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甘肃工商局消防培训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幼儿园神舟十二号小知识 2025-01-26 15:41:39
儿童早饭怎么做 2025-01-26 15:33:44

甘肃工商局消防培训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6-26 19:19:12

A.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1.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2.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3.组织引导疏散逃生能力

4.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能力

六、初期火灾现场处置程序:

1.拨打:“119”

2.组织人员疏散。

3.火场警惕。

4.初期火灾扑救

5.协助消防灭火

七、消防安全:“五懂”:

1“懂”消防安全法律法规,

2“懂”本单位,本岗位火灾危险性,

3“懂”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预防火灾措施,

4“懂灭火和应急疏散及火灾扑救,

5“懂”火场逃生方法

B. 消防安全人员培训都会涉及到哪些内容

一、培训内容: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学习

培训目的及要求:学习《消防法》、熟知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 、

明确单位消防工作规定

1、《消防法》中明确指出:“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供水泵站)、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消防法》中明确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二、培训内容:消防工作的性质

培训目的及要求:了解消防工作的意义及义务消防队的工作性质

1、《消防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多种形式消防力量的建设,明确了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的总体要求,区域不同建设形式不同。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消防装备,承担火灾扑救工作”。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

三、培训内容:消防基本知识

培训目的及要求:了解燃烧基础知识、防火一般常识、消防检查的重点内容

以上可作为对相关行业的负责人、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学习与培训用书,也可供公安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参考。摘自《北京极致卓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 消防知识培训基本内容有哪些

消防知识培训基本内容:一、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学习;二、消防工作的性质;三、消防基本知识;四、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五、火警处置程序;六、火灾扑救方法;七、扑救火灾的处置程序和措施;八、紧急疏散与逃生;九、灭火技能培训。

1、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学习培训目的及要求:学习《消防法》、熟知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明确单位消防工作规定。

2、消防工作的性质,消防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是发展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3、消防基本知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

4、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灭火器是一种常用的消防器材,具有轻便灵活灭火速度快等特点,主要扑救各类物质的初起火灾。

5、火警处置程序,消防值班室接到报警信号后,指派消防巡查人员携带对讲机、插孔电话机到现场确认火情。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目的

1、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但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仍很淡薄,对火灾的麻痹和侥幸心理还普遍存在。

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其他形式报道重大火灾或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火灾,使人们知道火灾的沉痛代价和对个人的威胁,以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所以,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提升公众减少火灾危害的知识。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消防安全,包括家庭安全用电的知识,取暖、吸烟、使用蜡烛的防火知识,厨房安全用火知识,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知识,防止小孩玩火的知识等。

这些知识浅显易懂,但涉及面广,如果让绝大多数人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正确运用,火灾的发生率就会明显下降。

3、帮助公众掌握逃生处置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发生火灾时如何疏散逃生、如何报火警、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等能减少火灾伤亡和火灾损失的知识,以及不要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的道理。

D.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内容

消防安全知识一容小觑,一般会培训消防安全的原因、方法和防范措施。
例如: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内容
一、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1、明火引燃——如学生在学生宿舍的床上(床头)点蜡烛。吸烟者乱扔未熄灭的烟头和火柴等,在宿舍内焚烧杂物等。
2、乱拉乱接电线和保险丝。
3、使用电器不当——如电灯泡靠近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起火;使用电热器无人监管而烤燃起火;长时间使用电器不检修,电线绝缘老化,漏电短路而起火等。
4、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如使用电炉、电饭煲、电热杯、热得快等电器常使电线过载发热而起火。
二、火灾的预防
1、防止发生火灾的关键是做好火灾的预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各级政府、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制定的消防条例和规定,以及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同学们必须遵守的准则。
2、在图书馆、教室、实验室学习和工作时,严禁吸烟,要严格遵照各项安全规定、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
3、在宿舍,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电饭煲等电器;不在宿舍使用明火;不将易燃易爆物品带进宿舍;不在宿舍内焚烧物品;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向管理人员或有关部门报告;爱护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不随意移动或挪做他用;室内无人时关掉电器和电源开关等。
三、火灾的扑救
1、立即报"119"火警和学校保卫部门。报警时应沉着镇定,清楚扼要地说明起火地点(单位、门牌号)、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以及着火的范围等。同时还要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正确回答。随后,把自已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以便随时联系。报警完毕,应派人在校门口等候,以利于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
2、迅速组织人员疏通消防通道,清除障碍物,使消防车到达火场后能立即进入最佳位置灭火救援。如果着火地区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及时报告消防队,使他们能及时改变灭火战术,取得最佳效果。
3、扑救火灾时,应注意先切断火场的电源和气源,同时要注意先转移火场及其附近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实在无法转移的应当设法降温冷却。
四、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干粉灭火器:适于扑救一般的油类、有机溶剂和电器失火。
2、泡沫灭火器:适于扑灭一般及油类火灾,但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适于扑灭一般及电气设备火灾,
4、1211和1301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一般的液体、气体、电气设备、精密仪器、计算机房火灾。
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内容2
固体火灾应先用水型、泡沫、磷酸胺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进行扑救
液体火灾应先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气体火灾应先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
带电物体火灾应先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进行扑救。
扑救金属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目前我国还没有定期型的灭火器产品。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火灾的扑救方法可参照"灭火器常识"灭火器的分类
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
几种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
1、家具、被褥等起火:一般用水灭火。用身边可盛水的物品如脸盆等向火焰上泼水,也可把水管接到水龙头上喷水灭火;同时把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泼湿降温。但油类、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
2、电气起火: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3、电视机起火:电视机万一起火,决不可用水浇,可以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将其盖灭。灭火时,只能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若使用灭火器灭火,不应直接射向电视屏幕,以免其受热后突然遇冷而爆炸。
4、油锅起火:油锅起火时应迅速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还可向锅内放人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将锅平稳端离炉火,冷却后才能打开锅盖,切勿向油锅倒水灭火。
5、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6、身上起火,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穿过浓烟逃生时,用湿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弯腰或匍匐前进。

E.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内容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资料

火灾常识

1、火灾特点:

(1)燃烧猛烈,蔓延快。在厂房和坑道,火灾极易沿着电气线路和通风管道蔓延,我矿由于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较多,这些物资一旦被引燃,火势异常猛烈,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大面积火灾。

(2)火灾伤亡大。厂房内由于结构复杂,疏散通道狭长曲折,安全出口少,不利于疏散。燃烧会产生大量高温有毒的烟气,极易人的中毒窒息,造成巨大伤亡。

(3)经济损失大。库房、厂房内由于有大量物资设备,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扑救困难。高层建筑由于楼房高、结构和使用性质上的复杂性,可燃物多而集中,导致燃烧快而凶猛,最健全有效的组织和现代化的装备,也无法保证有效和成功的扑灭高层建筑的火灾。

2、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3、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是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花、麻、纸张火灾等。B类是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是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是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等火灾。

4、制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措施包括:

(1)控制可燃物,以难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的。

(2)隔绝空气,使用易燃物质的生产应密闭的设备中进行。

(3)消除着火源。

(4)阻止火势蔓延,在建筑物之间筑防火墙,设防火间距,防止火灾扩大。

5、灭火方法: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或使燃烧反应消失,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现行灭火基本方法有四种:

(1)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燃点,促使燃烧过程停止。例如使用水灭火。

(2)窒息法:减少燃烧区域的氧气量或采用不燃烧物质冲淡空气,使火焰熄灭。例如用砂土埋没燃烧物,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火灾。

(3)隔离法:把燃烧物与未燃烧物隔离。例如将起火点附近的可燃、易燃或助燃物搬走。

(4)抑制法: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我们认识到燃烧必须同进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前面我们已经介绍灭火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只要能去掉一个燃烧条件,火即可灭。根据这个基本道理,从灭火斗争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以下几种基本方法。我们只要撑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就可以按照客观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多种多样具体的、有效的灭火方法来。

1、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或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实际运用时,如将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着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管道阀门,中止和减少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拆除与燃烧着火物毗邻的易燃建筑物等。

2、窒息法:阴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实际运用时,如用石棉毯、湿麻袋、湿棉被、湿毛巾被、黄沙、泡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容器设备;封闭起火的建筑和设备门窗、孔洞等则灭火效果更佳。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到该物的燃点以下时,燃烧就停止了。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上,使其温度降低,防止辐射热影响而起火。冷却法是灭火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冷却降温。

4、抑制法:这种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1211)喷向火焰,让灭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使游离基链锁(俗称("燃烧链")反应中断,达到灭火的目的。

以上方法在实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并用,以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

F. 单位里今天开展了消防讲座,最后开始推销灭火器是不是骗局

消防讲座,最后开始推销灭火器属于骗局。消防部门监督执法时会穿制式服装,随身携带相关证件,消防工作人员不允许为社会单位指定或变相指定购买消防产品,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在检查或培训的时候推销消防器材、书籍等,更不会在现场检查时收取罚款。

(6)甘肃工商局消防培训知识讲座扩展阅读:

利用消防培训诈骗的的骗术:

骗术一:“紧急通知”征订消防资料,组织消防培训进而收取资料费、培训费,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在“紧急通知”上强调如不参加或购买将被处以停业整顿并罚款,不明真相的企业单位则被蒙骗。

骗术二:假冒消防人员,兜售书籍。一些不法分子出版、盗版了各类消防书籍、图册和音像制品等,谎称其是消防支队的,将劣质产品高价卖给受害单位。

骗术三:山寨消防网站网上办事厅实施诈骗,利用病毒窃取企业及个人资料。

骗术四:打着“消防安全”旗号收取押金,并声称只要在一定时段内不发生任何消防安全事故就能全额退还。

骗术五:假冒消防宣讲师,打着免费进行消防培训的名义,在培训过程中兜售其经销的灭火器、防烟面具、救生绳等消防器材。这些消防器材中有些器材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有时他们推销的灭火器也是正规产品,但价格就是非同寻常了。

骗术六:不法分子假冒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来到社会单位假模假样进行监督检查后,指出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当场收取罚款,并草草地开出一张收据后逃之夭夭。

骗术七:消防“黄牛”利用办事的群众对消防法律及审批程序的不了解以及急于通过审批的心理,打着“包办”的旗号四处招摇撞骗。

骗术八:冒充消防部门工作人员,采取电话或短信的形式,自称消防有一批物品需要代购或有基建工程可以承包,以此要求承接单位先行垫付货款或工程款、质保金,收款后便逃之夭夭。

G. 员工消防知识培训基本内容有哪些

员工消防知识培训基本内容如下:

1、火警处置程序:消防值班室接到报警信号后,指派消防巡查人员携带对讲机、插孔电话机到现场确认火情。

2、懂得岗位火灾的危险性:防止触电;防止引起火灾;可燃、易燃品、火源。

3、当没有办法逃生时,要及时向外呼喊求救,以便迅速的逃离困境。

4、会扑救初起火灾:在扑救初起火灾时,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第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5、会组织疏散逃生:按疏散预案组织人员疏散;酌情通报情况,防止混乱;分组实施引导。

H.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主要内容是什么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主要内容有:火灾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火灾、火灾逃生基本知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如何报警。

1、火灾发生的原因,办公楼发生火灾,主要原因是电器散热不良、电压不稳、长时间未断电源等。下班后要将饮水机、电风扇、空调等电源插头拔掉或将电源开关关掉,这样既安全又省电。

2、如何预防火灾,比如抽烟后要及时熄灭烟头,不要将未经熄灭的烟头扔到废纸篓里。最好不要在办公室抽烟。

3、火灾逃生基本知识,如果被困火场,要冷静自救。穿过浓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窒息。可用湿棉被、衣物裹在身上,将身体浸在水中(利用浴缸)防热。

4、灭火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先拔下保险销,拉出喷管,然后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适用一扑救初期火灾。

5、如何报警,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 要说清是什么东西着火和火势大小,以便消防部门调出相应的消防车辆。

I.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1、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但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仍很淡薄,对火灾的麻痹和侥幸心理还普遍存在,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其他形式报道重大火灾或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火灾,使人们知道火灾的沉痛代价和对个人的威胁,以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所以,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提升公众减少火灾危害的知识。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消防安全,包括家庭安全用电的知识,取暖、吸烟、使用蜡烛的防火知识,厨房安全用火知识,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知识,防止小孩玩火的知识等,这些知识浅显易懂,但涉及面广,如果让绝大多数人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正确运用,火灾的发生率就会明显下降。

3、帮助公众掌握逃生处置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发生火灾时如何疏散逃生、如何报火警、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等能减少火灾伤亡和火灾损失的知识,以及不要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的道理。

4、增强公民在防火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这方面的教育内容包括不占用消防通道,在社区里发现小孩玩火等违反防火安全的行为时,要及时劝阻,发现火灾时报警的责任,或在疏散时要及时通知邻居,疏散逃生时不要争先恐后等。

开展公众消防科普宣传与教育的方法

1、对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消防科普宣传教育,不仅能减少当前的火灾发生率和火灾伤亡,从长远来看,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素质,其意义深远。根据未成年人绝大多数在上学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的消防科普宣传教育应渗透到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中。

2、对农民。我国农村的火灾发生起数、火灾死亡人数和火灾损失均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有效的开展对农民的消防科普宣传教育,能对减少我国的火灾发生起数、火灾死亡人数和火灾损失产生直接的效果。

对农民开展的消防科普教育,要以实用知识为主,即以生活中的用火、用电安全等知识为主,还要针对当地新出现的沼气池、兴办“五小”企业等带来的新的火灾危险性,传播相应的防火安全知识。对于进城务工农民的消防科普教育,农村、暂住地社区和用人单位都有责任进行,要不留盲点。

J. 消防讲座推销合法吗

如果是消防协会的人通过免费消防知识讲座来推销一些消防产品,这是合法的。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先看其是否有民政部门的备案手续,如果没有那就是非法组织,通知公安部门依法取缔。如果有备案,那么就要依照法律社会团体不得进行经营性盈利活动,通知商务部门没收产品,并按照销售金额处罚金。按照国家要求,消防类职业资格培训是准入类职业,对师资,对场地,对器材,对教材等有严格规定。多数以宣讲为由推销消防器材的单位都号称公益机构。消防指导员不属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消防指导员销售后的消防知识推广并不违法, 通常企业单位的消防宣传不再是公安消防部门人事,如果是公安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 推广消防设备是违法的。如果是冒充消防部门的人员,推销产品,从事诈骗活动,这是违法的。如果是给外包企业做培训。就是以某消防器材公司的身份宣讲推销产品,那是没问题的。比如给某个学校做培训,推广一些大家想要的东西,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消防工具的重要性,了解到消防场地等等,这个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本法所称广告经营者,是指接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本法所称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本法所称广告代言人,是指广告主以外的,在广告中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