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拓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拓展

发布时间: 2025-02-07 02:04:33

‘壹’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有哪些知识点

1、任何数与10相乘,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1个0。

2、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3、至少用4个小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4、至少用8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的和是一个平方数。

6、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共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

不同点: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也就是邻边相等。

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方法 。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

【知识点】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 说说 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人教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叁’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1、课前预习。预习是让孩子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去理解新的内容,他们会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2、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复习能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减缓遗忘速度。如果孩子学会课后复习,那会让孩子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同时提升记忆能力。

3、认真书写。卷面是学生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它能直接影响老师对学生 学习态度 和个人素质的评价。一个认真书写的学生,往往会认真对待学习和其他事情。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书写的习惯,及早提出书写要求,帮助孩子提高书写质量,从而培养其仔细认真的习惯。

4、整理笔记。科目数量是会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多,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记笔记来抓住各科的重点。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少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做出有条理的笔记,因此要让孩子在课后整理笔记。整理的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分析归纳的能力。

5、鼓励阅读。阅读是孩子获取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可以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报刊杂志,提高孩子阅读兴趣,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此外,家长还要让孩子写 读后感 之类的 文章 ,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6、自己解决。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往往会向父母请求帮助。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敷衍了事,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不能自己解决,家长也不要代劳,而是要耐心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信心。

数学学习技巧

我们都知道, 教育 的目的并不只是停留在分数上,更多的还是在于培养学习方法与习惯、思维与兴趣上。作为一个文科生,要想获得高考高分,必须好好掌握学习的方法,必须在平时做到举一反三。我深知数学对于我而言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在平时一定要意识到数学的重要,这是一个良好态度的开始,正确地看待数学,不过分焦虑,也不轻视大意,以一种更为谨慎而又达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的考试,那么就已经离开成功不远了。

良好的心态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认真对待每一次平时的小考试,在适度的紧张所带来的兴奋中,手感会越来越好,而这也正是高考取得胜利的前提之一。

好心态能够给人信心与勇气,但这只是基石,在数学的学习中,最为要紧的,恐怕还是一级级的踏板——实践。对于高中生而言,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是已经不需要再刻意强调的重点。反复的操练并不等同于盲目的题海战术,举一反三并不只是能力,而是学习习惯、学习要求。我并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我经常会碰到许多不会做甚至根本没见识过的新题目。但是,碰到难题新题就立刻躲避,不仅无益于成绩的提高,更会让你丧失信心,反倒不如,按着题干,一点点去琢磨。有时猛然发现,原来解题方法与思想都是我们熟悉的,熟练的,只是题目换了一张新面孔而已。因此,对于考纲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应该总是烂熟于胸的。而老师也会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只要按着老师的节奏跟上,消化知识点,归纳解题方法,总能在三年中,熟练地掌握它们,并将它们分类分层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该拿的分一分都别丢

考前认真的复习,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临阵磨枪,但是我认为比平时看得更有效率,尽管有人不是很认同。事实上我在这段时间里针对考纲,精简内容,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再次温习一遍老师上课的笔记,经典的例题,重要的概念。毕竟,考试考的70%都是基础,所以,要想拿高分,还是老生常谈的话,该拿的分是不能丢的,这样我又比别人多得几分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很快就要期末了,同学们复习得怎么样了啊?今天我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整理,希望可以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对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

4、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来表示。

5、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

6、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有两个端点。

7、掌握画线的 方法 。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列竖式计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笔算(列竖式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列竖式计算时,进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圆点)不可省略。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2条边。

2、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判断: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5、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和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判断: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角变大了。(×)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7个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读作2乘7等于14。

或: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乘数×乘数=积

(1)2个4相加 :2×4=8

(2)2个4相乘:4×4=16

(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4)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或长方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9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3、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

1时=60分,一刻=15分,半小时=30分

4、整时和半时

整时:分钟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半时:分钟指着6,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5、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加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过几分是几时几分,要用加法计算。

计算时,时加时,分加分,满60要向前一位进1.

时间的减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之间的时间有长,要用减法,用终止的时间减去起始的时间。

计算时,时减时,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60.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1、根据问题情境,有条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不重不漏。

2、有些问题要考虑排列顺序的问题。

题1:用1、2、6三张卡片可以组成(8)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91、92

题2:用1、2、6三个数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

题3:把两件衣服放到三个不同的箱子有(9)种方法。

分一件衣服放一个箱子和两件衣服放一个箱子。

题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币可以组成(7)种币值。

分1枚、2枚、3枚进行组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相关 文章 :

1.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2.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3.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重点难点整理

4.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5.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重难知识点总结

6.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7.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与学习方法

8.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纳整理分类

9.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方法与期末复习攻略

‘伍’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之公式大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h=π(d÷2)h=π(C÷2÷π)h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及练习题

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练习题: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轴对称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对称轴 )

2、长方形有( 两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四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移动 )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相关 文章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二年级数学考试知识点整理汇总

★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重难知识点总结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知识归纳(2)

★ 一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有关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方法整理

‘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 导语】数学的学习需要从小打好基础,所以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很重要,因此需要掌握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一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野歼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2.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二


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三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h=π(d÷2)h=π(C÷2÷π)h

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四


计算公式

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吵轮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和升脊信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五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先算乘法,再算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