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初三冲刺)最好详细点
初中数学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简介:初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❷ 初中数学|中考几何模型超详细总结,务必替孩子收藏起来!
初中几何模型的详细总结,为孩子的中考备考提供重要参考。
本篇总结涵盖了初中数学中关键的几何模型,包括原理、图形示例、公式定理和变式案例,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得力助手。几何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形状、尺寸和位置,提升解题技巧。
初中几何模型主要分为七个类别:对称全等模型、对称半角模型、旋转半角模型、自旋转模型、共旋转模型、几何最值模型和剪拼模型。此外,还有针对中考的专项模型,如经典难题和详解,聚焦于常见问题的解法。
学习过程中,理解模型背后的几何原理至关重要。通过大量练习,学生可以深入掌握模型的核心,并灵活运用到各种题目中。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答题模板和状元笔记,可以访问公众号【资鸟君】,那里有我精心整理的资料,只需关注即可获取。
这份内容的整理耗时,如果觉得有用,请别忘了收藏以便日后查阅。感谢支持!
❸ 初三数学十几分怎么补
初三数学不好,该怎么提高成绩呢?本文整理了初三数学学习方法,欢迎阅读。
抓紧补数学
如果还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建议你在剩下的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抓紧把数学成绩补上去:
1、拿出数学教材,逐本进行梳理
比如,初中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初步等内容。
第一部分有理数当中,要搞清楚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如何进行加减、乘除、乘方。既要认真阅读教材,搞清楚对有理数计算的规律,也要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
其余的章节复习方法参照执行。
2、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删繁就简
在短时间内,想把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全部弥补好,很困难。怎么办呢?
中考试卷内容有70%左右考查的是基础知识。
因此建议:
(1)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题目的训练,尽量不要去做难题、偏题、怪题。
(2)初中六册数学所讲的知识内容不少,通过第一步的梳理,可以发觉哪些知识还可以学好,哪些知识无法学好了。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对已经学不好的知识直接删掉,不要在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集中力量去弥补那些还可以学好的知识。如果做到这一点,中考成绩也一定会超过22分。
可以适当上数学补习班
数学落下很多往往不太容易弥补,可以通过上补习班来弥补之前没听讲的内容,而且老师会讲的比课堂上更加详细更易懂,还会讲一些课堂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或知识点,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上补习班是弥补短板的一个很好方法。
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要牢固
基础知识牢固,即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在做题时,就可以接着想到用哪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要对照考试大纲,运用教材,把相关概念、定义,公理、定理,认真复习,把它们都理解透彻。何谓理解透彻呢?移开课本,你要能回想出这个概念的内容就算是牢固了。
建议方法
纠正学习心态,毕竟十几分可不是学不会的问题而是不想学。
从初一到初三的课本基础知识完整的重过一遍,哪里不懂解决哪里。
做题,历年中考真题一个个过,数学这东西没有什么捷径可言,除了题海战术没得选。
找个耐心的辅导老师。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初三数学学习方法,感谢阅读!
❹ 小学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汇总(超级详细)
小学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时候需要经常进行总结并归纳,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下面腊岁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汇总(超级详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汇总(超级详细)
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 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公式:S=(a×b+a×c+b×c)×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1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轮御睁
拓展阅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1、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
2、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拆唯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❺ 初三数学重难点知识总结 超详细
数学是一门和那男的学科,尤其聪明的学生他往往容易想多。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三数学重难点 知识 总结,仅供参考。
初中数学中考知识重难点分析
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
特别是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后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有一定难度。
如果在这一环节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应用题,中考中占总分的30%左右
包括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
一般会出现二至三道解答题(30分左右)及2—3道选择、填空题(10分—15分),占中考总分的30%左右。
几何题公式定理1、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
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三数学重难点知识总结。
❻ 初中数学系列知识点
初中代数的教学要求①是: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灵活运用运算律简
化运算;会查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根表、立方根表或用计算器代替算表。
2.使学生了解有关代数式、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以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3.使学生了解有关方程、方程组的概念;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
二次方程的解法解方程和方程组,掌握分式方程和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理解一元
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能够分析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使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意义,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性质画出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
象,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
5.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思想,掌握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用统计的初步知识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掌握消元、降次、配方、换元等常用的数学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理解“特殊
——一般——特殊”、“未知——已知”、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和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
题等基本的思想方法。
7.使学生通过各种运算和对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变形以及重要公式的推导,通过用概
念、法则、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8.使学生了解已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正与负、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等辩证关系,以
及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了解反映在数与式的运算和求方程解的过程中的矛盾
转化的观点。同时,利用有关的代数史料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①和具体要求如下。
(一)有理数
l·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具体要求:
(1)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以及按要求把给出的有理数
归类。
(2)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和数轴的画法,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整数或分数(以
刻度尺为工具),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会用不等号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有理数。
2。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代数和。加法运算律。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倒数。乘法运算律。有
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平方表与立方表。
具体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
运算顺序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3)掌握大于10的有理数的科学记数法。
(4)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用四舍五人
法求有理数的近似数;会查平方表与立方表。
(5)了解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可以相互转化。
(二)整式的加减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
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与添括号。数与整式相乘。整式的加减法。
具体要求:
(1)掌握用字母表示有理数,了解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
值。
(3)了解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会把一个多项式
接某个字母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4)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熟练掌握数与整式相乘的运算以及
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整式的加减,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
法和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三)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具体要求:
(1)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有关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
程的解。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灵活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会
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3)能够找出简单应用题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寻找等量关
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会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4)通过解方程的教学,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集。方程组和它的解。解方程组。
用代人(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举例。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具体要求: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
未知数的形式,会检查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了解方程组和它的解、解方程组等概念;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一个解。
(3)灵活运用代人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4)能够列出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
(5)通过解方程组,了解把“三元”转化为“二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的思想方法,
从而初步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I·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具体要求:
(l)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它们与等式基本
性质的异同。
(2)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概念,理解它们与方程的解的区别,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
解集。
(3)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具体要求: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区别和联系。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六)整式的乘除
l·整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的乘
法。乘法公式:
(a十b)(a一b)=a2-b2
(a±b)2=a2±2ab+b2
(a±b)(a2±ab+ b2)=a3±b3
具体要求:
(1)掌握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会用它们熟练地
进行运算。
(2)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
运算。
(3)灵活运用五个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三次)。
(4)通过从幂运算到多项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教学,初步理解“特殊———一般——
一特殊”的认识规律。
2·整式的除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具体要求:
(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会用它熟练地进行运算。
(2)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3)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
式使运算简便。
(七)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运用(乘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多项式因式分解
的一般步骤。
具体要求: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了
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2)掌握提公因式法(字母的指数是数字)、运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
组分解法(分组后能直接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的多项式,无需拆项或添项)和十字相乘法(二
次项系数与常数项的积为绝对值不大于60 的整系数二次三项式)这四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
法,会用这些方法进行团式分解。
(八)分式
1.分式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
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乘方。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具体要求:
(l)了解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最简公分母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熟练地
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与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
2.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
零指数。负整数指数。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具体要求:
(l)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整数指
数幂,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九)可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公式变形。
分式方程。增根。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具体要求:
(1)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简单的公式变形。
(2)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用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
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三个);了解增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
根。
(3)能够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十)数的开方
1.平方根与立方根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表。
立方根。立方根表。
具体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以及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和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用
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会查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器)。
2.实数
无理数。实数。
具体要求:
( 1)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会把给出的实数按要求进行归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意义,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对应。
(2)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会按结果所要求的精确度用近似的有限
小数代替无理数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3)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对。的研究,激励学生科学探求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十一)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二次根式的性质。
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分母
有理化。
具体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
次根式。
(2)掌握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
会根据这两个性质熟练地化简二次根式(如无特别说明,根号内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数,并
且不需要讨论).
(3)掌握二次根式(不含双重根号)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4)会将分母中含有一个或两个二次根式的式于进行分母有理化。
*(5)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会利用它化简二次根式
(十二)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具体要求: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
(x-a)2=b(b≥0)的方程,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
公式的推导,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灵活运用一
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求方程的根。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会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
根的情况。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会用它们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
一个根与未知系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和。
(4)了解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解方程的关系,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
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5)能够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6)结合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 可化为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的无理方程。
具体要求:
(1)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三个)的解法,会用去分
母或换元法求分式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能够列出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了解无理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一元一二次方程的无理方程(方程中含
有未知数的二次根式不超过两个)的解法,会用两边平方或换元法求无理方程的解,并会验
根。
(4)通过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
以转化的认识。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 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
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具体要求:
(l)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掌握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
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会用代人法求方程组的解。
*(2)掌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
解法。
(3)通过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元”、“降次”的数学方法,获得
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进一步认识。
(十三)函数及其图象
1·函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量。变量。函数及其表示法。
具体要求:
(l)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会正确地画出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内点的坐标
的意义,会根据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得坐标。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一对应。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会举出函数的实例,以及分辨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
函数。
(3)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对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
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会确定它们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求它们的函数值。
(4)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事物是互相联系和有规律地变化着的,并向学生渗透数
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具体要求:
(1)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和反比
例函数的解析式。
(2)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们的图象,以及根据图象指出函数值
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的情况。
(3)理解待定系数法。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具体要求:
(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的图象。
△(3)会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西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解法。
具体要求:
(l)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
次函数的图象,会用公式(。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
△(2)会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会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十四)统计初步
总体和样本。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方差的简化计算。频率分布。
实习作业。
具体要求: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能够指出研究对象的总体、个体和样本。
(2)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4)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可使用计算器)样本方差和
样本标准差,会根据同类问题的两组样本数据的方差或样本标准差比较这两组样本数据的波
动情况。
(5)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会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6)会用科学计算器求样本平均数与标准差。
(7)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8)通过统计初步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并培养学
生用数学的意识,踏实细致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几何是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
知识,向他们直观地介绍一些空间几何图形知识。初中几何将逻辑性与直观性相结合,通
过各种图形的概念、性质、作(画)图及运算等方面的教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
间观念和运算能力,并使他们初步获得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
几 何
初中几何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理解有关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
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用这些概念和性质对简单图形进行论证和计算的方法。了解关于轴对称、
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会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解直角三
角形。
2.使学生会用直尺、圆规、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和画几何图形。
3.使学生通过具体模型,了解空间的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并会用展开图和面积
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4·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
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辨认图形、画图和论证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通过揭示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关系,以及几何概念、性质之间的联系和
图形的运动、变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利用有关的几何史料和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论证与画图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
他们获得美的感受。
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
(一)线段、角
1·几何图形
几何体。几何图形。点。直线。平面。
具体要求:
(1)通过具体模型(如长方体)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2)了解几何图形的有关概念。了解几何的研究对象。
(3)通过几何史料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
生了解学习几何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的热情。
2.线段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相交线。
线段。射线。线段大小的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
具体要求:
(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了解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交点。
(2)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等概念的区别。
(3)理解线段的和与差及线段的中点等概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4)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会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3.角
角。角的度量。角的平分线。小于平角的角的分类。
具体要求:
(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
已知角。
(2)掌握度、分、秒的换算。会计算角度的和、差、倍、分。
(3)理解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4)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分线。
(5)掌握几何图形的符号表示法。会根据几何语句准确、整洁地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几
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二)相交、平行
l·相交线
对顶角。邻角、补角。
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具体要求:
(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2)理解补角、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
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3)掌握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斜线、
斜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4)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5)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2.平行线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具体要求: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用平行的传递性进行推理。
(2)会用一直线截两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性质进行
推理和计算;会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3)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4)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并会用这些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
语句画图。
3.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具体要求:
通过长方体的棱、对角线和各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相交、异面的关
系,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4.命题、定义、公理、定理
命题。定义。公理。定理。
定理的证明。
具体要求:
(1)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题断),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
(2)了解定义、公理、定理的概念。
(3)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中要步步有据,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三)三角
形
1.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
形的分类。
具体要求: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等概念,会画出
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
构成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
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性质。
(4)会按角的大小和边长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全等三角形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具体要求: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辨认全等形中的对应元素。
(2)能够灵活运用“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等来判定三
角形全等;会证明“角、角、边”定理。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会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简单的有关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❼ 初中数学如何考到接近满分
接近满分还是比较简单的,初中数学想要满分?看这篇就够了,初中生必看!家长可以替孩子收藏
初中三年数学知识点集合,近6000字纯干货分享(全网最全)看完让数学拔高!
作为中考拿了班级第一,全校第6,进入全省前6的高中的学长。中考多科成绩接近满分,其中数学120的满分,英语116,语文107,物理96,生物97,地理96,信息技术100满分,政治92,语文107,化学97,体育100满分。
由于学长步入高中和大学后,深知学习上和资源上的信息差能与别人拉开不可估量的差距。因此我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尽早抵达成功的彼岸。
基于此,学长花业余时间系统的总结了学习的过程,将毫无保留的分享学习经验、习惯、技巧、学习方法和资料,以及在学习中应该避开的坑,应该对你有用。
这里给你分享中考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总复习资料: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题+初中数学公式+初中数学课本+初中三年最全数学知识干货集合等复习资料((关注我,主页查看获取方式哦))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完后觉得有用,请帮我点个赞吧,你的赞同是我持续更新干货最大的动力。毕竟:一直主动没有谁受得了,马里奥救公主的路上还都有金币呢。你说,是吧?
文章目录(篇幅太多,放文章目录,便于大家查看):
01.学习习惯分享
首先,取得这些成绩上不小不大的成就,我想分享给你的便是:无论是学政治,还是学数学,物理.......你得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如大作家王尔德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这个在我后续高中乃至大学时代的学习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里给你分享我觉得比较重要12个习惯:
1、在一天中自己的集中力自然高的一致的时段学习
2、让自己的学习习惯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3、学会做计划,设定成每天的日程表的学习任务。
4、极度重视输出的意识和习惯,输出才是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杀手锏。
5、养成预习习惯。这里纠正大多数人错误的观点:预习拖慢学习节奏,预习没必要。恰恰相反,预习能为你梳理听课思路,提高听课效率,减少课后复习时间,主动你就已经胜利一半了。
6、心理上的建设同样重要,即使心里感觉懈怠,也要鼓励自己,及时调整,切记不可产生“我不想学习,学习真没劲,学习很辛苦”等负面情绪。
7、重点记忆难记的知识点,遇到时快速记忆并且在接下来几天进行复习记忆。
8、养成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尖子自己做尖子的事,后进的自己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 下不来。所以要让我们的自己永不言败。
9、学会做思维导图,上课的时候边听边记下重点,再对上课内容进行复盘,做出思维导图。
10、注重思想交互,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人死脑筋地坐在那边傻想。
11、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自己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12、有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相逢……记住:习惯性感恩的人,他们内在更有力量,精神更为专注,更愿意付出,自然付出得越多相对收获也就越多。
有个良好的习惯后针对科目做提升就会事半功倍,下面学长将给到你一些【高分备考技巧+中考数学学习资料(包括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题+初中数学课本+初中数学教材等复习资料)】,大部分在电子版本中。
这绝对是你从未见过的最好的[中考数学高分备考解题技巧+中考数学学习资料],看这一篇经验贴就够了,最全保姆级数学备考教程。答应我,不要仅仅是简单的收藏起,因为绝大部分收藏的人后续都不会再看,所以耐心读完做题技巧并找我拿电子版,点赞收藏后记得做好笔记,并贯彻落实到学习过程中去,绝对会让你的数学有质的飞跃~~~
02.学习方法及技巧分享
中考数学答题时间分配技巧
1.充分利用考前5分钟
很多学生或家长不知道,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可以看题。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
学生拿着数学卷子,先看后边的六个大题。这六个大题的难度分布一般是从易到难。我们为了应付这样的一次考试,提前做了大量的习题,试卷上有些题目可能已经做过了,或者你一目了然,感觉很轻松,建议先把这样的大题拿下来。大题一般12分左右,这12分如囊中取物,对信心的建立十分重要。特别是要看看最后那个大题,一看那个题目压根儿就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把它砍掉,只想着后边只有五个题,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能够控制速度和质量。如果倒数第二题也没有什么感觉,请心理暗示自己:今年这个题出得比较难,现在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把前边会做的题目踏踏实实做好,不要急于去做后边的题目。
2.进入考试先审题
考试开始后,很多学生喜欢奋笔疾书;但切记: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只有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才有可能做对。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时间。
3.节约时间的关键是一次做对
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简单的题目,就一味地求快,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看不上前边小题的分数,觉得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这是严重的误区。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通过最后的检查力挽狂澜。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
4.做题顺序:由易到难
一般大型考试是有一个铺垫的,如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1979年的高考,数学就吓倒了很多人。它第一个题就是一个大题,很多学生就被吓蒙了,整个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后期为了避免同样的情况再出现,国家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进入状态,再去加大难度。
有些学生自以为水平很高,对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屑一顾,干脆从最后一个题开始做,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因为最后一个题一般来讲,难度都很大,你一旦在这个地方卡壳,不仅耽误大量时间,而且会让心情受到很大影响,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当然由易到难并不是说从第一题一直做到最后一个,以数学高考题为例,一般数学高考题有三个小高峰: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它的难度属于难题的层次;第二个小高峰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是比较难的;第三个小高峰出现在大题的最后一题。所谓由易到难,是要把握住这三个小高峰。
5.控制速度,稳步推进
平常学生爱问老师:“我在做题的时候多长时间做一个选择题,多长时间做一个填空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呢?”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最好的节奏就是平常的节奏:你平常用什么样的速度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要强迫自己在考试的时候加快速度!很可能速度一加快,反而导致了答题质量的下降。一场大型的考试,你会做的题目本身就那么多,如果你在简单题加快速度,导致会做的题目出错;而你腾出的时间去做后边的难题,又长时间地解不出来,那么很可能造成难题简单题都拿不到分。
不要担心“做慢了做不完”。把握住一点:一场考试,如果考生始终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全神贯注的话,这场考试一定是正常发挥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所以,在考场上,请按照平常训练的速度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后边还有题目可能会做但来不及了,这也不是一个值得后悔的结果。你会发现,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往往会比你的实际水平要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控制速度,这是考试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中考数学压轴题答题技巧
很多同学说在解答压轴题的时候,会感到压力很大,找不到解题思路。不同类型的压轴题所对应的解题思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今天学长就来给同学们详细讲讲如何破译中考数学压轴题,帮助大家在考场中从容应对各种类型的压轴题,争取拿到关键的分数!
01
分类讨论题
分类讨论在数学题中经常以最后压轴题的方式出现,以下几点是需要大家注意分类讨论的:
1、熟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腰与角以及圆的对称性,根据图形的特殊性质,找准讨论对象,逐一解决。在探讨等腰或直角三角形存在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原则,不要遗漏,最后要综合。
2、讨论点的位置一定要看清点所在的范围,是在直线上,还是在射线或者线段上。
3、图形的对应关系多涉及到三角形的全等或相似问题,对其中可能出现的有关角、边的可能对应情况加以分类讨论。
4、代数式变形中如果有绝对值、平方时,里面的数开出来要注意正负号的取舍。
5、考查点的取值情况或范围。这部分多是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分类,解题中应十分注意性质、定理的使用条件及范围。
6、函数题目中如果说函数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那么一定要讨论这个交点是和哪一个坐标轴的哪一半轴的交点。
7、由动点问题引出的函数关系,当运动方式改变后(比如从一条线段移动到另一条线段)时,所写的函数应该进行分段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列出所有需要讨论的可能性之后,要仔细审查是否每种可能性都会存在,是否有需要舍去的。最常见的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两个不等实根,那么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这两个根都能保留。
02
四个秘诀
切入点一:做不出、找相似,有相似、用相似
压轴题牵涉到的知识点较多,知识转化的难度较高。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入手,这时往往应根据题意去寻找相似三角形。
切入点二:构造定理所需的图形或基本图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添加辅助线是必不可少的,几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构造定理所需的图形或构造一些常见的基本图形。
切入点三:紧扣不变量
在图形运动变化时,图形的位置、大小、方向可能都有所改变,但在此过程中,往往有某两条线段,或某两个角或某两个三角形所对应的位置或数量关系不发生改变。
切入点四:在题目中寻找多解的信息
图形在运动变化,可能满足条件的情形不止一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解或多解,如何避免漏解也是一个令考生头痛的问题,其实多解的信息在题目中就可以找到,这就需要我们深度的挖掘题干,实际上就是反复认真的审题。
03
答题技巧
1、定位准确防止 “捡芝麻丢西瓜”
在心中一定要给压轴题或几个“难点”一个时间上的限制,如果超过你设置的上限,必须要停止,回头认真检查前面的题,尽量要保证选择、填空万无一失,前面的解答题尽可能的检查一遍。
2、解数学压轴题做一问是一问
第一问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不是问题;如果第一小问不会解,切忌轻易放弃第二小问。
过程会多少写多少,因为数学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的,字迹要工整,布局要合理;尽量多用几何知识,少用代数计算,尽量用三角函数,少在直角三角形中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04
压轴题技巧
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2题和23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1、函数型综合题
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
初中已知函数有:
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
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2、几何型综合题
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
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
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
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
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
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
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希望所有中考生能抓在现在这段关键复习时间,好好把握压轴题的学习,全面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