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冬奥会的数学知识有哪些
从2月4日本届冬奥会开幕以来,冰墩墩、谷爱凌等冬奥会顶流相继刷爆整个互联网,一夜间全民皆知。而在冬奥会中有许多有趣的冬奥数学知识点,你get到了吗?
01、冬奥会城市与气温:正负数
本届冬奥会由北京主办,张家口承办。为什么选张家口而不是温度更低的东北?除了距离原因,和温度也有很大关系。
历届冬奥会通常在2月份举办,气温-17℃~10℃是最理想的温度。
02、冬奥会中的图形: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冬奥会的奖牌是圆形的,冬奥五环是由5个圆形组成的轴对称图形,雪花引导牌是中心对称图形。
03、跳台滑雪轨迹:抛物线
青蛙公主谷爱凌的夺冠第三跳为例,选手的助滑速度可达到24米/秒,在运动员滑行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一条优美的抛物线,其运动轨迹可抽象为二次函数图像,问运动员离地最大高度?
04、各国国旗:比例
冬奥会场上的国旗形状基本都是长方形的,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它们的长宽比例并不完全一致。比如,中国国旗比例为2:3,美国国旗为10:19,瑞典国旗为5:8。
印尼、摩纳哥和波兰都是红白条纹旗,但是它们的长宽比例也是不一样的。印尼是3:2,摩纳哥是5:4,波兰是8:5。
05、谷爱凌的1620°:角度
2月8日,北京首钢园,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完成高难度1620°的第三跳后,以总分188.25分获得冬奥会历史上首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从1080、1440到1620度,难度超级加倍,而1620°的周转体是身体绕自己上下体轴转四圈半。四圈半在腾空状态完成,难度相当的大。
06、冬奥场地的各个数字:数的认识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本届赛事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占地17公顷,拥有一条400米长的赛道,冰面达到世界最高标准。场馆可容纳约12000名观众。
2. 四年级有趣的数学知识。
探索与发现(-)(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总结:本文介绍的是“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有趣的算式”,数学的学习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相信大家都能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