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防震减灾知识资料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因熟睡来不及躲避者,应当"伏而待定",切勿仰卧,侧过身来也能争得生存的机会。
另:避震网络
面临地震,如何做好防震减灾?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
地震会有层出不穷的次生灾害发生,每个人应根据不同情况,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应急对策。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救助?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应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废墟下的声音不容易听见,因此要等到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强拉硬拽。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
B. 求助一个有关防震减灾的PPT,谢谢了。(还有,是急需)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政府重视、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多路探索,群防群测,专群结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防震减灾对策的要点。 3.三大体系建设组成了人类对付地震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部门首先要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这个做好,不是说大部分或者是百分之百地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而是充分运用现有条件,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和前提。 第二道防线是震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在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的条件下,必须有对付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的措施,并作为经常性防范措施。这是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 工程性措施叫做工程抗震设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①对重大建筑物、构筑物、开发区建设要在立项前依法进行充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工程的选址和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②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一般工民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在6级左右地震条件下的安全。 ③对国家划定监视防御区的老旧楼房,特别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抗震性能的鉴定,不合格和不安全的要进行加固改造,使其能够具备法定的抗震能力。 各类建筑物只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加固改造,就可以达到小震可修、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基本安全效果。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则是除专业部门的地震监测和工程建设以外的一些政府和社会防御措施。主要是震害预防和应急对策。这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各级组织、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等。 第三道防线是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前两道防线,仍然不可能解决防震减灾中的一切问题,而地震的发生又是短暂的几秒、十几秒时间。如果地震发生在夜晚,居室里的人又很多,加上停电停水、通讯中断等许多不利因素,紧急救援问题是必须采取的第三道防线。 世界上许多震例证明,紧急救援是否行动迅速,救援机械工具是否助效,是评价政府救助工作的标准。紧急救援要获得社会的基本满意度,要靠预案准备的充分,要靠临阵决策指挥的正确,要靠各种队伍的共同协作,要靠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武装,更要靠平时的地震模拟演练。 4.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和任务是什么?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包括: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地震救灾的任务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防止续发性灾害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地震救灾的内容包括:对被埋压伤员和处在火、毒气等危险现场的遇难者抢救与救护,尽快使更多的蒙难者脱险;对危重伤员采取救治措施,减少伤残与死亡;对处在危险房屋内的群众进行疏散、安置、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吃、喝、穿、住等紧急生活问题;紧急抢修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对于可能造成灾害的危险因素和险情要加强监视、控制和排除;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5.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抗震救灾的原则又有 哪些?地震救灾工作的方针: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防和工程地震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地震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 抗震救灾的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2)提倡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主动配合原则;(5)主动报告原则。6.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有关地区的各级政府要采取 哪些紧急措施?(1)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 (2)大力宣传地震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3)安排好危险地带或危险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撤离; (4)建立报警系统和实施通讯保障; (5)加强交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6)成立救灾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所要采取的这些措施,每一个公民都应有所了解,以便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努力减轻地震灾害。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饮用水; ·食品、婴儿奶粉; ·急救医药品; ·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现金、贵重品;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家庭成员的分工; ·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 ·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用火器具等的检查; ·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 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俱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住平房的朋友: 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俱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 ——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6)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室内: ——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在室外: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地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为避免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地震突然发生时,一切在岗人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 (1)紧急拉下电闸,切断电源; (2)一切高温高压装置立即停止加温加压,采取降压排气措施; (3)扑灭炉火,关闭燃料炉门; (4)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互相隔离; (5)迅速关闭存放毒气、细菌的容器或阀门,防止泄露; (6)操作机器者要做好安全停车事宜; (7)正在行驶中的火车、汽车等应迅速紧急刹车; (8)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地震后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1)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2)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砾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3)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5)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6)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C. 防震减灾知识点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二、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1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2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去关火。
第3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
D.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小常识
一、 防灾应配备的物品——地震应急包
地震应急包是在预防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害发生后,提供用于维持生命的食物、饮水、药品及简单的生活和求救必须品的应急包。一般内含:急救干粮、水、超薄保温雨衣、冬季保暖衣物、塑料袋、防灾兜帽、优质手套、多功能应急手电、应急求救哨 、少量现金、证件、常用药品及钳子、改锥等自救必需品。平时准备好,每天入睡前将应急包放在床头,以便随时疏散。
二、避震要点
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
三、地震自救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5.要预防破伤风和传染性疾病,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E. 关于地震中如何就生的PPT素材
地震自救
[1]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余震再次把自己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来救你。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地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编辑本段]地震时的9条须知
1.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2.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3.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4.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5.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 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6.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7.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8.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9.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地震预报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现在全国建有400多个台站,网点2000多个。广西建有观测台站29个,观测网点50多个,观测项目39项。筑起了一道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护网。 同时,防震减灾贯彻的是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抓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和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工作是我们克尽职守的天职。一旦地震发展,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会很快实施地震紧急求援工作,全力抢救受害的群众,保一方平安。
家庭防震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的防震救灾。
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 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 耽误宝贵时间。
3) 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 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 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 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 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
6) 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 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
护理方法等。
7) 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 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
建筑物要有坚固的地基
如果某些动物反常在道路上狂奔,这是地震的预兆,要即使让人们离开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去
要做到预测到以后以最快的速度让人民知道,及时疏散开,减小人的损失
1.大震前有何前兆? 1. 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 天早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2. 动物异常。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燥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燥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 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 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 鱼儿惊慌水面跳。 3. 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防止 地震前如何准备?
要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 和避震场所;清除楼道和门前的杂物;妥善处置室内易燃易爆物 品;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子火等;衣袋里装上家庭成员名 单、工作单位、通讯号码等。有确切血型的要写明血型。地震时怎样求生?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此时要保持冷静,
(1) 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
(2) 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
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在影剧院,在饭店可躲在椅子下。
(3) 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4) 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用枕头顶在头上,用脸盆顶在头上,用书包顶在头上,用双手护住头部。
[编辑本段]安全准备工作
1. 自己家的安全对策是否万无一失?
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
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1)饮用水 (2)食品、婴儿奶粉 (3)急救医药品 (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5)现金、贵重品 (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 从平时起,建立邻里互助的协作体制
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
从平时起,邻里之间应就一旦有事时互助协作体制进行商谈。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编辑本段]临震应急准备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工作:
1.备好临震急用物品, 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都会受到影响水塔、水管往往被震坏,造成供水中断。为能度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临震前社会和 家庭都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2.建立临震避难场所 住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房舍被震坏,需要有安身之处;余震不断发生,要有一个躲藏处。这就需要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 都可以利用,农村储粮的小圆仓,也是很好的抗震房。
3.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 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 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4.设置伤员急救中心 在城内抗震能力强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 明设备和药品等。
5.暂停公共活动 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中、小学校可临时在室外上课;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6.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 如果得到正式临震警报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 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到安全 区。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资料,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7.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特别是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要加强鉴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站岗和值班。
8.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 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国有资产损 失和机密泄漏。消防队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 灾,减少经济损失。
9.组织抢险队伍,合理安排生产 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 供水、 供电、通信等)。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 负荷运行。
10.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⑴检查和加固住房 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掉。 ⑵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 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⑶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⑷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781.htm
F. 校园防震减灾知识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G. 防震减灾班会ppt
防震减灾,共创美好家园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
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
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 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 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 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 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 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H.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ppt制作
在学校上课的学生怎样避险?
如果内学校教室为砖平房,地震时坐在离门较近的学生,可迅速从门窗逃出室外。远离的学生可就地躲在桌椅下面或靠墙根趴下避难。住在高楼里的学生,地震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到楼梯口拥挤,应迅速躲进走廊等跨度小的空间。同时,大多数学生应就近躲在桌子下面,即使大楼倒塌时也会有生存的空间。
I.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准确地说出它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们有办法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这就是“防震减灾”。为提高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灾损失,在群众中应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现将有关地震和减灾的常识介绍如下: 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分类: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根据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主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塌陷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地震是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有千余次,而七级以上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十几次。 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称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称震中距。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震源深度。 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为深源地震。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 纵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岩石交替受到推(压缩)或拉(膨胀)的作用。 横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使岩石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作剪切运动。 纵波与横波相比,前者传播速度快,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五六千米,且强度小,衰减快;后者传播速度慢,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三四千米,且强度大、衰减慢。因而,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横波的振动比纵波强。 震级与烈度: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中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烈度除与震级和震中距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和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及抗震性能等有关。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有感地震 feltearthquake 震中附近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 微震 microearthquake 1级≤震级<3级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 destructiveearthquake 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第二十六条) 严重破坏性地震 severelydestructiveearthquake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 取相应行动的地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第三十条) 震级每相差一级,其能量约相差30多倍。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反之,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多。 地震是怎样造成灾害的?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本身并不等同于地震灾害,地震只在一定条件下才造成灾害。 地震波引起地面强烈振动,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某些自然物崩塌(如山崩),并由此危及人身安全和带来经济损失,这是地震造成灾害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一般而言,中强以上地震便可造成破坏,但破坏的轻重还与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发生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另外,还与地震发生的地点有关。如果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在渺无人烟的高山或荒漠区,它对人类便不会造成影响;而那些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地震,则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些只占全球15%的地震所造成的人口死亡,竟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85%。除此之外,地震造成的灾害原因还与人类抗御地震的能力和程度有关。这包括许多方面,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城市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的设防能力,社会对地震灾害的监测,预报及应急救助能力,人们是否具备防震知识等。 震前异常:事实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是有前兆的。这些前兆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微观前兆是指用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化学和地质构造等的微小变化。宏观前兆是指由人的感官直接觉察到的各种前兆现象。那么,地震前会出现哪些宏观前兆呢? 地下水的异常变化: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变浑等;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等等。 动物异常: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有: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动物行为异常大体有三种: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地声与地光:地声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地光: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色多呈红、白、紫、橙等色。 自然界的变化十分复杂,各种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当我们观察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报告地震部门。 地震来了怎么办?抓住时机,利用预警时间紧急避震。大地震的发生虽然十分突然,但在大地强烈震动之前,仍能出现一些人们能够感觉到的有关现象。这些在大震前短暂时间内出现的、能够预示强烈地震即将到来的临震宏观现象,叫做大震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初期振动、地声、地光等。从人们发现预警现象开始,到房屋倒塌,这个时间差称为大震预警时间。据统计,预警时间可达十几秒,少数可达20秒以上,在20秒以内的占83%,平均预警时间为13.6秒。地震时,人们如果能抓住预警时机就会有生的希望。 在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如果你住楼房,地震时不能滞留在床上,不能站在房间中央。因为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应立即躲在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外墙边或窗边去,也不要到楼梯去,更不要去乘电梯。如果你住平房,地震时应立即躲在炕沿下;牢固的桌子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如果你正在学校上课,就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时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楼房,一定要记住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当你在操场或室外时,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时,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后,听从服务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吊灯、广告牌等悬挂物。 如果你在户外,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楼房,特别是玻璃幕墙的建筑、高烟囱、水塔等。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等。注意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墙等。 如果你在野外,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避开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变压器、高压线及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品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压不能自行脱险时,一定要沉住气。先试着把双手从压埋物中抽出来,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这时你要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如果暂时不能脱险,就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维持生命。同时还要与外界联系,当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耐心等待救援。 回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