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关龙的知识有哪些
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象征,我们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在西方,龙是一种邪恶的象征,而在中国,龙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幸福美好.龙更是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常常用来象征着中国,我们中国就是一条巨龙,在世界的东方等待着腾飞!(你还可以适当的收集一些关于龙的成语
Ⅱ 龙的知识和文化是什么
龙的形象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
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1987年在河南省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龙。
龙的家族
老大囚牛: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长子。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一些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雕像。
老二睚眦(音:牙资):相貌似豺,好腥杀,常常被雕装刀柄和剑鞘上。
老三嘲风: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大都是其形象
老四蒲劳:据说他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就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并将撞钟的大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Ⅲ 龙的资料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是怎么形成的?历来众说纷纭,有从鳄、从蛇、从蜥蜴、从马、从猪、从闪电、从虹霓等等说法。笔者的观点是“模糊集合说”,其思路是这样的:新石器时代的先民是以原始思维面对身外世界的,而原始思维又是以直观表面性、整体关联性、非逻辑的神秘性和群体表象性为待征的“模糊思维”。这样的思维足以导致我们的祖先不清晰、不精确、不唯一地将身外世界的种种对象,集合、升华成若干个“神物”,然后加以崇拜。
在古人心目中,身外世界是神秘混沌难以捉摸的,模糊思维的直观性和表面性,使他们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将云、雷电、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运用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将鱼、鳄、蛇、蜥蜴,以及猪、马、牛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研究得明明白白。在他们看来,云、雷电、虹等在天上弯转,都和雨相关,差不多是一类;鱼、鳄、蛇等在江河湖泊中穿游,都和水亲近,大体上也是一类;猪喜欢水,马、牛等也都离不开水--河马、水牛更是水中物。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朝下落,便是雨。既然天上下的雨和地上流的水是一回事,那么,和雨相关的在天上弯转的云、雷电、虹等,就和与水密切的在江河湖泊中穿游的鱼、鳄、蛇等差不多都是一回事了。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生产和生活不能不依赖雨水,雨水却常常让人们依赖不上。再看这些与雨水相关的物象:云团滚滚翻卷,变化万方;雷电叱咤长空,霹雳千钧;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还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长短参差,阴森怪异的鱼、鳄、蛇、蜥蜴等等:这一切是多么神秘,多么雄奇,多么可怖可畏啊枣令人惊惧不已!
于是,古人猜想了:一定有一个“神物”,主管这一切,总领这一切,支配这一切,排演这一切。这个“神物”,体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肤色是多样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还应当是有头有尾的,能起能卧的,擅爬会游的,弯转曲折的,快速行进的;总之是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于变化的,天上可飞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种种“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着特别特别密切关系的。
该怎么称呼这个“神物”呢?人们发现,雨水降临时,乌云汹涌,电光闪闪,相伴随的,是“隆隆”的雷声;海潮涨落,龙卷风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发出“隆隆”的声响;而鳄、牛、蟒蛇等动物的吼叫,也和“隆隆”声接近;而“隆隆”声本身具备着粗壮、雄浑、深沉和悠远等特点,给予人的感觉是恐怖、壮烈、崇高和神秘。于是,人们就取其声,将这个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以“隆”这个音呼之了。
“神物”的发音是拟声,“神物”的形象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一些人说像鱼,一些人说像鳄,一些人说像蛇,还有一些人说像云,像闪电,像虹霓;也可能今天看像这个,明天看像那个,后天看又像别一个;还可能觉得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升到天上就是云是闪电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鱼是鳄是蛇,来到陆地就是猪是马是牛。模糊思维是不讲逻辑、意识不到矛盾的,这种思维容许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容许部分和整体、单数和复数的同一。
造字的时代到了,需要给这个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个符号了。老祖宗最初造字,多以像形为之。那么,让这个神物像什么形好呢?有人说像鳄,就造了几个像鳄的“龙”字;有人说像蛇,就造了几个像蛇的“龙”字;还有人说像闪电,就再造几个像闪电的“龙”字;另有人说身子像鳄像蛇还像闪电,头却像马像牛还像猪,那么就造几个像这像那像……的“龙”字好了。于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样的“龙”字。后来,逐渐演化,直到最后简化成现在这个“龙”。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先民们是以现实生物和自然天象为基础,将自己的对身外世界的畏惧、依赖、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模糊集合中了。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刘志雄、杨静荣)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总观龙图腾说的争论,觉得起码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个问题是,图腾说来自西方学者,中国远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着、北美土着那样,有过一个图腾崇拜时期?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学界的普遍观点,图腾文化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荣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便趋于衰落,步入阶级社会,就只剩下一些残余在延续。按考古学提供的实物资料,龙的起源当是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的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图腾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龙却起源了。将方兴未艾的龙归划于一个趋于衰落的崇拜现象,有悖于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
另一个问题是,图腾概念有其原有的为学界所基本公认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图腾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或可称为“狭义图腾”。增其内涵、扩其外延之后的图腾,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了,或可称之为“广义图腾”。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实物,而龙不符合这个条件,它们是自然界里没有的神物,因此,要说龙为图腾的话,就只能将龙划归到广义图腾的框框里。问题是,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时不时地会发生冲突。比如,按狭义图腾的要求,图腾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杀害的,而身为广义图腾物的龙却屡屡被惩罚被斩杀枣这个问题如何解释?如果要在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之间选择的话,我倒更倾向于狭义图腾,因为我觉得图腾就是图腾,应该尊重原初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太广义了,也就没有图腾了。
鉴于此,我在一系列谈龙的着作、文章中,都没有用“图腾”一词,而选用了“图徽”这一概念。
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来概略。
在龙的神性中,“喜水”位居第一。这是因为,龙本来就是“水物”和“水相”,或者说,龙本源于“水物”和“水相”。龙的诸多的模糊集合对象,可以说都是“水物”或“水相”。鱼、鳄、河马、海马、水牛等生活在水中;蛇、蜥蜴喜处水湿阴潮之地;猪、陆牛、陆马、鹿等离开水也活不下去;而云、雷电、虹、海潮、龙卷风、泥石流等自然天象,全都和雨、水关系密切枣似乎完全可以用“水相”称之。本源于水物、水相的龙,怎么可能不“喜水”呢?
“喜水”的神性,使龙对行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特别胜任。
“好飞”在龙的基本神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龙之“好飞”,原因有这么几条:一是作为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云、雷电、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二是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三是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云、雷电、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四是人类自从有了精神生活以后,就一直幻想超越自身的局限,摆脱现世的苦累,飞腾、翱翔到高妙阔远、有星星,有月亮,白云缭绕的空中去。而龙作为寄托着、体现着古人理想的神物,要是不能飞,不好飞,那也就不是龙了。
“好飞”的神性,使龙很自然、很方便地成为某些神仙、圣杰、帝王的乘御对象。
“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空。因此,“好飞”必然“通天”。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就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亦称“龙凤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模糊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后世的许多建筑雕刻、绘画,人们都让神龙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如北京故宫的云龙望柱、天坛的云龙石、孔庙的戏珠飞龙,等。
龙“喜水”,水聚流于地;龙“好飞”,飞升于云天。于是,龙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由于龙是由众多的对象模糊集合而成的,各集合对象之间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因此,龙又有了“善变”的神性。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在天可以是云、是电、是虹,在地可以是猪、是马、是牛,在水可以是鱼、是鳄、是蛇。换句话说,天上的云、电、虹,地上的猪、马、牛,水中的鱼、鳄、蛇,等等,都可以是龙的变体和化身。
龙具备了“善变”的神性,而变,就免不了要变出些“灵光”、“灵通”、“灵妙”、“灵验”和“荒诞”、“离奇”、“怪异”来。因此,龙又有了“灵异”的神性,成为古人心目中的“四灵”(其它三灵是麟、凤、龟)之一。
人们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龙是古人模糊集合了众多的动物和天象,从而创造出来的神物,如果这个神物不能给人间带来福祉和祥瑞,古人创造它做什么呢?上述龙的种种神性,又都为龙的征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础:龙喜水,而水是生产、生活的命脉;龙好飞,飞是对超越苦难、摆脱困境的向往;龙通天,天是天帝和诸神居住的地方;龙善变,变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龙灵异,灵异使龙神奇莫测、非凡不群。将这种种优长集中于一身,龙又怎么能不祥瑞呢?
龙可以“征瑞”,也可以“兆祸”。枣这倒也符合辩证法,其根据是现实的验证和历史的、道德的评价。如导致西周灭亡的“龙鼋之怪”、造成古时三苗地区大乱,的“日妖宵出,龙生于庙,犬哭于市”,等等。
龙的性情中,也有凶猛威厉、乖张易怒的一面。我们概而称之为“示威”。龙之“示威”,盖源于龙的模糊集合对象的习性和危害。如湾鳄凶残伤人,蛇类阴毒咬人,雷雨使江河水涨成灾,龙卷风卷走人畜树木,泥石流冲毁房舍田园,等等。古人对这些现象不会有科学的解释,只好以“龙怒”、“龙怨”、“龙报仇”、“龙做孽”等说之。
参考资料:http://www.wenyi.com/culture/dragon/qiyuan/qysw-4.htm
回答者:左边的位置 - 副总裁 十一级 2-18 13:56
Ⅳ 有关龙的资料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有别于龙 (西方)代表了贪婪与破坏就像妖怪和怪物、鬼魂、不死生物、恶魔、邪灵、精灵、哥布林、小仙子的差异。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4)龙知识大全扩展阅读:
“龙族”属于至高无上的神异动物,身形如蛇,具有熊头、鳄眼、鹿角、牛鼻、狗牙、鲶须、狮鬃、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
在东方人眼中”龙“是吉祥和威严的象征,中国古代皇帝将自己看作”龙“的化身。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对龙是一种崇拜的心态,中国人更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龙族
Ⅳ 有关龙的百科知识
“人类虽然聪明到能够消灭许多的物种,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救回任何一个被他们灭绝的族类。”——Gerald Durrel,《CATCH ME A COLOBUS》
龙枪系列中出现了很多的巨龙,他们有的是善良的,有的是邪恶的,有的老眼昏花,有的年轻激进,都让人对于这些活在传说中的生物感到好奇。我们自称龙的传人,皇帝要穿龙袍,喝酒有景德镇的着名瓷器“九龙公道杯”,端午节还可以划龙船;而西方的龙则是看守金苹果,把守伊甸园,任意吞吃无辜的人类,是魔王撒旦的使徒,几乎每一个功成名就的英雄都必需要宰上一两个才行;不过,这个带着极重神秘色彩的传说生物到底是怎么诞生的,而东方和西方又各有着什么样的传说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编辑本段]西方的龙
西方龙现在一般指Dragons,但在很久远的年代,并不是这样的。闪米特人的一支在那一个年代创立了犹太教,有一些人认为犹太教中的Seraphim就是正义力量化身的龙。
在西方文明中各个方面、本质、含义、特征都最接近中国本土的龙的概念就是Seraphim,Seraphim不仅在西方神话与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与中国本土的龙在中国神话与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最吻合,而且古希伯莱语中Seraphim的词源意思与中国本土的龙的一种主要起源相同。中国本土的龙是蛇型,Seraphim是古希伯莱语中的大蟒,就是Seraph的复数,也有说法是加上一个有“火焰”或“燃烧”等等意思的词尾,在早期古希伯莱语中,因为无“龙”字,所以常常用大蟒表示龙,圣经中就表明,这样的大蟒是有四肢的,一些希伯莱神话的历史资料也间接地表明Seraphim早期形象要远远比Dragons更接近中国本土的龙,有四肢与六个由火焰组成的翼的大蟒,十分酷似中国早期神话中的应龙,而且Seraphim对于西方的人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概念,只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Seraphim的原始面目而已,现在宗教画像与雕塑中的Seraphim已经全是人型的了。
Seraphim现在一般翻译成炽天使,但在《伪经.伊诺书》中,Seraphim的意思却是大蟒。在西方早期文明中,龙与蛇的概念常常是混为一谈的,但一些人认为把炽天使理解为大蟒是一种亵渎神灵的行径,其间涉及的宗教问题就不解释了。
Dragons的出现要远远晚于Seraphim,它们是凯尔特人崇拜的对象,地位很神圣。中世纪初期,在大西洋上探寻新航道的维尔京人将自己的海盗船船首雕刻成Dragons的样子,以此希望Dragons赐予自己无穷的力量。
基督教的诞生,使Dragons的命运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Dragons成为Satanas的代名词。新宗教的诞生,难免会与老宗教有冲突,如同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一样,就将原来土着崇拜的阿修罗“贬”为恶魔。
龙在基督教中被视为恶魔的象征是源自Mesopotamia神话,在Mesopotamia神话中,龙是“海洋中恐怖的生命,具有祸害人,被神消灭的命运。”巴比伦神话中的英雄Mark的对手Tiamato与Hittite神话中的Illuyankas,皆为其中例子。居住在Mesopotamia区域附近的犹太人也曾受其影响,并将这一种观念继承下去,龙在犹太教与基督教中渐渐成为恶魔的象征。
[2]【除中国人以外自称“龙的传人”的民族】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龙的传人”几乎就是中国人的代名词,但全世界真的就只有中国人叫做“龙的传人”吗?让我们到欧洲去认识一下其他的“龙的传人”。
-------------------------------------------------------------------------------
凯尔特人
红龙是凯尔特民族的标志,图为威尔士国旗。
威尔士红龙旗凯尔特人是欧洲最古老的居民之一,总共有近4000年的历史,曾遍布整个中、西欧。今天他们的后裔主要分布于英格兰岛西南部的威尔士地区和北部爱尔兰地区的一部分。
我们所熟悉的许多以欧洲中世纪为背景的奇幻故事,诸如巨龙飞舞,法师作法,骑士驰骋等D&D中的典型场景大多出自凯尔特神话传说。龙在凯尔特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凯尔特人和中国人一样崇拜龙图腾。他们的守护神叫做Y Ddraig Goch,发音:[? ðraig gox],意思是红龙,一直是该民族的象征。电影《龙之心》(《Dragon Heart》)便是以凯尔特神话为背景塑造了卓克(Draco)的形象。现在常见的欧洲Dragon的形象正是来自凯尔特红龙,虽然与中国的龙外形差异较大,但在凯尔特民族及他们的后裔心目中,其意义与中国龙之于华人没有任何区别。
不仅今天威尔士的国旗上还印着红龙,而且在威尔士当地的工艺品、服饰、建筑物、汽车甚至茶杯、牙膏、打火机这样的日常小东西上也经常印着红龙。威尔士人以“红龙传人”之称而自豪,随处可见的红龙图案也成为了那里的一道风景。
波尔图人
波尔图市坐落在伊比利亚半岛北部,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在现代工业化文明的深处,是古老的杜罗河孕育出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波尔图有一座着名的大型体育场,叫做巨龙球场。这座体育场名称的由来也和杜罗河有关:由于周边有非常丰饶的矿产,杜罗河称为“黄金之河”,在葡萄牙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条巨龙想要霸占杜罗河两岸的矿藏,由于它时常喷吐烈焰,所有人都对它无能为力。但是,聪明勤劳的波尔图人最终用杜罗河的河水浇灭了巨龙的火焰,巨龙成了波尔图人的仆人和保护者,并且帮助波尔图人击退了很多次敌人的侵略。从此很多波尔图人都说自己是巨龙的孩子,还用“巨龙”为他们的体育场命名。
[编辑本段]龙的起源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8000年前。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螭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tng]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这显然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对于龙的主体原形的探讨,学者们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但普遍认同龙的基调是蛇。最初系统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丰富与补充。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着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编辑本段]龙的分类
有[tng]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蛟龙,螭龙,虬,应龙,都不是龙的正统.龙的正统叫做苍龙!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
《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关于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
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
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
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这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从龙的形式上来讲无论龙和蟒都是四足蛇类,形状无差异。
中国龙并非一开始就有五爪,而是从三爪、四爪到五爪发展过来的。中国历史上龙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四个时期:
一、夔龙期
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期,经商周,延续到秦汉,以商周夔龙为代表。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一鸷(凤)足而四爪。商夔螭,一鸷足,二或四爪。商中晚期,夔龙夔螭夔风并逢,产生六种以夔龙为主的并逢夔龙夔螭夔风徽识,表示同为祖先。西周继续沿用,并将夔龙夔螭综合为一种新形态,此时一鸷足,多为弯月形二爪。
二、应龙期
应龙的概念很早,最早见于商周,但作为艺术分期的应龙,可能始于秦,盛于汉,延续到隋唐,足多为三趾。
三、黄龙期
始于唐宋,辽、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础,盛于明清。宋,辽、金、元多为三趾,明清多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龙造型,民间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龙的图案。
四、回归期
清以后的现当代。由于龙与封建统治者脱离了关系,所以可以按人们的喜好绘制或塑造成三、四、五趾。当然,历史上五爪龙有过特殊的地位,故人们普遍还是偏爱五爪造型。
日本在唐代时与中国频繁往来,大量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了其社会进步。如日本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服饰其实完全就是中国唐代时的样子。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龙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从中国引进三爪的龙。在中国出现四爪龙后,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与日本断了往来。而韩国古时候叫做高丽,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当中国统治者开始用五爪龙图案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让属国和自己平起平坐,于是韩国的龙就只能是四爪了。归根到底,日韩的龙反应的正是中国龙的发展演变过程。
[龙 螭 虬 蛟 蟠 虺 夔]
虺: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虬: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 之句。
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角龙: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应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火龙:是以火慑势的龙。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物体均被烧焦。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青龙: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青色,囚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现存于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
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Ⅵ 关于龙的知识
①1 龙伯钓鳌
2 龙驰虎骤
3 龙雏凤种
4 龙德在田
5 龙雕凤咀
6 龙断可登
7 龙断之登
8 龙蹲虎踞
9 龙多乃旱
10 龙幡虎纛
11 龙飞凤舞
12 龙飞凤翔
13 龙飞凤翥
14 龙飞虎跳
15 龙凤呈祥
16 龙肝豹胎
17 龙肝凤脑
18 龙肝凤髓
19 龙鬼蛇神
20 龙翰凤雏
21 龙翰凤翼
22 龙胡之痛
23 龙虎风云
24 龙化虎变
25 龙荒蛮甸
26 龙荒朔漠
27 龙江虎浪
28 龙精虎猛
29 龙驹凤雏
30 龙举云兴
31 龙举云属
32 龙口夺食
33 龙楼凤城
34 龙楼凤池
35 龙楼凤阁
36 龙楼凤阙
37 龙马精神
38 龙眉豹颈
39 龙眉凤目
40 龙门点额
41 龙鸣狮吼
42 龙拏虎攫
43 龙拏虎跳
44 龙拏虎掷
45 龙攀凤附
46 龙盘凤舞
47 龙盘凤逸
48 龙盘凤翥
49 龙盘虎踞
50 龙盘虎拏
51 龙蟠凤逸
52 龙蟠凤翥
53 龙蟠虎伏
54 龙蟠虎踞
55 龙蟠虎绕
56 龙蟠虬结
57 龙潜凤采
58 龙屈蛇伸
59 龙去鼎湖
60 龙泉太阿
61 龙跧虎卧
62 龙山落帽
63 龙蛇飞动
64 龙蛇飞舞
65 龙蛇混杂
66 龙伸蠖屈
67 龙神马壮
68 龙生九种
69 龙生九子
70 龙首豕足
71 龙潭虎窟
72 龙潭虎穴
73 龙韬豹略
74 龙腾豹变
75 龙腾凤集
76 龙腾虎蹴
77 龙腾虎踞
78 龙腾虎啸
79 龙腾虎跃
80 龙腾虎踯
81 龙腾虎掷
82 龙跳虎伏
83 龙跳虎卧
84 龙头锯角
85 龙头蛇尾
86 龙威虎振
87 龙威虎震
88 龙威燕颔
89 龙骧豹变
90 龙骧凤矫
91 龙骧虎步
92 龙骧虎视
93 龙骧虎啸
94 龙骧虎峙
95 龙骧虎跱
96 龙骧蠖屈
97 龙骧麟振
98 龙翔凤舞
99 龙翔凤跃
100 龙翔凤翥
101 龙翔虎跃
102 龙心凤肝
103 龙兴凤举
104 龙兴云属
105 龙行虎变
106 龙行虎步
107 龙血凤髓
108 龙血玄黄
109 龙言凤语
110 龙颜凤姿
111 龙阳泣鱼
112 龙阳之兴
113 龙吟虎啸
114 龙游曲沼
115 龙驭上宾
116 龙御上宾
117 龙跃凤鸣
118 龙跃鸿矫
119 龙跃虎踞
120 龙战虎争
121 龙战玄黄
122 龙战鱼骇
123 龙章凤彩
124 龙章凤函
125 龙章凤姿
126 龙章麟角
127 龙章秀骨
128 龙蛰蠖屈
129 龙争虎斗
130 龙争虎战
131 龙睁虎眼
132 龙姿凤采
133 龙子龙孙
②1 白龙微服
2 白龙鱼服
3 百龙之智
4 摆龙门阵
5 扳龙附凤
6 藏龙卧虎
7 车龙马水
8 成龙配套
9 乘龙贵婿
10 乘龙佳婿
11 乘龙快婿
12 乘龙配凤
13 登龙有术
14 雕龙画凤
15 雕龙绣虎
16 恶龙不斗地头蛇
17 二龙戏珠
18 放龙入海
19 飞龙乘云
20 飞龙在天
21 伏龙凤雏
22 龟龙鳞凤
23 龟龙麟凤
24 龟龙片甲
25 骇龙走蛇
26 画龙不成反为狗
27 画龙点睛
28 画龙点晴
29 画龙刻鹄
30 黄龙痛饮
31 活龙活现
32 活龙鲜健
33 火龙黼黻
34 降龙伏虎
35 蛟龙得水
36 蛟龙失水
37 蛟龙戏水
38 酒龙诗虎
39 亢龙有悔
40 夔龙礼乐
41 来龙去脉
42 马龙车水
43 描龙刺凤
44 描龙绣凤
45 攀龙附凤
46 攀龙附骥
47 攀龙讬凤
48 盘龙卧虎
49 盘龙之癖
50 蟠龙踞虎
51 蟠龙卧虎
52 炮龙烹凤
53 跑龙套
54 炮龙烹凤
55 烹龙庖凤
56 烹龙炮凤
57 烹龙炮凤
58 烹龙煮凤
59 骑龙弄凤
60 潜龙伏虎
61 潜龙勿用
62 强龙不压地头蛇
63 乔龙画虎
64 擒龙缚虎
65 擒龙捉虎
66 青龙金匮
67 群龙无首
68 如龙似虎
69 神龙见首
70 神龙见首不见尾
71 神龙马壮
72 神龙失势
73 生龙活虎
74 生龙活现
75 屠龙之伎
76 屠龙之技
77 土龙刍狗
78 土龙沐猴
79 一龙一蛇
80 一龙一猪
81 鱼龙百变
82 鱼龙变化
83 鱼龙混杂
84 鱼龙曼羡
85 鱼龙曼延
86 鱼龙曼衍
87 鱼龙漫衍
88 元龙高卧
89 元龙豪气
90 云龙风虎
91 云龙井蛙
92 真龙活现
93 真龙天子
94 祖龙一炬
95 祖龙之虐
③1 鳌愤龙愁
2 暴腮龙门
3 笔底龙蛇
4 笔走龙蛇
5 不辨龙蛇
6 蝉蜕龙变
7 鼎成龙去
8 鼎成龙升
9 鼎湖龙去
10 凤表龙姿
11 凤附龙攀
12 凤骨龙姿
13 凤狂龙躁
14 凤楼龙阙
15 凤毛龙甲
16 凤髓龙肝
17 凤舞龙飞
18 凤舞龙盘
19 凤舞龙蟠
20 凤箫龙管
21 凤臆龙鬐
22 凤翥龙蟠
23 凤翥龙骧
24 凤翥龙翔
25 凤子龙孙
26 鹤骨龙筋
27 虎变龙蒸
28 虎步龙行
29 虎超龙骧
30 虎斗龙争
31 虎据龙蟠
32 虎踞龙盘
33 虎踞龙蟠
34 虎窟龙潭
35 虎略龙韬
36 虎跳龙拿
37 虎卧龙跳
38 虎啸龙吟
39 虎穴龙潭
40 虎掷龙拿
41 骥子龙文
42 老迈龙钟
43 老态龙钟
44 马足龙沙
45 批逆龙鳞
46 曝腮龙门
47 前怕龙,后怕虎
48 人中龙虎
49 日角龙庭
50 日角龙颜
51 尸居龙见
52 岁在龙虵
53 岁在龙蛇
54 匣里龙吟
55 一登龙门
56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57 一世龙门
58 鱼升龙门
59 鱼跃龙门
60 鱼质龙文
61 云起龙襄
62 云起龙骧
63 云蒸龙变
④1 禅世雕龙
2 车马如龙
3 车水马龙
4 打凤捞龙
5 打凤牢龙
6 打虎牢龙
7 得婿如龙
8 飞燕游龙
9 风虎云龙
10 伏虎降龙
11 浮云惊龙
12 附凤攀龙
13 贯斗双龙
14 矫若惊龙
15 矫若游龙
16 酒虎诗龙
17 踞虎盘龙
18 跨凤乘龙
19 鲤鱼跳龙门
20 麟凤龟龙
21 流水游龙
22 马如游龙
23 马水车龙
24 曼衍鱼龙
25 炮凤烹龙
26 炰凤烹龙
27 炮凤烹龙
28 配套成龙
29 雀马鱼龙
30 人中之龙
31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32 事火咒龙
33 蜀得其龙
34 痛饮黄龙
35 托凤攀龙
36 望子成龙
37 卧虎藏龙
38 舞凤飞龙
39 绣虎雕龙
40 药店飞龙
41 叶公好龙
42 游云惊龙
43 直捣黄龙
44 掷杖成龙
45 竹杖化龙
⑤1 大水冲了龙王庙
2 大水淹了龙王庙
⑥1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⑦1 车如流水马如龙
2 风从虎,云从龙
再加个 天龙八部
一、龙的谚语
1. 二月二,龙抬头
2. 千万不要去招惹龙,无论你是什么
3.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4.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5.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二、龙的歇后语: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a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老实(石)人
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
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
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
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
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
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
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
跳蚤变龙钟:冒牌货
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
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三、关于龙的谜语
1、有耳听不见 这是一个字迷 迷底是:龙
充耳不闻 龙 汤政良
个个入笼 龙
尤带佩剑见君子 龙 潘培生
尤有眉月相伴 龙
布上残花一点 龙 申世中
斜雨纷乱忧心生 龙 黄秦奇
白首丹心再显现
布上残花一点
人先要虚心一点
白头尤是目蒙眬
腾云驾雾非等闲; 施恩布雨在人间; 家有珠宝寻常事; 统领兵将皆海鲜。 打一生肖----- 龙
该谜语大全及答案是:龙
2、点睛则飞去 画壁,龙
中华欲飞跃 龙·图腾
中华欲崛起 龙·图腾
天子跃马观灯谜·调尾格 龙骧虎视 虎友
剑英善待失聪者·粉底格 叶公好龙 虎友
三藏脚力是妖是仙 龙马精神 虎友 四字贺语
钻婚妻子心爱千千年·调尾格 老态龙钟 虎友
以总理之名到处游说 沙龙广告 聂大林 四字新词
音和韵洽,共享良辰 叶公好龙 阿翁
长得帝王相 生肖·龙 蒋翰章 前骊单珠
当朝一品篡皇位 龙·属相 苏颖 后骊单珠
帝王相 生肖·龙 华浩年 前骊单珠
冰峰布黑云 冻顶乌龙 虎友 茶名
列队迎庚辰进 摆龙门阵 虎友 四字惯用语
美猴王得冠甲履 成龙配套 陈清泉
冯妇降虎·遥对格 叶公好龙 亭下
戊辰已巳起祥云 龙蛇腾雾 曹操诗词句
八八年灯谜竞赛 龙争虎斗
八旬吕尚受宠文王 老态龙钟
叱咤风云 龙吟虎啸
大风起兮云飞扬 龙腾虎跃
诞辰即兴谜 生龙活虎
到达中国游名山 来龙去脉
东风化雨,桃花如云 车水马龙
庚辰年到各名山游览 来龙去脉
皇帝的新衣 成龙配套
哪咤不过海,武松不过岗 生龙活虎
倾古雄才爱华夏 叶公好龙
赛场风云 龙争虎斗
山东阴转多云 鱼龙变化
蛇年前后活力旺 龙马精神
蜃 虎踞龙盘
时辰正交巳 一龙一蛇
唐僧坐骑姿雄健 龙马精神
徐娘风韵君自爱 老态龙钟
叶公惊倒,心跳停止 来龙去脉
叶公缘何起惊慌 活龙活现
一心想做太上皇 望子成龙
云傍马头生 龙蛇混杂
云傍马头生 一龙一蛇
战地风云起 虎斗龙争
中华灯谜赛 龙争虎斗
左盘右蹙如闪电 龙蛇飞动
风云际会图 画龙画虎 俗语四字
神州户户乐陶陶 喜出龙门 常言俗语四字
徐庶走马荐诸葛 龙的传人
织梭挂壁雨中飞 龙行天下 虎影
国丈弑君 泰山屠龙 四字电影
女驸马 假婿乘龙
Ⅶ 还有哪些有关龙的知识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而龙的九子在中国古代有有多种说法,暂且不论各种说法,下面来介绍一些传说中的龙的后裔
其中一种说法:
囚牛,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 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嘲风,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狻猊(拼音:Suānní),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赑屃(拼音:Bìxì),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
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屃,因此有*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狴犴(拼音:Bì'àn),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负屃(拼音:Fùxì),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也叫好望。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另外还有说嘲风、囚牛、负屃并非九子,取而代之的则是:
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蚣蝮,应为,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还有说螭、麒麟、犼、貔貅也是九子
螭,或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雄的名麒,雌的名麟。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
现在普遍认为麒麟就是长颈鹿。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回答者:梦呓的鱼 - 魔导师 十一级 7-22 07:45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
赑屃: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Ⅷ 关于龙的知识关于龙的成语,歇后语,对联,诗句等语文
有关龙的成语、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对联、谚语、歇后语、格言、诗句
一、成语故事
1、画龙点睛 张僧繇是梁朝着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逗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地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逗画龙点睛地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2、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看”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看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逗叶公好龙地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好,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
二、民间故事
1、八仙斗苍龙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龙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斗歌,好不热闹。不料,因此惹出一场麻烦来。
原来,龙宫里有条花鳞恶龙,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称为逗花龙太子地。这天,他闲得没事,在水晶宫外游荡,忽闻海面上有仙乐之声,便循声寻去,猛见一条雕花龙船,内坐八位奇形怪状的大仙,其中有个妙龄女郎,桃脸杏腮,楚楚动人花龙太子见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师傅南极仙翁的忠告,忘了龙王母的训导,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
八仙在海上寻欢作乐,怎会想到花龙太子半路挡道。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一个浪头,将雕花龙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心细,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锺离打开蒲扇蛰脚底;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只有吕纯阳,毫无戒备,弄了个浑身湿透。
这时,汉锺离慌忙检点人数。点过来,点过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独缺一个何仙姑。奇怪,这何仙姑到哪里去了呢看汉锺离掐指一算,大吃一惊,原来是花龙太子拦路抢亲,把何仙姑抢到龙宫里去了。 这一回,大仙们可大动肝火了。个个咬牙切齿,杀气腾腾,直奔龙宫。 花龙太子知道七仙不会善罢干休,早在半路上伺候着。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珍珠鳌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来。汉锺离挺着大肚子,飘飘然降落潮头,轻轻煽动蒲扇。只听逗呜…忽…地一声,一阵狂风把万丈高的和虾兵蟹将都煽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四大天王连忙关了南天门。花龙太子见汉锺离破了它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逗变地。海里突然窜出一倏巨鲸,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锺离。 汉锺离急忙煽动蒲扇,不料那巨鲸毫无惧色,嘴巴越张越大。这下,汉锺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中,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鲸鱼听了,斗志全无,竟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 吕纯阳挥剑来斩鲸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着,眼前哪儿有什么鲸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纯阳恼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谜谜说: 逗莫恼!莫恼!待我来收拾它!地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窜出海面。铁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只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蓝采和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这巨鲸和章鱼都是花龙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撒蹄追赶。眼着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花龙太子输红了眼,现出本相,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权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七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花龙太子。
花龙斗不过七仙,只得向龙王求救。 龙王听了,把花龙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送出何仙姑,好话讲了一百零五斗,八仙还是不肯罢休。龙王没办法只好请来南海观音大士讲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八仙再也没有兴趣去游蓬莱岛了。大家都怪吕纯阳节外生枝,才寻来一场懊恼。吕纯阳笑着说:逗这要怪何仙姑,谁叫她是个女的,又生得这么漂亮!地
2、鲤鱼跳龙门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
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逗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看地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的变成了龙。
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于是,他们又一起找龙王,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龙王笑道:逗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地
三、龙的成语:
龙断之登 龙蹲虎踞 龙盘虎踞 龙多乃旱 龙幡虎纛 龙飞凤舞 龙飞凤翔 龙飞凤翥 龙飞虎跳 龙凤呈祥 龙肝豹胎 龙肝凤髓
龙鬼蛇神 龙翰凤雏 龙翰凤翼 龙胡之痛 直捣黄龙 云起龙骧 云龙风虎 鱼质龙文 蛇化为龙 龙雏凤种 药店飞龙 云龙井蛙
鱼龙混杂 鱼龙变化 游云惊龙 龙马精神 叶公好龙 绣虎雕龙 降龙伏虎 望子成龙 土龙刍狗 屠龙之伎 痛饮黄龙 尸居龙见
生龙活虎 人中之龙 车水马龙 二龙戏珠 群龙无首 白龙鱼服 笔走龙蛇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成龙配套 藏龙卧虎 老态龙钟
打凤捞龙 龟龙鳞凤 得婿如龙 龙肝凤脑 风虎云龙 伏龙凤雏 卧虎藏龙 龙潭虎窟 伏虎降龙 龟龙片甲 虎斗龙争 虎踞龙盘
画龙点睛 活龙活现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叶公好龙 绣虎雕龙 降龙伏虎 望子成龙 土龙刍狗 屠龙之伎 痛饮黄龙 尸居龙见
生龙活虎 人中之龙 车水马龙 二龙戏珠 群龙无首 白龙鱼服 笔走龙蛇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成龙配套 藏龙卧虎 老态龙钟
打凤捞龙 龟龙鳞凤 得婿如龙 龙肝凤脑 风虎云龙 伏龙凤雏 卧虎藏龙 龙潭虎窟 伏虎降龙 龟龙片甲 虎斗龙争 虎踞龙盘
画龙点睛 活龙活现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蛟龙得水 矫若惊龙 骥子龙文 龙凤呈祥 龙鸣狮吼 龙蟠凤逸 龙蟠虎踞 龙盘虎踞
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龙生九子 暴腮龙门 龙跳虎卧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乔龙画虎 龙行虎步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一世龙门
龙跃凤鸣 龙吟虎啸 鱼龙曼衍 盘龙之癖 龙章凤姿 龙争虎斗 炮凤烹龙 一龙一蛇 烹龙炮凤 一龙一猪 配套成龙 元龙高卧
屠龙之技 匣里龙吟 药店飞龙 云龙井蛙 蛟龙得水 矫若惊龙 骥子龙文 龙凤呈祥 龙飞凤舞 麟凤龟龙 龙肝豹胎 龙血玄黄
龙肝凤髓 龙驹凤雏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 龙鸣狮吼 龙蟠凤逸 龙蟠虎踞 龙盘虎踞 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龙生九子 暴腮龙门
龙跳虎卧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乔龙画虎 龙行虎步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一世龙门 龙跃凤鸣 龙吟虎啸 鱼龙曼衍 盘龙之癖
龙章凤姿 龙争虎斗 炮凤烹龙 一龙一蛇 烹龙炮凤 一龙一猪 配套成龙 元龙高卧 屠龙之技 匣里龙吟
四、龙年对联
凤鸣盛世,龙腾强国。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名山藏麝友, 雅座揖龙宾。
龙飞凤舞升平世,燕语莺歌锦绣春
日吞夹金绞银饭,夜饮龙须虎眼汤。
彩龙飞舞迎春到,金凤腾飞报喜来。
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
谁谓犬能欺得虎看焉知鱼不化为龙
金匾秘书藏万卷, 龙宫禁方有卅篇。
龙游凤舞迎天瑞; 日暖风和遍地春。
白雪纷坛磨雀麦, 黄龙变幻化龙须。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山青水秀龙游凤舞; 雨顺风调马跃人欢。
春来大地微风吹绿柳; 喜进善家笑脸接祥龙
海市云深,蚊人衔宝; 蓝田玉暖,龙女量珠。
技擅雕龙,是君子器; 功成刻鹄,有高人风。
Ⅸ 关于中国龙的知识与文化,高才请进!急!!!
一、中国龙的由来或传说.
答: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二、龙的组合.
答: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
三、象征意义或精神.
答:龙的足,为九州列土封疆, 龙的心,为民族寄托希望, 龙的魂,为华夏谱写篇章, 龙的骨,为中国铸造脊梁! 滔滔黄河,滚滚长江, 是龙的血脉潺潺流淌; 夏商周汉,魏晋隋唐, 是龙的翅膀振振翱翔。 五湖四海,三山五岳, 百万里方圆锦绣一方
四、龙生九子的故事简介。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
Ⅹ 关于龙的资料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的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体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是怎么形成的?历来众说纷纭,有从鳄、从蛇、从蜥蜴、从马、从猪、从闪电、从虹霓等等说法。笔者的观点是“模糊集合说”,其思路是这样的:新石器时代的先民是以原始思维面对身外世界的,而原始思维又是以直观表面性、整体关联性、非逻辑的神秘性和群体表象性为待征的“模糊思维”。这样的思维足以导致我们的祖先不清晰、不精确、不唯一地将身外世界的种种对象,集合、升华成若干个“神物”,然后加以崇拜。
在古人心目中,身外世界是神秘混沌难以捉摸的,模糊思维的直观性和表面性,使他们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将云、雷电、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运用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将鱼、鳄、蛇、蜥蜴,以及猪、马、牛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研究得明明白白。在他们看来,云、雷电、虹等在天上弯转,都和雨相关,差不多是一类;鱼、鳄、蛇等在江河湖泊中穿游,都和水亲近,大体上也是一类;猪喜欢水,马、牛等也都离不开水--河马、水牛更是水中物。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朝下落,便是雨。既然天上下的雨和地上流的水是一回事,那么,和雨相关的在天上弯转的云、雷电、虹等,就和与水密切的在江河湖泊中穿游的鱼、鳄、蛇等差不多都是一回事了。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生产和生活不能不依赖雨水,雨水却常常让人们依赖不上。再看这些与雨水相关的物象:云团滚滚翻卷,变化万方;雷电叱咤长空,霹雳千钧;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还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长短参差,阴森怪异的鱼、鳄、蛇、蜥蜴等等:这一切是多么神秘,多么雄奇,多么可怖可畏啊枣令人惊惧不已!
于是,古人猜想了:一定有一个“神物”,主管这一切,总领这一切,支配这一切,排演这一切。这个“神物”,体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肤色是多样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还应当是有头有尾的,能起能卧的,擅爬会游的,弯转曲折的,快速行进的;总之是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于变化的,天上可飞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种种“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着特别特别密切关系的。
该怎么称呼这个“神物”呢?人们发现,雨水降临时,乌云汹涌,电光闪闪,相伴随的,是“隆隆”的雷声;海潮涨落,龙卷风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发出“隆隆”的声响;而鳄、牛、蟒蛇等动物的吼叫,也和“隆隆”声接近;而“隆隆”声本身具备着粗壮、雄浑、深沉和悠远等特点,给予人的感觉是恐怖、壮烈、崇高和神秘。于是,人们就取其声,将这个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以“隆”这个音呼之了。
“神物”的发音是拟声,“神物”的形象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一些人说像鱼,一些人说像鳄,一些人说像蛇,还有一些人说像云,像闪电,像虹霓;也可能今天看像这个,明天看像那个,后天看又像别一个;还可能觉得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升到天上就是云是闪电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鱼是鳄是蛇,来到陆地就是猪是马是牛。模糊思维是不讲逻辑、意识不到矛盾的,这种思维容许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容许部分和整体、单数和复数的同一。
造字的时代到了,需要给这个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个符号了。老祖宗最初造字,多以像形为之。那么,让这个神物像什么形好呢?有人说像鳄,就造了几个像鳄的“龙”字;有人说像蛇,就造了几个像蛇的“龙”字;还有人说像闪电,就再造几个像闪电的“龙”字;另有人说身子像鳄像蛇还像闪电,头却像马像牛还像猪,那么就造几个像这像那像……的“龙”字好了。于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样的“龙”字。后来,逐渐演化,直到最后简化成现在这个“龙”。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先民们是以现实生物和自然天象为基础,将自己的对身外世界的畏惧、依赖、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模糊集合中了。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刘志雄、杨静荣)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总观龙图腾说的争论,觉得起码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个问题是,图腾说来自西方学者,中国远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着、北美土着那样,有过一个图腾崇拜时期?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学界的普遍观点,图腾文化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荣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便趋于衰落,步入阶级社会,就只剩下一些残余在延续。按考古学提供的实物资料,龙的起源当是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的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图腾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龙却起源了。将方兴未艾的龙归划于一个趋于衰落的崇拜现象,有悖于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
另一个问题是,图腾概念有其原有的为学界所基本公认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图腾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或可称为“狭义图腾”。增其内涵、扩其外延之后的图腾,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了,或可称之为“广义图腾”。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实物,而龙不符合这个条件,它们是自然界里没有的神物,因此,要说龙为图腾的话,就只能将龙划归到广义图腾的框框里。问题是,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时不时地会发生冲突。比如,按狭义图腾的要求,图腾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杀害的,而身为广义图腾物的龙却屡屡被惩罚被斩杀枣这个问题如何解释?如果要在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之间选择的话,我倒更倾向于狭义图腾,因为我觉得图腾就是图腾,应该尊重原初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太广义了,也就没有图腾了。
鉴于此,我在一系列谈龙的着作、文章中,都没有用“图腾”一词,而选用了“图徽”这一概念。
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来概略。
在龙的神性中,“喜水”位居第一。这是因为,龙本来就是“水物”和“水相”,或者说,龙本源于“水物”和“水相”。龙的诸多的模糊集合对象,可以说都是“水物”或“水相”。鱼、鳄、河马、海马、水牛等生活在水中;蛇、蜥蜴喜处水湿阴潮之地;猪、陆牛、陆马、鹿等离开水也活不下去;而云、雷电、虹、海潮、龙卷风、泥石流等自然天象,全都和雨、水关系密切枣似乎完全可以用“水相”称之。本源于水物、水相的龙,怎么可能不“喜水”呢?
“喜水”的神性,使龙对行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特别胜任。
“好飞”在龙的基本神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龙之“好飞”,原因有这么几条:一是作为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云、雷电、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二是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三是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云、雷电、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四是人类自从有了精神生活以后,就一直幻想超越自身的局限,摆脱现世的苦累,飞腾、翱翔到高妙阔远、有星星,有月亮,白云缭绕的空中去。而龙作为寄托着、体现着古人理想的神物,要是不能飞,不好飞,那也就不是龙了。
“好飞”的神性,使龙很自然、很方便地成为某些神仙、圣杰、帝王的乘御对象。
“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空。因此,“好飞”必然“通天”。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就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亦称“龙凤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模糊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后世的许多建筑雕刻、绘画,人们都让神龙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如北京故宫的云龙望柱、天坛的云龙石、孔庙的戏珠飞龙,等。
龙“喜水”,水聚流于地;龙“好飞”,飞升于云天。于是,龙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由于龙是由众多的对象模糊集合而成的,各集合对象之间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因此,龙又有了“善变”的神性。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在天可以是云、是电、是虹,在地可以是猪、是马、是牛,在水可以是鱼、是鳄、是蛇。换句话说,天上的云、电、虹,地上的猪、马、牛,水中的鱼、鳄、蛇,等等,都可以是龙的变体和化身。
龙具备了“善变”的神性,而变,就免不了要变出些“灵光”、“灵通”、“灵妙”、“灵验”和“荒诞”、“离奇”、“怪异”来。因此,龙又有了“灵异”的神性,成为古人心目中的“四灵”(其它三灵是麟、凤、龟)之一。
人们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龙是古人模糊集合了众多的动物和天象,从而创造出来的神物,如果这个神物不能给人间带来福祉和祥瑞,古人创造它做什么呢?上述龙的种种神性,又都为龙的征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础:龙喜水,而水是生产、生活的命脉;龙好飞,飞是对超越苦难、摆脱困境的向往;龙通天,天是天帝和诸神居住的地方;龙善变,变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龙灵异,灵异使龙神奇莫测、非凡不群。将这种种优长集中于一身,龙又怎么能不祥瑞呢?
龙可以“征瑞”,也可以“兆祸”。枣这倒也符合辩证法,其根据是现实的验证和历史的、道德的评价。如导致西周灭亡的“龙鼋之怪”、造成古时三苗地区大乱,的“日妖宵出,龙生于庙,犬哭于市”,等等。
龙的性情中,也有凶猛威厉、乖张易怒的一面。我们概而称之为“示威”。龙之“示威”,盖源于龙的模糊集合对象的习性和危害。如湾鳄凶残伤人,蛇类阴毒咬人,雷雨使江河水涨成灾,龙卷风卷走人畜树木,泥石流冲毁房舍田园,等等。古人对这些现象不会有科学的解释,只好以“龙怒”、“龙怨”、“龙报仇”、“龙做孽”等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