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小学春季传染病宣传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垫层跟基础有什么区别 2025-02-20 20:56:31
虎大郎动漫叫什么 2025-02-20 20:49:51
现代学校教育有哪些类型 2025-02-20 20:42:43

小学春季传染病宣传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5-02-18 07:05:06

1. 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的总结

【 #活动总结# 导语】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下面 就给大家分享下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的总结,欢迎阅读!




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的总结篇一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增强幼儿的保健意识,提高幼儿疾病预防能力,xx中心幼儿园保健教师卢老师开展了“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的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开始,卢老师对“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传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大讨论,还例举了手足口病、流感、诺如等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等预防措施。卢老师特别强调了预防传染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并现场和孩子们一起重点学习七步洗手法,孩子们纷纷举手表示自己会用七步洗手正确洗手,除保持个人卫生以外,卢老师还强调要保持环境卫生;不乱吃食物,勤锻炼,晒太阳等等。

活动后,保健室还向幼儿发放了传染病防控宣传资料,请幼儿带回家与家长一起认真阅读,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引导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了传染病就应让孩子及时医治并在家休息(隔离),隔离时期结束后凭医院健康证明方可返园。

此外,幼儿园还将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科学地掌握这些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护理方法。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了解了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增强了幼儿的保健意识,懂得了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游戏。相信我们的孩子在家园共同努力下,能得到更加科学、细致的护理,让孩子快乐地度过这个美丽的春天。



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的总结篇二

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切实抓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切实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同时根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安排、认真组织并扎实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宣传周”活动。现将预防传染病宣传周活动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开展防控启动仪式

为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保证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学校其他领导和班主任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安全领导小组,全面布署,加强指挥和领导,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了师生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启动仪式上,龚健石老师要求全体师生认真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充分利用晨、午检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加强学生缺课、晨午检登记、管理工作,一旦发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通知家长,对因病缺课的学生做好跟踪随访工作。做好学校所有场所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不留卫生死角。教室、办公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买、不吃路边流动商贩的“三无”食品。不吃另食,不喝生水,洗好净手,管住口。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少到人群集聚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等。

二、开展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学校又是人群密集场所,极易导致春季传染病的传播。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与流行,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增强与提高自我防病意识。XX小学举行了“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此次讲座特邀永宁卫生院医生、XX小学兼职校医佘日焕医生到我校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讲座中,佘日焕医生采用图文并茂的课件、首先分三大类介绍了春季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病种介绍、采取措施。随后详细介绍了流感、水痘、急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几种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常见症状、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最后,佘日焕医生强调在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预防意识是关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重点,建议大家养成“勤洗手、多喝水、勤通风、加强营养、加强锻炼、合理作息”的良好卫生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本次健康教育宣传讲座活动,既有效地提高了全校师生对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推进了该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保证学校教学、科研与生活秩序的正常进行。

三、开展“健康每一天”班会,强化教育

活动中,班主任老师讲解了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类型,并对其形成原因作了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掌握了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为建立健康、稳定、和谐的班集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老师们还讲解了预防传染病的相关措施,教育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孩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注意增减衣服。不仅如此,老师们还对孩子们提出了多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建议。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们懂得有效预防传染病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传染病,学校也在行动,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预防传染病,让孩子健康每一天。

四、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利用每天体育课、大课间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免疫力,也就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足休息,并经常就近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引导学生注意均衡饮食,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五、讲究卫生,从我做起

开展全校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除卫生死角,保持各教室、图书室等人群集聚场所的空气流通,保持校园内整洁、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抽烟喝酒、不共用毛巾、不过度疲劳和紧张,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

在春季传染病预防宣传周活动工作中,我们学校对其高度重视,认真宣传和教育,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重在预防,消除了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的总结篇三

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实际,制定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本乡镇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要求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免疫规划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村村卫生室人员负责本村业务工作及疫情检测,具体分管预防任务,做到层层分工,落实责任到人。根据需要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及应急预案等,同时强化疫情监测,随时动态监测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了无大疫情的发生。

二、加强培训

我院对全体职工及所有村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开展传染病例会1次,结核病知识培训1次。特别强调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危害,疫情发现及登记管理,随访等工作,掌握治疗原则等,确保发生疫情能及时得到控制。通过培训,加强村医对传染病知识的防治及管理工作。

三、加强宣传

提高群众的防病知识,充分利用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宣传工具,学校及周围群众讲座的方式,大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特别宣传以防为主的目的,让群众更进一步认识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还利用各种会议等进行有效的宣传。并在我院门前LED屏、宣传栏做传染病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卫生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加强四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四、加强监测

每月按照上中下旬的方式对医院门诊登记、住院登记进行传染病监测,查看有无传染病,相关登记是否规范。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进行整改。我院共接诊46940人,共登记上报传染病6例,卫生院上报6例、村卫生室上报0例。其中手足口病2例、水痘3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每年不得少于两次次传染病督查工作,共督导1次,要求村卫生室做好疫情监测的同时,开展诊疗的村必须做好门诊登记,发现传染病及时上报,不定期对村卫生室门诊登记进行查询。对督导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村医整改。全年无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发生。

五、重点传染病工作

传染病办公室继续搞好日常结核病管理工作,共计患者11例,其中涂阳患者0例、涂阴11例。搞好重点传染病管理工作。共随访指导手足口病患者33名,流行性腮腺炎2例。处置调查聚集性疫情一例,及时摸底调查,做好消毒防控指导。

开展我镇部分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讲座,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防控指导。我们对所有发现的传染病病例,都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疫情处置工作,把很多传染病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了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

2. 中小学生秋季安全和传染病防治专题讲座的观后感。

《 中小学生秋季安全和传染病防治专题讲座》——观后感
今天早晨7:55 分,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中小学秋季安全和传染病防治教育》专题节目 。
一是讲到了当学校发生地震发生时,头脑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可以躲到桌子底下,用书包保护头部,等地震停止时快速跑离教室,到空旷和没有高层建筑的地方,不要回来拿东西,以防余震。
二是讲到了春季有:呼吸道传染病、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等这些传染病。我们要按时接种、室内要开窗通风、讲究个人卫生、开展户外运动、远离传染病人、学校要经常晨检和午检,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三是讲火灾的原因是用火用电的不慎引起的。火灾产生的三个条件是:火源、可燃物、助燃物,所以我们要消除火灾隐患。当发生火灾时我们要懂的自救和同时拨打119报警。
四是讲交通安全的常识。让我们了解交通法规和法则,认识交通标志,遵守交通标志。还讲了步行安全、骑车安全、乘车安全。
通过观看这个讲座,我了解了我们身边有许多安全隐患,都是我们平时不易觉察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不光要了解许多安知全识,还要更好的掌握安全和传染病防治知识,为了让我们在遇到危险时多一份安全保障。

3. 关于春季预防传染病的小知识

1. 春季预防传染病小知识演讲稿
春季预防传染病小知识演讲稿 1.以《春季预防传染疾病的防治》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aware可自测不用抽血祝您健康天 猫!

给个意见自己再天几句应该就行,希望能帮到你
2.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讲座发言稿 m.xuexila
同学们:上午好!

春天是很美好的,但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病毒性传染病也随之而来,尤其是3月份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是麻疹、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几种常见传染病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痂皮。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

二、防治常识

春季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若不注意,易引起疾病,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部分患儿可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在春季如何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春季天气变化大,要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孩子衣服穿得太多,活动时出汗,活动后未能及时擦干,容易受凉感冒。

2.初春天气仍较寒冷,许多班级不喜欢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因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

3.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由于孩子抵抗力差,容易被传染而发病。因此,班级学生有感冒或患呼吸道传染病者,应及时治疗,劝离回家,治好后返校上课,以免传染他人。

4.教育学生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过度疲劳和兴奋都容易生病,平时应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做适量的运动,增强免疫力,来抵御病菌的入侵。

5.多摄取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教育孩子要注意纠偏食、挑食的习惯,均衡饮食,多吃些鱼、牛奶、蛋、豆腐、蔬菜、水果等食物。

如果我们注意了这些方面,就能减少感冒的发生。
3.求一篇关于预防春季传染病的稿子
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统计工作,认 真做好日排查工作,尤其对发热和缺课学 生进行重点排查,对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 学生,及时去医院检查,班级出现传染病,要立即报告辅导 员(或班主任)。

对确诊为传染病的学生,严格按照 传染病的隔离期予以隔离 ,通风换气,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 呼吸新鲜空气;每天开窗户5-10分钟通风 换气,课间打开班级门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湿式扫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个 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咳嗽后要洗 手,洗后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净,保护易感人群: 学生对传染病普遍易感,是重点保护 对象,预防接种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营 养与睡眠(10小时/日),提高机体的免疫 力,在传染病流行期,尽量少到商店、影剧院等人群多的公共场所。
4.预防传染病的演讲
小学生预防疾病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在这庄严而又亲切的国旗下演讲,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春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是病毒细菌也不例外,也是它们高度繁殖的季节。有害病毒细菌对我们的危害可大了,病菌感染严重时可以夺去我们的生命,特别是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的禽流感,已经夺去了国内十几人的生命了,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严格加以防范。

一、保持个人良好卫生,勤洗手洗脸,换洗衣服。一年级的小同学们更应该改正咬手指和吮吸手指的坏习惯,要牢记“病从口入这句话”!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眼下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大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合理安排运动量。每天我们都应坚持做好课间操,积极上好体育课。

三、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因为这些食物可以维持身体营养平衡,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四、坚决不吃校外小商小贩的食品。这些食品大多为不法商贩加工而成,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加工的环境卫生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食品也没有合格证,同学们要坚决和这些食品说再见,以防病从口入。

五、注意环境卫生,创造整洁的校园环境。不要随意乱扔废纸、乱丢食品包装袋、不随地吐痰等,我们希望所有的同学用我们的举手之劳,维护我们整洁的环境。同时还要注意,教室内要每天通风换气。

老师们、同学们,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讲究卫生就是最基本也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预防疾病的方法,只要我们时刻谨记,并身体力行,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5.春季预防疾病小常识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疗 随着春风的临近,各种春季的传染病也不顾人们的厌恶与否,在人们的稍不提防中,不邀而至,为了辨清它们的丑恶面目,现将它们的罪恶表现及预防和治疗的简单方法介绍如下: 一、肺结核: 绝大多数是由呼吸道传播。

主要体质素弱者多易感染,多呈慢性过程,结核杆菌低抗力较强,在干燥痰中能存活6-8个月,对湿性敏感,60℃经半小时或者煮沸5分钟,即可杀死。属于依靠飞沫传播的疾病,是前几年明显减少而近年又呈增多趋势的疾病。

预防肺结核主要通过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与患者亲密接触,积极地预防接种长介疫苗。而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律、足量、全程。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2003年初爆发的一种主要通过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是传染性强、病情较重、进展快、危害大的新型传染病。临床表现为:1、潜伏期一般1-10天,多数患者4-5天发病。

起病急,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 38℃,偶有微寒,可伴有头疼、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痰、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及明显呼吸窘迫。但少许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近期有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早期WBC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晚合并细菌感染者可有WBC↑,部分血小板↓,多数肝功异常。部分患者可有心肌酶↑,白蛋白↓。

少数有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X线以显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散漫。

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高分辨力CT(HR—CT)能早期发现病变。 预防和处理,疫点消毒处理及时,及公众的健康教育,因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尚未明确,但传染性和致病力强,报告时限应比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疫情报告,如若发现非典病例后,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处理时采取分诊类别及相应处理的方式。 三、腮腺炎 主要由腮腺炎病毒感染而致,它主要通过飞沫或唾液污染食具或玩具传播。

学龄儿童为易感者。潜伏期2-3周,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若无膈并感染,病程1-2周可自愈。

青春期感染者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 处理方法:多饮开水,服抗病毒的药物及休息,并绝对隔离病人。

四、AIDS(艾滋病)。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血清HIV阳性,同时伴有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等自限症状(急性期)。

该期约持续1-2周后进入感染的无症状潜伏期,此时外?血中HIV抗原含量很低或检测不到。但随着感染的时间的延长,HIV重新开始大量复制并赞成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逐渐发展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AIDS相关综合症,最后发展成为AIDS。

预防和处理。基于AIDS主要通过1、同性或异性性行为;2、输入带HIV的血液和血制品及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等;3、母婴传播等形式传播情况,制定措施,采取1、让人们认识到AIDS的传染方式 及其严惩危害,杜绝吸毒和性滥交;2、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系统;3、加强国境检疫;4、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

目前治疗HIV主要是:1、加强对HIV疫苗的研究;2、加强抗病毒治疗。 五、肠道传染病。

是高校内最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是通过接触,由口传播,故个人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学校把好食品的卫生。

处理主要抗菌、补液治疗。 六、禽流感。

禽流感是近二年发生的传染性病毒性疾病,据专家意见,只发还有动物疫情发生,就会有禽流感的存在,国际专家预测,禽流感可能会大流行。目前做法是:1、加强监管,尽早发现传染病,尽早进行疫情监测。

我国禽流感人感染者处于高散发、高病死的态势。这是规模禽类免疫使人间疫情高度散发;而高病死率则与处于 *** 早期的病死率低,两者相差一倍左右,随着疫情扩散,病死率下降。

2、与病人的免疫有关系。3、与患者是否得到及时治疗有关系。

目前处理禽流感的主要措施:1、加强禽类防疫。2、提高自身免疫抵抗力。

3、对患禽流感疫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的方案。 早春 小心呼吸道疾病 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各医院病人人满为患。

以下就如何严防呼吸道疾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人个防护。注意冷暖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对年老体弱或有慢性气管炎、哮喘、或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更应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要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天气寒冷或大雾等情况时,处出应戴口罩。 第二、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在办公室、家居、公共场所要随时通风,尤其在学校或医院发现有感冒病人时更应使空气流通,防止大面积传播。 第三、戒烟。

不但在公共场所要戒烟,在家庭、办公室、学校都要戒烟。因为吸烟对个人呼吸道有损伤,易患流感,被动吸烟者受害更大,吸入的烟浓度商于吸烟者。

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及国内禽流感商发阶段,更应戒烟,防止呼。
6.如何预防传染病演讲稿
原发布者:浯河123

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演讲稿景东小学 同学们: 记得中国现代女作家冰心曾说过:“权利是暂时的,金钱是子女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健康是奋斗的资本,只有健康才有一切。反过来,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学习、工作再好,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 眼下正值冬季,是流行性疾病的易发季节,因为气候多变,学校人口密集,易引发某些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对同学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希望引起全体同学高度重视。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应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应关注每日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过室内;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4、增加营养。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不外出就餐(特别是无卫生资质的摊点)平时饮食应多吃青菜、蛋类和豆制品,少吃油腻甜食保持饮食均衡,合理营养,不挑食和偏食。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讲究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换衣,用餐前洗手,不随地吐痰,不正对人咳嗽,不共用毛巾、碗、筷等
7.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常识
初春的气候乍暖还寒,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流感、水痘、腮腺炎等,都是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十分关键。

1、科学穿衣: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2、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减少到空气流通不良的公共场所。

3、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4、多喝开水: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5、适当锻炼: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平衡营养: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保证睡眠: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8.春季感染病预防小知识
春季流行性疾病怎么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2、随着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3、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常开窗户,流通空气,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4、不要到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地方去玩,以防感染得病。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6、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

的公共场所。
9.国旗下讲话《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
国旗下讲话 1、教室、寝室洞察一切窗通风换气,当我们走进教室,应该养成习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窗户产要开,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这样能给你带来神清气爽的一天。

2、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上完艺术课归来一定要将手彻底清洗干净。

并且要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衣服。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为此我们应合理利用好早锻炼。 4、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最后岛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自己的健康。

4. 关于防疫知识的宣传

1. 防疫知识小宣传
防疫知识小宣传 1.有没有关于卫生防疫小知识
一)春季传染病防治

春季不仅是市民外出“踏青”、“春游”好时节,同时仍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因此市民在生活、学习、工作,还是外出旅游都应注意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4)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5)每天晚间要认真刷牙(一般不少于3分钟),刷牙后用温生理盐水漱口,仰头含漱能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1)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2)注意环境卫生。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做好防护

(1)应尽量避免与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的接触。

(2)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

(3)如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4、接种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流感、流脑、水痘、麻疹等都可接种疫苗。

(二)肠道传染病防治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主要是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把住“口手两关”,是夏季防病的关键。

夏季肠道传染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须注意以下事项:(1)饮用水安全卫生,搞好厨房、食堂与洗手间的消毒卫生,保持室内外卫生;粪便和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2)提倡并实行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3)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与不洁的生冷食品、饮料等。

(三)狂犬病防治知识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人如果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就会感染狂犬病毒,就有可能患狂犬病,人的狂犬病占90%以上由狗传染的,其次是猫。狂犬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病死率100%。

预防狂犬病最好的途径是不养犬、猫等动物;若已养犬、猫等动物,须定期给这些动物注射狂犬疫苗,尽量避免为动物所伤;如被犬、猫等动物伤后,无论轻重,均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到疾控中心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按医嘱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四)食物中毒

发现有人食物中毒,要及时送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医治越早越好,切莫延误时间。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备检验。

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收集患者的呕吐物、粪便等,以备检验。

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2.谁知道有关卫生防疫的小知识
一、不要喝生水,生水中带有病菌、病毒,喝下去很容易生病。要喝水,应当喝开水,或者喝经过消毒处理卫生合格的水。

二、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未洗净的瓜果,或用河滨水洗的瓜果,皮上可能沾有病菌病毒,吃了很容易得病。

三、不要吃过期糕点。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糕点容易变质,超过保质期就不能吃。

四、不要吃馊饭菜。饭菜馊了以后,即使经过重新蒸煮,吃了仍旧有害。

五、不要吃或尽量不吃凉拌菜。环境卫生条件差,凉菜特别是凉菜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污染,最好不要吃,如果一定要吃,应注意凉菜的卫生,同时吃一些生大蒜。

六、不要吃霉米面。生霉的米面含有毒物,人吃了有害。
3.有没有关于卫生防疫小知识
一)春季传染病防治 春季不仅是市民外出“踏青”、“春游”好时节,同时仍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因此市民在生活、学习、工作,还是外出旅游都应注意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 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4)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5)每天晚间要认真刷牙(一般不少于3分钟),刷牙后用温生理盐水漱口,仰头含漱能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1)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

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2)注意环境卫生。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做好防护 (1)应尽量避免与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的接触。

(2)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 (3)如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4、接种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

流感、流脑、水痘、麻疹等都可接种疫苗。 (二)肠道传染病防治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主要是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把住“口手两关”,是夏季防病的关键。 夏季肠道传染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须注意以下事项:(1)饮用水安全卫生,搞好厨房、食堂与洗手间的消毒卫生,保持室内外卫生;粪便和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提倡并实行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 (3)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与不洁的生冷食品、饮料等。

(三)狂犬病防治知识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人如果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就会感染狂犬病毒,就有可能患狂犬病,人的狂犬病占90%以上由狗传染的,其次是猫。

狂犬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病死率100%。 预防狂犬病最好的途径是不养犬、猫等动物;若已养犬、猫等动物,须定期给这些动物注射狂犬疫苗,尽量避免为动物所伤;如被犬、猫等动物伤后,无论轻重,均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到疾控中心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按医嘱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四)食物中毒 发现有人食物中毒,要及时送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医治越早越好,切莫延误时间。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就地收集封存,以备检验。

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收集患者的呕吐物、粪便等,以备检验。 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幼儿园开展防疫知识讲座
如何正确解决饮水问题? 强烈地震后,城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游泳池水以及雨水。

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足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供水问题首先要找到水源,其次是进行水质检验,确定能否饮用,第三是对不适饮用的水进行洁治,第四是采用合适的供水方式。

如何寻找水源? 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并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

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管,防止坏人投毒。 如何对饮用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1)混水澄清法:用明矾。

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2)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

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1—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3毫克氧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

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两片或2%碘酒5滴,振摇两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如何保护水源? 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

由当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围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

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由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同时,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

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

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

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做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做现吃。

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敦育。

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为什么要大力杀灭蚊蝇? 震后由于厕所、粪池被震坏,下水管道断裂,污水溢出以及大批尸体腐烂,加之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一时瘫痪,可以形成大量蚊蝇孽生地,在短时内繁殖大批蚁蝇,威胁群众安全,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杀灭蚊蝇。

如何做好尸体处理中的卫生防护工作? 地震后,暴露散落的人畜尸体很快腐烂,散发尸臭,污染环境,对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严重威胁。处理尸体是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

为保障处理尸体工作的安全,必须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1)尸体的消毒、除臭。

尸体挖埋作业小组要配备消毒人员,消毒人员要紧跟作业人员边挖边喷洒高浓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将尸体移开后,对现场要再次喷洒除臭。

要将尸体用衣服、被褥包严,装入塑料袋内将口扎紧,防止尸臭逸散,并尽快装车运走。要先在运尸车厢底部垫一层砂土,或垫塑料布,防止尸液污染车厢。

要有计划地选择远离(5千米)城镇和水源的地点深埋。在农村,要使用指定的牛车、架子车等。

(2)挖掘、搬运和掩埋尸体作业人员,要合理分组,采取多组轮换作业,防止过度疲劳,缩短接触尸臭时间。 (3)尸体挖埋作业人员要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扎橡皮围裙,戴厚橡皮手套,穿高腰胶靴,扎紧裤脚、袖口,防止吸入尸臭中毒和尸液 *** 损伤皮肤。

(4)挖埋尸体人员作业完毕,先在距生活区50米左右的消毒站脱下工作服,围裙和胶靴,由消毒人员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内浸泡消毒。双手用3%来苏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后用清水、肥皂洗净,有条件时淋浴或擦澡。

进宿舍后换穿清洁衣服。对运尸车和挖埋尸体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由消毒人员用高浓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消毒除臭。

(5)要把开水送到作业人员口中,防止污染饮用水和水碗。挖埋作业人员应在特设的临时食堂就餐。

如何搞好临时环境卫生?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合适地点,利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口窄(0.5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

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

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自觉遵守。
5.预防疾病的小常识有哪些
1、调适寒温。气候多变,老幼病弱者应随时增减衣服,不宜过早脱去冬衣,以免受寒,老年心脑血管者更要注意。

2、早睡早起,运动身体。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

3、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处事勿过于急躁,要时常保持心境平和。

4、戒烟、少喝酒及咖啡。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烟酒及咖啡都会 *** 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

5、远离过敏源,远离人群密集场所。

6、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易消化,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 *** 的食品。

总之,气候多变,对人生理和心理过程影响较大,改变生活方式,才能维护身心健康。

预防流行性疾病

随着气温的时高时低,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因此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尤其是一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流脑、结膜炎、腮腺炎等。另外,气温气压变化较大,一些慢性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容易复发。那么怎样做好防病保健呢?

首先要有防病意识和坚强的信念。在思想上做好防病的准备,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如遇气候突变带来身体不适时,要静心养气,防止旧病复发,要坚持服药,相信自己能抗击病症。

其次是预防接种,可去医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等。

第三,日常调摄方面要多加注意。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证充足的睡眠,饮用泡有贯众的水(取贯众500克洗净,放入水桶中,每周换药一次),也可在室内放置薄荷油以静化空气。如果家中有流感病人可用食醋熏蒸,每周二次,可以预防其他人患感冒。另外,每天 *** 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位也有预防疾病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还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一般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札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6.春季小学生流行病预防小知识
春季幼儿怎样预防疾病

1、增加户外活动时。调查结果表明,常坚持户外活动的儿童患感冒的机会显着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经常带孩子到公园、田野跑跑步、爬爬山多参加有氧活动,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2、衣着要适当。衣服切勿骤增骤减。春夏季气候变化无常,温差大,要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要避免孩子任性挑拣穿,早晚适当多穿一件。

3、合理营养,要吃早餐。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增强抵抗力,要吃好早餐,使体内产生足够的热量可增加御寒能力。

4、饭前、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孩子吃食物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大人给孩子食物吃,也不要赤手拿,严防经食物传播病。

5、勤开窗,多喝水。经常开窗,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喝足水份不仅有利除燥,还可减少病毒的数量。

6、尽量保持室内外温度相对恒定。室内外温度变化大可增加儿童患感冒的机会。

7、感冒多发或疾病流行时少外出。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也不要到别人家串门,以防传染。

8、家人有感冒尽量隔离。家人有感冒,应不准与孩子直接接触,特别不能面对面坐着,不可同床睡。
7.幼儿园开展防疫知识讲座
如何正确解决饮水问题? 强烈地震后,城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游泳池水以及雨水。

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足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供水问题首先要找到水源,其次是进行水质检验,确定能否饮用,第三是对不适饮用的水进行洁治,第四是采用合适的供水方式。

如何寻找水源? 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并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

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管,防止坏人投毒。 如何对饮用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1)混水澄清法:用明矾。

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2)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

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1—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3毫克氧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

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两片或2%碘酒5滴,振摇两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如何保护水源? 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

由当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围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

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由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同时,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

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

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

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做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做现吃。

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敦育。

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为什么要大力杀灭蚊蝇? 震后由于厕所、粪池被震坏,下水管道断裂,污水溢出以及大批尸体腐烂,加之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一时瘫痪,可以形成大量蚊蝇孽生地,在短时内繁殖大批蚁蝇,威胁群众安全,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杀灭蚊蝇。

如何做好尸体处理中的卫生防护工作? 地震后,暴露散落的人畜尸体很快腐烂,散发尸臭,污染环境,对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严重威胁。处理尸体是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

为保障处理尸体工作的安全,必须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1)尸体的消毒、除臭。

尸体挖埋作业小组要配备消毒人员,消毒人员要紧跟作业人员边挖边喷洒高浓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将尸体移开后,对现场要再次喷洒除臭。

要将尸体用衣服、被褥包严,装入塑料袋内将口扎紧,防止尸臭逸散,并尽快装车运走。要先在运尸车厢底部垫一层砂土,或垫塑料布,防止尸液污染车厢。

要有计划地选择远离(5千米)城镇和水源的地点深埋。在农村,要使用指定的牛车、架子车等。

(2)挖掘、搬运和掩埋尸体作业人员,要合理分组,采取多组轮换作业,防止过度疲劳,缩短接触尸臭时间。 (3)尸体挖埋作业人员要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扎橡皮围裙,戴厚橡皮手套,穿高腰胶靴,扎紧裤脚、袖口,防止吸入尸臭中毒和尸液 *** 损伤皮肤。

(4)挖埋尸体人员作业完毕,先在距生活区50米左右的消毒站脱下工作服,围裙和胶靴,由消毒人员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内浸泡消毒。双手用3%来苏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后用清水、肥皂洗净,有条件时淋浴或擦澡。

进宿舍后换穿清洁衣服。对运尸车和挖埋尸体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由消毒人员用高浓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消毒除臭。

(5)要把开水送到作业人员口中,防止污染饮用水和水碗。挖埋作业人员应在特设的临时食堂就餐。

如何搞好临时环境卫生?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合适地点,利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口窄(0.5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

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

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
8.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哪儿有
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公共卫生北京上,卫生知识宣传资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称,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也最符合成本效益。有研究表明,平均每接种1000人份乙肝

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常识_卫生知识_卫生健康_巩华

2009年10月17日 《再见了,母校!》昌平区中 · 《三字经伴我成长》昌平区中 · 巩华中心小学拔河比赛方案 · 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夏秋季

::欢迎进入秦望社区::_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材料

2009年8月20日 由于进食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引起,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常常由于不卫生的加工人员接触食品所致。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有里急后重、粘液血便)、发热、发汗、腹部

抗旱防汛救灾防病食品卫生知识宣传资料(10种) - 重庆市卫生局卫生

2006年8月31日 欢迎光临重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今天是 站内搜索: 打印此页 抗旱防汛救灾防病食品卫生知识 抗旱防汛救灾防病食品卫生知识宣传资料(10种)doc

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5. 冬春季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讲座

1. 预防流行性感冒小知识讲座
预防流行性感冒小知识讲座 1.流感知识防控健康讲座总结怎么写
标题

正文:

一、为了落实流感知识防控,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写明具体成员和职能;

二、拟定的具体的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三、进一步落实、完善各项流感知识防控管理制度;

四、明确了第一责任人,落实责任对接。

五、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公共卫生事件安全隐患排查,并积极做好相应整改工作。

以学校为例,具体写明学校在各个方面准备做好的措施。晨检、午检常规检查,利用文化长廊、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周会、国旗下讲话等教育形式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发放告家长书等。
2.有关预防流感的知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空气、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对流感普遍容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2天,典型症状有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酸疼、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传染期5-7天。

流感流行特点有:①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小变异引起小流行,大变异引起大流行,呈周期性变化;②常在家庭、学校,机关等单位内流行;③流感流行一般是先城镇、后农村,沿交通线传播。

流感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大力宣传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防病知识和意识;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增强广大群众体质和抗病能力。

2、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晒衣被,随气温变化,注意添减衣服,避免雨淋着凉,熬夜过劳。

3、公共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馆、饭堂、宿舍、办公场所)要常开窗通风换气,使用空调要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防止通过空调传染病毒。

4、流行期间尽量少串门,暂停大型 *** 及娱乐,尽量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不到疫区。

5、有发热感冒症状的应及早就医,已便及早排查、诊断,对流感病人就地隔离治疗一周或至热退后二天,以防止扩散。

6、必要时可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
3.如何预防流行感冒500演讲
热水泡脚: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几乎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可预防感冒。

生吃大葱: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盐水漱口: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

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冷水浴面: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 鼻沟:两手对搓,掌心热后 *** 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呼吸蒸汽: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热风吹面:感冒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轻症状,加速痊愈。 搓手:搓手对降低感冒的发病率大有功效。

因为搓手可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脉、增强上呼吸道抵御感冒的免疫功能。 喝白开水:秋冬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体内废物的功效。

多吃“红色食品”:红色食品是指食品为红色、橙红色或棕红色的食品,如红辣椒、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洋葱、山楂、红苹果、红枣、沙棘、柿子等,这些食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可防治感冒。 这是因为胡萝卜素具有捕捉人体内氧自由基、参与维生素A的合成等多种功能,还能增强人体巨噬细胞的活力,起到抗御感冒的作用。

葱头饮料:葱头水不太好喝,但对治疗顽固性感冒却有特殊效果。众所周知,葱头有杀菌、消炎作用。

葱头饮料制法:把半个葱头切成小块,加250毫升牛奶,略煮片刻,加适量蜂蜜。 最好在睡前饮。

姜蛋疗法:取50克生姜加水煮沸,放入鸭蛋2个,搅匀,再加白酒20毫升,盐少许,煎煮5分钟即可,吃蛋喝汤后盖被休息,对冬令感冒的防治效果极佳。 姜糖水:先用红糖加适量水,煮沸后加生姜,10分钟后趁热喝下,可预防感冒。

醋熏蒸:每日早、晚用醋在室内熏蒸1次,每次20分钟,能祛除居室内的病毒。 体育锻炼: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拳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希望对你有帮助。
4.预防感冒小常识
多喝水,多睡觉,适当发汗。自我疗法,只要你自己的身体很棒,可以不药而愈!感冒与季节关系不大,与自身的体质有关,正气虚邪气盛,强身健体最重要!

防病原则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精神内守,不忘作劳,避其毒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为主,春捂秋冻,每天高质量睡眠8小时,天冷及时加衣,勤洗手,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发烧需要隔离,病来积极治疗。注意,疫苗也不是万能的,一般两周内产生抗体。注射疫苗后一周内,防止感冒,饮食宜清淡,尽量不喝酒,少吃 *** 性食物。如果有什么不适,需要用药时,一定到医院咨询医生。

感冒要找对医生,用对药,才好得快!

用药原则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肉注射不用静脉注射,能静脉注射,不用静脉点滴。是药三分毒,用对了治病,用多了致病!

感冒一般都是病毒性的,普通型、流行性、还有甲流(甲型H1N1),只是病毒的类型有所不同。感冒了,你就赶紧找中医用些中药汤剂或是中成药,治疗一下,不要老用抗生素类。不管是流感还是甲流,相信中医没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国人从来都不怕瘟疫!相信中医,就是甲流也不要害怕。不管甲流还是季节性流感,都是病毒性感冒,自然病程一周,不用过度担心。

有病 尽早 及时治疗 ——治疗中医中药不用打针输液,汤药效果很不错,中成药也可,板蓝根冲剂、复方大青叶、VC银翘片、防风通圣丸、小柴胡冲剂等都不错,抗病毒效果就很好。随你选择!

发烧后最好戴口罩,防止传染别人,也保护自己的呼吸道湿润,利己不损人何乐而不为!
5.呼吸道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交替之际天气忽冷忽热,人体免疫系统不能及时适应气候变化,加之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较冬季更加活跃,就容易患病;随着春天到来,人们的外出活动开始增加,此时四处飞扬的花粉,很可能引起对花粉有过敏体质的人致病。

频繁的外界接触容易使病原在狭小空间里相互传播,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许多传染病同时又能引起其他较危重的并发症。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病症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的爆发,我国现流感也逐步呈现出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导流感病毒,这也必将成为未来流感预防的重点。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

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6、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 *** 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当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通过唾液飞沫、空气飞沫将病菌传播给他人。 (2)灰尘传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拧鼻涕。

(3)直接接触传播:手是传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

他们所接触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人,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 (1)飞沫传播: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
6.防病,防流感的演讲稿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亚洲和其他地区广泛流行,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觉。虽然目前中国地区尚未出现一例人间传染禽流感的病例,但这决不能成为放松警惕和有效控制疫情的借口。已经确诊,10月24日,安徽省天长市便益乡梁营口村发生了一起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共造成550羽禽死亡。随后按规定捕杀了家禽44736只。农业部已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外国驻华使团通报了安徽省禽流感疫情。

一场全球性的防治禽流感的战争已经打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 *** 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努力制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播。虽然还未出现人被传染的现象,但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先生所说,禽流感人传人现象的暴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全球正处于危机的边缘。因此,人们呼吁国际社会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领导下,尽快建立联合行动机制,密切监控禽流感病情,加紧疫苗研制,遏止禽流感蔓延,并对可能暴发的人类流感大流行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在病毒未传染到人之前,目前的工作重点是病毒在动物之间或从动物到人之间的传播。

这是志士仁人面对一场可能的公共卫生危机的紧急呼吁,以引起人们特别是各地 *** 的广泛重视。全球化时代的特点是几乎没有什么纯粹一国内部的公共事务,因为人员和商品的流动已经是高度国际性的,一地发生的流行性病毒可以在24小时以内随着人员的广泛流动而传到世界各地。2003年萨斯肆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人预计,此次禽流感病毒如果真的在人间传播,其危害性将远大于萨斯。因此,国际间的密切合作,信息的高度透明度和及时通报,应急措施的协调执行,甚至还有相互核查和协防,就成了全球化时代防治流行病的普遍要求。各地的 *** 和卫生组织对此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少数人关起门来防治禽流感,显然与时代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

有效控制流感病毒蔓延,需要接种疫苗。但是,目前全球流感疫苗的生产能力,尚无法满足应对大规模疫情的需要。目前全球性流感疫苗(三价疫苗)的生产能力约为3亿支,相当于大规模流感疫苗(单价疫苗)生产能力9亿支,面对超过60亿的总人口,一旦发生大规模流感疫情,目前的生产能力就捉襟见肘了。要提高全球疫苗生产能力,除了有针对性地开展疫苗研制工作以外,还需要通过提高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来扩大疫苗市场的份额。这些都是全球性应对禽流感疫情的必要措施。

防治流感需要良好的抗病毒药品。国际舆论近期不断向瑞士罗氏制药公司施压,要求其放弃抗流感药达菲的专利权,使得这种奇货可居的有效药物能大量输入禽流感疫区。这也是一项值得注意的进展。像罗氏制药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医药领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但在世界各国也获得了大量的经销利润。其巨额专利费收入虽是对公司和专家研制药品的奖赏,但这种奖赏需要与全球范围内抗击可能的大规模流行病的任务相平衡。国际舆论要求其放弃达菲专利权的请示是正当的,就像人们对一些抗艾滋病的专用药品提出类似的请求一样。人们不应该不合理地要求付出巨大研制投入的公司和专家无条件地放弃一切专利费,那样是对其劳动和投入的侵犯,但这些公司和专家在取得相当大的收入以后,也完全可以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摆出高姿态,放弃继续索取高额专利费。中国公务网 2005-10-28 8:48:53

防治禽流感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它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决不可低估。专家学者和公共卫生的官员们已经提出了多次警告,甚至从最坏的角度预测可能造成的人类健康危机和生命损失。未雨绸缪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公共事件。在抗击禽流感的战斗中,大国首先应当承担重大责任。尤其是富国,拥有雄厚的公共资源和国民收入,完全可以多捐出一些款项来支持各国防治禽流感的事业。而人口众多的大国则无论贫富,都需要承担更大的道义责任,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因为禽流感的流行首先涉及众多人口,越是人多、流动大、生活多元化的地方,流感的暴发就越容易。大国对此责无旁贷,需要给予特别大的关注和人财物力的投入。首先是对本国人民负责,其次是对世界人民负责。以人为本,是今天所有 *** 的宗旨所在,这里的人就是指广大的各阶层人民。防病治病面前人人平等。面对可能造成的大规模禽流感暴发,所有 *** 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以良好的预防措施、全面而细致的应急预案和高效率的实施来赢得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7.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讲座发言稿 m.xuexila
同学们:上午好!

春天是很美好的,但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病毒性传染病也随之而来,尤其是3月份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是麻疹、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几种常见传染病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痂皮。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

二、防治常识

春季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若不注意,易引起疾病,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部分患儿可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在春季如何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春季天气变化大,要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孩子衣服穿得太多,活动时出汗,活动后未能及时擦干,容易受凉感冒。

2.初春天气仍较寒冷,许多班级不喜欢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因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

3.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由于孩子抵抗力差,容易被传染而发病。因此,班级学生有感冒或患呼吸道传染病者,应及时治疗,劝离回家,治好后返校上课,以免传染他人。

4.教育学生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过度疲劳和兴奋都容易生病,平时应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做适量的运动,增强免疫力,来抵御病菌的入侵。

5.多摄取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教育孩子要注意纠偏食、挑食的习惯,均衡饮食,多吃些鱼、牛奶、蛋、豆腐、蔬菜、水果等食物。

如果我们注意了这些方面,就能减少感冒的发生。

6. 小学生春季传染病防控及饮食饮水知识讲座,快,现在就要

春季冷暖空气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加之外出踏青旅游的人员增多,若不注意保养,很容易患上传染病。每年春天,各大医院的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门诊往往人满为患,有人因此把春季戏称为“多病之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月报告全国发生病毒性肝炎99984例,其中死亡74例;麻疹9501,死亡6例;痢疾10198例,死亡3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17例,死亡8例;伤寒78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霍乱1例。为此,传染病专家提醒人们,春季是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好发季节,大家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既不要盲目恐慌,又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采取积极预防、综合控制的措施,御病原于身体之外。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四种

解放军302医院杂病科主任、主任医师赵敏介绍,春季容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4种:

麻疹:原本是由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传染病,是一种发热伴出疹性的疾病,但因儿童普遍接种过麻疹疫苗,因此目前成人麻疹病例较多。此病在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眼睛发红且分泌物增多等,在发热的第4天左右,从耳后、发根处出疹,随后波及到全身。麻疹本身并不可怕,但此病可以合并肺炎、喉炎、脑炎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如发生在小儿身上可危及生命。成人麻疹的症状比较严重,但预后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

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种腺体的疾病,临床上可见腮腺炎、颌下腺炎、睾丸炎以及胰腺炎等。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该病传染源,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侵入健康人体的口腔、鼻腔黏膜后大量繁殖,然后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腮腺使腮腺产生病变;另一途径是病毒经腮腺管口直接侵犯腮腺而发病。因此,呼入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气飞沫或接触了流腮患者最近使用过的食物、餐具、玩具等均可染病。流腮患者的突出表现就是发热和耳下肿痛。该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但对流腮缺乏抵抗力的成人也可染病。由于腮腺炎病毒能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如防护不当可造成局部流行,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幼儿园、学校、军营等。此病发病时除发热外,还伴有局部腺体的肿胀与疼痛,小儿还可合并脑膜炎,成人多发生胰腺炎和睾丸炎。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此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患病人群以15岁以下青少年和儿童居多,6个月至2岁小孩患病率最高。脑膜炎双球菌常隐藏于患者和带菌者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进入人体呼吸道引起感染。这种病原菌目前已知至少有A、B、C、D等13个血清群。在我国,90%以上的流脑病例是由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脑一般2~3月份为高发季节,可出现地方性流行,经常有散发病例的出现。流脑的潜伏期是1~10天,一般为2~3天。该病一般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患者通过咳嗽、说话、打喷嚏等方式将带有病毒的飞沫排入空气中,当抵抗力低下的人吸入了带有病毒的空气,就可能被感染。另外,风疹患者粪便及尿中排除的病毒可污染食具、衣物、用品等发生接触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4天~21天,平均18天。其主要表现是在发病前1~2天内可有低热、头疼、厌食、倦怠、咽痛、咳嗽、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在发热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一天内皮疹从面部开始,按躯干、四肢的顺序迅速遍及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没有皮疹。

肠道传染病不容小觑

该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姜天俊介绍,春季容易流行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6种:

细菌性痢疾:这是天气转暖时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食物中毒: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细菌易繁殖,外出旅游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餐饮业超负荷运行,给疾病的传播造成可乘之机,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低热或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细菌数量以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故同餐人群可集体发病。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进食含有霍乱弧菌的不洁饮食后感染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可以表现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严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皮肤干皱、口渴唇干。

急性肠炎:“拉肚子”在生活中极为常见。急性肠炎就是“拉肚子”中最常见的疾病。一旦人们暴饮暴食,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经常发生的就是急性肠炎。多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伤寒:进食含有伤寒杆菌的不洁食物后发病。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皮疹、精神抑郁等。传染源为病人及带菌者。病人从潜伏期开始可从粪便排菌,从病程第1周末开始从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以病程的2~4周内传染性最大。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尿排出后,通过污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蟑螂等媒介而传播。

甲型肝炎:进食含有甲型肝炎病毒的食品1月左右后发病,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出的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疸,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异常(转氨酶高达几百、甚至几千单位,胆红素明显升高)、肝脾肿大。
根据以上传染病的防控
1.加强个人防护。多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多喝白开水。对以发病的儿童要加强防护和隔离。可劝其回家养病。
2.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办公室、家居、公共场所要随时通风,尤其在学校或医院发现有感冒病人时更应使空气流通,防止大面积传播。

7. 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实施计划

在冷暖交替、万物复苏的春季里,正是多种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作为住宿的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传染病的就诊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学校在春季,必须加强住宿学生各类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应制定相关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对住宿学生的管理。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1、充分利用校广播、班会、学生集会、健康教育课、健康小报、宣传栏、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制定规范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制度和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冬春季、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督,制定完善的卫生制度。年级每日专人负责检查教室和环境的卫生,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文明班级量化考核中去,以提高同学们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饮水饮食的安全卫生监督。学校由专人负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定期组织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4、加强校园消毒和教室的通风换气管理。在冬春季节,建立专人负责制,做好校园消毒和各班教室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学习场所空气清洁、流通。各班既要扎实开窗通风,又要填好记录。
5、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由校医室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每日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做好晨检、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追查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在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的同时,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6、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更新、充实卫生必备设备,准备足够的消毒、预防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7、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的卡证查验工作,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提供科学参考。
8、配合地段防疫部门,做好学生常见传染病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各种传染病传入我校。

8. 春季疾病知识讲座观后感

关于预防春季传染病讲座的观后感
小二班 朱朔言家长
周一参加了幼儿园举行的关于预防儿童春季传染病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
春季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我身边的很多家长最近都在抱怨,小孩一到这个季节就特别容易感冒咳嗽,而且经常反反复复,难以痊愈。这个讲座举办的真是很及时,当我们这些家长正在为如何预防传染病而发愁时,杨浦区妇幼医院的医生的讲座解答了我们的困惑。
通过这个讲座,我们对一些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流感、腮腺炎、水痘和手足口病等。关于它们的传播源、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医生在讲座中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除了这些理论知识外,医生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宝贵经验。比如,平时在家里可以加热食醋进行消毒,这样又环保又有效;还有换季的时候要把衣物都放在阳光底下暴晒,以免尘螨引起过敏症状;刚有咳嗽鼻涕的时候连着几天服用板蓝根和泡腾片,这样可以有效减轻症状等等。这些都很实用,每位家长在家都可以试一下。
听完这个讲座,我了解到要想预防传染病,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就是尽量不要接触传染源,并且要增强体质。不要去拥挤的室内场所,发现有小朋友生病了要隔离,这样就能有效切断传染源。而关于增强体质,就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室外运动,做好预防接种。
其实只要对疾病有了充分的认识,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它的发病和传染,即使生病了也能更好地治疗和照料。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最大的心愿,从这个讲座中我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学校举办这样的讲座!

9. 呼吸道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交替之际天气忽冷忽热,人体免疫系统不能及时适应气候变化,加之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较冬季更加活跃,就容易患病;随着春天到来,人们的外出活动开始增加,此时四处飞扬的花粉,很可能引起对花粉有过敏体质的人致病。频繁的外界接触容易使病原在狭小空间里相互传播,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许多传染病同时又能引起其他较危重的并发症。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病症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的爆发,我国现流感也逐步呈现出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导流感病毒,这也必将成为未来流感预防的重点。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6、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当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通过唾液飞沫、空气飞沫将病菌传播给他人。
(2)灰尘传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拧鼻涕。
(3)直接接触传播:手是传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他们所接触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人,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
(1)飞沫传播: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四、预防传染病的10大注意点
1、开窗行动: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的相对恒定。早晨要注意开窗换气,吐故纳新,经常保持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新鲜。
2、增减行动:春天的气温变化较大,同时,人体抵抗力也处于低下的状态。因此,一定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的发生。
3、锻炼行动:坚持每天半小到1小时有氧运动。
4、洗手行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最好每天用清水洗眼睛、鼻腔两次以上,保征眼和鼻的卫生。
5、饮食行动:要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6、规律行动: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处事不要过激,应做到心胸开阔,心平气和,情绪乐观,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7、就诊行动: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四肢酸痛、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全身出现皮疹或皮肤黏膜出现淤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8、保护行动: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做好自我保护。到医院看病时,接触传染病病人时尽量戴口罩;年老体弱者、孩子、孕妇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实践证明,接种疫苗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