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学
让幼儿在游戏场景学数学,最贴合幼儿学习习惯,更生活化,趣味化、儿童化,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
1、不要仅仅让孩子停留在数数,计算刷题这种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上,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仅仅是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孩子数学学习也做不到提升。首先要做到的是让孩子理解数、数量,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对照到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比如孩子可能记住3+2=5,反过来2+3却不知道, 家长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实物,通过游戏的方式做比较,如3块糖和2块糖合在一起,是加法,一共有5块糖,那么2块糖和3块糖合在一起呢,孩子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2、不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只是一种学习,把它当成一种负担,引导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观察孩子爱玩什么,将数学知识结合进去,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既不反感,又能提升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孩子好动,可以和孩子玩跳格子,室内外都行,做好安全防护就行。认识数字的同时,也能学到加减法,还可以促进孩子的竞争意识。
3、家长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喜欢数学,首先要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思考,陪伴孩子,他会很愿意和你一起学习的 。
2. 如何启发幼儿的数学认知
启发幼儿的数学认知有以下方式:
1、穿衣穿鞋:帮助孩子感知、理解和区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衣服:把衣服摊在孩子面前,告诉孩子找找衣服上的一个“大洞”(下摆)和一个“小洞”(领口),然后把头从“大洞”套进去,从“小洞”伸出来,慢慢地再教孩子如何区分衣服的前后等。
鞋子:让孩子试着自己来区分左右鞋子,从鞋子的外形、鞋面上的图案、或者两边的鞋扣等来判断鞋子的左和右。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来感知和体验不同的方位,积累空间感,学着区分“大小”“里外”“前后”“旁边”等,不仅帮助孩子学习了数学,更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坚持到底的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理物品:帮助孩子感知和积累比较、分类、集合、数量、空间等的好选择。
引导孩子将自己认为是“同样的”玩具物品放到一起,在孩子整理时可以与孩子讨论什么是“同样的”玩具,帮助孩子寻找玩具物品相同的属性特征。尽量把整理物品的过程变成游戏的延续,让孩子始终保有整理玩具物品的兴趣和习惯。
3、超市购物:引导孩子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孩子可以很直观地观察、理解数字概念。比如:引导6岁左右孩子关注一些常见食品、用品的简单价格(最好是10以内整数)。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多角度地考虑综合因素,如:给谁买,她有什么需要和喜好;买的物品品种如何搭配;然后可以让孩子试着借助手指来凑数,大概了解买这几样物品需要多少钱等等。
4、藏于生活,用于生活。
可以引导孩子关注马路上的各种数字,提高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不同含义;引导孩子关注乘坐公交的花费、地铁换乘与所花费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等等;开启导航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将导航地图上的位置、路线,与眼前的立体世界建立联系,帮助孩子空间感的发展。
5、手指游戏系列
手是最直接、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工具,让孩子理解数量及其变化关系。
各种手指谣:一边念儿歌,一边用相应数量的手指演绎儿歌中的各种事物,帮助孩子理解数量。
3. 我的孩子很笨,读幼儿园中班连123都学不会 还有,容易被其它的孩子孤立,整天喜欢玩刀啊一些比较尖的东西
笨鸟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