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初中考生数学知识点
扩展阅读
基础教育学段包括哪些 2025-01-08 10:32:34

初中考生数学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5-01-07 04:11:03

① 初三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实数

重点包括实数的分类、性质及运算。内容涉及非负数、倒数、相反数、数轴、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绝对值等概念及其性质。

二、实数的运算

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法则,以及运算定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三、应用举例

涉及证明题、符号处理等。

第二章 代数式

重点在于代数式的分类、性质及运算。内容涉及整式、分式、单项式、多项式、系数、指数等概念。

四、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包括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以及整式运算法则、幂的运算性质等。

第三章 统计初步

重点在于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众数、中位数等概念。

五、计算方法

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直线形

重点在于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判定及性质。

六、三角形

分类讨论、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形的主要线段如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等。

七、四边形

分类表、性质和判定、对角线的作用。

第五章 方程(组)

重点在于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题。

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

九、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十、方程组的解法

包括代入法、加减法等。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重点在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十一、定义及性质

包括不等式的性质如传递性等。

十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及解法

包括直接解法、图形表示法等。

第七章 相似形

重点在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十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涉及对应线段、对应周长、对应面积等。

十四、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包括相关作图、证题规律、辅助线等。

第八章 函数及其图象

重点在于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十五、平面直角坐标系

包括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等。

十六、函数

表示方法包括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等。

十七、特殊函数

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的定义、图象、性质。

十八、重要解题方法

包括待定系数法、图象法等。

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在于解直角三角形。

十九、三角函数

包括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等。

二十、解直角三角形

包括定义、依据、处理方法等。

二十一、实际问题处理

包括俯角、仰角、方位角、象限角、坡度等。

二十二、应用举例

包括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十章 圆

重点在于圆的重要性质、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

二十三、圆的基本性质

包括圆的定义、有关概念如弦、直径、弧、弦心距等。

二十四、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包括三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

二十五、圆换圆的位置关系

包括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

二十六、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包括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

二十七、与圆有关的计算

包括圆周长公式、圆面积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弧长公式等。

二十八、点的轨迹

包括六条基本轨迹。

二十九、基本图形

包括基本图形及其性质。

三十、重要辅助线

包括作半径、见弦作弦心距、见直径作圆周角等。

② 学习初中数学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学习初中数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与代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有理数、无理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等。这些知识点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几何图形:包括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计算,以及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3.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分析和解释等。


4.初等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以及它们的图像和性质。


5.概率与统计:包括概率的计算、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6.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7.数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模型法等,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8.数学公式和定理:掌握初中阶段所涉及的各种数学公式和定理,如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等。


9.数学工具的使用:如尺规作图、量角器、计算器等,熟练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数学运算和作图。


10.数学文化: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和运用,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 初中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呢

初中数学知识点如下:

1、第1章《有理数》主要知识点有:有理数概念、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科学计数法。

2、第2章《整式的加减》主要知识点: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同类项、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运算。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主要知识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主要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概念、角的单位及角度制,余角、补角等。

5、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主要知识点: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及其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命题、定理、证明。

6、第6章《实数》主要知识点:算数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概念,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7、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知识点:有序数对,点的坐标,用坐标表示平移。

8、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及解的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其解,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④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2、数轴:画一条水平直线,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单位长度,规定方向,即得到数轴。任何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3、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4、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同号相加取符号,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减。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方程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C、函数

变量:因变量和自变量。
一次函数:形如y=kx+b的形式。
一次函数的图象:通过描点得到。
角:
线:线段、射线、直线。
比较长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角的度量与表示:度、分、秒。
角的比较:平角、周角、角平分线。

二、几何

A、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图形由点、线、面组成。
展开与折叠: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截一个几何体:用平面截几何体得到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由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由弧和半径组成的图形。

B、平行与垂直

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C、三角形

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三、平面几何

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对角相等、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矩形性质定理: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菱形性质定理: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四、相似与三角函数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两角对应相等。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

五、圆

圆的性质: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⑤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知识点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汇总
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1: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
(2)知道常值函数;
(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3: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
(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
(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4: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
(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
(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
(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
(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
考点5: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
(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
(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7: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8: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9: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10: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11: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锐角三角比(2个考点)
考点12: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45°、60°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1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圆的相关概念(6个考点)
考点14: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核要求:清楚地认识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并会用这些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15: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6: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考点17: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从与之间的关系和交点的个数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常需要分类讨论求解。
考点18: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熟悉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半径、边心距、中心角、外角和),并能熟练地运用正多边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在正多边形的计算中,常常利用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和边长的一半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将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考点19:画正三、四、六边形。
考核要求:能用基本作图工具,正确作出正三、四、六边形。

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9个考点)
考点20: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2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
(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注意: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22: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则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注意: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23: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考核要求: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24:统计的含义
考核要求:
(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25: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点26: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注意:
(1)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考点27: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考核要求: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考点28: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
考核要求:
(1)了解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研究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中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解决。
更多文档资料可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