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小学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什么东西跟小艾同学漂亮 2024-11-19 04:01:44
拜访同学时该说些什么 2024-11-19 03:43:40
怎么使用刀具基础 2024-11-19 03:31:27

小学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6-15 16:09:19

A. 小学生健康教育讲稿哪儿有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小学生健康教育》
一、目标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在中小学校中,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青少年作为主要受教育者,开展适宜、适时的健康教育,其总目标为:
1、增进儿童青少年的卫生知识,明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
2、使儿童青少年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二、要求
1、使儿童青少年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认识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措施等诸因素与个体健康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作用。逐步自觉地形成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卫生观念。
2、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了解自身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三、适用范围
本基本要求以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对健康教育(包括青春期教育)的要求为依据,在全日制6年制小学1-6年级或5年制小学1-5年级和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在目前已经具备师资等条件的省、地、市各级中小学校要求开设每周至少一学时的健康教育课,而尚无条件者,鼓励可由不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逐步过渡到定期的健康教育课。
四、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按小学和中学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和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从总体内容上看,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均分别分为八大部分:
小学阶段;
第一部分:人体的主要解剖生理知识
第二部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第三部分:合理营养与健康
第四部分:环境卫生与健康
第五部分:体育运动与健康
第六部分:常见疾病的预防(含常见地方病)
第七部分: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第八部分:心理卫生
在编排中小学各年级的健康教育内容时,要以各阶段健康教育大纲的规定要求为依据,贯彻反映各阶段健康教育的总体内容,同时,还要参照教育学的原则,体现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学生参与等项基本原则。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第一部分 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
1、从人体的外部形态了解人体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作用,了解眼、耳、口、鼻的基本功能。
2、初步了解人体内部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的所在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懂得如何爱护人体这些器官的基础知识
3、学会身高、体重、脉博的正确测量方法,懂得其测量的意义。
4、在小学高年级(5、6的级)时,适当加入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点和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女孩月经来潮、乳房发育、男孩变声等)。
第二部分 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常剪指甲、早晚洗脸、睡前洗脚,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不吸烟,不吸烟的标志,吸烟危害健康;生活作息要有规律,睡眠充足,坚持午睡,劳逸结合。
2、口腔卫生:早晚刷牙,刷牙的正确方法,怎样选择牙刷、牙膏。
3、用眼卫生: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如何做眼保健操,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4、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讲究仪表美。
第三部分 合理营养与健康
1、初步认识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和水。
2、食物是提供各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3、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不偏食、不挑食、定时定量进餐,暴饮暴食的危害,吃早餐的必要性,少吃零食。
4、预防食物中毒,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5、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不洁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6、水与生命: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
第四部分 环境卫生与健康
1、健康的三要素:日光、空气、水。
2、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废物、噪声)的危害。
3、保护环境的美化,爱护益虫、益鸟和花草。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室、家庭居室的采光和通风。
5、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讲究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6、消灭蚊、蝇、虱、蟑螂、臭虫、老鼠。
第五部分 体育运动与健康
1、体育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和水,锻炼身体、坚持做广播操。
2、户外活动的好处,课间活动的作用与方法。
3、劳逸结合,如何安排一天的学习,锻炼与休息,怎样度过休假日。
第六部分 常见疾病的预防
1、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的一般传播途径,怎样预防这些传染病。
2、计划免疫的意义,小学阶段应该完成的预防注射。
3、小学阶段常见病的预防:沙眼、近视、龋齿、脊柱异常弯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
4、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蛔虫、蛲虫、钩虫、鞭虫。
5、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肝炎、菌痢。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流感。
7、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对某些常见地方病的预防。如血吸虫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氟中毒、克山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以及疥疮、头虱、冻疮的预防、中暑的预防。
第七部分 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1、交通安全:识别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和锻炼中的安全:不做危险游戏,燃放鞭炮注意安全,体育课的衣着要求,运动前做准备活动,游泳注意安全,溺水的预防。
3、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砸伤。
4、预防触电、烫烧伤、煤气中毒、气管异物。
5、一般外伤的简易处理:止血、包扎。发生意外伤害要及时求医。
第八部分 心理卫生
1、人体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心理健康有益于身体健康。
2、保持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与父母、同伴、教师和睦相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团结互助、尊重他人、正确对待身体残疾的同伴。

、健康教育课: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发育水平和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主动注意持续时间短,内抑制较差,学校可采取图片、幻灯、故事、儿歌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形象化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活动范围增大,视野日益开阔,爱提各种问题,学校可搜集问题,进行逐一解答。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卫生科普小读物,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中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学校可增加课堂讨论等形式,帮助他们更广泛地探讨健康成长的相关问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校可采取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学生们的需求,深入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此外,学校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将健康教育课与相关科目如自然、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相互配合,作为单一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2、健康教育活动:为使学生加深健康教育课堂印象,促进学习效果,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助、互助意识和自我教育效果。如:组织以健康为主题的班队会、团会、知识竞赛、手抄报、夏令营等。

3、健康教育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咨询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对小学生开展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对待集体生活、怎样对待长辈、怎样结交朋友等内容进行教育;根据中学生独立意向发展快、社会交往频度增加、正处于身体发育旺盛期、对情感问题比较敏感的特点,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异性同伴关系,如何明辨是非、增强对不良行为的抑制能力,如何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等内容进行教育。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总之,学校只有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中心环节,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明确责任,才能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B.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2、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3、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4、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转变,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令人堪忧。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更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

小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

(2)小学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扩展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

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参考资料来源:教育部 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C. 小学生健康知识讲座需要哪些内容

1、心理保健
2、预防近视
3、环境卫生
4、预防感冒十法
5、家庭卫生
小学生心理知识讲座:

1、学习与休息
2、怎样治疗感冒
3、流脑症状及预防
4、预防肺结核
5、预防白喉

D. 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2、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3、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4、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转变,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令人堪忧。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更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
小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
(4)小学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扩展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
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E. 2016健康教育讲座内容有哪些

一、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二、健康教育在创建卫生城市中的作用是: 

1、进行社会动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创建卫生城市氛围。

2、传播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市民健康素质。

3、改变个体和群体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三、常见的有损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 

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心胸狭窄等。

(5)小学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扩展阅读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应该从小学开起,不同学段开设不同深度的健康教育教育课,让学生形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完整社会人,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F.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有哪些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如下:

1、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2、常见的有损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心胸狭窄等。

3、薯仔发芽后,能产生一种叫龙葵素的有毒物质,并主要积存在薯仔的芽上和芽眼部,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

4、烟熏食品含有致癌物,而且通过加工很难除去。因此,应少吃烟熏食品。

5、每次看电视不要超过2小时,连续看电视1小时后,应起来活动5~10分钟。

G. 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讲座内容有哪些

小学生养成教育讲座稿;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初探;1、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2、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3、小学生心理潜

小学生养成教育讲座稿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 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学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初探
1、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2、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小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途径,学校心理辅导可通过三条途径实施:一是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成长的过程中成长;三是在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中,针对学生一般倾向性心理问题和个别、特殊的心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诊断、设计和帮助。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以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辅导为辅,方式上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以行为主。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途径的初探
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开设心理学课、心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初期,这种方式也比较易于为教师所掌握。但从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来说,其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心理辅导的作用不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要改善学生情绪状态、转变态度、养成必要的社会技能等,所有这些单靠知识传授是难以奏效的。
2、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小学生养成教育讲座稿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途径、一种教育技术,同时也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有生力量之一,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 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因此,小学就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初探
1、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2、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小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途径,学校心理辅导可通过三条途径实施:一是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成长的过程中成长;三是在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中,针对学生一般倾向性心理问题和个别、特殊的心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诊断、设计和帮助。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以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辅导为辅,方式上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以行为主。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途径的初探
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开设心理学课、心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初期,这种方式也比较易于为教师所掌握。但从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来说,其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心理辅导的作用不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要改善学生情绪状态、转变态度、养成必要的社会技能等,所有这些单靠知识传授是难以奏效的。
2、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这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一般都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其特点在于: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选取上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通过这一途径开展心理辅导的好处是: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学生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教学班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将心理辅导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只是如何在班级活动中考虑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实行个别化对待,则是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习辅导是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4、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有些小学开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动,就是信函咨询的一种形式。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一所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时无论以什么途径为主,如果不以个别辅导相配合,则其辅导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背景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这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一般都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其特点在于: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选取上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通过这一途径开展心理辅导的好处是: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学生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教学班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将心理辅导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只是如何在班级活动中考虑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实行个别化对待,则是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H. 如何开展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潘嘉颖家长转载)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着重对学生进行认清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自我、保健自我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接受。而现代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项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质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机制和事实。坚持这一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人的外部活动的客观事实出发,如实地反映心理健康现象的本来面目,并以实践检验的标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的人,因而我们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就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为了更好地贯彻客观性原则,在研究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二,收集资料要如实地记录被试者的外部刺激、机体反应、行为表现及口头报告,不能用推测、臆测代替客观事实;第三,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包括相互矛盾的事实,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最后结论。 (二)动态性原则:由于教育客体的年龄、文化、生理都在不断的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动态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系统论原则主要体现在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和自我组织性上。交流是人的重要特征。任一个体,不管他内心的想法如何,实际的表现怎样,他都是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各种因素的“交汇点”与“聚集地”。因而,对他们要从心理状态、过程、特点、意志、品德等方面加以分析。进行系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体性原则:尽管学生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当,在具体的阶段、具体的时间,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还应当具体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确有成效地解决有关问题。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遵循具体性原则。 (五)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知道,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在教育心理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上、方法、方式上,要考虑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均应考虑对学生良好的教育影响,注意不要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 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主观问题、客观问题及行为习惯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抑郁 。 小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纪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这类学生不调皮,不影响课内外秩序,往往不为老师、家长所注意,但随着心理障碍、不良情绪发展,他们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抑郁性精神病患者,有的甚至会出现自伤、轻生等行为。 2、不良品行。 一些小学生打游戏机、看录象片上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纪律松散,学生责任心差。有的玩扑克牌赌博,进行小偷小摸。常常隐瞒、撒谎欺骗老师与家长,与班级同学不团结,单独行动不合群,极易生气发怒,好打斗而且凶狠,对老师的教诲感到厌烦,对同学的帮助有抵触情绪,对家长的教育无理反驳,恼怒顶撞。例如:我班有一名女生,平时在老师眼里是个乖巧、老实、本分的孩子,可竟然干出偷同学东西的事情,一连偷了三次,结果最后一次被同学逮住,问其原因,是因为看别人的东西漂亮、自己想占为己有,而且早在一年级就有小偷小摸的不良品行。由此可见这也是习惯问题。 3、厌学。 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一科基础差,补差补习有时不及时,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思想分神,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抄袭他人的,或干脆不做,对老师的批评抱无所谓的态度。这些学生消极、自悲、性格内向,对学习失去信心,对班级集体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通常很任性,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这种厌学情绪有时是受别人影响的,有时是在影响着别人。 4、逆反激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反负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什么都要对着干。有的虽暂无明显表现,但由于平时性格内向,不为他人所关注,其怒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方式释放、宣泄出来,如无视学校纪律,与老师、家长顶撞对抗,公然离家出走,违法甚至犯罪等行为也偶尔发生。 5、挫折。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是指事物进行得不顺利、失败、失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则是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内心冲突时的情绪状态。这是存在于小学生身上的一个客观问题。挫折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达到预定目标而陷入挫折的情境。例如:一个急于完成学业并担负家庭重担的学生,由于成绩不好而不能如期毕业;一个品学蒹优的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却找不到理想的职业或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和重用,都会产生挫折感。自然灾害的发生,亲人的生离死别等等,都是引起挫折感的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个人的身体、心理条件差、知识、能力不足,防碍目标的顺利实现,也会产生挫折。例如:个子太矮,无法当篮球运动员,肢体残缺的学生无法参加体育活动,智力水平不高,不能考入重点中学,先天残缺,无法如愿以尝实现理想,等等。这些主观上的个人原因,使之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也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挫折感。 面对挫折学生较常见的反映方式: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气愤,直接发泄怒气或找替罪羊;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固执己见,坚持错误;推卸责任,压抑情感,情绪消极低落一蹶不振;用过激手段伤害自己或他人。受挫折消极心理表现:(1)攻击。受挫者把攻击直接指向使其受挫的人或是事。由于受挫后,引起内心的愤怒、怨恨,表现出怒目而视,反唇相讥、破口大骂、讽刺挖苦、打击他人。有时寻找“出气筒”把“气”出到无关的人或物上去。(2)固执 。有的小学生需要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不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而是盲目地采取某种无效动作,一意孤行,不听从家长和老师、同学的劝告。(3)倒退。有些小学生受挫后,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如在学习中受到老师的批评后,会象幼儿园的小孩子一样嚎嚎大哭,或装病不来上学。(4)逆反。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不仅是一意孤行,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绪,对正确的盲目的坚持反抗、抵制与排斥的态度。(5)妥协。从表面看,看似认同或接受,可从学生内心却不愿意接受。委过于人,以此释放多种精神压力、心理压力。(6)压抑。受挫后,用意志力压抑愤怒,焦虑的情绪,把它们埋在心底,而流出正常的情绪状态,这对身体有害。 三、由此可见,上述种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确实是不容忽视的大事。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人格和的心理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总是要承受来自环境和成长带来的压力与矛盾。这些困惑、不解、矛盾、压力,难免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冲突,出现某种心理障碍。这时,教师应随时随地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消除疑惑,最终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目标。从这一层面上也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人格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曾做过一个试验,他把学生分成几个班级,各班级学生所做的作业相同,但各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却不一致。有的表现出一种独裁的态度,有的对学生特别关爱。实验表明,前者有变得精神沮丧,同学互相倾轧,不能合作,并把对教师的怨恨,报复在无辜的同学身上;后者则彼此和睦相处,在公平、和蔼、正直、互助、合作等社会品质方面,也获得充分的发展。(二)对学生多一点爱心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克服小学生的心理障碍,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颗爱心,以炽热的母爱之心,满腔的热情,出字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教育他们,以母爱恶的温情去感化他们,以诚挚的情感去启迪他们的心灵。因为有爱心就有高度的责任感,勤于观察留心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那些属于心理引起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分析其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给予疏导教育。如有的后进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就沉淀着太重的负荷心理脆弱,感情上受到压抑;有的学生因家庭不和缺乏应有的温情爱抚,使之形成孤僻的性格;有时由于学习成绩差而旷课逃学,自暴自弃。这就要我们老师对这些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以真诚的爱心去塑造他们的心灵,开发他们的智慧。 有这样的一个事例:有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不幸丧母,父亲又长年瘫痪在床,她陷入极度悲痛之中,她觉得天塌了,自己从此没有依靠,感情一下子处于崩溃的边缘。她不敢去上学,甚至不敢上街,终日在家泪水涟涟。班主任老师去家访,安慰她、关爱她、鼓励她,寄予无限的温情、母爱,老师还组织同学们经常三五结伴去看望她,轮流替她补课,重温班集体的温暖。在学校、老师、同学们、以及社会的关怀下,这位同学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回到学校班级,表现更加突出,各科成绩均居年级首位,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初中。这真是母爱温情拯救了一个孩子,培养造就了一个孩子。一位哲人讲过: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盲人的艺术家。因此要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一些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蘅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理的积郁情绪宣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积极开展班级问题活动,使他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当然小学生身心健康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造成其心理障碍也因人而异,我们要倾注一片母爱之心,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信任、爱是尊重、爱是鞭策、爱是投入、爱是力量,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无论你是否有明确的承诺,都会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老师对学生如果没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源。针对具体的个性区别对待,灵活运用,标本兼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习进行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如小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主意识等。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1.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2.慎用测验,要科学准确地诊断心理问题而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3.与家庭密切配合,帮助家长提高心理辅导水平,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心理辅导合力。 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1、心理谈话咨询。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现状,并在谈话过程中对了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辅导,指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2、心理行为训练。即针对个别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设计专门的活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训练达到提高某种心理品质的目的;3、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疾病)的学生,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验和诊断,找出心理病因,在运用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如任职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法、模仿学习法、行为排演法、心理分析法、森田疗法等,都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四)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班级主题活动是班级活动的主要类型,而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则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开展活动,内容集中,教育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记性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班会活动中有许多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以什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呢?可以这样来认识:学生愉快的学习生活,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保持镇静,能忍耐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与同伴、同学、朋友之间友好相处、融洽的关系。(五)向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利用心理健康课、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读书角等舆论阵地,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人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的开展。这一些学校组织的意义在于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响文化和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责任;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应注意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的开展下去。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接管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12)班 潘 嘉 颖(转载)

I.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有哪些

第一类,一般性健康教育:帮助了解增强个人和人群健康的基本知识。这是健康教育的基础部门,奠定对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解,也是个人在生活中必备的生活常识,对提升生活技能,增强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类,特殊健康教育:针对社区特殊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这部分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会涉及到许多疾病的了解。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这些健康问题。这部分内容最主要是教导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或者他人的健康问题。

第三类,卫生管理法规教育:了解法规,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

第四类,健康意识教育:提升个人和群体对健康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念。

健康行为有:

第一类,个人行为: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服装整洁等。这是健康行为中的主要内容,是塑造一个人健康生活体魄的基本生活习惯,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

第二类,群体行为: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习惯,遵守交通规则,规避意外交通事故,积极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

健康教育和健康的行为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基础。应该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健康行为的养成,才能提升孩子在未来的生活素养和生活水平。同时健康生活应当从个人做起,才能营造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创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