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饮食如何控制血糖 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不能“吃软怕硬”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吃较软的食物,血糖上升较快。如果将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淀粉已经部分转化为糊精,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很快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粥熬的时间越长,粥越黏稠,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软怕硬”。要“吃硬不吃软”,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较慢,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不能吃“独食”
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也就是说,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不要“望梅止渴”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多尿”症状,不敢多喝水,以至于“望梅止渴”。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升高血糖,而且会加重高渗(高于血浆渗透压)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为时已晚,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
不要“画饼充饥”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每顿饭主食(粮食类)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来释放能量,这时会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否则容易出现酮症。
不宜吃得过饱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常腹胀、打饱嗝、恶心、呕吐等,还带有一股酸臭味,好像吃进去的东西堆在胃里下不去。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疗法。患者应绝对避免吃得过饱,每日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3。
不宜多吃盐
食盐中含有钠,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对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十分敏感,当体内钠离子浓度高时,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肾负担。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6克。糖尿病患者应为4~5克,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每天应控制在3~4克,其中包括食用的酱油。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盐2~3克。
不要喝碳酸饮料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含糖的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多,未及时补水,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此时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表现为高血糖、严重脱水、意识障碍)。
不要饭后马上吃水果
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的负担。此外,饭后立即吃水果,会被先吃下去的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内,水果在胃内“驻扎”时间过长,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胀气。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因为这时胃肠较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空腹时能很快被吸收,而且能避免胀气。
2. 糖尿病有哪些饮食禁忌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很多人一听到这种疾病,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会诱发多种并发症,有一些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相当高的。
而中国也是糖尿病大国,患糖尿病的人数与日俱增。糖尿病,跟我们的饮食结构息息相关,也被称作“惯出来的疾病”,让人十分无奈。因为它确实是典型的“病从口入”类疾病,治疗过程也非常艰难,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生活中也有百般禁忌。
4、按时吃药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糖尿病是一个无法短时间内治愈的疾病,而如果想要控制它,不让它再继续严重下去,最好养成定期复查的好习惯,并且按照医生的叮嘱服用药物。进餐之后按照医生的方法进行,糖尿病药物的社区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控制吃药量,不可私自加量,也不可私自停药,这样才能够帮助更好的稳定血糖水平,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5、每天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每天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且做好记录,这样也能够有助于医生根据你的血糖变化来调整降糖药的剂量,而且每天监测一下自己的血糖水平,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并且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3. 怎样吃才能控制糖尿病
刚开始时,可用中药降下糖,大约1-1.5个月就可以了。规律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每餐定时,主食定量,并且掺些粗粮最好,别超过二两(指生时的重量),脂肪、盐都要严格限制,高纤蔬菜要多吃,象白菜、酒菜、洋葱、韭菜等,每天步行一个半小时,如果体力允许,时间可延长些。这样规律一段时间后,胰腺功能自会得到缓解,在这期间,要常测血糖(用家用血糖仪),借以观察饮食及运动是否合理,切记,不可急剧降低血糖,那是很危险的,在外运动时,必须随身备些小点心,如果感到头晕,马上吃些就会缓解症状,最好能带上一小卡片,上面记录着自已的病情和家人的联系方式。,待血糖为正常值的范围内,糖尿病人是可以吃含糖较低的水果的。
4. 对糖尿病病人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应该教会病人饮食中注意些什么
合理的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饮食控制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要求重点有所不同。
对1型糖尿病人的要求重点是除饮食的定时、定量和定餐外掌握好胰岛素、饮食与活动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平衡关系,根据活动量的增减,灵活调整胰岛素、饮食量和餐次。
对2型肥胖病人的要求重点是限制饮食中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减轻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临床症状改善。
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70%~80% 的问题与饮食控制的好坏有关〔1〕,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至关重要。我科2003年1月~2004年7月共收治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饮食指导,使患者主动配合调节饮食,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
1 临床资料
48例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26~82岁,平均56.8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11年,空腹血糖最低6.7mmol/l,最高34mmol/l。并发症:酮症酸中毒4例,糖尿病足2例,高血压16例,高血脂29例。
2 方法
2.1 评估
患者入院后护士收集资料,着重了解以下情况:(1)患者的病情、病程及以往的治疗;(2)患者的生活习惯,如饮食、活动、嗜好;(3)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4)年龄、身高、体重、体型;(5)对糖尿病基础知识的了解和防治技能的掌握。
2.2 制定饮食方案
护士将评估资料提供给主管医师,让医师制定药物和饮食治疗方案,但护士应该掌握糖尿病饮食热量的计算,传统方法是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及工作性质计算每日需要的总热量。也可按唐大寒等〔2〕研究建立的热能需要量计算公式计算,即e(kcal)=〔(h-a)×6 500÷wi2〕×af×cf。按该公式计算,年龄越大,体重越高,计算结果所需的热量越低。这样计算更为合理,更符合患者个体化需要。
2.3 计算饮食量及三餐分配
确定总热量后,对三大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进行合理搭配。目前who和idf主张,在总热量限制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5%~65%〔3〕,蛋白质占12%~15%,脂肪占25%~30%。一般情况下依据上述比例估算,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等酌情减少脂肪、蛋白质的摄入、三餐食物量分配按1/5、2/5、2/5。
2.4 饮食指导
均采取一对一的个体指导方法。指导内容:(1)讲明饮食调节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不论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也不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严格执行并终生坚持。(2)对有文化素养的患者,教会他们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和换算所需的食物量,对文盲或理解能力差的患者,我们指导其家属换算。(3)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种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食盐等。(4)如无饱腹感,可适当增加含糖量在5%以内的蔬菜、水果等。(5)按时按量进餐,如用胰岛素后半小时内要进餐,以防低血糖。(6)常备一些应急食物,以便低血糖时食用。
2.5 饮食管理
饮食治疗方案实施后,护士应经常督促检查患者的执行情况,了解患者进食的食物种类和量,询问患者食欲是否正常,有无饥饿感等,如有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时,及时报告主管医师,以便调节治疗方案。教育患者做好自我管理,除平时坚持遵守饮食原则外,在聚餐、应酬和别人劝食的情况下也应节制。
3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39例基本掌握饮食治疗知识,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懂得计算每日总热量、食谱搭配等,9例因年龄较大,思维能力差未掌握相关方法,但其家属也能掌握相应的知识。48例血糖均下降并稳定在正常范围。
4 体会
4.1 控制饮食应循序渐进
糖尿病饮食治疗需要终生坚持,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以往的饮食情况,以往饮食量较大的患者,应逐渐下降,让患者有适应的过程,使患者易于接受并持之以恒。
4.2 食谱制定应具灵活性
在严格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应满足或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喜好,除避免食用营养性甜味剂如白糖、红糖和甜饮料外,其他食物种类不应过于限制,让患者享受接近正常人的饮食食谱,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对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
糖尿病人饮食“六宜三不宜”
营养专家为糖尿病人开出了健康食谱。
兰州军区总医院的营养专家认为,首先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许多种水果,因为葡萄糖、蔗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后将使血糖升高;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薯仔、藕等;最好也不要饮酒。
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
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而西红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多吃。
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
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芥菜、甘蓝、青椒、鲜枣等。
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适宜多吃。
饮食疗法应用要点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5)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5. 血糖高的人如何通过饮食更好的控制血糖
主食多吃杂粮,多吃蔬菜、优质蛋白,少盐,可以将食用油换成亚麻籽油,亚麻籽油能帮助控制血糖。
6. 如何饮食才能降血糖
降血糖的食品
1、苦瓜
魔芋是一种低热能、高纤维素的食物。魔芋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魔芋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较好的效果。因其分子量大,黏性高,在肠道内排泄缓慢,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又因为它吸水性强,含热能低,既能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又能减轻体重,所以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食用方法:将净鸭去鸭头,颈,翅尖,脚掌,剔去大骨,斩成条。将魔芋切成条,放沸水锅内氽两次,去掉石灰味,再漂在温水内;炒锅置旺火上,下猪化油烧至七成热时,放人鸭条煸炒至浅黄色起锅,再将锅洗净加入肉汤烧沸,捞出花椒和豆瓣渣,放人鸭条,魔芋条,姜,蒜,绍酒,川盐,酱油烧至汁浓鸭软魔芋入味时,加入青蒜苗,味精,用温淀粉勾薄芡起锅装盘即成。
7. 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后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治疗及预防其并发症极其重要。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糖尿病是以血糖保持高水平为基本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导致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代谢失调,使机体处于一种高血糖状态,病人主要反映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等,严重发生酮症酸中毒、皮肤外阴瘙痒、泌尿系感染,各种感染伤口不愈合,糖尿病还能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大血管动脉硬化症、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肢端坏疽、白内障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糖尿早期无症状,很多病人并不知道,有许多病人是在我们为居民进行健康免费体检时发现的,个别病人并不承认现实,对自已得病表示怀疑,这就需要我们社区医务工作者,设立一个总体目标,帮助居民了解糖尿病知识。
我们社区人口达3万人,发病率为4%,患病率为6%。我们社区医院计划在2010年10月前,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学习200次,在社区医院或居委会由社区医生讲课,以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社区居民讲解糖尿病知识,在社区内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预防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适当的体力劳动,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预防感染。教会居民识别糖尿病的症状和就医应当做的辅助检查项目。如:三多一少症状,有无口渴、饭前反复发生低血糖,泌尿系感染及各种感染后伤口不愈合。采取分年龄段的方法,由高危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转移并采取结合健康普查的方式,进行组织社区居民定期测血糖、尿糖、筛查高危个体,建立糖尿病人的社区档案,建档率达60%。实施动态管理,管理率达50%,控制率达30%。防治知识率65%,参与率70%,生活质量改变程度为50%。
糖尿病的健康计划主要归纳如下四个方面:
1饮食指导
(1)根据患者身高体重为其制定饮食计划,计算出每日总热量。
(2)向患者说明饮食疗法的重要性,使其重视并了解饮食基本知识,无论是那一类型的糖尿病、病情是轻还是重、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药物治疗、应用口服药还是胰岛素,均应长期坚持饮食疗法。
(3)向患者说明合理饮食的目的:①减轻胰岛素的负担。②减肥或者增加体重。③降低餐后高血糖。④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⑤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⑥改善整体健康水平。
2运动指导
(1)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益处,向患者说明运动疗法的基础知识:①宜在餐后30分钟进行,每次20~30分钟,以不疲劳为度,每周3~4次最为适。②运动前多饮水。③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糖果、饮料等以预防低血糖反应,并佩戴糖尿病病人信息卡。④运动前应做5~10分钟的低强度活动。⑤穿柔软棉线袜、合脚的运动鞋。
(2)运动的注意事项:①血糖大于15mmol/L患者不宜运动。②糖尿病肾病者不宜运动。③收缩压大于180mmHg者不宜运动。④晨起时动作宜缓,不可剧烈,防止血液集中头部发生脑血管意外,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腹压增压而血压升高,运动时应由家人陪伴,防止跌倒。
3并发症预防指导
(1)经常保持个人卫生清洁,着装宜棉质、宽松、柔钦、勤换内衣、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引起感染。
(2)注意用眼卫生,经常闭养神,不可过多看电视、看书刊等。
(3)注意休息,勿劳累,冬季注意保三暖,即头暖、背暖、脚暖,防止外邪侵入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4)晚睡前用温热水泡脚,水温低于50℃,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睡眠。
4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指导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具体治疗如下:
(1)定期测量血糖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调节糖代谢的能力丧失,如天气变化、饮食不当、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都会导致血糖的变化。此时就需要对血糖的一些指标自我监测,以便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的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⑴口服药物:当常规剂量的单一药物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时,就应及早采取联合用药,一般应用2种药物,最多可用3种药物。
⑵胰岛素注射:①适合人群:一般情况下,Ⅰ型糖尿病人及Ⅱ型糖尿病人口服药物效果不佳者应注射胰岛素。②注射部位:常用注射部位为双上臂外侧、腹部两侧及双大腿外侧等。③注意事项: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如果需要用混合胰岛素应先抽取速效胰岛素,再抽取中或长效效胰岛素,为防止皮肤感染,取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前皮肤严格消毒等。④储存: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冰箱冷藏室内储存,温度2~8℃,不可冻结,可保存两年,已启用的胰岛素,25℃室温可保存1个月,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笔者相信:在我们社区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会逐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逐步提高,让我们社区医务人员与居民共同创造一个健康与和谐的社区。
8. 糖尿病的预防
糖 尿 病 预 防
一、糖尿病预防的社会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1亿2千万糖尿 病患者,其中我国约占1/5。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年龄构成的 日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据1994年19省、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患病率达2%以上,是10年前的2�5倍,估计到2000年,我国将有3 000 万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可引起许多急、慢性并发症,造成人们生活 质量下降,劳动力丧失,寿命缩短;糖尿病又是一终生性疾病,一旦患病,难以治愈,常需终身治疗,因此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美国每年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 治的医疗费用高达900亿美元,估计我国有关糖尿病的医疗费也是十分巨大的。
1�有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 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 Ⅱ型糖尿病的发病。
2�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少致残、致死率:
积极有效地开展糖尿病预防,可早期发现糖尿病病人,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治疗,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延长寿命。
3�有利 于减轻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加强糖尿病预防,进行糖尿病早期防 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有益于国家,也有益于人民。
糖尿病预防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二、糖尿病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也称初级预防,是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和已有糖尿病潜在表现的人群,通过有针对性地 改变和减少不利的环境和行为因素,采用非药物或药物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 病的发生。
(一)Ⅱ型糖尿病一级预防
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病因及发病机制涉及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倾向, 胰岛功能缺陷,胰岛素抵 抗,体力活动少,肥胖,营养过剩(特别吃含饱和脂肪酸,单糖多而纤维素少的食品),长期 精神紧张,外伤,应激及某些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 钠、某些避孕药)等。
1�预防的主要对象: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从我国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为现代生活方式,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体力活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由主食为主改变为肉副食为主,经济收入迅速增高者。
(3)肥胖者,特别是体重指数(BMI)大于25者,是糖尿病高危险人群。 (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经大量研究证实,三者均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5)以 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
(6)年龄40岁以上者。因为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 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着增高。
(7)饮酒过多者。
2�预防策略:
(1)通过公共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普及糖尿病防治常 识。
(2)出版发行糖尿病知识手册及其他声像出版物,提高对糖尿病防治的理论认识水平。
(3)举办糖尿病社区知识讲座及糖尿病者联谊活动,建立社区糖尿病防治体系。
(4)成立糖尿病康复协会等糖尿病病人群众团体。
3�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 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 ,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 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 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9)妊娠 时有糖代谢异常者,应积极采取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等防治措施。因为妊娠时 患糖尿 病或糖耐量异常(IGT)者,分娩的孩子易患肥胖、糖尿病,故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正常, 但 也要防止严重低血糖。最好对所有妊娠的妇女于妊娠24~32周做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 GTT)。
Ⅱ型糖尿病一级预防非常重要,能有效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应引起社会各界的 重视。
(二)Ⅰ型糖尿病一级预防
Ⅰ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其一级预防措 施有:
1�避免接触对胰岛β细胞有损害的化学物质: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等对胰岛细胞有毒性作用。
2�新生儿及婴儿早期不吃牛奶:新近一些研究发现新生儿 喂食牛奶者Ⅰ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牛奶蛋白刺激儿童产生抗牛血清抗体有关。据推测抗牛血清抗体对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宿主β细胞表面 蛋白起抗原抗体 反应,可诱发Ⅰ型糖尿病。
3�积极预防并治疗病毒感染:有人在新发Ⅰ 型糖尿病患者血中检测出柯萨基B4病毒、腮腺炎 病毒、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的抗体,或者从死者胰岛中分离出上述病毒,提示某些病毒感 染可 触发Ⅰ型糖尿病。
4�筛选易感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研究已证明,胰岛细胞抗体( ICA)、胰岛素抗体(IAA)和64kd蛋白抗体在临床Ⅰ型糖尿病发病前10年就已存在,Ⅰ型糖尿病发病前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早期第一时相 胰岛 素释放减少。这些检查可用来筛选Ⅰ型糖尿病前期病人,筛选应集中在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第 一代亲属如兄弟 、姊妹及子女等,他们较一般人群发生糖尿病危险性高10倍,但95%~97%可不发生糖尿病 。 另一方面,80%~90%Ⅰ型糖尿病患者并无第一代糖尿病亲属,故筛查的价值较低,对ICA、I AA及64 kd蛋白抗体阳性者,可采用自由基清除剂烟酰胺治疗,亦可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
总之,由于Ⅰ型糖尿病涉及发病过程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一级预防还处于研究、探 索阶段,工作投入要慎重,更不要引起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误解。
三、糖尿病二级预防
(一)Ⅱ型糖尿病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筛选和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IGT)者,找出早期干预治 疗的 最有效方法,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大规模人群筛选Ⅱ型糖尿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主张广泛开展,但良好设计的流 行病学调 查对了解不同居民糖尿病及IGT患病率、发病率和自然病程,制定公共健康计划,有重要价 值。 糖尿病中心及各省、 市协作区,可先将少数和有条件的地区、大企业、机关单位和县、村医疗单位组成防治网,进行人群筛选、调查,继而有组织地进行防治。
1�筛选的对象和方法:
(1)筛选的对象:为25岁以上人群,反映率不少于85%。特别是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父母 、子女、兄弟、姊 妹中的肥胖者,有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生育史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者及50 岁以上人群进行筛选,收益较大。
(2)筛选方法:禁食10~12小时,于早晨空腹食入100 g馒头或米饭(指100 g面粉或 米),并 用200~300ml水协助于10分钟内吃完,餐后2小时用One TouchⅡ型微量血糖计测指尖血糖, 若血糖为6�1~13�8 mmol/L(110~249 mg/dl),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若餐后 2小时指尖血糖≥13�9 mmol/L(250 mg/dl),数天后用100 g标准面粉或米做成的早餐代替75g 葡萄糖的标准OGTT,测静脉血糖,若高于13�9 mmol/L,则诊断糖尿病。如果上述两部分人数不是 调查人数的5%,则适当降低血糖水平,使做OGTT的人数达5%。筛选用餐后2小时血糖而不用空腹血糖,是因为空腹血糖会遗漏不少糖尿病,特别是IGT患者。
2�IGT干预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关键。
根据国外及国内大量研究,IGT的特点是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的患病率较正 常人显着增多。虽然糖尿病的患病率国外较国内高,但大量研究发现,中国人IGT的发病率( 每年约10%)较国外高(每年2�5%)。对IGT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治疗,可使其年发 病 率减少30%~50%,抓紧IGT防治,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又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因此,IGT干预治疗是糖尿病二级预防的重点。
对通过人群调查诊断的IGT患者,进行有组织有分工的随访观察及干预治疗,以进一步 研究 IGT自然病程、IGT发展为糖尿病的规律,找出最大限度地减少IGT发展为糖尿病的干预治疗 方法,努力使IGT者OGTT较为正常,不但可以预防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而且可以减少 高血压、冠心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及脑血管病的发生。
对新发现的IGT患者,根据肥胖与否将其分为二组,即肥胖IGT组和非肥胖IGT组,前者 在饮食控制的 基础上,分别加运动、二甲双胍、拜糖平及中药治疗,后者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分别加上述 药物治疗,与同组不治疗者作比较,观察IGT的转归情况。要求5年随访率达90%以上,分别于1、3、5年进行标准的OGTT复查,对照组每年随访一次,饮食、运动治疗者每3~6个月随 访一次,药物治疗者每月一次。随防与检查内容包括:时间、体重、血压、服药情况(是否按时、按量服药,副作用)、餐后2小时尿糖、运动和饮食变化等。若餐后2小时尿糖?斠?上,查餐后2小时血糖,若≥11�1 mmol/L(200 mg/dl)又无应激情况,复查OGTT明确是否 已发展为糖尿病,如确定,则按糖尿病治疗。
IGT者干预治疗措施:
(1)饮食控制及减肥。
(2)运动治疗。
(3)服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
(4)服用拜糖平,50mg每日3次。
(5)使用其他药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如有机铬制剂等。
(二)Ⅰ型糖尿病二级预防
Ⅰ型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些筛选试验以发现临床前期和早期Ⅰ型糖尿病,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使临床前期Ⅰ型糖尿病避免或延缓发展为临床期Ⅰ型糖尿病,或使早期Ⅰ型糖尿 病缓解。由于Ⅰ型糖尿病发病 率很低,采用大规模筛查收益较小,故Ⅰ型糖尿病二级预防远不如Ⅱ型糖尿病二级预防意义 重大。
1�Ⅰ型糖尿病前期筛查:
Ⅰ型糖尿病二级预防,首先应进行临床前期Ⅰ型糖尿病筛查。筛查试验有两类,一类是免疫学指 标如ICA、IAA、抗GAD抗体(谷氨酸脱羟酶抗体)等,另一类是HLA基因分型。其中,ICA 是敏感性、特异性、重复 性、可行性均较好的指标。但多次筛选试验似乎更适合Ⅰ型糖尿病的预测,因为任何一种指 标的敏 感性或特异性均达不到100%。ICA、IAA和抗GAD/64kd抗体反映了Ⅰ型糖尿病的不同方面,如 果将它们联合 检测,则对提高疾病的预测性更具有价值。目前还没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学指标与HLA分 型联合应用对Ⅰ型糖尿病的预测准确性更高。
2�Ⅰ型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
目前用于Ⅰ型糖尿病前期治疗的药物有烟酰胺、免疫抑制剂、胰岛素、单克隆抗体以及光照 射治疗等。
(1)烟酰胺: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DNA分解是Ⅰ型糖尿病的病因。由于DN A的破坏,用于D NA修复过程的多聚酶活性增加和NAD消耗增多,使用于胰岛素合成的NAD含量下降。烟酰胺 作为NAD前体,可以增加胰岛素合成,降低高血糖。高浓度的烟酰胺可抑制多聚核糖合成 酶(PAOPRP)活性,有利于DNA修复。同时,烟酰胺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可减少胰岛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对胰岛β细胞DNA的破坏损伤作用。
国外一些资料证实,烟酰胺对Ⅰ型糖尿病前期有预防作用。有人对14名Ⅰ型糖尿病高危 儿童口服烟酰胺 (每日150~300mg/岁)治疗,另8名高危儿童作对照不予烟酰胺治疗。随访2年后,对照组8例 中7例发生糖尿病,平均发病时间17个月,而治疗组14例无1例发生糖尿病。烟酰胺对早期Ⅰ 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尚未肯定,有人报告烟酰胺可减少胰岛β细胞破坏,加强β细胞再生, 增加胰岛 素与C肽水平,延长缓解期,保护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的残存功能,使胰岛素平均治疗剂量 明显减少。 烟酰胺治疗的剂量尚不一致。一般认为应按25~50mg/kg·d分次口服,大多数病人 对烟酰胺能够耐受,但部分人可出现面色潮红、头痛、转氨酶轻度升高、胃肠道反应等。
(2)免疫抑制剂:如应用环孢霉素等,详见前文《糖尿病的治疗》一章。
(3)胰岛素:动物实验证实,胰岛素治疗能够延迟胰岛炎的发生和发展。对临床前期糖 尿病鼠注射胰岛素,可抑制其β细胞内淋巴细胞浸润和糖尿病的发生,外源性胰岛素还可阻 断体 内的自身免疫过程并使残存的β细胞休息。因此,糖尿病前期给予胰岛素可延缓其自然病程,起到预防作用。但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应用胰岛素可促使胰岛素抗体的产生, 而诱发高胰岛素血症等。
(4)单克隆抗体:激活T细胞介导β细胞免疫破坏的证据,支持抗T淋巴细胞治疗早期Ⅰ 型 糖尿病的潜在可能。单克隆抗体(MoAb)已经用于新诊断的Ⅰ型和Ⅰ型糖尿病高危患者。初步 结果表明疗效不肯定。
(5)光照射治疗:将患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用甲氧补骨脂素发出的紫外光照射4~5小时 , 然后再输入体内。有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年胰岛素用量和HbA1C稳定,然后恶化。 与氧自由基清除剂合用于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可能效果更理想。
目前,国外正在开展烟酰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光照射等对临床前期Ⅰ型糖尿病治 疗的多中心、双盲或随机对照研究,我们希望有令人兴奋的结果出现!
四、糖尿病三级预防
(一)糖尿病三级预防目的
1�预防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 毒、感染等。
2�积极防治慢性并发症:关键是对新发现的糖尿病及IGT患者尽早和定期检查,明确有无大血管病变 (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脑卒中、间歇性跛行、足坏疽等)及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肾病) 。
措施是早期积极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因高血糖既是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大血管 病变的危 险因素。同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及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
(二)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
糖尿病三级预防主要是严格控制糖尿病,目前主要有下述措施:
1�综合治疗糖尿病:主张按现代综合治疗的五大原则,积极控制糖尿病病情。
2�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
9. 血糖高,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血糖高饮食方面注意控制饭量;别吃带糖的食物;少吃淀粉类主食;少吃肉;多吃纤维大的菜,还有医生推荐的有助于降糖的蔬菜,(这些菜是可以吃的:苦瓜、黄瓜、芹菜、菠菜、白菜、西红柿、圆白菜、丝瓜、冬瓜、竹笋、佩兰、西葫芦、茄子、绿豆芽、鲜蘑菇、茭白、龙须菜、花椰菜);水果只能吃少量,尽量挑含糖少的水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