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知识产权专题讲座考试答案
扩展阅读
什么是儿童权利 2025-01-05 13:14:17
如何教儿童写 2025-01-05 13:12:10
什么叫做普遍教育 2025-01-05 13:12:02

知识产权专题讲座考试答案

发布时间: 2024-12-31 08:56:26

Ⅰ 聚焦知识产权 忽米网为重庆跨境电商提供企业服务

6月26日,忽米网在重庆新外贸本地化服务中心园区为30家跨境电商企业举办了一次关于“外贸企业如何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专题讲座。通过这次讲座,参会企业不仅提升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了解了如何在国际贸易中有效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重庆博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川在参加完这次讲座后表示,欧美国家对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极为重视,一旦疏忽,就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面临法律风险。因此,外贸企业必须提高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复杂,服务产品专业性较强,企业很难自行完成。忽米网打造的知识产权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轻松应对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在宣讲会现场,忽米网与多家参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服务内容包括财税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合同总金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未来,这些签约企业还将享受到工业设计、生产制造、人才共享、设备共享、品牌包装、海外法律咨询、金融创投、跨境进出口等一系列后续服务。

忽米网负责人指出,知识产权服务是公司企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忽米网正在开展“知识产权入园区”的巡回宣讲活动,与各大园区建立深度合作,向园区企业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供相关服务。

忽米网聚焦新工业群体,全面布局新工业服务战略,构建了“1+3工业生态服务创新模式”。其中,“1”代表一体化智能工业服务平台,“3”则涵盖了产业服务、企业服务和共享服务三个层面的专业服务。在企业服务层面,忽米网为用户提供包括知识产权、财税金融、品牌营销等服务,助力中小型创业企业。

当前,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通过忽米网解决资金和资源问题。此次忽米网与重庆新外贸本地化服务中心园区的合作,不仅为忽米网在园区拓展领域开辟了新方向,也为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外贸企业出海提供了新动力。

Ⅱ 知识产权专业毕业后的工作

随着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日益凸显,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然而,高校作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却存在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慨叹人才难求,一方面是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慨叹伯乐太少,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

此前,本报曾经推出《华为虚席以待,奈何人才难求》一文,详细报道了华为公司招聘难凸显出来的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的问题。而现就职于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北大知识产权学院的毕业生赵国璧却认为,知识产权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并不好找。

人才难求与伯乐难寻并存

近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从北大知识产权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了解到,该院2005届知识产权二学位班的毕业生总数30人,其中26人就业,就业率达93%。相对于北大法学院2005届本科毕业生81%的就业率来讲,的确高出了许多。但让人费解的是,目前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旺盛,该班学生毕业后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却不到50%,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有的甚至从事了第一专业的工作。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也慨叹一将难求,他们所希望的懂技术、懂法律、会外语的知识产权人才,很长时间都招不到。

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张平认为,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偏重知识产权法学理论的学习,在实务操作训练方面比较欠缺,难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企业对知识产权并未加以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企业并未设置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岗位或部门,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知识产权毕业生的培养定位。

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知识产权人才“十一五”规划》,其中指出: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在数量、结构、素质和能力上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十一五”时期,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实用性人才受青睐

近年来,一些饱尝知识产权之痛的企业开始重视知识产权,并开始引进相当数量的知识产权人才。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列强”早已大兵压境,跨国公司诸如西门子、IBM、英特尔、微软等知识产权部门动辄数百人的规模,索尼公司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更是多达400多人。中外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争夺也开始升温,知识产权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针对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北大知识产权学院张平教授介绍说:“学院每年都会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法院、律所、企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举办专利的申请和撰写、专利文献的检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热点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以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魏衍亮认为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应该走和企业联合的路子。目前,飞利浦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签署协议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适应用人单位需求,适销对路,值得借鉴。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指出,随着我国立法、执法、司法、教学科研等部门知识产权人才的饱和,今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企业,这就要求知识产权的毕业生不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要精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高校应当注重培养知识产权应用人才和实务人才,注重其应用研究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注重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实务人才。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谋求新形式

近年来,北大、人大等高校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理工农医或经济、外语等背景的知识产权二学位毕业生,以适应社会对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张平教授说,这些毕业生以前很受社会的欢迎,一方面因为他们复合型的背景,另一方面他们物美价廉,拿着本科生的待遇,却可以胜任研究生的工作,但伴随着社会对懂法律、懂技术、懂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仅仅是知识产权二学位的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2004年,北大法学院进行法律硕士培养方案改革,开设了金融法、房地产法、财税法、知识产权法和国际商法五个专业培养方向,其中知识产权法方向计划每年招收40人,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胜任知识产权法各领域工作的高级法律专业人才。其中,知识产权班班主任马宝霞老师说:“这种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年的就业中,他们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目前已经有很多同学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无独有偶,上海大学也正在试点“理工本科/法学双学科/知识产权法硕士”的“2+2+3”的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据了解,2004年秋上海大学选拔了15名本科生直升知识产权法“本硕连读”研究生,2005年该校又选拔了20名本科生直升知识产权法“本硕连读”研究生,继续探索这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陶鑫良告诉记者,这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目前发展态势良好。

据了解,我国进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高校已接近20所,无论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已逾10年的北大、人大、上海大学,还是近年来新兴的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中心,都在探讨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模式。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服务于国家的知识产权事业,已成为高校教育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