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案件中的法律救济包括
民事案件中的法律救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救济:这是指依据法律或类法律方式对当事者受到损害的权利进行救济。
2. 司法救济:又称为司法机关的救济或诉讼救济,指的是人民法院在权利人权利受到侵害而依法提起诉讼后,依其职权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补救。司法救济具有广泛性、受动性、法定性、强制性和终局性等特点。
3. 仲裁救济:这是指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即仲裁契约,将基于一定的法律关系而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的处理,委托给法院以外的第三方进行裁决。
4. 行政司法救济:这是指行政机关作为救济主体为权利人提供的法律救济方式。
民事权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如物权、债权等。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如人格权、身份权等。
2. 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3. 绝对权和相对权:绝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如物权、知识产权等;相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如债权等。
4. 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
5. 原权利与救济权:原权利为基础权利,是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救济权是由原权派生的,为在原权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现实危险而发生的权利。
6. 专属权与非专属权:专属权是指无移转性,权利人一般不能转让,也不能依继承程序转移的权利,如人身权等;非专属权是指具有转移性,权利人可以转让,也可依继承程序移转的权利,如财产权等。
在处理民事案件中的法律救济时,需要严格基于法律中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办理,尤其是公民在履行相关民事行为时,需要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如果涉及到严重的违法事实,需要从严进行判决。
2. 下列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答案】:B、C、E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为“双轨制”,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发生后,权利人既可请求有关行政主管机关处理,也可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故A项错误。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具有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有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故D项错误。知识产权的民事救济措施主要采取请求停止侵害和请求赔偿损失的方法。在知识产权侵权之诉中,知识产权主体并不能援用请求恢复原状、返还原物的传统民事救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