有的悲哀与失望。
“那张图我画的很大。”我略带高兴的说。
“不,还好,不大。
我吓了一跳,难道是我画错了?不可能,这张图我画了两遍呢,应该是对方弄错了,或者是个人感觉的差异吧,我这么慰?自己.但是心中依然很忐忑。
我已不敢再去自信地对答案了,但是在无意中却又听到了另一群人异口同声地报了那个使我不安的答案。我傻眼了,真的是我错了,果然是我错了!我竟然会把图与文字看叉了!我竟然没有检查出来!千算万算,还是疏忽了一处!满分的希望像一个个泡沫顿时在心中破灭了.3分就这么悄悄地从我的试卷上溜走了.3分,对于这么容易的试卷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就这样,我后悔了一个下午。
这就是疏忽,怎么躲也躲不过。但是由于排名按四门课的总分计算,其他科目的成绩总算没有辜负我的努力。于是启示之二由此可得:学习需要全面发展。也许因为其他方面的优秀而提高了总成绩。当然,倘若将疏忽减少到最小,同时又尽力提高其他科目的优秀程度,那总成绩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全面发展很重要。
一般来说,疏忽不能避免,但可以尽力减少,而全面发展又是能弥补疏忽的一条捷径

改改就行了

B.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

证明(二)就是证明三角形全等,角平分线性质,线段中垂线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及逆定理注明:这是北师大版的

C. 初二数学知识点,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D. 初二数学知识点

如果想要初三的我也可以全部给你。自己归纳的。求采纳啊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

E.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18
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
(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 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
(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
(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
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新目标初二下英语同步辅导(一)
初中二年级下un...初中二年级下Un...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
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
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
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
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
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有关系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
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
n-2

×
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
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好初二数学的方法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
,朗朗上口。比如大
家熟悉的

整式乘法三个公式

,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
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
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
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
因为今
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
特别是初二即
将学的因式分解

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
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
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
。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
式、
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
锯子、
墨斗、
刨子等,
没有这些工具,
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
有了这些工具,
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
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
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二、几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


方程

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
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

方程

。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
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
*
时间
=
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
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

方程

,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
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
而初一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
一元一次方程,
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
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
任何
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
初二、
初三我们还将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
方程组、简单的三角方程;到了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组、、参
数方程、
极坐标方程等。
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
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一
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
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
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
物理中的能量守恒,
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
现实中的大量
实际应用,
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
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
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

方程

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
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
杂的关系,善于用

方程

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


数形结合

的思想

大千世界,







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
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枣
-
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



的,
几何是研究



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



,研究几何要借助





数形结合

是一种趋
势,越学下去,







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
题的一门课,叫做

解析几何

。在初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
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
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
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要重视

数形结合

的思维训练,任何一道题,只要与



沾得上一点边,
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容易找出
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慢慢会养成一种

数形结合

的好习惯。

3


对应

的思想


对应

的思想由来已久,
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
一本书、
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
“1”

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
“2”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

对应

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
对应一种关系,
等等。
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
将对应公式的左边
,
对应

a , y
对应
b
,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

即。这就是运用

对应

的思想
和方法来解题。
初二、
初三我们还将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
直角坐标平面
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
“对应”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
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
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
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他说:我是教物理的,学生物理学得好,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
己悟出来的。当然,校长是谦虚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
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
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
学来学去,
知识还是别人的。
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
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
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四、自信才能自强
在考试中,总是看见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
当然,俗话说,艺高胆大,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
事。稍为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
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
画、写写算算,
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
才显露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
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
你都没有动手去做,
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
拿到一
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你。也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向你讲授。不敢
去做稍为复杂一点的题(不一定是难题,
有些题只不过是叙述多一点)
,是缺乏自信心的表
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
哪道题,总是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
条件。
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
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
但更
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
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
数学的题目几乎没

有相同的,
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尽相同,
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
有些同学老师
讲过的题会做,
其它的题就不会做,
只会依样画瓢,
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干瞪眼,
无从下手。
当然,
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但是,
做题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
则绝对没错。
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看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
得出的越
多越好,
然后从中选择与其它条件有关的、
或与结论有关的、
或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关的,
进行推理或演算。一般难题都有多种解法,条条大路通北京。
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加
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
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是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当然,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试时间有限时显得很重要;一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
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
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才有希望攻克难关,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F. 初二数学第一章的知识点

初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一次函数
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第二章 数据的描述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ο^*
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
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四章 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五章 整式
1 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
2 整式的加减
3 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整式的乘法
4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5 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
(2)整式的除法
6 因式分解
(1)提共因式法
(2)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

初二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 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 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 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ο^*

G. 初二数学都有哪些知识点

《新初二曹.笑数学秋季培优班(人教版高清视频)》网络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提取码: q2vy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H. 初二上册数学的知识点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I.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和典型例题总结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