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精神病卫生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动漫设计类是什么专业 2024-11-17 23:13:02

精神病卫生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6-23 06:25:42

‘壹’ 精神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包括哪些内容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制备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陈代谢产物以及灰尘、细菌;同时还能起到维护皮肤调节体温等功能,防止皮肤发炎、长癣。 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须干净,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也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2 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如一天仅刷一次,应选择睡前。用正确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牙刷要保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吃东西后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 3 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这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现。 4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指出,接触二手烟雾(被动吸烟)会造成疾病、功能丧失或死亡。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一建筑物内,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二手烟雾会通过暖气、通风、空调系统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即使吸烟人数再少,房间面积再大,也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消除二手烟雾的危害。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是保护人们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对不吸烟者权利的尊重。每一位吸烟者,当吸烟成瘾尚不能戒烟时,请不要当着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吸烟。吸烟请到室外。 5 少饮酒,不酗酒。 白酒基本上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素。经常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从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该严禁酗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孕妇和儿童、青少年不应饮酒。 6 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长时间或者不当服用镇静催眠和镇痛等药物可以上瘾。药物上瘾会损害健康,严重时会改变人的心境、情绪、意识和行为,引起人格改变和各种精神障碍,甚至出现急性中毒乃至死亡。服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滥用。 7. 拒绝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称的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吸毒非常容易成瘾,有的人只吸一支含有毒品的烟就会上瘾。成瘾者应尽快戒毒。 毒品严重危害健康,吸毒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会。预防毒品危害,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要尝试毒品。 8 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卫生厕所是指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环境卫生,无蝇蛆,基本无臭味,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并及时清洁的厕所。 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可以防止蚊蝇孳生,减少肠道传染病与某些寄生虫病传播流行。 推广使用卫生厕所。家禽、家畜应当圈养,禽畜粪便要妥善处理。 9 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受污染可以传播肠道传染病等疾病,还可能引起中毒。保护健康,要注意生活饮用水安全。 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提倡使用自来水。受污染水源必须净化或消毒处理后,才能用做生活饮用水。 10. 经常开窗通风。 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是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多种致病微生物。让阳光经常照进屋内,可以保持室内干燥,减少细菌、霉菌繁殖的机会。接受阳光照射能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 通风不好的屋子,会增加病菌、病毒在室内传播的机会。勤开窗通风,保持屋里空气流通,就可以避免呼吸污浊、有毒的空气,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维护健康。 11. 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谷类食物是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类最好的基础食物,也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400克的谷类食物。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水果和薯类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 食物可以分为谷类(米、面、杂粮等)和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奶、蛋等),豆类和坚果(大豆、其他干豆类、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纯能量食物(动植物油、淀粉、糖、酒等)等五类。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12. 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食品营养成分齐全,营养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儿童青少年饮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从而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其骨质丢失,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对于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人体需要的植物化学物质。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可防止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13. 膳食要清淡少盐。 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问题。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脂肪摄入过多可以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含盐量)。 14. 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体重是否正常可用体质指数(BMI)来判断。成人的正常体重是指体质指数在18.5~23.9 kg/m2之间。计算公式为:BMI= 体重(千克)/身高(米)2。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缩短寿命。所以,应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的平衡,使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又不造成体内能量过剩,使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 15.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既可以减少疾病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 在疾病治疗、康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要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按照医生的要求调配饮食、确定活动量、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要乱求医,使用几个方案同时治疗,更不能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治疗。 16. 不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指不规范地使用、不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超时超量使用或用量不足或疗程不足等。滥用抗生素容易引发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导致抗生素逐渐失去原有的功效,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滥用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耳聋(特别是儿童)和人体内菌群失调等,严重时还可能威胁生命。 抗生素是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17. 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饭菜要烧熟煮透再吃。吃冰箱里的剩饭菜,应重新彻底加热再吃。碗筷等餐具应定期煮沸消毒。 生的蔬菜、水果可能沾染致病菌、寄生虫卵、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吃前,应浸泡10分钟,再用干净的水彻底洗净。 18.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把生、熟食品分开,例如用切过生食品的刀再切熟食品,盛过生食品的容器再盛放熟食品,熟食品就可能被生食品上的细菌、寄生虫卵等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和加工,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 19. 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保质期,指在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质量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的规定。 任何食品都有储藏期限,储存时间过长或者储存不当就会受污染或者变质。受污染或者变质的食品不能食用。食物在冰箱里放久了,也会变质;用冰箱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熟食品要加盖储存。 不要吃过期食物。不要吃标识上没有确切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20. 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妇女在确定妊娠后应当及时去医院检查,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在孕期至少进行5次产前检查,孕早期1次,孕中期1次,孕晚期3次(其中1次在第36周进行)。检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孕妇怀孕期间生理、心理的变化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给予孕期保健指导。对高危孕妇及其胎儿应增加检查次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或转诊。 孕妇要到有助产技术服务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特别是高危孕妇 须提前住院。医院可以提供科学规范的助产服务技术和诊治抢救条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安全。 21. 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孩子出生后1小时内就应开始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含有大量的抗体,增强婴儿的免疫能力,预防感染。同时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促进母亲的健康恢复。应坚持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 婴儿6个月以后,母乳不能完全满足孩子营养需要,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应适时、适量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的原则是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细到粗。先添加一种,一般是蛋黄或米粉,婴儿习惯后再添加第二种。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开始添加的辅食形态应为泥糊状,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要观察婴儿大便是否正常,婴儿生病期间不应添加新的食物。添加的食物品种应多样化,预防偏食和厌食。 22. 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儿童青少年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与书本距离不小于30厘米;连续读写或者看电视、使用电脑一小时要休息片刻,休息时尽可能向远处眺望;不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环境中看书,不躺在床上看书,不边走路边看书,不在行进的车厢里看书。 每天做眼保健操、合理膳食、多到户外体育活动、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对预防近视眼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已经近视或有其他屈光缺陷者,应该坚持佩带屈光度准确的眼镜。 23. 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劳动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但劳动者必须知道许多工作对自己的健康是有影响的甚至可能造成疾病。工作岗位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如粉尘、铅、苯、汞等,也可能存在有害的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低气压、电离辐射等,劳动者过量暴露于上述有害因素,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严重时会引起职业病,如矽肺、煤工尘肺、铅中毒、苯中毒等。工作中过量接触放射性物质则会引起放射病。劳动者必须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知识,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什么有害因素,会引起什么样的健康损害,要知道如何预防这些危害。要知道许多职业中毒是由于生产事故使有害物质大量泄漏而引起的,因此劳动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劳动操作规程,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例如防护帽或者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面)罩、防护耳罩(塞)、呼吸防护器和皮肤防护用品等,并且养成习惯。必须知道发生事故后如何防身、逃生,如何自救和他救。长期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必须参加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如果被诊断得了慢性职业病,必须及时治疗,避免继续大量接触或调换工作。 24. 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每个儿童的基本卫生权利。为了保护儿童健康,根据疾病的流行特征和疫苗的免疫效果,我国制订了国家免疫规划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对计划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起始时间、接种间隔、接种途径、接种剂量等作了明确规定。 我国规定,免费为儿童提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8种。预防12种传染病。 孩子出生后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每个家长都应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25.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在性接触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乙肝和大多数性传播疾病的危险。 不要重复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后应打结后丢弃。 26. 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许多疾病可以通过动物传播。例如鼠疫、狂犬病、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等。预防动物把疾病传播给人,要做到:尽量不与病畜、病禽等患病的动物接触;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加工、不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禽畜;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猪、牛、羊、鸡、鸭、兔及其他肉类食品;不吃生的或者未煮熟煮透的淡水鱼、虾、螺、蟹、蛙等食物;接触禽、畜后要洗手;发现病死禽、畜要及时向畜牧部门报告;病死禽畜按照畜牧部门的要求妥善处理。 27. 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发作后不能治愈,但却是可以预防的。人一旦被犬、猫抓伤、咬伤(或破损伤口被舔),要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及时彻底地冲洗伤口,然后用酒精消毒;并尽快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医,对伤口作进一步处理,并且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接种一定要按照程序按时全程足量注射;如果伤口出血,还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为控制狂犬病传播,养狗者要为狗接种兽用疫苗,防止狗发生狂犬病继而传播给人。带狗外出时,一定要使用狗链,或给狗戴上笼嘴,防止咬伤他人。 28. 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寄生虫病,人和家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简称“疫水”),就可能感染此病。血吸虫病感染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10月。 为预防血吸虫病,不要在有钉螺(血吸虫的生存繁殖离不开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或进行其他活动。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29. 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自然环境缺碘导致人体碘摄入量不足引起的。缺碘对人的最大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严重缺碘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痴呆等。孕妇缺碘会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还会引起早产、流产、胎儿畸形。 坚持食用碘盐能有效预防碘缺乏病。孕妇、哺乳妇女、学龄前儿童还应多吃海带等含碘多的食物。 自然环境碘含量高的地区的居民、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甲状腺炎病人等少数人群不宜食用碘盐。 30. 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以便有针对性地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检查中发现的健康问题和疾病,要抓住最佳时机及时采取措施。 31. 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在道路交通碰撞中,安全带可以降低40﹪~50﹪的伤害危险以及40﹪~60﹪的致命伤害危险,佩戴摩托车头盔可将头部伤害及其严重程度降低约70﹪。血液酒精含量每增加2﹪,发生危及生命的道路碰撞事故危险就增加100倍。为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社会、对家庭负责,开车(或者乘车)时,一定要按照交通法规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车。 32. 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溺水是我国1~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要加强对儿童游泳的监管。 儿童少年游泳要有人带领或有组织地进行,不要单独下水。游泳的场所,最好是管理状况好的游泳池。在天然水域游泳,要选择水质清洁、无污染,水底地面较平坦,无杂草,无有害动物的水域。不能到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风浪较大或下雨时,不要在天然水域游泳。下水前,要认真做准备活动,以免下水后发生肌肉痉挛等问题。游泳时还应注意不要打闹、不要在天然水域跳水。 33. 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 农药可经口、鼻、皮肤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使人中毒。 购买农药要使用专门的器具,特别是不能把农药放在菜篮子或米箩里。保管敌敌畏、乐果等易挥发失效的农药时,一定要把瓶盖拧紧。施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并且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严禁对收获期的粮食、蔬菜、水果施用农药。严防农药污染水源。 对误服农药中毒者,如果患者清醒,要立即设法催吐。经皮肤中毒者要立即冲洗污染处皮肤。经呼吸道中毒者,要尽快脱离引起中毒的环境。中毒较重者要立即送医院抢救。 34. 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冬季使用煤炉、煤气炉或液化气炉取暖时,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或气体泄漏,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蓄积在室内,造成人员中毒。预防煤气中毒要做到:尽量避免在室内使用炭火盆取暖,使用炉灶时要注意通风,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要安装风斗和烟筒,出风口不能朝向风口,定期清理烟筒,保持通畅;在使用液化气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经常查看煤气、液化气管道、阀门,如有泄漏应及时请专业人员维修;在煤气、液化气灶上烧水、做饭时,要注意看管,防止水溢火灭导致煤气泄漏。如发生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煤气中毒后,轻者感到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恶心、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体温降低、呼吸短促、皮肤青紫、唇色樱红、大小便失禁。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有人中毒,应当立即把中毒者移到室外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顺畅。中毒较重者应立即呼叫救护车送医院抢救等等。

‘贰’ 什么是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又叫心理卫生,它的内容包括了精神障碍的治疗,预防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精神卫生它的定义和内容,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精神卫生他指的就是研究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也就是说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使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重新回归社会。

广义的精神卫生的内涵,指的是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探讨保障和促进人群的心理健康,提高个体承受应急和适应社会能力。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这种发生。精神卫生服务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一方面就是来自于这个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

首页我的
首页 >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 >
王昆 >
什么是精神卫生
王昆
王昆 副主任医师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
+ 关注
什么是精神卫生
2016年07月14日 · 来自专栏 医学科普
精神卫生又叫心理卫生,不少人一提讲卫生就想到注意公共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摄取适量的营养,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等等,这些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这样做只能预防显微镜下看到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只能把筋骨肌肉锻炼得更有力量,还不能确保人们的健康。这时因为,人生在世,难免遭受种种矛盾与挫折,因而社会、心理因素也同样危害人的健康。
譬如,一个人身强力壮,却理智欠佳,人格异常,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那怎能说他“健康”?

所以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人要做到健康,必须体魄健全,身心健康,这种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讲求心理卫生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生理卫生更为重要。人的心理如果不正常,一方面通过心理影响生理的途径,会危害人们的躯体健康,甚至造成疾病,特别是各种慢性病,如各种心身疾病。另一方面,一旦人们的心理陷入了反常状态---轻者形成神经官能症或人格障碍、重者形成各种精神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受到破坏,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家庭和社会活动,从而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苦恼和不幸,以至给整个社会造成危害。

‘叁’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病因
1.生物学因素
现今对心理疾病最热门解释是生物学上的解释;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脑部结构或功能,或者是有不同的神经化学反应,不论是由基因或环境伤害(如胎儿酒精综合征)引起的。举例来说,许多被诊断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被证实在大脑中有肿大的脑室和萎缩的灰质。另外,有些人认为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也会导致精神疾病。许多的遗传和双胞胎研究都证实象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是会遗传的。
2.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矛盾、危机、紧张和创伤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特别是在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身上。例如,一个目睹父母亲杀人的小孩可能会发展出沮丧和紧张的情绪,甚至得到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3.社会因素
社会学家认为重大事件和情境会导致精神疾病。例如,在社会运动、战争或遭受天然或人为的疾病时,该地区的人们有较高的机会得到精神疾病。贫穷、无常和缺乏资源和援助的地区也会比富裕和稳定的地区有较高机会得精神疾病。

临床表现
1.初期表现
(1)性格突变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突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2)情感紊乱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3)行为诡异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常人很难与其交流。
(4)敏感多疑对任何事都敏感起来,把周围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以为别人都在议论他,不吃、不喝,认为有人想要加害于他,有时甚至会出现幻视、幻觉的症状。
(5)睡眠障碍逐渐或突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6)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与非依赖性精神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等。
2.常见症状
(1)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2)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征。
(3)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弛、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思维插入等。
(4)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5)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6)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智能能低下,后天获得性痴呆。
(7)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8)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板、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治疗
治疗的方式有精神病用药、心理辅导、调整生活方式和其他的支持性措施,或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

预防
1.开展病因研究,为根本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病因预防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我国已有多所精神卫生研究所和专家从事有关精神疾病的遗传、生理、生化、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对某些病因明确或基本明确的精神疾病,已开展了病因预防。
2.加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途径。
3.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人群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宣传精神疾病知识,纠正或改善自身个性的缺陷,提高心理上应变能力,有利于康复和防止复发。
4.扩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专业队伍,提高精神医学专科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非专科医务人员也应具有必要精神科,加强宣传,改变对精神疾病及患者的偏见,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5.广泛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防止复发。

‘肆’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 内容是什么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以“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为主题,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拟定的每年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200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精神卫生”。

‘伍’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是哪些人可以参加听

患者及其照料者,社区精防人员,志愿者

‘陆’ 精神卫生知识

精神卫生常识
一、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同“感冒”、“肺炎”一样,是一种疾病,而且,并非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据调查,我国约有1600多万精神病人。另外,由于现代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不断的增加,因此,各类精神病的发生也是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对精神病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病是大脑功能紊乱的结果。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精神病发生的呢?笼统地说,可以认为精神病是由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但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发病的原因也并不相同,尚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分析,片面将其归结与“遗传”、“思想问题”、“脑子受了刺激”、“想不开”等,都是不妥当的。精神病有许多种类,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病……不同的精神病有不同的病因和不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精神病不仅危害人类的心身健康,也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概括地讲,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精神病多在青少年期及壮年期发病,有些病种如精神分裂症治愈率偏低,而复发率、致残率却较高,往往影响患者的一生。②有些病人屡屡发生危害社会治安、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造成社会危害。③不少病人反复发病,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所有这些均是疾病造成的,并非是病人本身的过错,因此人们不应歧视他们。对于精神病人,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才是符合社会文明和道德规范的正确行为。

二、精神病的常见表现

人的精神活动是由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情感、行为、智能等多方面组成的。当一个人患有精神病的时候,就会在精神活动的某些方面(并非全部)表现不正常,如无端猜疑、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等,医生则根据病人精神症状的特点、种类、严重程度、不同表现等进行分析,判断其究竟属哪一类精神病。

1.精神病的表现很多,常见症状如下

⑴错觉 如把墙上的影子看成妖魔鬼怪,把地上的稻草绳看成一条蛇,还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这些成语故事都是典型的错觉。
⑵幻觉 如病人在没有任何人和他说话时,却听到有人在谈论他;在没有任何不良气味时,却嗅出一股恶臭味……对于这些客观上并不存在的虚幻知觉,病人往往信以为真。
⑶焦虑 病人显得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甚至似有大祸降临之感,惶惶不可终日。
⑷淡漠 病人对什么事都不关心,对任何外界事物都没有相应的反应,往往表情呆板,毫无激情。
⑸妄想 病人凭空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诞无稽的信念尽管与事实不符,其本人却坚信不疑。例如无端怀疑有人跟踪、迫害他;认为有某种科学仪器在控制他;毫无根据地怀疑爱人作风不正;坚信自己才智超群,或认为自己罪大恶极……

另外,精神病人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病,这种情况叫作“自知力障碍”。

精神活动的正常与否通常不难识别,但也有个别情况,需要仔细分析其背景条件才能正确判定。发现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存在时,尽快找医生诊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柒’ 致残率很高的精神病――什么叫“精神分裂”(分裂症系列讲座之一)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致残率很高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根据国内外的调查统计,该病的患病率约为1%左右。按全世界70亿人口计算,全世界大约有70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就是说,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省份的人口总数。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病人与病人之间症状差异性很大。有些知识型家庭的父母首次带小孩来进行心理咨询或看门诊时,总喜欢问什么叫“分裂症状”之类的问题。为了说清楚这一问题,我们还需从人的精神活动谈起。大家知道,每个人自出生起,都要进行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这些活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同时,还要进行与人交往、适应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等精神活动,这种活动相对前者来说就要复杂得多。我们通常所说:“谁也不知道对方心里想些什么?”说明了每个人的精神活动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可从这些看似不同的活动中抽象出本质上相同的部分,即一般心理(或精神)过程。这个过程与电子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极为相似,可分为输入部分,即眼、耳、鼻、舌、身的感受信息部分;中央处理部分,即大脑的分析、综合信息,形成概念、产生内心体验并指导行为的部分;输出部分,即由第二部分指导的面部表情和各种动作和行为的部分。如果以上三部分的内部或它们之间的衔接产生了故障,势必产生正常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紊乱言语、奇特的面部表情和出格的行为,这样整个精神活动与外界之间就显得极不协调了,这就是所谓“精神分裂”现象。例如,某病人到外地出差,一下火车就感到车站上的人都用一种嫉恶如仇的目光注视他,通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立即产生一种极恐惧的表现,披头散发,狂奔不已,拿着手上的“武器”,见人就砍,并将自己也砍成重伤。
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家属或经常接触患者的人,观察到仅是病人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部分(第三部分)。那么,
“呆”:这种表现在疾病初期比较明显,本来很活泼、很开朗的人,逐渐变得寡言少语,上课时呆视窗外或黑板,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小动作对他都无动于衷。下课后,独自行走,不参加集体活动,疏远以往的挚友。回家后不理睬亲人,将自己关在房内潜心“作业”,几小时后作业本上一字未写,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在车间里,呆视加工图纸,任凭机器不停地转动,几小时也未加工一个零件,工作能力逐渐减退。严重时,不肯继续读书和工作,整天将自己关在房内,不许任何人进去;甚至整日呆坐,不吃不喝,也不洗漱。在外行走时,目光呆滞,表情茫然。
“懒”:这种表现在疾病早期需仔细观察方能发现。本来勤劳、整洁、守纪律的人,逐渐变得早晨不愿起床,经常迟到、早退,不愿参加公益劳动,做事茫无头绪,作业不整洁,试卷乱涂乱改。继之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洗手进食,衣服脏了不愿意换,不收拾房间,书桌上零乱、肮脏,需家人帮助料理。病情严重时,不洗脸、不漱口,半年也不洗澡,一身臭气,房内垃圾成堆,被子堆满污垢,最终变得披头散发、蓬头垢面,饮食无规律,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需人喂,衣裤要人穿,整日卧于床上,从不下床活动。
“疑”:即猜疑。疾病开始时,表现与同学、同事交往时显得特别敏感,老师不指名批评时,总认为是批评他,大家一起评论报纸新闻或周围发生的事情时,如果别人与自己意见相悖,就认为那个人故意与他作对,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谈话时,总喜欢凑过去,想知道是否谈论有关他的举止言行。逐渐发展认为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而来,电视和报纸上的内容均与他有关,甚至在外行走时,别人摆手、吐痰都是针对他的。有时觉得公安局在跟踪他、监视他;有某种仪器控制他、指挥他;有时坚信自己有很大的本事;有时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的伴侣与很多异性有不正常的关系等等。甚至认为外面的风吹草动,鸟鸣花香都是向自己提供某种暗示。总的特征是荒谬的、不系统的,无法用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所以当疾病未缓解前,任何心理疏导均无济于事。这种猜疑有时可继发于某种幻觉(如听见某种根本不存在的声音)。
“乱”:包括言语的零乱、表情的怪异及行为的紊乱。言语零乱表现在发病初期叙述某些事情时词不达意,不能紧扣主题,使人听后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写文章时,内容松散,阅后令人费解。随着病情发展,回答问题东拉西扯,答非所问,写文章时,句与句间缺乏联系,读后如读天书一样。如一位女病人曾写到:“小鸟飞啊,飞到天空中去,像可两面看,我愿唱首歌,像和尚念经,我都想得开,我愿意四方脸,做一个美丽的姑娘,我要学习一个工程师,不要在这里分析我的脑子,为什么要解放?”……表情怪异表现在与当时所处环境极不协调,如听见亲人的噩耗哈哈大笑,别人办喜事,他嚎啕痛哭。有时毫无原因的开怀大笑,随后又痛哭不已。行为紊乱可表现为头上、身上插满鲜花,穿着耀眼的衣服在街上手舞足蹈;亦可表现为脱衣脱裤,赤身裸体,当众追逐异性,贴地爬行、扮鬼脸,在地上捡脏东西吃,吃大便和痰液等;严重时可拿刀乱砍树木、行人,毁坏公共设施及自伤、自杀行为。

‘捌’ 如何正确的看待精神疾病

早在二千多年前,人类就有了关于精神疾病的记载。但在一百多年以前,由于人类医学研究水平非常落后,加上精神疾病病变部位的特殊性,使人类无法对自身的精神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这就使得神学、宗教乘虚而入。精神病人被视为鬼神附体,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情况在我国一些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还相当普遍地存在。一旦发现某人精神上有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到医院治疗,而是求助于巫婆神汉,不是说成被黄仙、蛇仙魔了,就是冲撞了死人。几番折腾后不得已送到医院时,不仅被巫婆神汉们耗尽了钱财,而且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加重了病情,贻误了治疗。其实,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体的某一部位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功能或形态上的改变,从而产生了某些异常现象。比如,精神分裂症与在大脑的某一区域多巴胺(一种化学物质)功能过强有关,其致病因素可能是遗传、大脑损伤、中枢神经发育缺陷等。近一百多年来,精神医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精神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相当的进步,精神科药物已达几十种,其中,抗精神病药物和镇静催眠药已经分别发展到第三代。除了药物治疗,还发展了无抽搐电休克、心理行为治疗等方法。用手术方法治疗精神疾病正在研究探索之中。一般来讲,精神疾病是慢性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但只要治疗及时,用药得当,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一提起精神疾病,很多人有一种误解,就是片面地认为精神病人就是疯子。其实不然,所谓"疯子"都是重性精神病人,绝大多数是精神分裂症。其实,精神疾病的范围很广,精神分裂症(疯子)只是其中一个病种。根据现行的国际和国内的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分为十大类,一百多小类。也就是说精神科疾病有一百多个病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或由于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很多时候,尽管出现了一些精神症状,一般人也不会想到可能患了某种精神疾病。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就会产生慢性中毒,出现思维障碍(如,无端猜疑妻子有外心)、幻觉(感到身上有虫子爬)或其他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往往被忽略,等到发展到严重程度引起重视的时候,治疗起来会相当困难。这种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再比如,我们时常听说有人自杀的消息,多数人认为他们是遇到了难心事想不开。其实,自杀人群中的多数是由于患了叫做"抑郁症"的精神疾病,而且,没有引起周围人的足够注意。这种病的主要表现就是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如果不及时看精神科医生,很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还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反复出现胸闷、心慌等类似急性心脏病发作的表现,各种检查又查不出原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惊恐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所以,一旦发现在言语、情绪、行为上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变化,应尽快到精神科医院就诊,既不要迷信,也不要讳疾忌医。否则,贻误终生。 精彩阅读推荐应注意精神病的早期症状精神病该如何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