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用结合 普治并举 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水平
(2006年10月27日)
“四五”普法实施以来,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深化普法、强化执法、完善制度、制约权力、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使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为全面实现“四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和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有新进展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一是党组一班人深刻认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增强了学法用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成立了由厅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三是在制定下发《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基础上,结合国土资源部、自治区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每年制定下发国土资源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对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目标、任务和要求,确保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四是保证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所需经费。我厅用于“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达250万元。五是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制度。目前,我们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读本》等普法教材的学习任务。
(二)加大力度,搞好培训
一是抓好普法教材的编印组织工作。“四五”期间,我们组织编印了《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汇编》(上、下册)、《国土资源厅规章制度汇编》、《西部大开发国土资源优惠政策选编》、《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文件选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指示》等学习材料。并结合新疆实际,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实用手册》、《国土资源管理实务》、《领导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等翻译和印制成维、哈两种文字版本,供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和培训使用。二是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培、下基层培训、与区外先进省(市)联合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考试和考核工作力度。仅2005年举办干部培训班50期,计3500人(次),此外,为满足和田地区各级干部特别是乡(镇)少数民族干部对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要求,举办4期共计485人(次)参加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班。
(三)坚持不懈,广泛宣传
我厅始终坚持把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与集中性法制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每逢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厅党组都要对宣传主题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行专门研究部署。定点设置法律法规宣传咨询点,开设国土资源图片展览,印发宣传资料,在《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开辟专栏,刊登领导署名文章。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积极采取设置法制宣传广场、出动宣传车、“送法下乡”、“送法进校”、“送法到矿山”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开展群众性普法活动。2004年,我们又开辟了中小学学法守法的教育园地,聘请专家分别在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和第十三中学为1300多名师生进行了“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讲座。同时,针对当前发展形势要求,我厅积极参加了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广行风热线”节目,定期为各族人民群众解答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问题,解决处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一)实行“阳光行政”,不断提升部门形象
我厅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和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出发,按照有法可依的要求,不断完善了国土资源地方性法规体系;按照科学、民主、法制的要求,建立了依法决策制度;按照公平、公正、效率、便民的要求,建立了现代行政程序;按照权力制衡的要求,对法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建立了内部会审制度;按照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建立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新机制。通过实行“阳光行政”、“公平行政”、“责任行政”、“效率行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部门形象明显改善。
(二)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和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治理整顿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件精神,在全区开展了以强化管理、依法行政为主线,以查处非法用地,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纠正土地执法中的错误做法为重点内容的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对1486件土地违法违规问题、22人违纪违法人员进行了查处,对7起典型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了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情况理秩序工作,在全面清理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取缔无证非法勘查开采行为的基础上,坚决打击了非法勘查开采和非法转让矿业权行为,强化了对各类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开发的依法监督管理。全区共清理勘查许可证1270个,清理采矿许可证1264个,维护了正常的矿业秩序。
三、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
我们按照内部监控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在加强内部监控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的职能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一是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二是加强内外部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特邀行风监督员的作用;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四是认真开展作风评议活动,加大行风整顿和反腐倡廉的力度,从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和加强管理、监督入手,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各级干部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存在的问题、建议及今后工作打算:一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发展不平衡,需在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在抓制度、责任的落实上下功夫。二是法制宣传的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三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土地违法案件仍然存在查处难的问题。四是建议国土资源部建立自上而下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机制、奖惩机制、干部学法用法考核检查机制等。五是我们将认真总结“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发现和推广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先进典型,巩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果。在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和经验的基础上,对那些具有警示作用和教育意义的反面典型,也要认真总结。通过认真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找出差距,研究对策,为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奠定基础。
(在全国国土资源普法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摘要)
Ⅱ 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经验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进行工业生产和其他各项事业必须依托的场所。作为一种资源,它具有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和质量差异性等特点。所以,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不仅对促进当前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石家庄市及所属各县(市)的人民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科学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整套符合当地实际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经验和路子。
(1)因地制宜,综合开发。
根据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省会和一个新兴、开放的工业城市和石家庄市土地类型具有山区、丘陵、平原、水域等多样化和立体分布的特点,在土地利用上必须本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绝大部分土地得以地尽其力,形成石家庄市工、农、林、牧、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格局和山区林、果、牧区,平原区粮食、棉花、油料区和城郊蔬菜副食品区,水域以养殖为主的区域化分布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家庄市所属各县(市)、乡、村都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石家庄市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农用地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井陉山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坚持了以林果为主,林、牧、农、副综合发展的方法。优先发展水源林、水土保持林、果林,大力建成果品生产基地;广泛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根据地貌特点,山区农田,采取平整土地,新建梯田,闸沟筑坝,垫土造田,并兴建整修中、小型水库,引水上山、打井修池,积极发展水利,建成高产农田,彻底改造低产田,实行集约化经营,迅速发展农业生产。鹿泉市大量可利用山场,具有发展蔬菜、林果、特色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种植养殖,拉长农副产品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835元。
平山县利用丰富的库湾、塘坝等水体资源和多样的水文结构特点发展经济。平山县培育的冷水鱼、甲鱼、银鱼等特色水产品年产量达1.60多万吨,位居石家庄各县(市)之首。特色水产养殖是平山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平山县河谷纵横,气候多样,发展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充分利用环境优势,选择市场前景广阔的核桃、玫瑰、芦笋等8个品种,着力培育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农业项目。平山县出台了《农业特色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分类制定了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栽树给树苗、树多水配套,挖塘给补贴,建棚给材料。科学规划出特色产业的发展范围:岗南一带的滹沱河两岸种植玫瑰;山沟地种植绿色小杂粮。平山县还制定了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训农民技术队伍等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
石家庄市周边地区,环绕省城,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良好,土壤肥力高,光热资源充足,水利条件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河北省重要的粮食、蔬菜、棉花、油料的高产区。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基本实现了高标准的园田化。近年来,石家庄市电业部门认真贯彻农电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井井通电”工程。2007年,河北省电业局给石家庄市下达了改造2739眼无电机井的任务。目前,石家庄市机井全部实现了“井井通电”,使广大农民告别了用柴油机灌溉的历史,尝到了用电灌溉的甜头。在开展“井井通电”改造过程中,石家庄市对各地机井周边的电线采用地埋电缆方式,增加了电力设施的防盗能力和农户的用电安全性。同时,石家庄市又改造完成排灌机井“户户持卡”11028眼,采用磁卡预付费电度表方式,将原来的按井收费改为按户收费,让群众用上明白电。2008年石家庄市电力系统全面解决了石家庄农网过负荷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电力保障。同时,在实现“井井通电”的基础上,还完成了4.8万眼机井的“户户持卡”计量装置改造。
(2)建设高产高效农田,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的增产潜力。
石家庄市除井陉县、赞皇县、灵寿县、井陉矿区和鹿泉市西部地处山区丘陵以外,大部为太行山山麓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较充足,能够满足一年两熟粮食生产对热量的要求,适宜种植业的发展。蔬菜栽培技术水平高,可以一年两熟、三熟。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农民对大力发展双高一优农业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突出的是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为市场稳定地提供了大量反季节蔬菜,不仅丰富了城市新年、春节期间的蔬菜供应,保证了城乡人民双节期仍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菜肴,同时也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收入。塑料拱栅和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截至2009年3月,石家庄市10个农业县共改造中、低产田11.27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0.20万公顷,新增灌溉面积1.07万公顷,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9.00万公顷,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现代化高标准农田种植模式,是实现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重要举措。石家庄市在有条件的10个农业县(市)中,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种植模式,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据统计,现代化高标准农田与传统农田相比,平均每公顷节电费306元,每公顷可节水3534立方米,节约工时费157.5元,节地率占0.86%,可增收162.9元。推广优种平均每公顷比普通小麦增收1012.5元。采取农艺措施增效,实行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后,每公顷可节约机械作业费525元;可少浇一次水,节约电费85.5元;每公顷增产小麦292.5千克,增收474元;林网建设,每公顷每年增收1375.5元。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粮食主产区和高产区。2009年种麦时节,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大、小麦市场价格高、生产资料价格下跌,再加上土壤墒情好,农民种麦积极性高涨,石家庄市完成小麦播种37.9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9万公顷。其中,优质小麦面积达到30.13万公顷,占到小麦种植总面积的80%左右。
2009年三秋生产时,石家庄市启动了“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确定9月份为石家庄市小麦播种技术宣传月,石家庄市农业局还组成10个督导组,深入各县(市、区)对种麦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石家庄市共印发技术明白纸50余万份;加强技术培训,现场培训农民20余万人,在电视台举办技术讲座70余期次。国庆期间,石家庄市农业系统50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包方、包村,加强指导,严格按照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种植形式的五统一生产模式落实技术规程,确保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品种优、播种质量好,为石家庄市粮食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3)调整农作物用地结构,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实行种地养地。
根据石家庄市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及生产条件等特点,从现行各种农作物布局和轮作倒茬的具体技术出发,为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石家庄及所属各区县十分重视农作物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合理轮作。石家庄市周边区域,蔬菜在农作物种植的比重较大,为保证城市人民对蔬菜、副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蔬菜种植面积应稳定和增加,并在蔬菜品种、上下茬口上科学安排,做到排开播种,均衡上市。为解决淡季不缺,要大力发展温室大棚。平原粮、棉产区,在粮食生产上要以冬小麦、夏玉米两茬平播或套种,一年两熟,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土地利用率也高。
丘陵、山区的水浇地,多实行小麦套种玉米、间作大豆,“两粮一豆”,既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利于不断培肥地力,增加植物蛋白质的收获量,促进饲养业的发展。丘陵、山区旱地,以一季春玉米或春甘薯、棉花为主,一年一熟;平原棉区则推广冬小麦与夏播棉满幅套种,一年粮棉两熟。这样既保证了棉田面积,又增加了粮食总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4)开发利用闲散地和废弃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大对闲散地和废弃地的开发整治力度。各地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方针对辖区内的沼泽、废弃坑塘、塌陷地区进行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改善了地质和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以井陉矿区为例,为改善地质和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区政协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考察,向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治理塌陷沉积土地》的建议案。区政府认真采纳政协建议,聘请专家对全区塌陷地和湿地进行了详细勘查,并做出了科学规划。2009年以来,该区共投入3000余万元,分别建设了占地46.67公顷的清凉湾湿地公园、占地80余公顷的杏花沟生态公园、占地640余公顷的西王舍水上公园和占地33.33余公顷的红旗水库生态公园等4大湿地公园,初步建成了融合当地特色、合理利用塌陷地形、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天然性与生态性并存的湿地景观。此外,井陉矿区为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作为改善环境的重点,先后投入1100万元,实施“万树进村”和“封山育林”工程,把绿化工作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使经济林果与绿化树种共同发展。目前,该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3.2%,林果面积达到667公顷以上。
(5)修缮名胜古迹,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事业。
旅游业称无烟工厂。石家庄所辖县区中有不少山水并茂的自然景观和许多名胜古迹,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和宝贵资源。
鹿泉市有白鹿泉、莲花山、抱犊寨、韩信庙、龙泉寺、封龙山、玉皇顶等8大景观及老君堂、吕洞宾试剑石等古迹。有战国时信陵王救赵、韩信九里山点兵和白鹿泉等传说,交通方便,每年游人数以10万计。最近重新修缮的龙泉寺公园,有山有水有泉,可供游山、钓鱼、划船,还可建度假村,供人们避暑疗养。为城乡人民提供服务。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交往的与日俱增,旅游事业必将进一步的兴旺。
井陉县山川秀丽,境内峰峦叠嶂,奇峰耸立,旅游风景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南部的苍岩山,林木苍郁,危崖耸立,古树参天,石桥峻秀,楼殿辉煌,集十六胜景,七十二观,素有“五岳奇峰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之称。已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丛山中的刘秀洞、朱砂洞、九莲洞等奇观。有淮阴侯韩信背水阵大破赵军之战的古战场,境内的古长城、古关隘、古寺庙、古墓群、古塔、古驿道,摩崖石刻等构成井陉山区独特的风景名胜和旅游资源。
灵寿县自然景观主要有:被誉为“河北省省会后花园”的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持完好的河北省漫山自然保护区以及各具山水特色的横山湖度假村、三梦山、神仙洞、磨子坨、车轱辘坨等景点;人文景观主要有:中山国遗址、北齐幽居寺、宋曹彬故里碑、明石牌楼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陈庄战役纪念碑、抗大二分校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
平山县境内有四大景区、五大名胜、六大古迹,国家、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余处,是河北省综合性旅游大县。西柏坡是全国着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桂山钟灵毓秀,素有“北方桂林”之称。中山国都城遗址,驰名中外,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避暑胜地驼梁临近佛教圣地五台山,主峰海拔2281米,原始森林保护完好,自然风光秀美,被称为太行山上的绿宝石。
藁城境内有台西商代遗址、前西关商代遗址、九门古城遗址和“梅花惨案”遗址4处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耿村民间故事和藁城战鼓被列为石家庄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台西商代文化遗址、耿村故事和藁城战鼓先后分别被列为第6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代文化遗址:台西商代遗址、前西关商代遗址、肥子国遗址、九门古城遗址、庄货头古寺遗址。古代墓葬:南董元代古墓群、徐村石氏家族墓、五里庄刑部尚书墓、明代刘继墓志铭。石刻文物:北朝石造像、戒石碑、戒赌碑、靳庄李氏祖先迁民纪略碑。馆藏文物:藁城出土尖首刀、瓷器珍品、铜器精品、佛造像精华。近现代历史纪念地:梅花惨案遗址、三邱地道战遗址、藁城市烈士陵园、梅花革命烈士亭、河西营烈士亭、宫灯博物馆。农业观光园区:石家庄现代农业观光园位于藁城市岗上镇故城村村北,东起石家庄民航机场路,西至石家庄长安区界,南至石黄高速公路,北至滹沱河新南堤滨河大道,紧邻307国道、新赵线,距石家庄市区10千米,规划占地40平方千米的省会东部休闲度假区中的重要项目。石家庄现代农业观光园总投资概算5亿元,是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科普教育和推广、农产品展示展销、生态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
赞皇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位于县境西南部,奇峰林立、植被繁茂,冬暖夏凉,是距石家庄最近、最理想的消夏避暑胜地。嶂石岩地貌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中国三大砂岩地貌。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已被列入吉尼斯记录大全。另外,县境内还有南部的天台山,东部的五马山,西部的棋盘山、锁云湖等正在开发的新旅游景点和坛山避暑岩、周穆王“吉日癸巳”碑、李左车城、韩信拜将台、唐李德裕书院、治平寺石塔、李氏墓群等名胜古迹。
元氏县山川秀丽,旅游景点众多,悠久的历史为元氏造就了许多名胜古迹,东韩台古墓群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矗立着开化寺塔,雄伟壮观。元氏西周墓出土铜器34件玉器5件,铜器大都完整。近几年又开发了封龙山、蟠龙湖和白果树三大旅游景点。封龙山旅游开发区有封龙山石窟、汉碑、修真观遗址、封龙书院遗址、义军寨遗址等诸多人文景观,更有千年白果树枝繁叶茂。蟠龙湖旅游区山清水秀,千年古刹蟠龙寺圣景宜人,目前已开发了许多高档别墅和各种游乐服务设施,蟠龙湖旅游区已成为集度假、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理想场所。封龙山、蟠龙湖与白果寺景区已构成该县的旅游经济“金三角”。
赵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家保护文物有安济桥、永通桥、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之碑、柏林寺塔,省保文物有各子汉墓群、宋子城遗址、宋村商周遗址、许家郭汉墓、禅林寺舍利塔、李宪墓,另外,还有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因土种植,开辟常规种植的新形式。
石家庄市西部山地丘陵区,约占市域面积的40%,由于区域内气候干旱,土地大都处于“靠天收”状态,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近些年来,石家庄市通过政策、资金支持,不断加大对丘陵区的开发力度,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丘陵区成为了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区域。丘陵区适宜种植具有抗旱、耐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的谷子、绿豆、荞麦、燕麦等小杂粮豆薯作物,这些经济作物,在山区丘陵地带形成了常规种植的新形式,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元氏县西部的苏村乡,属于浅山区、丘陵地带,水资源匮乏,并不适合大面积发展小麦、玉米等作物种植。在政府的帮助下,这里的农民发展特色种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苏村乡甜瓜种植已有多年的历史。
灵寿县在丘陵区着力培育发展食用菌种植,同样创出了效益。他们种植的金针菇、白灵菇已经成为农业博览会上的名优农产品,甚至全国的金针菇价格都要受到灵寿县金针菇的影响。
在平山县岗南镇,保加利亚玫瑰的种植,已经使当地农民清楚地看到了效益。当地农民过去常规种植小麦和玉米,每年要忙上好几个月,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等费用,每公顷纯收入只有7500元左右。2004年后,该镇逐步推广玫瑰种植,到现在,玫瑰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33公顷以上,涉及8个村,1000多农户,成为国内最大的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基地。而玫瑰本身抗虫害,几乎不用打药和施肥,耐旱性好,每年只需集中耕作20天,日常管理简单,每公顷地的纯收入却在21000元左右。像岗南镇玫瑰种植和苏村乡决明子种植这样依靠发展特色种植业实现农民增收的例子还有很多,认清本地条件,发展适合本地地理条件的种植产业,并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尤其是突出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丘陵区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
灵寿县丘陵地区有1.03万公顷坡地,以前是植被稀疏,土地干旱,水利灌溉条件差。陈庄镇鹿沟村处于丘陵、山区地带,曾是有名的“旱庄”,可是全村家家户户都有板栗树。山上温度低,病虫害少,几乎不用药,沙土地上长出来的板栗甜度高,很受欢迎。山东,唐山迁西、遵化等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每千克6~8元。
丘陵区并不是荒凉贫瘠的代名词,只要把它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就能实现丘陵经济的快速发展。
(7)抓住有利时机,发展特色农业。
近年来,特色农业在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石家庄市下发《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了石家庄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建设一环两带,突出打造三大板块。通过3~5年的努力,把城市周边区域建设成为石家庄最大的产销对接、质量安全的“菜篮子”基地,构建起林水相依、生态良好的城市森林体系,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效益突出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将石家庄现代都市农业规划的发展锁定为六大重点,包括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种养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园区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特色农业包括:
1)西部山前大道建5000亩观光带。“一环两带”即以石环公路为主线,以环省会绿化、石环公路绿化、城区与组团间隔离空间绿化、西山绿化、滹沱河绿化等为重点,构建环省会绿色屏障体系。
沿滹沱河区域,以水为特色,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和景观建设,构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科普等为一体的滹沱河特色农业开发带。沿西部山前区域,以山为特色,依托西部山前区域综合开发和绿化美化,构建集生态旅游、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西部山前生态农业开发带。沿石环公路两侧各建50米宽的绿化林带,植树20万株;沿滹沱河两岸发展速丰林及林下产业4000公顷;沿西部山前大道两侧建设果品采摘、观光带5000亩。建设鹿泉上寨大枣采摘园、李村葡萄采摘园、藁城惠诚果蔬采摘园、栾城范台草莓采摘园、正定东里双黄桃采摘园等。
2)石家庄周边建三大农业板块区域。石家庄西北部涉及新华区杜北、鹿泉大河、李村、正定曲阳桥、北早现等区域,以生态观光为主题,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北水系、南水北调工程、植物园、小壁林场、石家庄森林公园、中山湖公园等,重点发展生态绿化、苗木花卉、特色果蔬种植、水产养殖以及森林旅游、生态采摘、垂钓观鸟、田园度假等项目,打造石家庄西北部现代生态农、业板块。
石家庄东北部涉及藁城岗上、九门、正定诸福屯等区域,以产业园区为主题,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滨河新区、正定现代农业示范区、藁城滨河生态园、彩色植物生态园、国大温泉度假小镇、长安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等,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精品果蔬、特色养殖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展示、休闲度假、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打造石家庄东北部现代园区农业板块。
石家庄东南部涉及高新区郄马、栾城冶河、柳林屯、藁城丘头等区域,以高效设施为主题,依托初具规模的设施蔬菜、瓜果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发展日光温室,扩基地、上设施、创品牌、增效益,打造石家庄东南部现代设施农业板块。
3)滹沱河上游建一批高标准休闲鱼庄。石家庄市城郊区域全部取缔散养畜禽。以滹沱河上游区域的鹿泉大河、李村、正定北早现、新华杜北等107家池塘养殖场为依托,建设一批高标准的集渔业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鱼庄,规划占地566.67公顷以上、水面373.33公顷。在正定城南郊107国道两侧,建设占地66.67公顷以上的观赏鱼产业基地项目。以鹿泉邓庄康泰中华鳖省级水产良种场为依托,规划建设133.33公顷中华鳖养殖、观光科技示范园区。
4)12个县(市)建万亩蔬菜示范区,5年后“菜篮子”品种基本无害化城郊区域发挥区位优势,以设施蔬菜、果木、花卉为主,分别集中连片建设新型日光温室生产园区和观光、休闲、采摘园区。以“两沿一区”带动石家庄市蔬菜生产,实现温室、大中小棚、地膜合理搭配、协调发展,确保全年正常生产、季节均衡供应,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今后,石家庄市将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突出抓好京石、石德铁路沿线和石家庄城郊区域的“两沿一区”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创建蔬菜标准园区。涉及的藁城、高邑、无极、正定、新乐、鹿泉、辛集、栾城、晋州、深泽、灵寿、元氏等12个县(市)分别建设2~3个万亩蔬菜示范区、3~5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区。日前,石家庄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12年,石家庄市瓜菜面积达到16.67万公顷以上,总产达到1100万吨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67万公顷,肉、蛋、奶、果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79万吨、103万吨、132万吨、240万吨和4万吨。
5)滹沱新区建正定现代农业产业园。石家庄市将重点在藁城岗上规划建设藁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滹沱新区规划建设正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高新区加快建设东佐现代农业示范园。
6)北部、西部乳业,东部、南部粮油,东北部板材。将初步建成以市区北部、西部乳业,东部、南部粮油,东北部板材为特色的都市圈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以及以石环公路南环沿线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带和鹿泉大河农产品物流产业区。
7)发展果品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特色品牌。鹿泉市为了让特产成为特色,特色成为品牌,该市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培植优质名品。先后从省农科院、省社科院等引进一批名优葡萄、大枣新品种,选择在土壤肥沃、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的区域,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截至目前,已培育出“紫藤”葡萄、“上寨”大枣、“田仙”红石榴等三大果品商标。其中,“紫藤”葡萄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按照生物防治技术,专业生产放心菜,培育出了“久康”等无公害蔬菜品牌。品牌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该市农产品的知名度。
借势发展特色游,让农民腰包鼓起来。随着林果业的发展,鹿泉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前来观光休闲的石家庄市民与日俱增。为了发展以观光休闲旅游为内容的现代特色农业,该市引进和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起了葡萄观光长廊,开展了大枣、石榴采摘活动。将田园风光、农耕景致、现代设施与高科技完美结合,举办石榴采摘节、樱桃采摘节、金秋大枣采摘节及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农家果等农家乐活动,借势发展特色游,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09年8月,该市举办的大枣采摘节、山杏采摘节,已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销售大枣22万千克,收入达200余万元。
石家庄市将建设120个果树标准化示范园区,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力争达到16.67万公顷以上,优质果率、精品果率分别达到90%、30%以上,石家庄城郊区域建设30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果品观光、采摘园,并且力争到2015年,无公害蔬菜和果品基地认定面积达到80%以上。
石家庄市将大力发展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改造升级现有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加快推进猪、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扶持生态养殖场区建设,石家庄市每年新增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场区50个以上。
大力发展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区,扩大设施养殖面积,做大冷水鱼、中华鳖两大内陆特色产业,支持水库渔业发展。
力争到2015年,石家庄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每年新增20家以上,主要“菜篮子”品种基本实现无害化。
(8)强化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管理措施。
1987年以来,石家庄市及所属县、区的土地管理局相继成立,经过广大土地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石家庄市已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土地管理网络,改变了原来多头和分散管理的局面,强化了对土地的管理。石家庄市所有的乡镇都建立了土地管理所,村级和街道也都配备了专职土地管理员或小组。为了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各级土管人员的素质,石家庄市普遍坚持了业务培训,几年来先后举办了“土地管理基本知识培训班”、“土地监察人员培训班”、“建设用地培训班”、“土地资源调查培训班”、“土地申报、登记、确权发证培训班”等。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文件、规定。如《石家庄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石家庄市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暂行规定》、《石家庄市乡镇企业有偿使用土地暂行规定》、《石家庄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石家庄市国家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并与有关司法部门联合制定了有关处理和审理土地纠纷行政案件、土地权属纠纷等文件,对强化土地管理发挥较大作用。
在国家、乡镇企业基本建设征用土地时,各级土管部门都认真坚持一个“严”字,努力做到把好4关,即严格控制占地指标,把建设用地纳入各区县的目标管理,年初有指标,年终有考核;严格审批程序,要审批一批地,都必须有计划、有资金、有规划定点,有严密的设计;严格控制占地数量,精打细算,杜绝圈大院,多征少用;严格把握尺度。土管人员要深入现场实地勘测、严格掌握。各县、区还特别重视对农民宅基地用地的管理,从转变农民对土地的传统观念入手,针对农村建房中内弃外延的突出问题,狠抓了收交村内闲散地和空白宅基地的工作。
Ⅲ 看甘肃省国土资源系统怎样打造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中国国土资源报】看甘肃省国土资源系统怎样打造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推进器 放大镜 防火墙
—— 看甘肃省国土资源系统怎样打造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我把风险点找出来,有时候一天看上几遍。” 甘肃省嘉峪关市国土资源局文殊镇国土资源所所长余向仓每天上班后都会给自己加一堂“必修课”,“既然是自己找出来的风险点,就不能再去冒那个风险滥用手中权力。”这也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感受。有了这堂“必修课”,办理土地使用业务时的权力风险被警告、制止在萌芽状态,廉政风险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防控,大大压缩了腐败滋生的空间。
每个岗位都有廉政风险,但找准关键点,每个风险都可防控。针对土地使用过程容易发生腐败的关键环节,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系统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廉政风险防控预警管理,开展廉政准则专题教育培训,全面推行干部轮岗交流,规范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切实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措施。
今年6月底,国土资源部检查组对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张掖市国土资源局、文殊镇国土资源所和嘉峪关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的“两整治一改革”、基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防患未然 打造廉政风险防控的“推进器”
金昌市金川区国土资源局局长蔺有勇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多年,对土地使用政策比较熟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开展以来,他和同事们一道,将所有的底册及手头涉及的工作重新查阅了一遍。
“土地审批把关不严格、手续不齐全等风险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要在这些方面特别慎重。” 通过学习省国土资源厅加强基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后,蔺有勇更加明白,每个岗位都有风险。
防腐拒变,思想是第一道防线。针对一些干部对廉政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的问题,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立了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纪检部门组织协调、中层干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机构健全、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并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该厅通过举办反腐倡廉建设讲座、收看《廉政准则》视频报告会、组织《廉政准则》知识测试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依法行政的意识。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监察室主任辛继升对记者说:“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重在预警预防,更是保护干部。通过排查风险点,我们发现了许多以往意识不到的风险和漏洞,对自身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针对风险采取措施,就会少出问题。”
随着省国土资源厅基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全面展开,嘉峪关市局邀请市委讲师团到该局进行集中辅导,还邀请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领导为全局职工做国家土地政策形势宣讲会。临泽县局配合县检察院的预防职务犯罪调查活动,对该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测评并开展警示专题讲座。敦煌市国土资源局将国土资源职业道德规范制作成桌牌、开辟“廉政专版”,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营造工作氛围。
针对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开展了职务风险、行政风险和腐败风险排查,解决基层部门领导干部落实民主集中制不严格、制度执行不力和执政能力弱化等问题,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综合运用国土资源目标责任考核、巡视巡查、执法监察、行风评议及群众信访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新出现的薄弱点和制度漏洞,补充或调整风险点和风险等级,修定完善防控措施。
同时,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切实加强国土资源反腐倡廉建设的若干规定》,作出了严禁工作人员及直系亲属从事土地、矿产开发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公职人员的纪律约束,持续深化干部及直系亲属从事土地、矿产开发或从事与国土资源工作相关的经营性活动的清理整治工作。
廉政风险无处不在,加强防范人人有责。随着系列警示教育和疏导教育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受到了强烈震撼,风险防控理念逐渐成为各部门源头防腐的新共识。
“廉政风险防范就像给我们打预防针,防止大家生病。” 驻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纪检组长宋亚彬告诉记者,查找廉政风险点不是为了“整人”、“找事”,为的是更好地保护干部,使干部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通过集体研究评估,划定风险等级,逐一研究确定了每个岗位的教育、制度、监督方面的防控措施。
排查风险 规范公共权力的“放大镜”
甘肃省加大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管,组织国土资源、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在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保证了资金安全运行。针对舟曲、东乡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省国土资源厅专门成立监督检查工作机构并制定项目管理办法,主动介入项目勘察设计、招投标、项目实施及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认真落实违法违纪案件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办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专门设立审计处,承担了对5个市(州)局11个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及时发现了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管理、民主决策、单位内控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甘肃厅纪检组向重点处室、工程项目派驻廉政监督员,对矿业权审批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情况以及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全程监督,这成为省国土资源厅的一个突出工作亮点。
甘肃厅坚持重大事项公示公告制度和政务信息网上发布制度,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网上运行,通过服务窗口受理各类报件,向社会公示土地使用权出让审批事项。这一做法得到了甘肃省纪委的充分肯定,并逐步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供地机制;基本实现了土地审批会审、土地交易进入市场、土地收益上交财政、办事程序公开透明;经营性用地全部实现了招拍挂出让,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稳步推进,比例不断提高。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力学告诉记者,通过把土地整治项目权力与责任向市州国土资源部门倾斜,明晰行政权责、规范资金管理,规避了工作中因权力过于集中产生的腐败风险,降低了项目资金挤占、挪用和截留问题发生的几率。
对症下药 筑起遏制腐败的“防火墙”
遏制腐败有很多措施,如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制定廉洁自律规定或守则、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加强法制教育等。甘肃厅采取竞争上岗制度,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在全系统交流面达到25%以上,大大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活力,降低了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2011年全省民主评议政府机关,省国土资源厅在省直11个执法部门评议中排名第四。
随着简政放权工作开展,基层部门行政权力相对集中、项目资金相对集聚,更加需要规范权力运行监管。对此,国土资源部检查组为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建议: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源头治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育、制度、科技三管齐下”,整体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等工作;坚持防范廉政风险与防范行政风险并重,建立健全国土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机制、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风险预警防控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制度健全、监督到位、防范有力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把行政效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强效能建设规法行政执法行为,遏制腐败。该厅利用“作风建设年”活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效能风暴”行动等有利契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减少了腐败滋生的机会。(作者: 王锋 赵文学)
参考: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2/08/13/010145076_01.shtml
Ⅳ 寻求有关国土资源的科普宣传资料
2006年“世界地球日”主题确定
2006年第 3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扎实做好宣传活动。
通知要求,要围绕主题向公众进行资源环境的基本知识、基本国情,节约利用、集约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
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围绕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进行宣传,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联合相关学会、协会,并争取新闻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使资源环境保护的科普宣传更加深入。
通知要求,要创新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纪念“世界地球日”期间,充分利用好国土资源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创造条件开放国土资源实验室等科普设施,积极进行国土资源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宣传。通过散发宣传资料、进行实物展示、播放录音录像、举办科普讲座和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向公众宣传、讲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知识。还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集中报道资源环境保护内容和主题宣传活动情况,扩大宣传影响和效果。
世界地球日(背景资料)
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Ⅳ 【高分】请教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习的一些问题
我是这个专业研三的学生,今年就毕业了,现在就我知道的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跟你说说吧,仅供参考吧,必经路是自己的,每个人情况和阅历都不一样。
问题一:根据我的认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土地及房产评估方向。主要课程有不动产估价,农用地评估等课程。这个方向也是我本科同学毕业后从事最多的方向。评估公司也经常会接一些规划的项目。主要课程是土地规划学。
2、测量。测量学、地图学,航测等课程。如果是男孩子的话这个方向也是很好就业的,但是看到你好像并不是很感兴趣(我也是O(∩_∩)O~),应该是个女孩子吧,这个方向很少会要女生,因为很累。
3、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相关课程包括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以后主要就是用软件画图,如果计算机好的话,还有可能从事软件二次开发。
4、除此以外,一些房地产公司也会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来做土地专员,比如做一些市场调查等。
我所能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些了,其实说实话这个专业的方向不是很宽广。就你不喜欢的课程来看,可能从事土地评估和进房地产公司比较适合。(本人认为土地评估很无聊,而且也没有什么发展前景,一直想进房地产公司,但大的地产公司招咱们专业比较少,有也是要好学校的,所以比较困难,纠结中……这是我的想法啊,并不一定适合你)
问题二:选一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以及土地调查技术吧,如果有机会,也大概学一下工程概预算吧,其实学校里的课程都差不多,学了不用的话也就忘了,用的话学的是远远不够的,都是从头再来。
问题三:研究生考试一般是在每年的1月份,如果你要考就是在大四的1月份,头一年的10月份报名,有四个科目,必考的有英语和政治还有一门专业课,有的学校考数学,有的学校再加一门专业课。其中英语和政治是全国统一命题,数学由全国卷和学校自主命题的卷子,全国卷分为一、二、三、四这四种卷子,咱们专业通常是考四类卷,也有考其他类别的(这个你可以再仔细查相关资料),自命题的就是报考学校自己出题了,专业课是学校自己出题。
不用准备太早,如果想提前看,可以学习一下英语,因为咱们专业一般是管理类,英语分要求的比较高。每年的考研大纲会在七月或八月出来,所以其他科目可能会变动比较大。专业课在每个学校的大纲出来以后再针对性复习,有的学校给出参考用书,有的不给(以前都是这样,不知道你考的时候会不会变)
研究生导师的选择每个学校不一样,有的是在报考的时候选好,有的是在复试后选择。我之前报考的时候就是只选择方向没有选导师,当时看好了一个导师,给她发电子邮件,可惜没理我。本人认为在初试时没有必要找老师,可以等复试前联系。(仅供参考)
这个专业比较好的学校有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好像可以在网上搜到。
问题四:这个专业可以报的公务员职位非常少,有的话可能就是国土资源部或者是一些下属单位,但是真的是很少。事业单位招聘中一些地质所也有可能招。公务员招聘每年不一样,所以只能等招考目录下来才能知道有没有不限制专业的岗位。我没见过合适的,近几年公务员招的应届生越来越少了。
悄悄说一句打击你的话,我认为这个专业前途不是很乐观,这是上了七年感悟出来的,不过不知道那些顶尖学校的怎么样,多少根个人性格有关吧,我身边也有很喜欢的。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祝你成功!
Ⅵ 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邀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同志讲课
近日,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邀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夏鸣到国土资源部举办讲座。政策法规司、调控和监测司、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共50多人到场听课。
夏鸣围绕“有效集聚资源,有序统筹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结合江苏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基本思路。他提出,国土资源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到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
在谈到国土资源工作要创新思路时,夏鸣总结了四个短语:解放思想,把握方向,集聚资源,持续发展。他说,国土资源部门在管理土地上解放思想,就是要改变、更新生产要素配置,扭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配置失衡这样一个格局,更新生产作业方式。同时要坚持原则,做到耕地总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农民利益不受损,国土规章不违背。把握方向,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土地公有制不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益取向;充分认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路径要瞄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集聚资源,就是将农村耕地资源集聚,建设用地资源集聚,劳动力资源集聚,市场需求与公共服务资源集聚。持续发展,就是要做到集中有效性投入,减少过程性浪费,把握引导性措施,有序、协调性推进。
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表示,此次讲座指导性很强,对国土资源部法规司干部来说,是很受鼓励、很重要的一课。他介绍,此次讲座是法规司加强作风建设活动的一项内容,法规司将继续深入基层调研,同时采取邀请地方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同志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全司干部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弥补到基层调研时间的不足,及时掌握基层工作中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理论成果和好做法。
Ⅶ 国土资源文化现状调查分析
史静 章茵 崔熙琳 徐梦华 谭正敏
(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
摘要 本文依托 “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研究项目”,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系统调查,初步了解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和特点,总结经验和做法,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下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数据依据,并提出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国土资源文化 问卷调查 数据支撑 思路建议
在国家着力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环境下,国土资源部系统各单位把握契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了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兴起和不断发展。目前,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发展格局,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果。本文依托国土资源部软科学项目“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研究(201234)”,通过问卷方式对国土资源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初步了解国土资源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结经验和做法,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下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并提出思路和建议。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和邮寄的方式,共向全国224个地区,325个单位的1716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73份。调查对象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市/县/乡镇国土资源厅(局、所)、地调院/地勘局/地矿局/地质局/地质队、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市/县/乡镇国土资源直属事业单位和部分其他单位。
此次调查范围较广,国土资源系统相关单位和部门基本上都有所覆盖,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信性(图1)。
1.2 被调查人群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收回问卷的统计,国土资源文化建设调查人群的年龄分布情况如下: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人数占总数的0.1%,50年代的占12%,60年代的占28%,70年代的占23%,80年代的占35%,90年代的占0.5%。男女比例为1.37∶1,本科以上学历达87%,处级以上干部达32%,拥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达44%。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人群的年龄、职务、职称等数量符合现阶段国土资源系统的人群特征,这对于了解系统内干部职工对国土资源文件建设现状的看法,分析研究国土资源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图1 个人调查的分布情况图
2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国土资源系统内在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96%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推进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工作很重要。被调查者认为,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才和骨干的培养;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断推陈出新。只有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在有效资金的保证下,在奖励机制的激励下,重视后期的总结和宣传工作,才能推动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扩大国土资源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2.1 对国土资源文化类型的关注程度
对于文化类型的关注程度调查显示:超过50%的被调查者关注地质文化,超过33%的被调查者关注矿业文化、国土资源精神文化、土地文化、国土资源制度文化和国土资源物质文化,对于海洋文化和测绘文化的关注相对较少(图2)。
图2 被调查者对国土资源文化类型的关注情况图
最受关注的文化类型分别是地质文化、矿业文化,其次是国土资源文化、土地文化、国土资源制度文化和国土资源物质文化,而关注海洋文化和测绘文化的人较少。
2.2 对国土资源文化描述的认同程度
对国土资源文化的描述,项目组提出了“国土资源文化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从业人员在对资源的勘测、开发、利用、保护和认识等相关社会活动中创造的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属于行业文化范畴。”对此,56%的被调查者比较同意,23%的被调查者同意,4%的被调查者不太同意,0.5%的被调查者不同意,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好说,1%的被调查者还提出了其他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建议对自然资源进行一下限制”、“人员扩大到从业人员以及热心国土事业的各界人士”、“(国土资源文化)是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矿山和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国土资源文化是)对地质环境的勘测、开发、利用、保护和认识等”。还有的提出了其他见解,如“国土资源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应该包括道德观和价值观”,“应着重于未来”等。
2.3 对国土资源科学文化知识的关注和需求调查
对国土资源知识类型的关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5%的被调查者熟悉矿产资源,51%的被调查者熟悉土地资源,49%的被调查者熟悉地质资源,33%左右的被调查者熟悉水资源、资源保护和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按熟悉程度从大到小排列),20%左右的被调查者熟悉国土资源领域科技成果和国土资源领域新技术(按熟悉程度从大到小排列),10%左右的被调查者熟悉海洋资源,而只有4%左右的被调查者对矿产品贸易和碳汇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
对国土资源科学文化知识类型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55%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取土地资源知识,50%左右的被调查者对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源感兴趣,41%左右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取国土资源领域新技术相关知识,36%的被调查者希望了解国土资源领域科技成果、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和资源保护知识,33%左右的被调查者关心水资源,25%的被调查者希望熟悉海洋资源知识,14%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取矿产品贸易知识,9%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取碳汇知识。
对获取国土资源科学文化知识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60%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相关科普网站和科普栏目获取国土资源知识,53%的被调查者通过普通网络搜索获取国土资源知识,50%的被调查者经过专家讲座和学术会议获取国土资源知识,37%的被调查者通过影视、文学及科普作品获取国土资源知识,33%的被调查者通过图书馆和博物馆获取国土资源知识,只有22%的被调查者使用中国地质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数据库获取国土资源知识,还有少数人通过国土资源报及各类报刊,相关业务书籍及部门汇编手册等获取国土资源知识。可见便捷的搜索引擎、多媒体形式的知识载体、生动精彩的专家讲座相比较图书和数据库更能够受到公众的欢迎和喜爱。
对限制获取国土资源科学文化知识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60%的被调查者认为限制自身获取国土资源知识的原因是工作紧张导致没有时间关注,31%的被调查者认为获取的途径太少,14%的被调查者对工作以外的内容不感兴趣,还有5%的被调查者反映形式少、信息少、机会少,尤其是农村基层这个问题尤其突出,仅有1人表示“单位有周五学习日制度,有获取的途径”。
由此看出,近年来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地质资源知识受到了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领域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资讯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土资源系统从业人员的资源保护的意识在逐步提高,但是对海洋资源和水资源知识不甚关注,对矿产品贸易和碳汇的兴趣不高。
2.4 国土资源文化发展存在的不足
对目前国土资源文化建设领域薄弱环节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4%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地区在国土资源文化建设领域的薄弱环节在于社会影响力不足,57%的被调查者认为经费投入不足,48%的被调查者认为文化成果不多,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主管部门不明确,1%的被调查者反映了人员不足、实际投入少的问题。
2.5 对加强国土资源文化发展的制度和措施的建议
对建立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制度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被调查者认为,强化教育培训、建立骨干队伍的实际效果比较好;55%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科学指导,保证资金投入,吸纳社会力量,制定专项政策,建立奖励机制;5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繁荣文化创作,发挥载体作用,45%的被调查者认为,统一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对加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具体措施的调查结果显示:72%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发现和培养文化人才,69%的被调查者认为要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63%的被调查者认为要开展文化成果的宣传,55%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建立文化建设奖惩机制,41%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进行文化建设理论研究,1%的被调查者建议通过网络和金融的方式推动文化建设。
3 促进国土资源文化发展的思路
根据调查结果和被调查者补充的意见建议,可以看出,加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已势在必行,既是积极践行国家和行业内文化建设风气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每位国土资源系统内成员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而建设优秀的国土资源文化需要从行业传统精神、队伍整体素质、文化平台搭建、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等方面入手。
3.1 提炼国土资源行业精神,塑造国土资源行业形象
号召干部职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国土资源系统优秀的行业精神,开展以弘扬国土资源核心价值观、提高队伍凝聚力、激发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着力塑造特色鲜明、奋发昂扬、富于时代气息的国土资源行业形象。总结国土资源事业历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国土资源系统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展现国土资源人在平凡岗位上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探索运用新的文化机制打造行业形象。
3.2 提高国土资源队伍的文化素质
以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为目的,在全系统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围绕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研讨、专题讲座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做好表率,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创新的氛围。
通过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优秀人物事迹宣讲、文化论坛、才艺培养及展示等活动,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展现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队伍的活力和凝聚力。建设一支用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富有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极具创造力的新时代国土资源队伍。
3.3 加强国土资源文化阵地建设和精品创作
以国土资源文化发展为契机,紧密围绕国土资源工作总体部署和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强文化宣传教育、文化产品及传播、文学艺术创作、国土资源科普等工作,推进宣传教育阵地、文化产品传播网络、科学普及基地等的建设。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出一批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影视、科普、文学、艺术等文化精品,扩大国土资源文化的影响力。
3.4 积极开展国土资源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
调动各方面力量,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国土资源文化理论和实践研究,丰富国土资源文化内涵,拓展其外延,推动国土资源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4 对保障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建议
国土资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加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需要全系统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需要加强制度和投入的保障,需要培育一支专业的文化建设队伍,以此全方位提高国土资源文化的建设水平。
4.1 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国土资源部成立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指导机构,由部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统一部署、指导、协调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日常事务。组织编制国土资源文化建设规划。各省、市、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部直属单位都要将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大力推进。
4.2 完善政策制度,创新发展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面向国土资源文化工作者和工作机构的专项政策,在工作考评、职称、职务、分配等方面把文化工作与其他工作摆在同等地位。把国土资源优秀科普成果纳入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成果奖评奖范畴。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文化工作者、优秀文化作品等评选活动,把国土资源文化工作人员和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促使其产出更多优秀作品。设立国土资源文化建设项目,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关心、支持、参与国土资源文化建设。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和国土资源文化项目的实施,培养壮大国土资源文化队伍,形成国土资源业务工作和文化事业的良性互动。
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从政策引导、宣传鼓励入手,引入社会力量从事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推动国土资源文化产业发展。
4.3 丰富队伍结构,培养专门人才
建设一支由宣传教育、文学创作、影视艺术创作、科普、新闻出版及网络传媒等组成的,专群结合的国土资源文化队伍。培养一批从事国土资源文化事业的专门人才,为繁荣发展国土资源文化事业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保证。
4.4 保证专项投入,吸纳社会力量
建议部设立专项资金保证文化建设基本投入,部系统各单位也要从资金上保证文化建设工作,应将文化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专款专用,数额应保证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国土资源文化建设。以设立国土资源文化基金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
参考文献
袁可林.关于国土资源文化建设之我见[J].资源导刊,2013(3):12~14
段怡春等.2007.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大地出版社
张先余.弘扬“三光荣”精神 塑造地勘队伍核心价值理念[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7:16~19
Ⅷ 地质 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为弘扬三光荣精神准备好了吗?也许你会说,我们能做什么?那些都是地质工作者的事情。在这里,我要大声地说:你错了!我们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你我发扬三光荣精神的实际行动必将为地质事业设添砖加瓦而奠定扎实的基础。
“精髓。在找矿产资源, 地质工作是一项不断探索发现的工作,需要用地质科技理论去逐一认识和揭示地质存在;地质工作是排头兵,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需要他提供大量的资源保障;地质工作是非常艰苦的工作,许多的工作量必须在崇山峻岭的野外去完成。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们弘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一代一代的地质工作者们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使我国地质科技研究领先世界水平;使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石油、钢铁、煤炭等矿产资源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使我们地质行业内的人们形成热情、豪放、能吃苦、甘于奉献的独特个性。
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地质工作仍需要探索精神、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多年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坚持以地质科技普及吸引广大青年学子投身地质事业;以产学研紧密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地质应用型人才;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精神;以强化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培养学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强健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抓地质科普,激发学生投身地质事业的热情
从事地质工作一般人只认识到其艰苦性。在生活和工作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很多人怕艰苦而放弃选择地质专业的学习,使地质院校一些基础性地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出现地质科技人才十年“断层”。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以后,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顺势抓好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岩石成矿机理与规律、生物的演进过程等知识讲座,来吸引学生的热爱地质科技的兴趣;通过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质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学术报告,来激发学生投身地质事业的热情;还走出校门组织开展好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和6月5日“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让社会深入了解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让大家共同爱护我们耐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资源短缺矛盾日益尖锐,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部分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石油、铁矿石等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这些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需要有更多的学生投身地质事业。其实,地质事业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单是那些让外行人看了头晕、内行人看了兴奋的专业术语,不亲自去操练永远也就只知点“皮毛”。而对于专门学地质的大学生们来说,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实践机会。更何况,野外经验本身就是一堂“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地质工作又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不踏遍青山难有作为。纵览老一辈地质学家哪个不是“踏遍青山人未老”?哪个不是在“山谷的风”的陶冶之下,建树伟业?因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只有献身地质,走进深山、戈壁、海洋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扩大自己的视野。
擎起希望的火炬,劈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
Ⅸ 地质科普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为弘扬三光荣精神准备好了吗?也许你会说,我们能做什么?那些都是地质工作者的事情。在这里,我要大声地说:你错了!我们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你我发扬三光荣精神的实际行动必将为地质事业设添砖加瓦而奠定扎实的基础。
“精髓。在找矿产资源, 地质工作是一项不断探索发现的工作,需要用地质科技理论去逐一认识和揭示地质存在;地质工作是排头兵,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需要他提供大量的资源保障;地质工作是非常艰苦的工作,许多的工作量必须在崇山峻岭的野外去完成。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们弘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一代一代的地质工作者们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使我国地质科技研究领先世界水平;使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石油、钢铁、煤炭等矿产资源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使我们地质行业内的人们形成热情、豪放、能吃苦、甘于奉献的独特个性。
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地质工作仍需要探索精神、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多年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坚持以地质科技普及吸引广大青年学子投身地质事业;以产学研紧密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地质应用型人才;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精神;以强化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培养学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强健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从事地质工作一般人只认识到其艰苦性。在生活和工作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很多人怕艰苦而放弃选择地质专业的学习,使地质院校一些基础性地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出现地质科技人才十年“断层”。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以后,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顺势抓好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地球的形成与演变、岩石成矿机理与规律、生物的演进过程等知识讲座,来吸引学生的热爱地质科技的兴趣;通过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质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矿产资源,同时,地质工作又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不踏遍青山难有作为。纵览老一辈地质学家哪个不是“踏遍青山人未老”?哪个不是在“山谷的风”的陶冶之下,建树伟业?因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只有献身地质,走进深山、戈壁、海洋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扩大自己的视野。
擎起希望的火炬,劈风斩浪,走向辉煌的明天!
Ⅹ 国土资源局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自查总结报告
自贡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查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
2006-2010年,我局的“五五”普法工作,在省国土资源厅、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的要求和部署,认真实施省国土资源厅、自贡市《五五普法规划》和《自贡市国土资源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2006-2010)》,紧密围绕全市和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加强领导,强化保障,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积极开展了普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自贡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按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电发〔2010〕44号)的要求,我局经过认真自查,自查得分为{ }分。现将有关工作开展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保障,确保“五个到位”
(一)组织领导到位。局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五五”普法工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领导班子责任目标,并建立了专门的领导及办事机构。及时成立“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组,“一把手”局党委书记、局长常玉华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局、市局各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根据人员变化的情况两次进行调整),将局办公室确定为“五五”普法工作专门办公室,选择优秀干部全面负责普法工作的日常事务,同时,相应成立了调解工作小组、矛盾纠纷排查小组、信息小组等组织,为“五五”普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规划落实到位。“五五”普法启动之初,我局在认真总结“四五”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就如何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和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结合工作特点,研究制定了《自贡市国土资源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2006-2010)》,明确了我局“五五”普法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教育对象、工作要求、方法和实施步骤,全面指导“五五”时期普法工作。在此基础上,每年还根据当年主要工作任务,制定了年度工作规划,还做到普法工作每年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使 “五五”普法工作规划得到具体落实,有效的促进了整体普法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三)制度建设到位。为使“五五”普法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职能和特点,根据“五五”普法的总体要求,定期召开普法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计划,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矛盾纠纷隐患,研究排查措施,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关制度。我局于2006年制定并印发了《自贡市国土资源局普法学习、检查、督促、考核、总结制度》,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全面加强“五五”普法工作。在各个年份我局还根据新情况、新形势对规划作适当的调整或补充,并制定各年度的法制工作计划,使普法工作真正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
(四)夯实基础到位。一是及时征订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书籍和报刊,为大家“充电”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二是设立并公布“12336”咨询电话,对外提供国土资源法律咨询,并建立了网站接受社会咨询和投诉,畅通与群众交流的渠道。三是购置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宣传车辆,为普法宣传提供物质保障。
(五)经费保障到位。我局每年将普法经费纳入财务预算,确保了“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确保了普法宣传资料征订、网站正常运营、宣传用车、普法培训班等工作落到实处,为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五五”普法期间,共投入经费近40万元,仅2009年6月25日举办“大地颂歌”第19个全国土地日法制宣传晚会就投入经费10万元。
二、突出地方特色,狠抓普法宣传,注重“五个结合”
为加大国土资源普法宣传,使全社会理解、关注和监督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我局在坚持日常宣传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 “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8.29”全国测绘法宣传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三大国土资源宣传平台,突出自贡市作为“龙之乡”、“灯之城”、“盐之都”的特点,扎实开展特色宣传,积极开展“送法工程”,积极推广普法先进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五个结合”:
(一)结合依法行政,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我局领导在坚持集中有计划地将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物权法、拍卖法、公证法、公务员法等相关行政法规作为普法教育培训重点同时,做到了普法从领导开始。局党委书记、局长常玉华多次亲自上门为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政府市长、市政府主席、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和秘书长等及时送去整套国土资源最新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促使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同时,组织编印国土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及政策小册子,深入农村和矿山企业,把法律送到企业主和农民手中。编制国土普法小人书和宣传手册送法进学校进课堂,普法工作从娃娃抓起。
(二)结合“阳光政务”和“行风热线”,开展普法宣传。积极组织人员收省厅举办的“阳光政务”,局领导亲自带队到市广播电台直播室,与全市听众进行交流。以此为契机,以听众咨询和反应的问题为载体,加强了国土资源法律的宣传,社会反响较好,宣传效果明显。
(三)结合全国土地日,普法宣传有声有色。我局把2006年至2009年中的第16、17、18、19个全国土地日作为普法宣传时段的重中之重,围绕宣传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做到了 “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文、网络有版,村村有标语,乡乡有展版”,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009年6月25日第19个全国土地日之际,我局投资近10万元,在春华广场独立举办了“大地颂歌”国土资源法制宣传晚会,数千群众观看晚会,并参与有奖知识问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把普法宣传融入到节目当中。
(四)结合乡(镇)干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开展集中宣传。我局根据省厅的部署,制定了专门的培训计划,并将普法宣传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共举办培训班4期,向镇村干部发放《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共计2000余本,参培2000余人,极大地提高了镇村干部的法制意识。
(五)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编写以国土资源法律知识为内容的小品、川剧等送戏下乡,以自编自演的形式在乡镇进行宣传演出;面向社会、深入基层,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征文、摄影、书画比赛,设立国土法规宣传月、建“宣传长廊”,将宣讲阵地开进了“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醒目位置设立高质量的宣传牌,组织干群观看国土执法纪实片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了干部群众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意识。
三、强化学习教育,着重培训提高,做到“双化”
(一)学习教育制度化。我局在普法工作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坚持与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学习制度化,充分利用党委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职工大会和学习日,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宪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公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物权法》等必学教材。注重加强对新出台的党纪政纪和业务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特别是领导领导干部积极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等国土资源政策及其配套文件,同时,积极组织本局干部职工参加省市开展的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和合格率都达到了100%。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还举办了《行政诉讼法》、《物权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信访条例》等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并邀请市委党校和市有关单位的同志进行具体辅导和讲解。
(二)培训提高经常化。一是组织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国家、部、省和市级组织的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班学习,并做到领导带头。特别注重新进公务员、初任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上岗培训工作,把上岗培训合格作为一个任职或上岗的一个前置条件。自2006年以来,送培达{ }人次。二是建立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培训工作。2006年以来,重点加强了对《土地管理法》、《行政许可法》、《信访条例》、《公务员法》、《廉政准则》、《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以及征地拆迁、建设用地征收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 }期,参培{ }人次。通过普法培训,既增强了各级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又扩大了普法宣传员队伍,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能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在协调纠纷中得到广泛持久地宣传教育。
四、严格规范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做到“六个实现”
(一)依法制定范性文件,实现制度管事。强化了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规范文件制定取得丰硕成果。“五五”普法期间,制定并以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的名义出台了《自贡市建设征收土地补偿补助安置办法》(自贡市人民政府第65号令)、《自贡市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共{ }个。
(二)实行窗口办文制度,实现政务公开。我局建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国土资源服务窗口,把素质高、业务强的骨干选派到窗口工作。按照依法行政、公开公正、务实便民的原则,健全了《首问责任制》、《业务工作办事流程》、《为民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对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公开行政事项的具体内容、办事程序,及时将行政收费、罚款标准和依据、收缴结果向社会公开。建立了政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坚持内部会审制度,实现民主决策。建立和加强对局领导班子的制约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实行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公开。完善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局长办公会议制度》和《党委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对法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和全局重大事项都建立了内部会审制度,在组织人事、职称评聘、工资调整、重大业务事项、重大业务开支、重要的基建项目、设备购置及用地审批、规划审批、土地登记发证、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处理、大额经费使用等一律进行会审,实行集体决策,不搞“一言堂”。同时,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情况和机关管理中的敏感问题,及时向全系统干部通报或公布。
(四)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依法决策。聘请我市知名律师担任常期法律顾问,遇到重大事项,特别是程序性很强的具体事项,都及时召开了联席会议,充分听取法律顾问意见,在发挥集体智慧实行民主决定的基础上,坚持实体和程序“两手抓”,促进具体事项运作的实体和程序“双合规”。
(五)开展作风行风建设,实现优质服务。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作风和行风建设,坚持作风行风建设长抓不懈,建立健全加强作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局领导到中层领导都能带领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注重程序性法规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服务意识。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事效率,2009年4月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启动了为期6个月的“强服务提效率树形象”活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六)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实现依法行政。制定、完善了《自贡市国土资源系统行政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度》、《执法责任检查考评制度》等相关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常抓常新。将执法工作量化到岗、责任到人的标准,层层签订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执法责任。积极完善了社会监督机制,邀请市人大、市政协视察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贯彻情况,主动接受的监督,在近几年的民主评议行风中都得到了好评。
五、“五五”普法成效显着,体现出“五个明显”
(一)法律意识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自学性,提高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国土资源的水平,养成了依法办事的习惯。行政管理相对人和服务对象依法用地、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社会公众大力支持我局依法管理国土资源的良好局面。
(二)行政执法明显规范。“五五”普法期间,在案件查处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履行法定程序,特别注重执法程序的具体操作,真正做到适用法律正确,执法程序合法。注重搞好内部执法监察,执法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明显提高。2006年以来,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 }件,查处率100%。没有发生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
(三)信访案件明显减少。为了能够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我局根据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的特点制定完善了《信访案件查办制度》、《群众来访接待制度》、《人民来信办理制度》、《信访工作人员守则》、《信访工作制度》等各项制度。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处置,对批转到各相关镇、各相关股室处理的信访问题,要求及时给予书面答复和解决,并将办结情况限期向分管领导作汇报,使“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的信访工作要求落到实处。2006年以来,共接待法律咨询达{ }人次,群众来访{ }起、来信{ }件,办结率100%,比“四五”普法减少{ %}。
(四)资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五五”普法期间,我局按省市部署,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土地和矿产市场秩序进行了整治和规范。一是查找自身问题,认真加以分析和整改;二是建立工作制度,层层抓落实;三是依法处理,严格规范土地矿产市场;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整治,使土地矿产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产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五)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为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我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并按照省市的要求,开展了废、改、立工作,审批事项和程序明显规范。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效能建设。制定了《建设用地审报流程表》、《土地登记发证审批流程表》和《采矿许可证审批流程表》等工作流程,对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进行了明确。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国土资源办事窗口,及时受理办事单位和群众的报件,对所有业务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套资料内部流通的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
六、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思路
“五五”普法期间,我局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普法学习上还存在实用主义思想。二是在学法用法上主动性不够。三是在普法学习对象上发展不平衡,普法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创新不够。
针对以上情况,我局下步将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普法学习,真正在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上下功夫。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对《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行政许可法》、《国土资源听证制度》、《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用法律法规武装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
二是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严格土地征用程序,严格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三是进一步抓好土地矿产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坚持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依法查处,加大对非法占地、非法交易、擅自圈地、无证开采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典型违法案件予以曝光。
四是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教育,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使每一名干部职工都牢记服务宗旨,自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真正把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全面推向一个新台阶,为积极。
五是及时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经验,积极谋划“六五”普法规划。对照“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标准,全面总结五年普法的经验、教训,把这次检查验收作为推进工作、务实创新的契机,理清工作思路,超前思考“六五”普法规划,为“六五”普法奠定良好基础。
附件:自查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