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上海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扩展阅读
深呼吸歌词有哪些 2025-01-09 14:40:45
一个人的基础底子是什么 2025-01-09 14:31:48

上海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2022-03-06 00:17:55

‘壹’ 上海 高二 数学 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轴相交的直线 ,如果把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 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 , 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 与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两条平行线 与 的距离是

2、圆的标准方程: .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3、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 轴垂直的直线.

4、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 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5、点 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 ;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 相离② 相切③ 相交

7、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 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为 ,

⑵斜截式: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和斜率 ,则直线方程为

8、 , ,① ∥ , ; ② .

直线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

(1)平行 A1/A2=B1/B2 注意检验 (2)垂直 A1A2+B1B2=0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 ①方程 (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 ③ e= 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 a2=b2+c2 ;

2、抛物线 :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焦点F( ,0),准线x=- ;③焦半径 ; 焦点弦 =x1+x2+p;

3、双曲线:①方程 (a,b>0) 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 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 渐进线 或 c2=a2+b2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
没别的了

‘贰’ 求高一到高二数学所以知识点总结和例题+解题技巧

我有整套的高一高二的知识点笔记,有公式推导和例题。需要的话,联系我。200元/个笔记本。

‘叁’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

单元知识总结

一、坐标法
1.点和坐标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上的点和一对有序实数(x,y)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设两点的坐标为P1(x1,y1),P2(x2,y2),则两点间的距离

特殊位置的两点间的距离,可用坐标差的绝对值表示:
(1)当x1=x2时(两点在y轴上或两点连线平行于y轴),则
|P1P2|=|y2-y1|
(2)当y1=y2时(两点在x轴上或两点连线平行于x轴),则
|P1P2|=|x2-x1|
3.线段的定比分点

(2)公式:分P1(x1,y2)和P2(x2,y2)连线所成的比为λ的分点坐标是

公式

二、直线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当直线和x轴相交时,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和x轴平行线重合时,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
所以直线的倾斜角α∈[0,π).
(2)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

∴当k≥0时,α=arctank.(锐角)
当k<0时,α=π-arctank.(钝角)
(3)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的斜率为

2.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 已知直线过点(x0,y0),斜率为k,则其方程为:y-y0=k(x-x0)
(2)斜截式 已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k,则其方程为:y=kx+b
(3)两点式 已知直线过两点(x1,y1)和(x2,y2),则其方程为:

(4)截距式 已知直线在x,y轴上截距分别为a、b,则其方程为:

(5)参数式 已知直线过点P(x0,y0),它的一个方向向量是(a,b),

v(cosα,sinα)(α为倾斜角)时,则其参数式方程为

(6)一般式 Ax+By+C=0 (A、B不同时为0).
(7)特殊的直线方程
①垂直于x轴且截距为a的直线方程是x=a,y轴的方程是x=0.
②垂直于y轴且截距为b的直线方程是y=b,x轴的方程是y=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当直线l1和l2有斜截式方程时,k1=k2且b1≠b2.

(2)重合:当l1和l2有斜截式方程时,k1=k2且b1=b2,当l1和l2是

(3)相交:当l1,l2是斜截式方程时,k1≠k2

4.点P(x0,y0)与直线l:Ax+By+C=0的位置关系:

5.两条平行直线l1∶Ax+By+C1=0,l2∶Ax+By+C2=0间

6.直线系方程
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类直线的集合称为直线系,它的方程的特点是除含坐标变量x,y以外,还含有特定的系数(也称参变量).
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在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往往先根据一个条件写出所求直线所在的直线系方程,然后再根据另一个条件来确定其中的参变量.
(1)共点直线系方程:
经过两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B1y+C1+λ(A2x+B2y+C2)=0,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在这个方程中,无论λ取什么实数,都得不到A2x+B2y+C2=0,因此它不表示l2.当λ=0时,即得A1x+B1y+C1=0,此时表示l1.
(2)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kx+b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By+λ=0(λ≠C),λ是参变量.
(3)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x+By+C=0(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Ay+λ=0.
如果在求直线方程的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条件待定时,可选用直线系方程来求解.
7.简单的线性规划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即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2)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例如,z=ax+by,其中x,y满足下列条件:

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就是线性规划问题,不等式组(*)是一组对变量x、y的线性约束条件,z=ax+by叫做线性目标函数.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使线性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最优解.
三、曲线和方程
1.定义
在选定的直角坐标系下,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一点不杂);
(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上的点(一点不漏).
这时称方程f(x,y)=0为曲线C的方程;曲线C为方程f(x,y)=0的曲线(图形).
设P={具有某种性质(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Q={(x,y)|f(x,y)=0},若设点M的坐标为(x0,y0),则用集合的观点,上述定义中的两条可以表述为:

以上两条还可以转化为它们的等价命题(逆否命题):

为曲线C的方程;曲线C为方程f(x,y)=0的曲线(图形).
2.曲线方程的两个基本问题
(1)由曲线(图形)求方程的步骤:
①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变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②立式: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
③代换: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④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⑤证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上述方法简称“五步法”,在步骤④中若化简过程是同解变形过程;或最简方程的解集与原始方程的解集相同,则步骤⑤可省略不写,因为此时所求得的最简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
(2)由方程画曲线(图形)的步骤:
①讨论曲线的对称性(关于x轴、y轴和原点);
②求截距:

③讨论曲线的范围;
④列表、描点、画线.
3.交点
求两曲线的交点,就是解这两条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4.曲线系方程
过两曲线f1(x,y)=0和f2(x,y)=0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f1(x,y)+λf2(x,y)=0(λ∈R).
四、圆
1.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圆.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x-a)2+(y-b)2=r2.(a,b)为圆心,r为半径.
特别地:当圆心为(0,0)时,方程为x2+y2=r2
(2)一般方程x2+y2+Dx+Ey+F=0

当D2+E2-4F<0时,方程无实数解,无轨迹.
(3)参数方程 以(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为

特别地,以(0,0)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为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l:Ax+By+C=0和圆C:(x-a)2+(y-b)2=r2,则

5.求圆的切线方法
(1)已知圆x2+y2+Dx+Ey+F=0.
①若已知切点(x0,y0)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若已知切线过圆外一点(x0,y0),则设切线方程为y-y0=k(x-x0),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若已知切线斜率为k,则设切线方程为y=kx+b,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这时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x2+y2=r2.
①若已知切点P0(x0,y0)在圆上,则该圆过P0点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

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则

单元知识总结

一、圆锥曲线
1.椭圆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焦点).
定义2: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

(2)图形和标准方程

(3)几何性质

2.双曲线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
定义2:动点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这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2)图形和标准方程

图8-3的标准方程为:

图8-4的标准方程为:

(3)几何性质

3.抛物线
(1)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几何性质,见下表:

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以下特点:都以原点为顶点,以一条坐标轴为对称轴;方程不同,开口方向不同;焦点在对称轴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顶点到准线距离.
②p的几何意义: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

焦点弦长公式:|AB|=p+x1+x2
4.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与一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叫做离心率,用e表示,当0<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当e=1时,是抛物线.
二、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1.定义
缺xy项的二元二次方程Ax2+Cy2+Dx+Ey+F=0(A、C不同时为0)※,通过配方和平移,化为圆型或椭圆型或双曲线型或抛物线型方程的标准形式的过程,称为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A=C是方程※为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与C同号是方程※为椭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与C异号是方程※为双曲线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与C中仅有一个为0是方程※为抛物线方程的必要条件.
2.对于缺xy项的二元二次方程:
Ax2+Cy2+Dx+Ey+F=0(A,C不同时为0)利用平移变换,可把圆锥曲线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其方法有:①待定系数法;②配方法.

中心O′(h,k)

中心O′(h,k)
抛物线:对称轴平行于x轴的抛物线方程为
(y-k)2=2p(x-h)或(y-k)2=-2p(x-h),
顶点O′(h,k).
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方程为:(x-h)2=2p(y-k)或(x-h)2=-2p(y-k)
顶点O′(h,k).
以上方程对应的曲线按向量a=(-h,-k)平移,就可将其方程化为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形式.

‘肆’ 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数学小飞侠)

链接:

提取码:9bdp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伍’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超全

2020蔡德锦数学全年联报(高清视频33.5G有水印)网络网盘

链接:

提取码: ebvb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陆’ 高二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1、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4、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柒’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有:

1、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否定形式是;否命题是.命题“或”的否定是“且”;“且”的否定是“或”。

3、逻辑联结词:且(and):命题形式p q; p q p q p q p或(or):命题形式p q;真真真真假非(not):命题形式p .真假假真假。“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捌’ 高一至高二数学知识整理

(一)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具有四个性质 广泛性 集合的元素什么都可以
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比如说是好学生就不具有这种性质,因为它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
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等的,一个元素不能重复出现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与顺序无关
二 函数
这是个重点,但是说起来也不好说,要作专题训练,比如说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等等做这一类型题的时候,要掌握几个函数思想如 构造函数 函数与方程结合 对称思想,换元等等
三 数列
这也是个比较重要的题型,做体的时候要有整体思想,整体代换,等比等差要分开来,也要注意联系,这样才能做好,注意观察数列的形式判断是什么数列,还要掌握求数列通向公式的几种方法,和求和公式,求和方法,比如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公式法,分组求和法等等
四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不是考试题型,只是个应用的知识点,所以只要记熟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些重要的定理就行
五 平面向量
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把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的重难点,结体的时候要有技巧,主要就是把基本知识掌握到位,注意拓展,另外要多做题,见的题型多,结体的时候就有思路,能够把问题简单化,有利于提高做题效率
高一的数学只是入门,只要把基础的掌握了,做题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数学就可以上130

(二)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1.集合; 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二、函数(30课时,12个)1.映射; 2.函数; 3.函数的单调性; 4.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6.指数概念的扩充; 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8.指数函数; 9.对数; 10.对数的运算性质; 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三、数列(12课时,5个)1.数列; 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1.角的概念的推广;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 11.函数的奇偶性; 12.函数 的图象; 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余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1.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六、不等式(22课时,5个)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证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圆的参数方程.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九、(B)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1.平面及基本性质; 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平面直线; 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1.直线的方向向量; 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14异面直线的距离; 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16.平面的法向量; 17.点到平面的距离; 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4.多面体; 25.棱柱; 26.棱锥; 27.正多面体; 28.球.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 3.排列数公式’ 4.组合; 5.组合数公式; 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7.二项式定理; 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十一、概率(12课时,5个)1.随机事件的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5.独立重复试验.选修Ⅱ(24个)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3.抽样方法; 4.总体分布的估计; 5.正态分布; 6.线性回归.十三、极限(12课时,6个)1.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3.数列的极限; 4.函数的极限; 5.极限的四则运算; 6.函数的连续性.十四、导数(18课时,8个)1.导数的概念; 2.导数的几何意义; 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4.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5.复合函数的导数; 6.基本导数公式; 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8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十五、复数(4课时,4个)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 答案补充高中数学有130个知识点,从前一份试卷要考查90个知识点,覆盖率达70%左右,而且把这一项作为衡量试卷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这一传统近年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关注思维,突出能力,重视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现在的我们学数学比前人幸福啊!! 最后,我建议你经常上这个网站啦,www.pep.com.cn ,相信对你的学习会有帮助的,祝你成功! 答案补充一试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一试竞赛大纲,完全按照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即高考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方法,在方法的要求上略有提高,其中概率和微积分初步不考。 二试 1、平面几何 基本要求:掌握初中数学竞赛大纲所确定的所有内容。 补充要求:面积和面积方法。 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 几个重要的极值: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费马点。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重心。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重心。 几何不等式。 简单的等周问题。了解下述定理: 在周长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面积最大。 在周长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面积最大。 在面积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周长最小。 在面积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周长最小。 几何中的运动:反射、平移、旋转。 复数方法、向量方法。 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 答案补充第二数学归纳法。 递归,一阶、二阶递归,特征方程法。 函数迭代,求n次迭代,简单的函数方程。 n个变元的平均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及应用。 复数的指数形式,欧拉公式,棣莫佛定理,单位根,单位根的应用。 圆排列,有重复的排列与组合,简单的组合恒等式。 一元n次方程(多项式)根的个数,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定理。 简单的初等数论问题,除初中大纲中所包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无穷递降法,同余,欧几里得除法,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类,高斯函数,费马小定理,欧拉函数,孙子定理,格点及其性质。 3、立体几何 多面角,多面角的性质。三面角、直三面角的基本性质。 正多面体,欧拉定理。 体积证法。 截面,会作截面、表面展开图。 4、平面解析几何 直线的法线式,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直线束及其应用。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圆锥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圆的幂和根轴。

弄得有些乱哈,那个关键梳理知识点,然后还是看例题,把知识点融会贯通,然后,没事儿就把书上的知识点和公式,自己重新做一遍笔记,这样可以加深记忆,这个是我上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效果还可以,我每次几乎都是满分的,其实关键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祝你学习的更好啊

‘玖’ 高二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内容包括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部分。具体总结如下:

1、《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2、《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3、《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4、《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首先验证再假定,从 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5、《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9)上海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扩展阅读:

1、高中数学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2、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是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原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象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

‘拾’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有哪些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如下:

一、复合函数定义域

若函数y=f(u)的定义域是B,u=g(x)的定义域是A,则复合函数y=f的定义域是D={x|x∈A,且g(x)∈B}综合考虑各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取他们的交集。

求函数的定义域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⑴当为整式或奇次根式时,R的值域。

⑵当为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不小于0(即≥0)。

⑶当为分式时,分母不为0;当分母是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0。

⑷当为指数式时,对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底不为0。

⑸当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它的定义域应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即求各部分定义域集合的交集。

⑹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上自变量的取值集合的并集。

⑺由实际问题建立的函数,除了要考虑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要求。

⑻对于含参数字母的函数,求定义域时一般要对字母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为非空集合。

⑼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二、复合函数常见题型

(ⅰ)已知f(x)定义域为A,求f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g(x)的范围为A,以此求出x的范围。

(ⅱ)已知f定义域为B,求f(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x的范围为B,以此求出g(x)的范围。

(ⅲ)已知f定义域为C,求f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x的范围为C,以此先求出g(x)的范围(即f(x)的定义域);然后将其作为h(x)的范围,以此再求出x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