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精神分裂是什么样子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和多样,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它具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行为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现分别介绍如下:
(1)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且本病具有特征性的障碍。其特点病人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交谈时可表现对问题的回答不切题,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到不易理解,称为“思维松弛”。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即“破裂性思维”,甚至个别语句之间也缺乏联系,称“词的杂拌”。
有时病人可在无外界原因影响下,思维突然中断,即思维中断,或涌现出大量思维并伴有明显 不自主感,称强制性思维。有些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或动作,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以外别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称病理象征性思维,或将两个或几个完全无关的词拼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称语词新作。
(2)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志欠关心、同情,对亲人欠体贴等。以后,病人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情感日益淡漠,甚至对使人莫大痛苦的事情,也表现惊人的平淡,最后病人可丧失与周围环境的任何情感联系。
在情感淡漠的同时,可出现情感反应与环境的不协调,与思维内容不配合。病人可为琐事而勃然暴怒,或含笑叙述自己不幸的遭遇,后者称为情感倒错。
(3)意志活动障碍: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病人对生活、学习及劳动的要求减低,表现为不主动与人交往,无故旷课或旷工等。严重时行为极端被动,对生活的基本要求亦如此。病人不注意清洁卫生,长期不洗澡,不梳头,生活懒散,终日无所事事,呆坐或卧床。部分病人的行为与环境完全不配合,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污水),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称意向倒错。或受幻觉、离奇思想支配。
(4)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幻觉见于半数以上的病人,有时可相当顽固。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的幻听。分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思维鸣响。幻嗅、幻触、幻味较少见。
感知综合障碍在精神分裂症并不少见。人格解体在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特点,如病人感到脑袋离开了自己的躯体,丧失了体重,身体轻得好象能吹得起来,走路时不感到下肢的存在等。
(5)妄想:原发性妄想在本病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也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这种妄想发生突然,完全不能用病人当时的处境和心理背景来解释。例如一病人从外地回来,一下火车突然感到环境变了,看到周围的人态度也变了,都在注意着他,行人以特殊眼光看他,家人的态度也与往常不同,谈话中都在议论与他有关的事等。继发性妄想常发生于幻觉基础之上。
(6)紧张综合征:此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是紧张性木僵,病人缄默不动,违拗或呈被动性服从,并伴有肌张力增加。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妄想、幻觉和其他思维障碍。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避免与其他心理或精神疾病混淆)
症状学标准:具备下述①或②或③
①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两条:妄想;突出的幻觉,每天存在,连续12个月;思维破裂或明显的思维松弛;紧张性行为;情感平淡或不迫切。
②各种奇特的妄想。
③突出的听幻觉,具有评论或辩论的性质。
严重程度标准:工作、社交和自我料理能力明显低于病前最高水平。
病程标准: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其中包括①或②或③症状至少1周,及时治疗可少于1周,有或无前驱期或残留期。
排除标准:须排除以下疾病:
①分裂情感性障碍。
②精神病特征的心境障碍。
(5)CCMD-Ⅱ-R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确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的至少两项,且各症状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
①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象征性思维。
②妄想: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或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不需核实即可肯定为病理的。
③情感障碍: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
④幻听:评论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幻听,或持续一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所听到的语声来自体内某一部位。
⑤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或怪异愚蠢行为。
⑥意志减退:较以往显着的孤僻、懒散或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
⑦有被动体验,或被控制体验,或被洞悉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
⑧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且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①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②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③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谈。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
①上述症状可肯定并非由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所引起。已确诊的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以后再患上述各种疾病,应下两个诊断。
②若症状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则分裂性症状的病程至少长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程两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② 致残率很高的精神病――什么叫“精神分裂”(分裂症系列讲座之一)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致残率很高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根据国内外的调查统计,该病的患病率约为1%左右。按全世界70亿人口计算,全世界大约有70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就是说,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省份的人口总数。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病人与病人之间症状差异性很大。有些知识型家庭的父母首次带小孩来进行心理咨询或看门诊时,总喜欢问什么叫“分裂症状”之类的问题。为了说清楚这一问题,我们还需从人的精神活动谈起。大家知道,每个人自出生起,都要进行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这些活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同时,还要进行与人交往、适应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等精神活动,这种活动相对前者来说就要复杂得多。我们通常所说:“谁也不知道对方心里想些什么?”说明了每个人的精神活动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可从这些看似不同的活动中抽象出本质上相同的部分,即一般心理(或精神)过程。这个过程与电子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极为相似,可分为输入部分,即眼、耳、鼻、舌、身的感受信息部分;中央处理部分,即大脑的分析、综合信息,形成概念、产生内心体验并指导行为的部分;输出部分,即由第二部分指导的面部表情和各种动作和行为的部分。如果以上三部分的内部或它们之间的衔接产生了故障,势必产生正常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紊乱言语、奇特的面部表情和出格的行为,这样整个精神活动与外界之间就显得极不协调了,这就是所谓“精神分裂”现象。例如,某病人到外地出差,一下火车就感到车站上的人都用一种嫉恶如仇的目光注视他,通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立即产生一种极恐惧的表现,披头散发,狂奔不已,拿着手上的“武器”,见人就砍,并将自己也砍成重伤。
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家属或经常接触患者的人,观察到仅是病人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部分(第三部分)。那么,
“呆”:这种表现在疾病初期比较明显,本来很活泼、很开朗的人,逐渐变得寡言少语,上课时呆视窗外或黑板,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小动作对他都无动于衷。下课后,独自行走,不参加集体活动,疏远以往的挚友。回家后不理睬亲人,将自己关在房内潜心“作业”,几小时后作业本上一字未写,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在车间里,呆视加工图纸,任凭机器不停地转动,几小时也未加工一个零件,工作能力逐渐减退。严重时,不肯继续读书和工作,整天将自己关在房内,不许任何人进去;甚至整日呆坐,不吃不喝,也不洗漱。在外行走时,目光呆滞,表情茫然。
“懒”:这种表现在疾病早期需仔细观察方能发现。本来勤劳、整洁、守纪律的人,逐渐变得早晨不愿起床,经常迟到、早退,不愿参加公益劳动,做事茫无头绪,作业不整洁,试卷乱涂乱改。继之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洗手进食,衣服脏了不愿意换,不收拾房间,书桌上零乱、肮脏,需家人帮助料理。病情严重时,不洗脸、不漱口,半年也不洗澡,一身臭气,房内垃圾成堆,被子堆满污垢,最终变得披头散发、蓬头垢面,饮食无规律,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需人喂,衣裤要人穿,整日卧于床上,从不下床活动。
“疑”:即猜疑。疾病开始时,表现与同学、同事交往时显得特别敏感,老师不指名批评时,总认为是批评他,大家一起评论报纸新闻或周围发生的事情时,如果别人与自己意见相悖,就认为那个人故意与他作对,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谈话时,总喜欢凑过去,想知道是否谈论有关他的举止言行。逐渐发展认为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而来,电视和报纸上的内容均与他有关,甚至在外行走时,别人摆手、吐痰都是针对他的。有时觉得公安局在跟踪他、监视他;有某种仪器控制他、指挥他;有时坚信自己有很大的本事;有时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的伴侣与很多异性有不正常的关系等等。甚至认为外面的风吹草动,鸟鸣花香都是向自己提供某种暗示。总的特征是荒谬的、不系统的,无法用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所以当疾病未缓解前,任何心理疏导均无济于事。这种猜疑有时可继发于某种幻觉(如听见某种根本不存在的声音)。
“乱”:包括言语的零乱、表情的怪异及行为的紊乱。言语零乱表现在发病初期叙述某些事情时词不达意,不能紧扣主题,使人听后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写文章时,内容松散,阅后令人费解。随着病情发展,回答问题东拉西扯,答非所问,写文章时,句与句间缺乏联系,读后如读天书一样。如一位女病人曾写到:“小鸟飞啊,飞到天空中去,像可两面看,我愿唱首歌,像和尚念经,我都想得开,我愿意四方脸,做一个美丽的姑娘,我要学习一个工程师,不要在这里分析我的脑子,为什么要解放?”……表情怪异表现在与当时所处环境极不协调,如听见亲人的噩耗哈哈大笑,别人办喜事,他嚎啕痛哭。有时毫无原因的开怀大笑,随后又痛哭不已。行为紊乱可表现为头上、身上插满鲜花,穿着耀眼的衣服在街上手舞足蹈;亦可表现为脱衣脱裤,赤身裸体,当众追逐异性,贴地爬行、扮鬼脸,在地上捡脏东西吃,吃大便和痰液等;严重时可拿刀乱砍树木、行人,毁坏公共设施及自伤、自杀行为。
③ 精神卫生知识
精神卫生常识
一、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同“感冒”、“肺炎”一样,是一种疾病,而且,并非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据调查,我国约有1600多万精神病人。另外,由于现代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不断的增加,因此,各类精神病的发生也是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对精神病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病是大脑功能紊乱的结果。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精神病发生的呢?笼统地说,可以认为精神病是由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但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发病的原因也并不相同,尚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分析,片面将其归结与“遗传”、“思想问题”、“脑子受了刺激”、“想不开”等,都是不妥当的。精神病有许多种类,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病……不同的精神病有不同的病因和不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精神病不仅危害人类的心身健康,也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概括地讲,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精神病多在青少年期及壮年期发病,有些病种如精神分裂症治愈率偏低,而复发率、致残率却较高,往往影响患者的一生。②有些病人屡屡发生危害社会治安、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造成社会危害。③不少病人反复发病,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所有这些均是疾病造成的,并非是病人本身的过错,因此人们不应歧视他们。对于精神病人,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才是符合社会文明和道德规范的正确行为。
二、精神病的常见表现
人的精神活动是由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情感、行为、智能等多方面组成的。当一个人患有精神病的时候,就会在精神活动的某些方面(并非全部)表现不正常,如无端猜疑、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等,医生则根据病人精神症状的特点、种类、严重程度、不同表现等进行分析,判断其究竟属哪一类精神病。
1.精神病的表现很多,常见症状如下
⑴错觉 如把墙上的影子看成妖魔鬼怪,把地上的稻草绳看成一条蛇,还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这些成语故事都是典型的错觉。
⑵幻觉 如病人在没有任何人和他说话时,却听到有人在谈论他;在没有任何不良气味时,却嗅出一股恶臭味……对于这些客观上并不存在的虚幻知觉,病人往往信以为真。
⑶焦虑 病人显得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甚至似有大祸降临之感,惶惶不可终日。
⑷淡漠 病人对什么事都不关心,对任何外界事物都没有相应的反应,往往表情呆板,毫无激情。
⑸妄想 病人凭空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诞无稽的信念尽管与事实不符,其本人却坚信不疑。例如无端怀疑有人跟踪、迫害他;认为有某种科学仪器在控制他;毫无根据地怀疑爱人作风不正;坚信自己才智超群,或认为自己罪大恶极……
另外,精神病人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病,这种情况叫作“自知力障碍”。
精神活动的正常与否通常不难识别,但也有个别情况,需要仔细分析其背景条件才能正确判定。发现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存在时,尽快找医生诊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④ 求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资料..
世界精神卫生日
在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这一报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至今为至,已先后举办了10多届活动,结合现实情况和精神卫生的需要,确定每年的活动主题。
历年主题
·1996年的主题是:“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的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精神卫生日在中国
2000年,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展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在随后的几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2004年,为了宣传“世界精神卫生日”,向社会大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支持下,成立了“世界精神卫生日纪念网站”,并与北京市科协合作,针对一般成年人、青少年和青少年的家长,分别编写了《解读心灵——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读本》、《解读心灵——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读本》、《解读心灵——家庭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读本》,印刷了7万多份,免费发往北京市18区县。同时,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还组织有关专家到北京市女子劳教所和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进行面对面的答疑和咨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们都知道,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并且因为心理问题到心理诊所寻求心理帮助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所谓心理健康,其实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心理健康具有下面7个具体的标准。
�理解自我,悦纳自我;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能适当地表达情绪;�
�健全的人格;�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理解自我,悦纳自我
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自我。孔老夫子说过:“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
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帮助,人将无法生存。
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我们可能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我们的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爱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干、体贴入微;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聪明伶俐、顺从听话;我们也可能正在遭遇着挫折和磨难……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接受这一切,在此基础上,才有改变的可能性。
只有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
承担责任,乐于工作
�
除了襁褓中的婴儿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工作。儿童要尊重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在工作中获得谋生的手段并得到承认和乐趣。所以,失业给成人的打击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会使人丧失价值感,带来心理危机。
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说:“劳动一日,方得一夜安寝;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而逃避责任、逃避工作只能使人感到烦躁和悔恨。
能适当地表达情绪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和满意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反之,经常性的抑郁、愤怒、焦躁、嫉妒等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当一个人心理十分健康时,他的情绪表达恰如其份,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
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人所有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有一则印度谚语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我们的性格和命运正是由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行动自我雕塑而成。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人的心理行为表现是与人的不同阶段的生理发展相对应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和性别特征,这意味着心理发育有问题。
⑤ 重性精神病分为哪6类
重性精神疾病,即为严重精神障碍,主要分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患有这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需要由患者所在社区的医院进行管理。
通常每年查体一次,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电话、门诊、家庭)。患者与家属要积极配合社区医院的管理。
(5)精神病知识讲座图片扩展阅读: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散漫)、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⑥ 人是怎样得精神病的,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如果你被他人怀疑是精神病而你是个正常人,那就应该用正常的方式和别人沟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出现别的不正常的行为,这个时候别人帮不了你只能自己救自己。可以去医院鉴定,因为只有医生才能判定你是否有精神病,而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的依据是你是否有认知能力。
也许大家从我的视频中感觉我好像总是抑郁寡欢,谁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谁都会郁闷的时候,只不过,我不善于掩饰罢了!
认为当被别人误认为是精神病患者时,你只有通过自已的实际行动,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做出一番事业,到那时,还会有人认为你是精神病人吗?!
⑦ 什么是精神病,怎么解释
什么是精神病呢?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病因
1.生物学因素
现今对心理疾病最热门解释是生物学上的解释;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脑部结构或功能,或者是有不同的神经化学反应,不论是由基因或环境伤害(如胎儿酒精综合征)引起的。举例来说,许多被诊断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被证实在大脑中有肿大的脑室和萎缩的灰质。另外,有些人认为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也会导致精神疾病。许多的遗传和双胞胎研究都证实象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是会遗传的。
2.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矛盾、危机、紧张和创伤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特别是在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身上。例如,一个目睹父母亲杀人的小孩可能会发展出沮丧和紧张的情绪,甚至得到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3.社会因素
社会学家认为重大事件和情境会导致精神疾病。例如,在社会运动、战争或遭受天然或人为的疾病时,该地区的人们有较高的机会得到精神疾病。贫穷、无常和缺乏资源和援助的地区也会比富裕和稳定的地区有较高机会得精神疾病。
三、临床表现
1.初期表现
(1)性格突变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突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2)情感紊乱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3)行为诡异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常人很难与其交流。
(4)敏感多疑对任何事都敏感起来,把周围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以为别人都在议论他,不吃、不喝,认为有人想要加害于他,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视、幻觉的症状。
(5)睡眠障碍逐渐或突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6)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与非依赖性精神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等。
2.常见症状
(1)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2)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征。
(3)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弛、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思维插入等。
(4)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5)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6)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智能能低下,后天获得性痴呆。
(7)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8)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板、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四、治疗
治疗的方式有精神病用药、心理辅导、调整生活方式和其他的支持性措施,或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
五、预防
1.开展病因研究,为根本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病因预防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我国已有多所精神卫生研究所和专家从事有关精神疾病的遗传、生理、生化、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对某些病因明确或基本明确的精神疾病,已开展了病因预防。
2.加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途径。
3.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人群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宣传精神疾病知识,纠正或改善自身个性的缺陷,提高心理上应变能力,有利于康复和防止复发。
4.扩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专业队伍,提高精神医学专科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非专科医务人员也应具有必要精神科,加强宣传,改变对精神疾病及患者的偏见,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5.广泛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防止复发。
⑧ 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内容
精神病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正确的家庭护理是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促进社会康复的有效方法。在这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由专人负责患者服药,千万不能认为病好了,不需服药了,或者是因患者服药后出现乏力、发胖、迟钝、无法正常上班以及因家庭经济困难、配药不便等原因擅自减药、停药、换药,如需调整药物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2.调配好患者的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避免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易引起兴奋的食品如烟、酒、茶、咖啡等。
3.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养成合理的睡眠习惯,并可适当安排午休。睡眠时间不宜过长、过短,约8—10小时左右。同时不要让患者睡前饮用刺激食物。
4.改善家庭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应多与患者交流。让患者多接触社会,并与其共同抵御来自社会的偏见。同时应避免不必要矛盾,造成患者情绪波动。
5.制定患者正常的作息时间并督促执行,让其参加活动和劳动,可先由料理个人生活、一般家务劳动开始,再回单位作轻工作,直至恢复病前工作。
6.密切观察病情,如无故出现紧张、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焦虑、进食或睡眠异常等异常行为则应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调整治疗
⑨ 精神病的精神病的判断鉴别
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普通人也存在不承认自己有病现象,所以不能把缺乏自知力和不承认自己有病作为确定精神病的依据)。
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
还有不少人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别人:“你有神经病”。其实,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病变往往有明显疼痛、麻木、感觉丧事、瘫痪等症状或/和神经系统定位的体征,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如脑CT、MRI等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症、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寻求诊治。
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在严重心理问题之上还需要判断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病区别,其中若是属于精神病范畴需要由具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提供专门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
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
第一、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
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
第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
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两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两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临床上一般采用百合清脑静神剂治疗。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知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智能等障碍的一类疾病,特点是心理状态的异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如错误的判断时间、地点、人物;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感到自己的言语思维、行为不由自己支配而由外力支配;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病人却感知有;病态的、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因而是与事实不符合的错误的想法,但患者却坚信不移,不能以亲身体验与经历加以纠正,淡漠、不关心周围的一切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常将精神病与神经症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也是不同的。人们常说的精神病多指重性精神病,神经症是一组轻度精神障碍,主要区别如下:
(1)病因不同:人们普遍认为精神病是“受刺激”后得的,其实直到今天精神病学的研究仍认为大多数精神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的疾病。当然,某些精神病人发病前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但更多的与患者的内因有密切的关系。人生在世都可能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患精神病者究竟是少数,有些病人在发病前并无任何精神刺激。所以,精神刺激只是发病诱因,而非发病原因。恰恰相反,神经症一般由现实或幼时创伤性心理致病因素引起发病的。
(2)分类不同:提起精神病,人们总认为有文武的两种,其实不然,精神病为数最多的是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说到神经症,人们就会把它与神经衰弱等同起来。实际上,神经症不是一个疾病单位而是一组精神障碍,它包括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和人格解体神经症、躯体化障碍、职业性神经症(即知识分子的职业病—书写痉挛综合征。其特点是:凡是从事书写工作时手指发生功能障碍,而做其他工作时则完全正常。此症好发于作家、画家、教师、编辑、绘图员、秘书等长期用手做精细动作的人)。
(3)临床表现不同: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异常没有认识,因此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而神经症除癔症外,没有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对他的心理状态的异常有认识,因此有患病的感觉,主动求医。精神病的行为改变有时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如无故挤眉弄眼、作鬼脸,吃些不能吃的东西:肥皂、污水等。行为不可理解,不知道动机目的何在;而神经症的行为改变通常仍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之内,如恐惧症患者对某种物体或处境,害怕和恐惧,常采取回避行为;强迫症病人具有不安全感,于是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床下是否藏着小偷;神经衰弱病人容易激动,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生气等。
(4) 治疗方法不同:精神病必须坚持精神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甲硫哒嗪、氯丙嗪、维思通、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阿立哌唑、启维等);抗抑郁药(百忧解、赛乐特、吗氯贝胺、马普替林、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抗躁狂药(碳酸锂、卡马西平)抗焦虑药(安定、氯硝安定、阿普唑仑等)。神经症的治疗却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实施,正象外行人自作主张给亲友或自己服药,不能正当地称为药物治疗一样。求神拜佛也有可能对病人产生好的心理作用,但不能说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既然目前不知道精神病的病因,所以目前使用精神药物是很盲目的,产生的副作用非常大,治疗效果不明显,没有特效药。
综上所述,神经病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表现为感觉、运动的异常。而精神病和神经症均为心理状态的异常。一般地说,精神病的异常明显,神经症的异常较轻;精神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就医,而神经症患者有病感,主动求医。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科寻求诊治。
然而神经病与精神病之间有时也存在着联系,例如脑炎、脑肿瘤、脑外伤、癫痫等神经科患者常伴有精神症状,有的还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但结合病史及全面躯体检查,鉴别它们是不困难的。神经病应去脑系科诊治,而精神病则应去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治。
⑩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是哪些人可以参加听
患者及其照料者,社区精防人员,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