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老款轩轩经典车重是多少 2024-11-19 14:23:55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6-13 01:37:45

A. 关于健康讲座的开场白及结束语

各位老师们: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仅指躯体、生理的健康,还就应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对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来说,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往往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必须的宣泄的困惑。再者,我们的同学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往往被家长们呵护为小太阳、小皇帝,所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加之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变化,烦躁、冲动、压抑、自闭等心理现象屡有发生,这些状况如果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烦恼、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因此,对我们广大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这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我们的“美女专家”王丽梅老师为大家做青春期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下面,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王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王丽梅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曲师大附中老师。学生处主任,曲师大特聘心理辅导老师,济宁市特级教师,教育硕士,多年来一向致力于学生的心理教学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自2006年开始,王老师就开始从事心理健康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先后参加过10多个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坊和相关业务培训,近几年来,针对青少年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开展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关爱未成年人心灵,并多次开展了社会公益性学生心理调适讲座、亲子沟通研习会,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先后被山东健康联盟委员会评为山东省辅导员培训特聘教师,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誉。

下面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老师为大家做精彩的讲座。

结束总结,王老师从心理学视角和大家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几个策略,引导各位老师们能够重视并发挥心理规律和心理现象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职业幸福感,化地实现自我价值感。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老师为大家做精彩的讲座。期望这是一个开始,也欢迎王老师常到春秋“坐坐”。

B. 学校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C.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具体的意义在哪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就是:增加心理健康意识,增加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人生阅历和专业知识的同步成长。

具体的意义是:调试和排解心理上的困扰,使其拥有健康的心态。

接下来送给大家几个健康法宝:

一、学会微笑

在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一笑解千愁”。笑能让我们的生活轻松和愉悦,是一种愉快情绪的自然流露。它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有利于消除心理疲劳,活跃生活气氛。微笑能放松自己,微笑能让自己开心。

小不仅有这些优点,笑还能治疗心病,传说,在清朝有位县太爷,因患心病整天愁眉苦脸,吃不好、睡不好,日子长了,只见他日渐憔悴,家人到处求医,疗效甚微。有一天,当地一位医术高明的老郎中得知此事,便上门诊病。

在为县太爷把脉之后,一本正经地说:“你乃是得了月经不调之症。”这位县太爷听了立即笑的前仰后合,说:“此言谬也。”

便把郎中逐出。后来,这位县太爷逢人便讲此事,每次都笑声不止。谁知没多久,他的病竟好了。这使他恍然大悟,这是郎中的绝妙之处。其实,这就是用“笑疗”治愈了县太爷的抑郁症。

“一笑解千愁”“笑一笑,十年少”,老师们,多多用用这个健康法宝吧,它不仅能让我们变得开心,也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轻松,更和谐。

二、换一种想法

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有时,某件事会让我们有一种绝望的感觉,这时候我们不妨换一种想法,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一个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的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

第一个,他梦到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

第二个,他梦到自己走在雨中,戴着斗笠还打着雨伞。

第三个,他梦到自己了和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却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刻的意义。于是秀才赶紧去找算卦先生破梦,算卦先生听完他的讲述后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别赶考了。”

秀才不解,算卦先生说:“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伞,不就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了躺在一张床上,却是背靠着背,不就代表没戏了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里收拾包袱准备回家了。店老板见了非常奇怪,问:“明天不是赶考吗?怎么要走了呢?”

秀才把做的梦和找卦先生破梦的事一五一十地根店老板一说,店老板乐了:“哎呀,正好我也会破梦,问哦觉得这梦应该这样:高墙上种白菜,不就是高种吗?下雨天戴着斗笠还打雨伞,不就说明你有备无患吗?跟你心爱的表妹了躺在一张床上,不正好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到了吗?”

秀才一听,感觉有道理。于是就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考中了探花。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想法,会换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三、体验幸福

有一个女老总,今天上街散步,她发现有一个男士,蹬着三轮车,车上装满一车废品,车上坐个女士,跟他一块儿瘦废品,两人面对面谈笑风生,笑逐颜开。这个女老总就看不明白了,两个捡破烂的,有啥这么高兴的呢?

她又想,假如一个男士开奔驰,身边做个女士,奔驰里的两个人幸福呢,还是废品车上两人高兴呢?请你回答我。

然后又是那句话:就是还不知道呢!一位哲学老师是这么回答的,捡破烂的高兴,因为他们俩今天的目标实现了,而且实现目标的机会不多,挺高兴的,所以这样的原理告诉大家:幸福与财富、性别、年龄无关。幸福由思想造成。幸福由比较产生。

有一个企业,每年都发大量的奖金,今年不景气了,没奖金。然后员工们就怨声载道:完了,没奖金。那段时间,公司里弥漫着一股消极情绪。老总把副手找过来了:今年不景气,没奖金,我们准备裁员发奖金,如何裁法,大家回去拿个方案,先保密。

结果,不出三天,谈话声陡然变了:裁员了,裁谁呀?年终大会开始了,员工们提心吊胆坐好了,瞪着眼睛看老板,不知道他的嘴里会吐出点啥!

老总左扫描一眼,右扫描一眼,然后开始说话:今年不景气,准备通过裁员,给剩下的人发奖金,考虑到饭碗比奖金重要,我们决定同甘苦共患难,不裁员。大家一看不裁了,心里的石头一下落地了,哇哇,鼓掌。

这时,老总又扫描了一下下面说:考虑到大家很辛苦,我们还是咬咬牙,怒努力,给大家发过去的三分之一奖金,大家一看还有奖金呢,哇哇,鼓掌,太好了!今年奖金减少三分之二,但是是最开心的一年,能说明什么道理呢,幸福由思想造成,由比较产生,和财富的绝对量没关系。

幸福由思想造成,由比较产生,与财富的绝对量没关系。



D. 如何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注重兴趣培养,增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结合学生的特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都能在课外活动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在活动中时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活动中,要充分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引导爱好美术的学生积极参加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引导爱好音乐的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态度,陶冶情操;引导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等。利用学生爱好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的学生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不致于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
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校内广播、校刊、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开展各类宣传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论文征集、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专题讲座
针对班机出现得共性问题,开展主题讲座。这可以很好的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每次讲座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专题内容进行。如:新生环境适应讲座、期末考试前怎样克服考试焦虑讲座,适时为他们解开心结。
四、游戏明理
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游戏学会表露自己,学会与伙伴共同商议、承担责任,学会互相帮助,分享成功的喜悦,游戏也能使学生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最终认识自我,学会控制自我。游戏法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学生。
五、行为练习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学生的心理素质要物化为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是其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如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我们经常讲的“五爱”、“五心”、“五自”教育,以及要求学生树立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表达、操作和创造能力等等,这都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表现。所谓“教育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足以说明心理品质在人培养中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人的成长和成长过程 中的各个方面,能指导学生做人、求知、生活和交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动机,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对学 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有制约和调节作用。要让学生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六、结合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
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时间,为学生开设专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绪、主动负责、学会尊重、善于自制、提高耐挫力、开拓进取等方面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观念,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班主任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矫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倡导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二是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组织教师利用学校各种活动,主题班队会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推荐健康书籍,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了自己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的目的。
七、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继承中华美德。
例如:以“承先烈遗志,做中华少年”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根据我校实际,认真制定此主题的活动方案。组织 “与英雄人物谈心得”征文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感,同时学校还要通过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师生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达到激发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开展“迎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本学期开展“行有规,做有矩”礼仪教育传承中华美德活动; 结合“三八”妇女节对学生进行“孝父母,尊师长”教育,组织学生了解父母、老师的辛劳等。
八、日常教育
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又要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孝父母,尊师长”活动,结合学雷锋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结合“迎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开展“言有规,行有矩”礼仪宣传活动,“承先烈遗志,做中华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红五月歌咏比赛,庆六一活动等。
九、积极开展课外“谈心”活动。
及时沟通,耐心说理,矫错于无形,防患于未然,使学生业已形成的健康心理进一步得到强化。
由于学生心理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特殊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波动。实践告诉我们,健康心理的形成源自于学生心理得到积极而及时的疏导之时。当学生逾越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时,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心理的波动,出现心理问题。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学生内心深处都有老师的助手。”因此与学生谈心并真诚地给予引导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课外“谈心”活动时,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真诚地与其沟通,激发他们内心潜在的自我教育这一“助手的力量”,耐心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比如,学生在相处时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形成矛盾。教师可采用课外同时找双方谈心的方式,和他们一起找出矛盾或症结所在,共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我感觉到课外的每一次谈心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也是一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健康心理的形成得到巩固与强化的时候。
总之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塑造良好个性、培养高尚的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健全身心的良好途径。是值得我们教者说推崇的。

E. 为什么要在教师中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这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有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而就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京师博仁开设有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来满足心理辅导老师掌握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备知识和能力,其中包括了掌握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与咨询的基础技能、依据有关理论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去实施,能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问题,以及促进心理教师的自我成长,提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而能够全面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F. 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小学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成绩
当今,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和新课改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广大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平台。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办有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基本理念和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切实为广大师生服务。其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在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广大师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办有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理念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为学校的发展和管理服务。其基本规划如下:
一、 成立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组
为保证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学校应成立心理教育工作组,由一分管校长负责管理,其成员可包括分管政教主任、分管教务主任、各年级组长、心理辅导工作者、心理辅导课专职教师及班主任和教师代表。心理教育工作组的成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保障。
机构设置及工作流程如下:

二、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台,其主要对象是广大学生。要想真正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首先必须要落实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上,只有课程的开设才能带动和促进学校心理辅导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学校为适应新课改可以开设一些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选修课供学生们选择,以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开设《生活中的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及《学习心理学》等有特色的课程。
三、 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给予解答和帮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就是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场所。
学校可设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包括心理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心理健康信箱及心理热线等。心理咨询室主要职责是负责接待前来咨询的个体,并预约咨询时间,对广大师生进行个体咨询和辅导;同时,它还可用以存放各年级、各班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试资料和个案分析资料等。心理阅览室可设在学校图书阅览室,专门设置一个心理书架,摆放一些心理学书籍供师生们阅读学习。心理活动室主要是提供团体辅导和为教师们进行音乐放松。心理健康信箱和心理热线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隐秘和便捷的咨询方式,使得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也为心理咨询开辟了新的方式和途径。
四、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可借助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通过使用个体心理测验软件、团体心理测验软件等对学生进行测量分析,从而设立学生电子心理档案,进行心理测试数据分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并在入学后的每个学期做跟踪测试,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资料。在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并相应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
教师在注意保密的前提下,可调阅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在普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级鉴定后,由心理咨询老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学生进行咨询、引导和帮助。
五、加快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1)可在《晨韵》校刊上开辟一个心理健康专栏或者是另外创办一个心理健康学生刊物,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对象、意义、内容和工作形式等内容,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
(2)发动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宣传心理咨询的必要性,鼓励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积极寻求心理咨询。
(3)与有关部门协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校园广播站和板报形式,或专门开辟心理咨询宣传橱窗,大力宣传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
(4)在条件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提供对问题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同时咨询,因为学生的很多问题行为是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的。
六、成立学生心理服务社团
成立学生心理服务社团的目标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每个同学身上,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在学校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其具体措施是在每班选拔一个擅长心理沟通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学生成立一个心理服务社团,做班级心理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协助老师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学生心理辅导员实行月汇报制度,定期讨论,定期总结。
学生心理社团可以定期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活动,如心理电影展映周、心理活动月等。定期印发心理刊物,向广大学生介绍、普及心理学常识,及时反映学生心理教育动态,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七、开展“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月活动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日,所以借此契机可以在每年的5月份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在心理健康月可以举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比如开展针对学生和教师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讲座;在校园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观看和分析心理电影;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表演和大型的校园活动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健教育月的活动发现,它们不仅可以促进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大家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八、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活动
只有老师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才会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来。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面临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也会有烦恼和困惑,也会产生压力和倦怠,同样也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所以针对老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是学校教育所不容忽视的,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活动是促进学校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针对老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活动的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从内容方面来说,可以包括教师心理健康保健、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调节、如何应用心理学去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如何促进家庭的健康发展等很多方面;从形式方面来说,可以包括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教师经验交流、教师联谊团体活动、观看心理电影以及针对教师的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等。
除了以上八个方面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展其它具有学校特色的、形式多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G.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方案

(1)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
(2)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帮助他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学会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于等待:解决心理问题需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4)另外,我觉得学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师开展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这样,他们也具备
例:如果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自于学习成绩、同学(师生)关系、父(母)子关系还有朦胧的两性关系方面的困惑。
如果你是家长,建议不妨这样:1、首先与孩子建立友好、平等、信任的关系,切忌时刻摆出“长者”的面孔,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就他关心的事情(比方孩子的爱好、兴趣都要熟悉)与孩子交流一些自己的观点;2、时常与孩子交换一些时政、社会等问题的看法,包括恋爱、婚姻方面的一些看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世界观;3、孩子遇到问题与孩子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也可以将自己工作、社交方面的正、反经验(适合孩子理解水平、对孩子有可能有启发作用的事情)与孩子交流;4、关注孩子平时的“小事”,及时将问题解决在初期。
注意:每天都要有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时间与孩子“闲谈”,不可借口工作忙而不做这项工作;家长的健康思维方式、从容的处事方式、亲密关系人之间的表现,都是对孩子的正向导向。一些能够解决他们常见的心理小问题。

H.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徐亚灵象心理健康的定义一样,从国外到国内,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这些标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维持都有实际意义。现把其中的几种我认为比较适合我们教师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介绍给老师们,老师们可以用这些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也可以用之去衡量学生是否心理健康,并努力去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让自己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的生活和工作。把这些知识应用于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之中,对提高教育管理学生的效果,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帮助,也是非常有益的。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和米特乐曼提出了十条心理健康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估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2、台湾心理学家黄厚坚在《青年心理健康》一书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徐亚灵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能够把他本身的智慧和能力,从其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同时他常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之感,因此他常是乐于工作的。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乐于与人交往,而且他常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在与人相处时,正常的态度(如尊重、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常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憎恶等)。3、心理健康者对于他本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有悦纳自己的态度。他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无谓的怨忧。4、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正确、客观地观察,并且能作健全、有效的适应。他对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在企图逃避。3、我国心理学家李树珍综合研究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后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徐亚灵这七条标准更适合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根据我的理解介绍给大家:1、自知——自我意识观念明确。自我意识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特点的知觉和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体相、健康、体能、心理动机、兴趣、情绪情感、能力、智力和思维等方面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清楚地知道个人的优缺点,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自我意识是调整每个人行为的前提。2、自爱——正视自我,悦纳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生理特点、心智能力及周围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个人的理想、信念、行动上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既不沾沾自喜,也不自惭形秽。不论长得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疾病或疾病的轻重、智力水平的高低,都能接受、接纳自己。不管周围环境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自我接纳是生活、学习安定的前提条件,一个连自己都不会接纳而否定自我的人,肯定是缺乏生活的自信和动力的。3、自持——情绪稳定、乐观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保持乐观向上心理、善于调节、稳定自己的情绪的人,使自己对周围环境和现实生活有良好的适应。4、自尊——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做到尊重自己,也能做到尊重他人,他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人友好和谐的相处。一个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较多的人际冲突和矛盾,因而会给自己的心理造成许多的烦恼甚至伤害。5、自强——有理想,有生活目标心理健康的人决不会是整天无所事事,对人生无所追求,得过且过的人。他会是一个热爱生活,并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人。并且他会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地去为实现自我目标而奋斗。6、自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的人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限于社会道德范围之内。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他会约束自己服从社会规范。因为这是自觉的行为,所以他会很自然地保持心理平衡。7、自觉——努力工作和学习心理健康的人明白生活和学习应该是人生存的必然需要,是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他能自觉地从事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4、、大学教材阐述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在网上查到某大学教材阐述的教师心理标准,具体的不知道是哪个版本的教材,但是这是我在网上查到比较全面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该教材写到:一般而言,健康的教师心理须达到如下标准和要求。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主要是指在教师认识过程中的智力或智力活动方面的内容。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事物和客观环境,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并能在教育岗位上表现自己的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2、悦纳教师职业主要是指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纳等。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并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的要求,还要了解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等。3、稳定积极的教育心境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而且情绪反应适时、适度,情绪自控力强,能承受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境。4、健全的教育意志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持性的意志品质。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教师一般都乐于与人交往,并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教育人际关系。他能为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等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和谐。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对教育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判断,能接受教育事业的各种新事物,能适应教育变革、发展的要求,并能主动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5、徐亚灵提出的教师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徐亚灵随着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竞争的日益加剧,心理健康对人的身体、情绪、工作和生活的重大影响越来越显示出来,以至现在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国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卫生部等17个部门于2008年颁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比较详细的对国民的精神卫生问题纳入政府、社区和学校的工作体系。教师的职业对象是教育和培养成长中的未成年孩子,教师不仅要让这些孩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给予学生在道德品质、为人处事等做人的素质上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人。心理健康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起竞争和挫折的考验的一代新人,就成为了现代学校和教师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事实证明,教师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到其心理是否平静、生活是否幸福,影响到教师的生活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伤影响到教师能否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更影响到教师能否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情绪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尤其是教师的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冲动的教育方式,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要让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求每一个教师的人格是健全的,心理是健康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比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显得重要。心理健康是指向人的意识和情绪的。心理是否健康是人的心理的一种持续稳定的状态,一种个体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感悟,所以,我从心理健康的这一特点出发,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在社会、学校中所处的地位,教师在学校、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十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就是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可,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并能从教师职业生活中找到乐趣。没有对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的厌恶感。心理健康的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明白自己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责任,对自己选择教师职业无怨无悔。即使自己的工作辛苦,待遇微薄,地位平常,也能平和的接受,没有怨言。2、对自我能力价值的肯定感教师对自我能力价值的肯定感,指教师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不自负也不自卑,对自我的价值有客观的评价,明白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自我否定感。心理健康的教师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在培养未来一代中的价值,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没有自怨自艾,没有自卑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能教育好学生,相信自己的从事的是一种很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职业。3、对心理情绪的稳定感教师对心理情绪的稳定感,是指教师的心理和情绪能够保持平和稳定的状态,没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冲突。心理健康的教师的心理和情绪是稳定的,即使遇到较大的挫折和心理冲突,也能冷静的面对,通过自我心理调很快消除烦恼,缓解不良情绪,比较快的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4、对人际关系的和谐感教师对人际关系的和谐感,是指教师能够比较好的处理好与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关系,即使在学校和家庭的人际关系产生大的矛盾和冲突,也能冷静、科学的做出处理,让自己的人际关系保持和谐。没有长期处于因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严重的内心冲突和不良情绪之中。心理健康的教师能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能以理性、宽容、平和的态度对待人际矛盾和冲突,在社会人群中有安全感。5、对竞争压力的平和感教师对竞争压力的平和感,是指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师的职业竞争和工作压力是正常的,能够以平和心态面对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和工作压力,没有因为职业竞争的激烈和过大的工作压力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的教师能用平、从容的心态去应对职业竞争和工作压力,他不会在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产生焦虑、烦恼和不良情绪。6、对学生的平等关爱感教师对学生的平等关爱感,是指教师对师生关系有理性客观的认识,能够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学生有爱心,不居高临下的对待学生。没有出现严重的对现代学生的怨天尤人和问题行为学生的厌恶感。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有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学生具有关爱之心,并且能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差生没有歧视的态度,也不会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表现出怒气和焦躁情绪,更不会产生简单冲动的教育行为。7、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是指教师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使命感,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白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家庭和社会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教师面对的是接受教育和训练成长中的未成年学生,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心决定着教师能否让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负责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责任感的强弱反映出教师心态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责任心不强或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本身的人生态度和心理状态都是消极的。而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的人生态度和心理状态都是积极的,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和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对自己的工作是一定不会敷衍塞责,而是高度负责的,教育教学工作面临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退缩,努力克服困难让自己的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尽力把科学文化知识交给学生,尽力教育学生合格做人。心理健康的对工作充满着高度负责的精神,8、对人生态度的积极感教师对人生态度的积极感,是指教师对人生意义有积极的认识,要求自己去追求一种有价值的人生,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活动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以积极良好的状态和高度的责任感去面对教书育人的工作。他能够对人名义的是保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不会为名义所束缚,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人生中的矛盾和问题。心理健康的教师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态度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绩效,而且对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确立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能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会对教书工作产生厌倦感,更不会产生职业倦怠。9、对家庭和生活的满足感教师对家庭和生活的满足感,指的是教师对自己的家庭关系和生活是满意的,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是满足的,对家庭和生活没有不满和怨言。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家庭富有高度的责任感,对老人、配偶和孩子等家庭成员充满着关爱情感,积极为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而努力。10、对人生追求的适度感教师对人生追求的适度感,是指教师对自己锁定的人生目标切合实际,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实现抱有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态度,既不会自甘落后,也不会好高骛远,能脚踏实地的去为实现远大的人生目标而努力。而且对人生目标的实现抱有一种平和的态度,能实现的尽力去做,不能实现的能平和面对。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的把握和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够做到在成就面前不晕头,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而且会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不会为工作上的不如意和没有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而焦躁不安,责备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也不会为了实现目标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产生心理疲惫。

I. 为什么要开展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如果是青春期你可以先从生理变化入手,这个时候生理的变化会引起身体的一些变化,同时面对这些身体的变化女孩子心里也会有些变化如焦虑 恐惧 抑郁等。如果是20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从爱情 工作 日常生活这些方面入手。比如对爱情观的看法,对工作的选择和对工作的认识。等等这些都是好的题材。就这些吧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