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手足口病的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筑梦人歌词有哪些 2024-11-19 06:26:33
济公和西游记哪个经典 2024-11-19 06:20:39

手足口病的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6-15 06:44:10

A. 手足口病的知识你知多少

手足口病是全球都有的一种传染病,而我们国家在08年安徽阜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后,就把手足口病定为法定传染病。进行严格的监测。

关于手足口病家长问得比较多的是以下七个问题:

1、孩子得过手足口病是不是以后就不会被传染了?

非常遗憾,手足口病和流感一样,是一种多变的疾病,现在发现有20多病毒可能会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比如这次孩子得过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下次可能还会得柯萨奇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

6、手足口病有什么预防措施吗?

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不要出去了,家里孩子用的所有东西,无论是杯子,毛巾,餐具,玩具,衣服都要注意消毒,甚至了孩子拉了大小便后她的坐便器也要注意消毒。

手足口病高发期就不要带孩子出去人多的地方了。

孩子一定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用洗手液洗手。

给孩子喝煮开的开水,不要喝生水。

7、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16年我们自主研发了一款手足口病疫苗,主要针对5岁以下孩子,主要预防的是容易引起重症的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家长在孩子6个月后尽早注射。早接种早预防。

关于手足口病,你有什么想说的?

B. 手足口的防范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一个自然的周期,7到10天可以自愈。少数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并发脑炎、肺炎等疾病。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被污染的手以及其他日常用品传播。

手足口病

为何多发于孩子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是疾病感染的高发人群。

为何多发于孩子?周晓勤主任解释,孩子的免疫力较成年人要低,特别是2岁以下宝宝的免疫力尚不足成人的一半,因为新生宝宝过了6个月,其体内的母体免疫球蛋白彻底耗尽,而宝宝的自身免疫系统还不完善,主动免疫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侵袭;而且因是初次感染,体内没有抗体;再则,5岁以下的孩子顽皮,喜欢在地上摸爬滚打,卫生习惯尚没养成,饭前便后不洗手等。而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了相应抗体。

如何判断

孩子是不是重症

武汉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梅红介绍,大多数孩子罹患手足口病后,表现为比较轻的症状:如发热、手足口等处有红疹,这些孩子往往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对症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注意隔离休息,一般7至10天即可痊愈;只有少数的孩子会转变为重症患儿,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因为这些孩子如不及时治疗,控制并发症,会因为多种并发症如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而导致死亡。

那么,对于不会表述不适的孩子,家长怎样观察判断,才能避免手足口病由轻症转成重症呢?

梅主任强调,家长应注意两看:一看孩子的体温情况,孩子持续高热(体温在39℃以上)超过3天;二看孩子的精神状况,精神差嗜睡或烦燥不安甚至抽搐。发现这样的情况就要高度重视,及时送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可能会多次感染

很多妈妈有疑问,自己家宝宝去年才得过手足口病,今年又发现宝宝的嘴巴有溃疡,手上出了红点,再次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孩子妈妈很不理解,宝宝患过手足口病,为什么现在又患上了手足口病?

周主任解释:能引起手足口病的不是单一病毒,而可以是一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和EV17型等二十几种(型),如果被某种分型的病毒感染后,体内只对这种分型的病毒有了免疫力,而不可能对其他分型的病毒也产生免疫力;而且病毒也存在变异可能。所以,一次感染后,可能再次感染而患病。

不愿进食是发病信号

在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的现在,家长就应开始密切观察。因为孩子身体不舒服不会表达,就需要家长的“火眼金睛”及时发现问题,每天检查孩子的小手小脚,看看是否出现了红色的皮疹。

虽然手、足的皮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但其实口腔内的皮疹才是较早出现的症状。口腔中的皮疹一般长在口腔接近咽喉的部位,平时很难看见,家长也很难察觉。婴幼儿不会表达,所以家长要特别留意宝宝的“疼痛语言”。长在口腔里的皮疹会让宝宝非常疼痛,连咽口水都痛,所以他们就会抗拒吃东西。因而,如果宝宝出现吞咽困难、抗拒吃东西、频繁流口水等情况,家长就应该警惕起来,检查一下孩子的口中靠咽喉部位有没有长皮疹。

如果孩子接触了其他患病儿童,一般3~7天后就会出现症状。如果有接触史,更要密切注意。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针对当前手足口病频发的现象,预防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周主任指出,将手足口病病毒带给孩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托幼机构中已经患病的孩子,二是每天与孩子密切接触的可能沾染病毒的家长。所以,预防手足口病,一定要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幼儿园的卫生。

由于家长外出的场所较多,接触人群较为复杂,手部接触物多样,建议家长们在回家后,先把外出时穿的外套换下来,彻底清洗双手和脸颊,以免在与孩子亲密接触时把病毒传染给孩子,同时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避免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

此外,应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习惯,保持玩具清洁,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及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动作。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C. 求视频:小儿手足口病防治类专题讲座 小儿这种病如何治疗有效且伤害小,饮食和生活等方面应注意什么

由于这种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下述治疗措施: ①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等。 ②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③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饭后漱口。 ④局部可以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⑤当小儿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一般1~2周可以自愈。如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小儿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儿可以口服板蓝根冲剂以预防。严重的住院治疗啊。

D.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哪些

你好,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而且在照顾患病儿童的时候,家长自己也要有一定的预防意识。虽然手足口病是儿童疾病,但大人也会感染上手足口病。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高发季节,预防手足口病,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吃的食物要煮熟,多喝开水,衣物被子要勤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而对于婴幼儿来说,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物,奶头也需要保持清洁。而且因为手足口病具有高传染性,如果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一定要进行7天左右的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别人。

E. 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防治知识

你好!手足口病是丙类传染病!传染病有几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已感染的病人或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有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3-5岁以下为易感人群。本病原因是多病源致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个人预防手足口病应做到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至于治疗,要到医院根据具体情况用药。

F. 什么是手足口病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宝,你希望你的孩子健康地长大。手脚和口腔疾病是一种易感染的疾病,特别是在五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在四季感染,每年从4到6月到达峰值。一旦孩子感染了手和脚部和口腔疾病,有必要发烧多氧疱疹。如果你患有梅欧水肿,那条件是严重的,它也可能导致死亡。孩子有手足口病不能恐慌,对症治疗是关键。

G. 有谁可以介绍一些手足口病的知识

【1】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是由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COXAOHIE)病毒A组16、5、9、10型,B组2、5型,新肠道病毒71型以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本病全年都可发生,其中6~8月份为发病高峰
【3】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嗜睡、频吐、甚至抽搐,也有的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腹痛、手脚发凉等。如出现这些情况多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病症
【4】(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H.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如何应急■ 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并上报卫生管理部门。

■ 发现幼儿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通知其所在幼儿园并上报教育部门。

I.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小儿为主。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6.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J.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dDbAlMtL1rzelRlA7asHrg

提取码: vjhw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以知识问答的形式讲述了手足口病的特点、症状、传播途径、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和预防等方面知识,对于人们认识、预防、阻击手足口病具有积极意义。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语言通俗易懂,并配以40多幅精美的手绘插图,可读性较强。作者是广东省疾控中心的专家团队,其中,何剑峰、孙立梅作为省疾控中心的首席防控专家,他们以幽默好玩的语言风格告诉广大读者:手足口病可防、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