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居民地理知识大全集
扩展阅读
邓宁是什么动漫的主角 2025-03-29 19:26:16

居民地理知识大全集

发布时间: 2025-03-26 16:59:29

①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和地图

1.以风车而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3.麦哲伦环球-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4.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5.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6.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7.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8.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9.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1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11.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12.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度数为180°。

1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14.全世界共有7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 顺口溜 :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15.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16.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7.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深,岛屿也最多。

18.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19.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20.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1.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2.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23.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25.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会产生火山与地震。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上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

4.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处于负增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

澳大利亚知识点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 跳远 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 长跑 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平。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 经验 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 种植 ,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3

1.1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欧洲

平均海拔高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小

主要地形高原、山地平原

地形分布中部高,四周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着;季风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美洲:“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4

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积居前六位的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我家中没有把握);(P86_图5.1)

人口居前十一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尔爾利亚、日本、墨西哥。(中印美,印巴巴,俄孟尼,日墨→联想为:“中赢美,赢粑粑;我梦你,日末”)(P86_5.2)

2、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是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等自然界线,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P87_图5.3)

3、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一些领域,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核工业。

5、国际合作虽然存在着不平等,但是互惠互利的:发达国家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二者都需要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6、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联合国中,安理会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7、“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的“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是指发达国家。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5

居民和聚落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千米2)。例如:四川面积48.5万千米2,人口约为8800万,其人口密度为8800万÷48.5万=181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位置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P66_图4.5)

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所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饥饿贫困,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缺乏,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困难等

7、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三大人种(P72_图4.11):黄种人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

9、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0、世界的三大宗教:信仰人数最多的是-,该宗教形成于亚洲,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该宗教被中国称为回教和清真教,第三大宗教是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1、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不同聚落的`生产活动:乡村聚落: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 捕鱼 、林场→伐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2、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13、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大全

★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必背地理知识点

★ 初一地理重点笔记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重点归纳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② 生活中的地理小知识500字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的材料、样式、饮食习惯和方式,住房的式样与特点等,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服饰与地理
1、人类服饰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森林里,披挂的树叶、兽皮就成为衣服。后来,人类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纤维与动物皮毛为原料,纺织各种布匹,出现了原始的服装。丝、麻、棉就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纤维材料。我们的祖先早就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养蚕织绸了。但由于北方环境恶化、气候变得干燥,蚕丝的生产逐渐向南方移动。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
2、服饰的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其服饰的式样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松的长袍;在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冬季,人们喜欢深色的皮制品服装;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条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饰的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换,人们的服饰也随着之变化。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服装。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女性的连衣裙、短裙等,春秋季节的休闲装、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夹克等。
二、饮食与地理
1、菜肴方面。中国的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鲁、川、粤、闽、浙、苏、湘、皖等“八大菜肴”。每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方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味偏辣,江浙一带偏甜,北方菜味浓香并喜欢放葱蒜,而广东菜偏鲜偏淡。饮食和各地方的气候与地形等因素有关,如西南地区较湿,尤其冬季更加阴湿,吃辣是为了驱寒去湿。
2、主食方面。由于地域差异,水热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也不同。我国北方干旱少雨,以种植小麦、甜菜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面食为主,南方米饭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菊花茶等,由于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江南一带喝绿茶居多,寒冷地区喝红茶偏多。喝茶受地区的影响特别大,如气候、地理条件、地势差异等。酒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起伏与自然灾害的程度。由于地区气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饮酒习惯,酒的品种也不同,如寒冷地区的烈性白酒、少数民族地区的米酒等。
三、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根据降雨的特点,北方农村以平房、土房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为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里购买商品房时,更需要综合考虑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区的交通、周边的配套设施、环境质量状况、居住区的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隔等因素。
四、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用峡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区,人们有时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骆驼成为“沙漠之舟”。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的时间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飞机,可选择乘坐火车;易发泥石流的地方,适逢雨季,就不能到这样的地区去旅游。外出要会阅读地图,通过读图迅速了解与熟悉新的环境,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③ 地理现象小知识

1.求一些短小的地理小知识
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

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

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些。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是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

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

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

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着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出口。

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台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

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急,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异的词汇还有南拳北腿、南腔北调、南柔北刚、南甜北咸等等。总之,南北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2.地理小常识
1、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_____________中心。_____________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_____________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河流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到_____________。

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_____________”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

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其中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_____________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_____________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

香港由_____________、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_____________和路环岛组成。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 *** 制定了“_____________”政策,祖国内地实行_____________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_____________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

_____________,“下海”——

_____________,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_____________中心、_____________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_____________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

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_____________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1、台湾省包括_____________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_____________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______海,东临____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__海,西隔台湾海峡与_____________省相望。
3.地理小知识
地理小知识 1.太阳活动直接引发的现象(极光) 2.美国纽约(西五区)9.11上午9时左右正在发生的9.11事件,此时北京(东八区)的时间是(9.11日晚上十时左右)附: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一个时区一个小时。

3.桂林山水是(外力作用形成),(富士山,泰山,东非大裂谷)是内力。 4.夏秋季太平洋上常有台风,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 5.(洋流)影响海洋运输 6.(松鼠,黑熊)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典型动物。

7.承压地下水的特点是(水质较好,不易受污染) 8.目前世界五大能源消费从多到少排:(石油,煤,天然气,水,核)。 9.世界粮食生产三大品种从多到少排:(小麦,稻谷,玉米) 10.世界上最大的四个产粮国是(中,美,印度,俄罗斯) 11.基本的天体是(星云,恒星) 12.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13.我国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 14.形成地理环境非地带性差异的是(海陆分布差异) 15.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 16.欧洲流径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7.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都是该组织成员) 18.从连云港出发的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经过的省(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19.我国煤的主要分布区(山西,内蒙,陕西,贵州) 20.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省中不与邻国接壤的是(贵州,青海,宁夏)。
4.有趣的地理小知识
给你一道地理趣味题(也是一个知识点):一个冒险家从某地向南行走10千米,再向东行走10千米,再向北行走10千米,回到了起点,这时遇到一头熊,请问熊的颜色? 知识点:冒险家的出发地为北极点(所以这头熊为北极熊,白色)。

从极点出发,不论向什么方向走,转两次九十度弯就能回到原点。它是一个特殊的点。

站在极点,不论你面向何方,它都为正南方! 够了吗?? 或你可以将日变更线上居住的人,一会儿在昨天,一会儿回到今天。 或将赤道上的建筑,卧室在北半球,书房在南半球! 这些不都是地理知识嘛?你要有趣的,才举例子给你的嘛。

要不你可以介绍日变更线 或两极啊,说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奇特现象啊等等。
5.(急)地理小知识、、、简短、、、有趣
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的国家基里巴斯

闪电温度数倍于太阳表面温度

一束落到地面的闪电携带有1亿至10亿伏的电力,温度能达到5万华氏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3至4倍。

2楼

海洋的盐足以让陆地高出150米

9楼

轨道上的宇航员其实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引力就相当于加速度。太空中不存在完全无引力的区域,就像太空中没有绝对真空一样,这是因为宇宙中充斥着很多自由原子和粒子。

如果大小相当于一角硬币的中子星碎片落到地面,它的重量会骤然升至1亿吨!

乔纳森·斯威夫特1726年的小说《格列佛游记》描写了火星的两颗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的大小及旋转速度。100多年后科学家发现,这段情节与事实相符。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青蛙雨”出现在2005年的塞尔维亚,伦敦在1998年也曾遭遇相同的“青蛙雨”;2006年,印度下了场“鱼雨”,而威尔士在2004年同样经历了“雨中有鱼”的奇妙一景。

可以过24个新年
6.用地理知识解释30个旅游中的地理现象或事物
1.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新疆

在沙漠地区 沙子多 水少 而沙子的比热容小 所以昼夜温差大

沙漠地区不保温, 早上的时候因为没有热量保存,所以很冷

而太阳升起后,沙子又被晒得很热,早晚温差可达30多度。到了下午太阳下山,温度又迅速下降。所以才形成了这种现象。

所以会有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2.两极极昼现象和夏天昼长夜短现象

地球公转和自转,这个原因应该简单

3.大树底下好乘凉

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是因为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约20-50%),更主要的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吸收辐射的35-75%,其余5-40%

透过叶片),吸收环境中的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18-25%),对于夏季高温干燥的北京地区,绿地的这种作用,可以大大增加人们生活的舒适度。

4.在沙滩上看海,海是圆弧状。。。。这个不用我细说了吧

。。艾玛 30个太多了 等俺想想
7.要一些关于地理的小知识,简单一点
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儿。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铅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哨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归属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归属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扭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钟头,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六、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南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磁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南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磁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力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一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一、降水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二、台风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

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称为飓风或其他在地近义字。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之近义字乃台风。

三、龙卷风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底部和下垫面之间的直立空管状旋转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 。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洲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常见的发生时间是春季和夏季。

龙卷风的产生条件包括近地面的风切变和显着的垂直运动/不稳定能量,雷暴是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理想环境,也是引发龙卷风的主要原因,其中由超级单体引发的龙卷被称为超级单体龙卷,其它情形被称为非超级单体龙卷 。超级单体龙卷强度的强度和规模通常大于非超级单体龙卷。

四、沙尘暴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 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五、霜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 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霜是一种天气现象, 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

④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学习和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而且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现仅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例加以说明.
1.服饰与地理的关系
服饰的原材料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我国亚热带的浙江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蚕丝的生产基地,人们穿戴的各种丝稠就来源于桑蚕.我国西北内陆的太阳辐射强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钟爱的羊毛衫与皮制衣物,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第二,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在我国东北的鄂伦春、达翰尔、鄂温克等到民族的服饰与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就是因为气温的不同,在质地、款式等到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众所周知世界屋脊、日温差比较大的青藏高原,藏民们时常穿一个露胳显臂的“不对称”大袍,也就是穿皮袍仅套一袖,适应青藏高原多变的气候;又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钟情于身着白色宽大松驰的长袍.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紧相关.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地区,就有按照季节变化换穿单、夹、棉、皮的习俗,目前,人们一般都要购置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衣服,比如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们的连衣裙,春秋季节的休闲装,冬季的滑雪衫、皮夹克和羊毛衫等.然而在四季如春的云南昆明一带,则形成了人们“四季服装同穿戴”的另一番人文景观.
2.膳食结构与地理的关系
由于我国南方水热组合优于北方,南方以水田作业为主,生产水稻,北方以旱地作业为主,主产小麦,形成了“南米北面”的格局,因而人们的膳食的结构迥然有异.在我国享有盛誉的“八大菜谱”烹调技艺各显神通,一直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我国地处暧温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大,在过去少量的蔬菜难以遇越冬季,供不应求,人们为了避免蔬菜的浪费,便用食盐进行腌制,日后在享用,形成了北方以咸为主的口味,而南方夏季雨热同季,冬季低温少雨,蔬菜一年几发,甚是丰厚,加之盛产甘蔗,自然形成以甜食为主.当然,话又说来,并不是北方人不好甜食,只是过去甜食难得,只好以“咸”代“甜了吧.
3.民居与地理的关系
纵观我国传统民居住房的样式,修房造屋材料的选购,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深刻.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成有壁炉或火坑,窗户比较小,在冬天积雪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湿热地区性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小,并有完备的排水系统;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为了适应游牧这种特殊生活方式的需要,往往建造一种搭卸十分方便的民居—蒙古包;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也在时时考虑很多地理因素,诸如商品房的地理位置是否在黄金地段,人流车流是多是少,商机如何,周边配套设施:学校、医院、商场、交通便捷与否等的空间组合是否优越,周围空气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如何,居住小区内部的绿化环境和休闲娱乐的设计,房屋的朝向是否符合老百姓的传统意愿,采光度是高是低,通风是否优良,楼高是否合理,楼间距是否符合建筑标准等等地理因素都有是开发商首要考虑的问题.
4.出行与地理的关系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密切有关.俗话说:出门看天气,出差或旅游之前,都要了解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这就要于人们能识别天气符号,熟悉冷锋、暖锋、高气压、低气压、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合理选择出行的时间、交通方式和旅游线路以及随身携事物品的多少,做到既经济,又最少的时间,顺利办完事,达到途中观赏的景观最多的理想效果.比如在旅游时,根据地域特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在高山峡谷中,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无边,一望无际的沙海里,要选取“沙漠之舟”—骆驼;在风吹草低风见牛养的草原上,选择弛骋如飞的骏马;在我国南方的江南水乡,选择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

⑤ 地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地理的基本的知识点有哪些?如何 总结 整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地理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地理基本知识点

地理知识点总结

关于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地理基础知识归纳

关于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地理常考知识点

地理基本知识点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 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七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七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洲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后两者是大陆和岛屿的分界线。

3.四大洋:地球上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四大洋。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大洋的边缘是海,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4.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⑴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⑵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⑶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⑷丘陵:海拔较低,地表起伏不大,坡度和缓;⑸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5.海底地形: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居民

1. 世界的人口:

⑴ 人口增长:18世纪前缓慢,之后加快,这主要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这是由于经济、 文化 、 教育 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⑵ 人口分布: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则很稀少。

⑶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就会产生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恶化,生产赶不上人类的需要;而人口增长过慢,会造成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所以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⑷ 人口迁移:从整个世界来看,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使世界上人口拥挤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人口比重太大,将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

2. 世界的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可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⑴ 白色人种: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⑵ 黄色人种: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⑶ 黑色人种: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世界的语言:世界上的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等地。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及亚洲的印度等国。

4.世界的宗教: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即-、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


关于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区域划分

1.世界的国家:目前,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其次是加拿大,中国居第三位。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2.国界和领土:国界是指本国与领国之间的界线,它是用来划分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范围。国界线和领海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之分。目前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只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还有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

4.世界上的区域划分: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人们将世界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十三个地区。


地理基础知识归纳

一. 海和海峡的概念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海的种类,按其所处的位置特征一般分成为以下三种:1、边缘海--濒临大陆,以半岛和岛屿与大洋分开的海。如黄海、东海、南海等;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波罗的海等;3、陆间海--位于两个大陆之间。如地中海等。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叫海峡,如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海峡在交通和战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世界重要的海峡

1. 马六甲海峡:连接南海与印度洋,是亚洲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通道。

2. 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阿拉伯海,是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称为海上生命线。

3. 土尔其海峡:连接黑海与地中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4. 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是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

5. 英吉利海峡:连接北海与大西洋,是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6. 麦哲伦海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国际航线。

7. 莫桑比克海峡:连接南北印度洋,是世界最大的海峡。

8. 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9. 朝鲜海峡:连接日本海与东海,是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关于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 人口问题

所谓人口问题是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如就业问题、人口老化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等。

二. 人口密度

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是反映某一国家、地区或城市内,居住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即人口分布疏密的量的指标。

三. 种族

即人种,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这些具有遗传性的体质特点,包括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鼻型、面型、血型等。早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其身体外表上的重大差别就已形成。这种差别是由于人类各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当隔离地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缘故。

四. 民族

世界上各种族的人,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又形成了许多民族,它既不是种族特征的延续和发展,也不是血缘关系的继续与综合,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人们共同体。


地理常考知识点

世界上的国家:

目前世界上有180多个国家。各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面积很小的摩纳哥(在欧洲地中海沿岸),不到2平方千米(最小应是梵蒂冈,面积0.44平方千米)。还有30多个地区,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丹麦的属地。

世界各国的人口,数目相差也很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有13亿多。第二是印度,2006年已达11.298亿,占世界人口的16.7%。

国界和领土: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这就是国界。它是用来划分国家间各自行使主权范围的界线。世界政治地图上都画有各个国家的国界线。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它是不允许别国侵犯的。凡是允许通过国界线的人和船只等,都要持有许可证。

国界划分的几种特点:

1.以自然的山脉、河流和湖泊为界;

2.以经纬线为界;

3.一些国家根据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原因划定国界线。

例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线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地理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地理会考基础知识点归纳

★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

★ 必知的地理九大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