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数学的小知识(10个)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着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着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
㈡ 数学知识都有哪些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都涉及数学知识,不过最基本的不外是幼儿园、小学所教内容:认识数字大小、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最多加上分数、小数的知识,基本上就是日常都要用到的数学知识,熟练掌握运算以及所谓“应用题”的解决,再掌握一点关于面积、体积的计算更好。至于其他“数学知识”,即使顶尖数学家恐怕难以说清楚“数学”最终包括哪些内容,因为科学技术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㈢ 关于数学的知识有哪些
如下:
1、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2、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3、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4、数学被应用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一般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促成全新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也就是数学本身,而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标。虽然有许多工作以研究纯数学为开端,但之后也许会发现合适的应用。
㈣ 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同时 这也是多项式(a+b)^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二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具体的用法我们会在教学内容中讲授。
在国外,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㈤ 生活中涉及到数学知识有哪些
1、数学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已逐渐成为了设计与构图的主要工具,其不但属于建筑设计的智力资源,还是降低技术差错以及建设实验的有效方式。
比例,以及和比例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布局、均衡以及尺度等均属于组成建筑美感的重要因素。正确、和谐的尺度与比例则属于体现建筑结构的主要条件,特别是对黄金分割比例的应用能够让建筑物所具备的美感达到极致。
2、数学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3、数学不等式在购买中的应用
去水果店买苹果,购买苹果方式不一样:每次花一样的钱,不管苹果的价格是怎样的,只买这么多钱的苹果;每次就买同样重量的苹果,也不管苹果的价格怎样。那么,可能就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在购买相同次数情况下,哪种方式的买苹果的平均价格最少,这就涉及到不等式的应用。
4、数学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它反映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likelihood)大小。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抽奖、体彩、工厂次品率等的估算。
例如,从一批有正品和次品的商品中,随意抽取一件,“抽得的是正品”就是一个随机事件。设对某一随机现象进行了n次试验与观察,其中A事件出现了m次,即其出现的频率为m/n。经过大量反复试验,常有m/n越来越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常数。
5、数学利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信用卡渠道在银行规定的期限内归还资金,一旦超过了规定期限,则就是根据时间的长短对利息进行收取。在对利息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就会运用到数学利率,若熟练的掌握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就能够通过数学利率来计算各大银行信用卡在逾期利息方面的收费标准。
㈥ 数学课外小知识
小朋友乖~~哥哥给你讲个关于数学的故事哦~~留心听啦~
在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有个叫塞萨的人,精心设计了一种游戏献给国王,就是现在的64格国际象棋。国王对这种游戏非常满意,决定赏赐塞萨。国王问塞萨需要什么,塞萨指着象棋盘上的小格子说:“就按照棋盘上的格子数,在第一个小格内赏我1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赏我2粒麦子,第三个小格内赏4粒,照此下去,每一个小格内的麦子都比前一个小格内的麦子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我吧。”国王听后不加思索就满口答应了塞萨的要求。但是经过大臣们计算发现,就是把全国一年收获的小麦都给塞萨,也远远不够。
小朋友,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哈哈,哥哥高水平你个中的奥秘!
赛萨的话没有错,他的要求的确是满足不了的。根据计算,棋盘上六十四个格子小麦的总数将是一个十九位数,折算为重量,大约是两千多亿吨。国王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却用其无知诠释着知识的深奥。
㈦ 有关数学的小知识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㈧ 数学有哪些知识
加减乘除,小数分数,单位换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