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有高一数学必修4的复习提纲
第1章 集 合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重难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区别元素与集合等概念及其符号表示;用集合语言(描述法)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考纲要求: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经典例题:若x∈R,则{3,x,x2-2x}中的元素x应满足什么条件?
当堂练习:
1.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构成集合的是( )
A.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 B.长寿的人 C. 的近似值 D.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2.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A.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0,3,5,7} B.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C.方程 的解集是{1,1} D.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3. 下面四个命题: (1)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 (2)若 -a Z,则a Z;
(3)所有的正实数组成集合R+;(4)由很小的数可组成集合A;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个
A.1 B.2 C.3 D.4
4.下面四个命题: (1)零属于空集; (2)方程x2-3x+5=0的解集是空集;
(3)方程x2-6x+9=0的解集是单元集; (4)不等式 2 x-6>0的解集是无限集;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个
A.1 B.2 C.3 D.4
5.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是( )
A. {x,y且 } B. {(x,y) }
C. {(x,y) } D. {x,y且 }
6.用符号 或 填空:
0__________{0}, a__________{a}, __________Q, __________Z,-1__________R, 0__________N, 0 .
7.由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
8.用列举法表示集合D={ }为 .
9.当a满足 时, 集合A={ }表示单元集.
10.对于集合A={2,4,6},若a A,则6-a A,那么a的值是__________.
11.数集{0,1,x2-x}中的x不能取哪些数值?
12.已知集合A={x N| N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13.已知集合A={ }.
(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 (2)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14.由实数构成的集合A满足条件:若a A, a 1,则 ,证明:
(1)若2 A,则集合A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并求出这两个元素;
(2)非空集合A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⑵ 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具有四个性质
广泛性
集合的元素什么都可以
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比如说是好学生就不具有这种性质,因为它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
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等的,一个元素不能重复出现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与顺序无关
二
函数
这是个重点,但是说起来也不好说,要作专题训练,比如说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等等做这一类型题的时候,要掌握几个函数思想如
构造函数
函数与方程结合
对称思想,换元等等
三
数列
这也是个比较重要的题型,做体的时候要有整体思想,整体代换,等比等差要分开来,也要注意联系,这样才能做好,注意观察数列的形式判断是什么数列,还要掌握求数列通向公式的几种方法,和求和公式,求和方法,比如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公式法,分组求和法等等
四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不是考试题型,只是个应用的知识点,所以只要记熟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些重要的定理就行
五
平面向量
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把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的重难点,结体的时候要有技巧,主要就是把基本知识掌握到位,注意拓展,另外要多做题,见的题型多,结体的时候就有思路,能够把问题简单化,有利于提高做题效率
高一的数学只是入门,只要把基础的掌握了,做题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数学就可以上130
⑶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⑷ 高一数学必修4的知识点的总结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参看图片或参考资料链接)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两角和差公式
⒉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倍角公式
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
1-tan^2(α)
半角公式
⒋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1-cosα
sin^2(α/2)=—————
2
1+cosα
cos^2(α/2)=—————
2
1-cosα
tan^2(α/2)=—————
1+cosα
万能公式
⒌万能公式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万能公式推导
附推导:
sin2α=2sinαcosα=2sinαcosα/(cos^2(α)+sin^2(α))......*,
(因为cos^2(α)+sin^2(α)=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α),可得sin2α=tan2α/(1+tan^2(α))
然后用α/2代替α即可。
同理可推导余弦的万能公式。正切的万能公式可通过正弦比余弦得到。
三倍角公式
⒍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
三倍角公式推导
附推导:
tan3α=sin3α/cos3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sin^2(α)-2sin^2(α)cosα)
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2(α)
=3sinα-4sin^3(α)
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
=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
=4cos^3(α)-3cosα
即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
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3元 减 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弦”))
余弦三倍角:4元3角 减 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
☆☆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
和差化积公式
⒎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β α-β
sinα-sinβ=2cos—----•sin—----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积化和差公式
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 •cos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sin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cosβ=0.5[cos(α+β)+cos(α-β)]
sinα •sinβ=- 0.5[cos(α+β)-cos(α-β)]
⑸ 高一数学必修4函数知识点总结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 的次方根。其中.
若需要可以发邮箱
⑹ 跪求高中数学选修4-1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这条直线与原三角形的两条边(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具有传递性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一是方程的观点,即把圆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利用判别式Δ来讨论位置关系.
①Δ>0,直线和圆相交.②Δ=0,直线和圆相切.③Δ<0,直线和圆相离.
方法二是几何的观点,即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大小加以比较.
①d<R,直线和圆相交.②d=R,直线和圆相切.③d>R,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和圆相切,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圆的切线方程.求圆的切线方程主要可分为已知斜率k或已知直线上一点两种情况,而已知直线上一点又可分为已知圆上一点和圆外一点两种情况.
3.直线和圆相交,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弦长以及弦的中点问题.
切线的性质
⑴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⑵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⑶经过圆心,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⑷经过切点,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必经过圆心;当一条直线满足(1)过圆心;(2)过切点;(3)垂直于切线三个性质中的两个时,第三个性质也满足.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线长相等,圆心与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
1. 椭圆: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即:{P| |PF1|+|PF2|=2a, (2a>|F1F2|)}。
2. 双曲线: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定值(定值小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动点轨迹叫做双曲线。即{P|||PF1|-|PF2||=2a, (2a<|F1F2|)}。
3.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0<E<1< SPAN>时为椭圆:当e=1时为抛物线;当e>1时为双曲线。
二、圆锥曲线的方程
1.椭圆: + =1(a>b>0)或 + =1(a>b>0)(其中,a2=b2+c2)
2.双曲线: - =1(a>0, b>0)或 - =1(a>0, b>0)(其中,c2=a2+b2)
3.抛物线:y2=±2px(p>0),x2=±2py(p>0)
三、圆锥曲线的性质
1.椭圆: + =1(a>b>0)
(1)范围:|x|≤a,|y|≤b(2)顶点:(±a,0),(0,±b)(3)焦点:(±c,0)(4)离心率:e= ∈(0,1)(5)准线:x=±
2.双曲线: - =1(a>0, b>0)(1)范围:|x|≥a, y∈R(2)顶点:(±a,0)(3)焦点:(±c,0)(4)离心率:e= ∈(1,+∞)(5)准线:x=± (6)渐近线:y=± x
3.抛物线:y2=2px(p>0)(1)范围:x≥0, y∈R(2)顶点:(0,0)(3)焦点:( ,0)(4)离心率:e=1(5)准线:x=-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ABC中,∠C,∠B的平分线相交于O,过O作AO的垂线与边AB、AC分别交于D、E,求证:△BDO∽△BOC∽△OEC。
证明:易得AO平分∠BAC,AO⊥DE ∴ ∠ADO=∠AEO ∴ ∠BDO=∠CEO
又∠BDO=90°+ ∠BAC ∠BOC=180°- (∠ABC+∠ACB)
=90°+ ∠BAC∴ ∠BDO=∠BOC 又∠DBO=∠OBC
∴ △BDO∽△BOC 同理△ECO∽△OCB∴ △BDO∽△BOC∽△OEC
[例2] △ABE中,D、C为AB上两点,AC=AE, ,求证:EC平分∠DEB。
证明:∵ AE=AC ∴ 即 又∵∠A=∠A ∴ △EAD∽△BAE ∴ ∠1=∠B ∵ AE=AC
∴ ∠1+∠2=∠ACE 又∵∠3+∠B=∠ACE ∴ ∠2=∠3∴ EC平分∠DEB
[例3] 已知:D、E分别在△ABC的边AC和AB上,BD与CE交于F,其中AE=BE, , ,求 。
证明:取AD中点N,连结EN ∴ EN BD
∴ ∴
∵ ∴ × = ∵ = ∴ = = =11
[例4]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B=90°,AD‖BC,E为AB上一点,DE平分∠ADC,CE平分∠BCD,以AB为直径的圆与边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解:以AB为直径的圆与CD是相切关系 如图,过E作EF⊥CD,垂足为F.
∵∠A=∠B=90°,∴EA⊥AD,EB⊥BC,∵DE平分∠ADC,CE平分∠BCD,∴ .∴以AB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E,且 ,∴以AB为直径的圆与边CD相切.
[例5]已知:ΔABC内接于⊙O,过点A作直线EF.
⑴如图甲,AB为直径,要使得EF是⊙O的切线,还需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写出三种情况):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⑵如图乙,AB为非直径的弦,∠CAE=∠B,求证:EF是⊙O的切线.
解:⑴①∠FAB=90°.②∠B=∠EAC.③∠BAE=90°.
⑵连结AO并延长交⊙O于D,连结CD. ∵AD为⊙O的直径,∴∠ACD=90°,∴∠D+∠CAD=90°. ∵∠D=∠B,∠B=∠CAE,∴∠CAE+∠CAD=90°,即OA⊥EF. 又∵EF经过半径OA的外端A,∴EF为⊙O的切线.
[例6]如图所示,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交AC于点E,过点D作⊙O的切线DF,交AC于F,求证:(1)DF⊥AC,(2)FC=FE.
证明:(1)连结OD,AD.∵ DF为⊙O的切线,
∴ OD⊥DF(切线的性质定理).又∵ AB为⊙O的直径,∴ AD⊥BC.又∵ AB=AC,∴D为BC中点. ∵O为AB中点,∴ ∴ DF⊥AC.
(2)连结DE.则∠DEC=∠B(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又∵ AB=AC,∴∠B=∠C.
∴∠DEC=∠C,∴ DE=DC.又∵ DF⊥AC,∴ FC=EF(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7]如图:椭圆 + =1(a>b>0),F1为左焦点,A、B是两个顶点,P为椭圆上一点,PF1⊥x轴,且PO//AB,求椭圆的离心率e。
解:设椭圆的右焦点为F2,由第一定义:|PF1|+|PF2|=2a, ∵ PF1⊥x轴,∴ |PF1|2+|F1F2|2=|PF2|2, 即(|PF2|+|PF1|)(|PF2|-|PF1|)=4c2,
∴ |PF1|= 。∵ PO//AB,∴ ΔPF1O∽ΔBOA,
∴ = c=b a= c, ∴ e= = 。
[例8] 已知 、 是椭圆 ( )长轴的两个端点, 是与 垂直的弦.求直线 与 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
解 如图,由已知 轴,可设 、 .设动点M( ).∵ ( ,0)、 ( ,0)∴ 方程为 方程为 把上面两个等式左、右分别相乘,可得: 而P ( )又在椭圆上, 即 ,变形为
即 ,代入,可得M点轨迹方程为: .
[例9] 已知椭圆 ,A(1,1),过A的直线 交椭圆于P、Q两点,若 ,求直线 的方程.
解:设P( , ),Q( , )∵ ,由定比分点公式得: ∵ P、Q在椭圆上 ∴
整理得 解得 或
∴ 直线PQ的方程为 或
⑺ 高一数学必修一和四的知识点总结
唉,年轻的时候还愿意回忆回忆顺便打几个字,孩子你自己总结总结吧,网络文库挺多这种资料的,但是太全了也没必要,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删减吧,然后合上回忆下,或者先看教材然后回忆总结(包括题型、方法)
⑻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梳理(数学小飞侠)》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资源目录
01.集合例题讲解.mp4
01.集合进阶.mp4
02函数的值域.mp4
03函数的定义域与解析式.mp4
04函数的单调性.mp4
04函数的奇偶性.mp4
05指数运算与指数函数.mp4
07对数运算与对数函数.mp4
08幂函数突破.mp4
09函数零点专题.mp4
10含参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专题.mp4
11二次函数根的分布专题.mp4
12空间几何体.mp4
13点线面位置关系进阶.mp4
14平行关系突破.mp4
15垂直关系突破.mp4
16空间几何关系综合.mp4
17直线方程突破.mp4
18圆的方程突破.mp4
19算法初步.mp4
20算法语句与算法案例.mp4
21数据的收集与频率分布.mp4
22常用统计量与相关关系.mp4
23古典概型概率.mp4
24几何概型概率.mp4
25任意角重难点.mp4
26三角函数定义与诱导公式.mp4
27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mp4
28平面向量几何运算.mp4
29平面向量代数运算.mp4
30.三角恒等变换.mp4
31.三角函数计算专题.mp4
3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mp4
33.等差数列突破.mp4
34.等比数列突破.mp4
35.数列通项公式专题 .mp4
36.数列求和公式专题 .mp4
37.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mp4
38.线性规划问题.mp4
39.基本不等式突破.mp4
40.逻辑用语专题.mp4
41.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mp4
42.双曲线方程及其性质.mp4
43.抛物线方程及其性质.mp4
44.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mp4
45.空间向量突破.mp4
46.导数的计算专题.mp4
47.导数的应用.mp4
48.导数的应用(二).mp4
49.定积分与微积分.mp4
50.复数专题.mp4
51.排列组合.mp4
52.二项式定理.mp4
53.随机变量及其变量.mp4
54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mp4
资源目录
01.集合例题讲解.mp4
01.集合进阶.mp4
02函数的值域.mp4
03函数的定义域与解析式.mp4
04函数的单调性.mp4
04函数的奇偶性.mp4
05指数运算与指数函数.mp4
07对数运算与对数函数.mp4
08幂函数突破.mp4
09函数零点专题.mp4
10含参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专题.mp4
11二次函数根的分布专题.mp4
12空间几何体.mp4
13点线面位置关系进阶.mp4
14平行关系突破.mp4
15垂直关系突破.mp4
16空间几何关系综合.mp4
17直线方程突破.mp4
18圆的方程突破.mp4
19算法初步.mp4
20算法语句与算法案例.mp4
21数据的收集与频率分布.mp4
22常用统计量与相关关系.mp4
23古典概型概率.mp4
24几何概型概率.mp4
25任意角重难点.mp4
26三角函数定义与诱导公式.mp4
27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mp4
28平面向量几何运算.mp4
29平面向量代数运算.mp4
30.三角恒等变换.mp4
31.三角函数计算专题.mp4
3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mp4
33.等差数列突破.mp4
34.等比数列突破.mp4
35.数列通项公式专题 .mp4
36.数列求和公式专题 .mp4
37.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mp4
38.线性规划问题.mp4
39.基本不等式突破.mp4
40.逻辑用语专题.mp4
41.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mp4
42.双曲线方程及其性质.mp4
43.抛物线方程及其性质.mp4
44.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mp4
45.空间向量突破.mp4
46.导数的计算专题.mp4
47.导数的应用.mp4
48.导数的应用(二).mp4
49.定积分与微积分.mp4
50.复数专题.mp4
51.排列组合.mp4
52.二项式定理.mp4
53.随机变量及其变量.mp4
54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mp4
⑼ 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三、四知识点
必修3:http://wenku..com/view/a5c51e11f18583d0496459f6.html
必修4:http://wenku..com/view/f0c3a56ba45177232f60a2ee.html
⑽ 高一数学必修1和必修4的知识点总结
看书去,没什么可总结……多做点基础题,自己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