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数学分数
不知道你的教材是哪个版本的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分数部分: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如:23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23的分数单位是13,它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如:13=26=39=4121620=810=453、分数比较大小:(1)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如:(2)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如:(3)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较。如:4、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25+35=55=189-19=79(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如:小数部分:1、小数的概念:像5.83,12.5,16.72,0.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2、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读作:五十六点八三3、小数比较大小: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如果小数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如:4、小数的加减法:用竖式进行两个小数相加、减,要对齐小数点。如:方向与位置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2、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3、地图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平移与旋转1、平移:电梯、缆车都是整体朝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平移。如:升国旗;拉抽屉;电梯的移动;缆车等。2、旋转:风车、风扇转动的时候,位置没有移动,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这样的现象称为旋转。如:摩天轮的转动;时针、分针、秒针在钟面上的转动;拧瓶盖等。3、轴对称图形: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两位数乘两、三位数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如:8个50连加的和是多少?50×8=40010个90是多少?90×10=900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14的20倍是多少?14×20=280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1、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正方形的相关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周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长方形相关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4、面积单位:(1)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l知识要点:(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1.知道辨认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2.能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对的。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3.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书:练习一第3、4题;)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书:练习二第2题。)5.并能看懂地图。(p4例2: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双基训练)。(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左边第1、2题;右边第1、2、3题;)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大本:p5第1、3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l知识要点:(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例1)(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P16例2):(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二)笔算除法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p29例6;p31例7)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p24第5题)3.知道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三)特别提醒: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124÷3≈40;笔算题最好写出除法竖式。(书p35第1、2、3题)第三单元《统计》l知识要点: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如书P45第2题。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书P39。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并脱式计算p42。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5.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如:书45页第4题。会求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分析乙种饼干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6.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如: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7.与时间、速度等知识点结合的综合性题目。请参考课本中的统计图的样子第四单元《年月日》l知识要点:(一)年、月、日部分1.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可借助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冬即十一月)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2.熟记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184天)。3.知道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4.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个星期零(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1988÷4=497,1988年是闰年。6.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参见书P49。7.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8.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会计算到今年(或任一年)建国多少周年。如:到1999年是建国(50周年);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国(60周年)。(二)24时计时法部分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如: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上午9时9时晚上9时21时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2.会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2. 二年级的数学的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内容不多,但是细细教起来,却有许多知识点,如果学生不能全部掌握,就会影响到后面的数学学习。那么,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呢?
最后一个知识点,是重量单位的认识,克与千克,学生要懂得,1千克=1000克,这个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很广泛,比如,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了食盐,2袋重1000克,有了这个具体的参照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重量单位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