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有趣的数学科普知识
扩展阅读
虎仗哪个动漫 2024-12-24 20:14:25

有趣的数学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 2024-12-24 08:48:31

❶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常识有哪些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如下:

一、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伏昌神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缺亏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二、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着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迅掘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三、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可以用一根纸条扭转成180度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就形成了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环沿着中线剪开,第一次,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环;第二次及以后,每次都会得到两个互相嵌套的环。中间永远不会断开,这也是莫比乌斯环的神奇之处。

四、克莱因瓶

在1882年,着名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着名“瓶子”:克莱因瓶。克莱因瓶就像是一个瓶子,但是它没有瓶底,它的瓶颈被拉长,然后似乎是穿过了瓶壁,最后瓶颈和瓶底圈连在了一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莱因瓶沿着它的对称线切下去,竟会得到两个莫比乌斯环。

五、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提出者是毕达哥拉斯。

有一次,毕达哥拉斯路过铁匠作坊,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迷住了。为了揭开这些声音的秘密,他测量了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它们存在着十分和谐的比例关系。回家后,他取出一根线,分为两段,反复比较,最后认定1:0.618的比例最为优美。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❷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1)骰子两边的数字加起来总是7。

(2)零是一个偶数。

(3)百分比的一个有用的技巧。

你知道y的x%=x的y%吗?

这可以使计算百分比变得容易得多。例如,试着在你的脑海中计算50的8%。不太容易吧。现在把它倒过来,改为计算8的50%,很明显哪个更容易。

同样,75的32%可能看起来很难计算,但32的75%似乎是一个更容易地计算。

(4)每一个奇数,当用英语书写时,都包含一个"e"。

(5)"4 "是唯一的数字,当用英语书写时,其拼写包含的字母数量与数字本身相同。

(6)如果你把13张不同的扑克牌(A(ace),2(two),3(three),4(four),5(five),6(six),7(seven),8(eight),9(nine),10(ten),J(jack),Q(queen),K(king))中的字母数算出来,你会发现有52个字母,正好是一副扑克牌的数量(不包括大小王)。

(7)用英语书写时,唯一按字母顺序拼出的数字是"40(forty)"。唯一一个按反字母顺序拼写的数字是“1(one)”。

(8)你可以只用三刀就把一个蛋糕切成8块。

以前许多公司都把这个问题作为面试题来测试"发散性思维",现在已经被用滥了,大家都知道。

❸ 二年级数学购物手抄报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
一、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再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因此将它们称为“阿拉伯数字”。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尽管这些数字符号实际上是古印度人的发明。
二、九九歌
九九歌即现在的乘法口诀,在春秋战国时代(约公元前)就已经在中国广泛使用。当时的许多着作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包括从“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如四”,共36句。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扩展到“一一如一”,而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其顺序才变为现在所用的形式,从“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目前,中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有45句的“小九九”,另一种是81句的“大九九”。
趣味数学知识
1、两个男孩各自骑自行车,从相距20英里(1英里约合1.6093千米)的两个点出发,沿直线相向而行。在他们开始骑行的那一刻,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飞向另一辆自行车。苍蝇一旦到达并落在另一辆自行车的车把上,立即掉头返回。苍蝇这样往返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如果每辆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而苍蝇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答案是:苍蝇总共飞行了15英里。因为两辆自行车会在1小时后相遇于20英里距离的中点,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速度飞行了1小时,所以它飞行了15英里。许多人试图通过复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计算苍蝇在两辆自行车之间的每次飞行路程,然后加总。但这将涉及所谓的无穷级数求和,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数学。据说,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有人向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年,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提出这个问题,他稍作思考后给出了正确答案。提问者显得有些沮丧,解释说大多数数学家忽略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方法,而选择了无穷级数求和的复杂方法。冯·诺伊曼露出惊讶的表情,解释说:“可是,我用的也是无穷级数求和的方法。”

❹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有:

1、"+"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2、代数给了一种崭新的解决间题的方式,一种“回旋”的演年方法。这种“回旋”是“反向思维”的。让我们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当给数字25加上17时,结果将是42。这是正向思维。这些数,需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加起来。

3、在很早的时候,以为“1”是“数字字符表”的开始,并且它进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数字。这些数字的作用是,对那些真实存在的物体,如苹果、香蕉、梨等进行计数。直到后来,才学会,当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苹果时,如何计数里边的苹果数。

4、数字系统是一种处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复杂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5、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❺ 数学小知识简短有哪些

数学小知识简短:

1、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这种仪器就是司南。

2、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叫克拉维斯。

4、“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

5、传说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刻漏来计时。

6、中国是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

7、欧几里得最着名的着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为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8、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了第7位数。

9、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把圆周率推算到了第35位。

10、有“力学之父”美称的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着作有10余种,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个支点,要用于寻找真理。

11、零。在很早的时候,以为“1”是“数字字符表”的开始,并且它进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数字。这些数字的作用是,对那些真实存在的物体,如苹果、香蕉、梨等进行计数。直到后来,才学会,当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苹果时,如何计数里边的苹果数。

12、数字系统。数字系统是一种处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复杂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❻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1、假如“一拃”的长度为8厘米,量一下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56厘米。如果每步长65厘米,上学时,数一数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多远。

2、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身高是150厘米,那么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50厘米。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

3、要是想量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

4、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量一量。声音每秒能走331米,那么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了。

5、“天象记录员”珊瑚虫科学家们发现,珊瑚虫会在自己身上记录时间:它们在体壁上每天“刻画”一条环纹,一年“刻画”365条,既不多也不少。因此想知道它们的年龄,只要数数它们体壁上的环纹即知。科学家们还发现,3.5亿年前的珊瑚虫,每年“刻画”在身上的环纹不是365条,而是400条。原因是,那时地球自转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