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框架
扩展阅读
少儿数学基础知识百科 2025-02-01 15:40:50
尊重同学的成语有哪些 2025-02-01 15:39:1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框架

发布时间: 2024-12-30 05:46:13

A.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上下册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 总结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年级数学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

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

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

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方法 。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

“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并在作业本上订正。

二、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二年级上期重点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 记忆方法 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牌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也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或者app,程序自动出题,自动批改,孩子们还可以PK口算成绩,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养成好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习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开学后我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改掉以往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坏毛病,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按上面的养成 教育 的要点去悉心培养学生的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关系,有时习惯容易反复,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教给家长具体的家庭培养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习惯成自然。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上下册相关 文章 :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

★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知识归纳(2)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B.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方法 。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

【知识点】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 说说 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人教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C. 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框架图,学习更有思路……

小学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为日后的理科学习奠定基础。为了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体系,下面整理出了一到六年级的数学知识框架图。通过这个框架,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阶段学习的重点和连接性,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条理。请家长们和孩子们共同参考,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率。

一年级:数学的基础概念、数的认识与比较、简单的加减法、图形和空间的认识。这一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重点在于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理解能力。家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孩子认识数字、数的顺序和简单运算。

二年级:整数的加减法、时间与长度的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的统计与概率概念。在这一阶段,孩子需要掌握整数运算,理解时间与长度的度量,并能识别和操作简单的几何图形。家长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帮助孩子巩固知识。

三年级:小数的认识与计算、分数的初步概念、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三年级是数学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开始接触分数和小数,学习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实践操作,如测量房间面积或计算食物分量。

四年级: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比例和百分比的概念、简单的几何变换、数据的展示与分析。这一阶段,孩子需要掌握更复杂的计算技巧,并学习如何应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孩子理解比例、百分比和几何变换。

五年级:整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代数表达式的初步认识、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统计与概率的深入学习。五年级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孩子需要掌握代数基础,理解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并深入学习统计与概率。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实验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比例、百分比与分数的深入应用、代数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统计图表的解读、初步的几何证明。六年级是数学学习的最后阶段,孩子需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解方程、证明几何定理和解读统计图表。家长应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和逻辑推理,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知识框架图的梳理,家长和孩子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路径和重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学习。希望这篇框架图能够帮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的旅程中更加自信和高效。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铺平道路。

D. 灏忓︿簩骞寸骇鏁板﹂吨瑕佺煡璇嗙偣褰掔撼

浜屽勾绾ф暟瀛﹀繀钥幂煡璇嗙偣1. 锷犳硶鍜屽噺娉曪细锷犳硶鍜屽噺娉旷殑锘烘湰姒傚康鍜岃繍绠楄勫垯锛屼緥濡傛暟镄勫姞鍑忔硶浜ゆ崲寰嫔拰缁揿悎寰嬬瓑銆
2. 涔樻硶鍜岄櫎娉曪细涔樻硶鍜岄櫎娉旷殑锘烘湰姒傚康鍜岃繍绠楄勫垯锛屼緥濡傛暟镄勪箻闄ゆ硶浜ゆ崲寰嫔拰缁揿悎寰嬬瓑銆
3. 鏁扮殑澶у皬姣旇缉锛氭帉鎻′娇鐢ㄥぇ浜庛佸皬浜庡拰绛変簬绗﹀彿杩涜屾暟镄勫ぇ灏忔瘆杈冦
4. 鏁扮殑椤哄簭锛氭帉鎻℃暟镄勯‘搴忔帓鍒楋纴渚嫔备粠灏忓埌澶ф垨浠庡ぇ鍒板皬鎺掑垪涓缁勬暟銆
5. 鏁扮殑鐩哥瓑鍜屼笉绛夛细鎺屾彙浣跨敤绛変簬鍜屼笉绛変簬绗﹀彿杩涜屾暟镄勭浉绛夊拰涓岖瓑姣旇缉銆
6. 鏁扮殑杩涗綅鍜岄浣嶏细浜呜В鍗佽繘鍒剁殑姒傚康锛岃兘澶熻繘琛屽崄杩涘埗鏁扮殑杩涗綅鍜岄浣嶆搷浣溿
7. 鏁扮殑鍒呜В锛氲兘澶熷皢涓涓鏁板垎瑙f垚鍑犱釜鏁扮殑鍜屾垨绉锛屼緥濡傚皢8鍒呜В涓5+3鎴2脳4銆
8. 鏁扮殑缁勬垚锛氭帉鎻′竴涓鏁扮殑浣嶆暟鍜屽悇浣嶆暟镄勬剰涔夛纴渚嫔傚崄浣嶃佷釜浣岖瓑銆
9. 鏁扮殑璇诲啓锛氲兘澶熸g‘璇诲啓涓涓鏁帮纴鍖呮嫭鏁存暟鍜屽皬鏁般

E.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知识点

学习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计划本身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计划对学习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制定好的 学习计划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知识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

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

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 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