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戏曲编导知识大全

戏曲编导知识大全

发布时间: 2024-12-19 07:01:57

‘壹’ 中央戏剧学院编导考什么

编导艺考考什么内容

一、笔试:综合知识及命题写作;影视作品分析;

二、面试:命题演讲、命题讲故事或根据材料编故事;回答考官提问;自我介绍;特长展示(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

三、影视作品分析:影评的基本提纲: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作品的结构;视听语言的初步解读;作品的显着特色。

电视片观赏分析提纲电视片内容概括:本片思想教育意义;艺术特色总说;艺术特色的举例:选择12个艺术独到之处;举例23点艺术细节。

影评的基本提纲: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作品的结构;视听语言的初步解读;作品的显着特色。

视片观赏分析提纲:电视片内容概括;本片思想教育意义;艺术特色总说;艺术特色的举例:选择12个艺术独到之处;举例23点艺术细节;缺点和不足;结束语。

四、命题演讲: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用简短的言语讲述一件事情,并对该事情进行分析评论。一般要求不超过5分钟,不少于3分钟。

五、编讲故事。

六、回答考官提问。

七、自我介绍。

八、才艺展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选择展示项目,声乐、舞蹈、戏曲、小品、书法、器乐、武术均可.要扬长避短,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出。

‘贰’ 戏曲表演专业学什么

《古筝》、《琵琶》、《扬琴》、《二胡》、《京胡》、《大筒》、《打击乐》、《笙》、《大提琴》、《笛子》、《中阮》、《唢呐》、《合奏》、《唱腔》、《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戏曲音乐编配》、《乐队排练与指挥》
专业介绍
戏曲表演主要研究戏曲表演及戏剧音乐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戏曲基本功、武功、戏曲声腔(声乐)、剧目排练、花灯舞、民间舞等专业内容,能够独立完成人物形象的创造,具有能歌、善舞、会演戏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戏曲团体进行曲目伴奏;进行戏曲的舞台表演等。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是:550203
专业内容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熟悉戏曲表演的基础理论,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人物塑造能力,从事戏曲表演、戏曲导演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戏曲表演团体、群众文艺团体,从事戏曲表演、戏曲编导、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以及管理、教学辅导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3.具备较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能够进行戏曲表演的组织、管理与辅导工作;
4.具备表演的创造体现能力,能够胜任各类角色创造;
5.掌握扎实的戏曲表演基本功和舞台表演技巧,具备舞台表演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能力;

6.熟悉剧目排演及演出流程;
7.熟悉戏曲音乐基础知识,具有理解分析能力与艺术感悟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和理解作品及人物的内在个性特征。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唱腔、念白、身段、腿毯、把子、戏曲音乐基础、角色创造、剧目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唱腔、身段、把子等实训。
在专业剧团、群众文艺团体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电影电视演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戏曲表演 曲艺表演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表演戏剧学戏剧影视导演
开设课程
唱腔、念白、身段、腿毯、把子、戏曲音乐基础、角色创造、剧目等

‘叁’ 关于戏曲的知识

五大剧种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 、 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 豫剧 ”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昆曲:百戏之祖。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代表作《牡丹亭》、《长生殿》等。

京剧:国粹,也称“皮黄”。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主要流行于京津沪地区,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京剧院团存在。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样板戏《沙家浜》等。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着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越剧: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由于剧中角色都是由女子扮演,又被称为女子之戏。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代表作《红楼梦》、《梁祝》、《西厢记》、《五女拜寿》等。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代表作《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代表作《女驸马》、《天仙配》等。

生旦净末丑

生:男性角色。根据人物角色不同又分为老生(如诸葛亮、刘备、薛仁贵等)、小生(如许仙、张生等)、武生(如赵云)、娃娃生等各类角色。

旦:女性角色。根据人物需要又可分为正旦,又名青衣。泛指以唱功为主的比较端庄的角色(如王宝钏、秦香莲等)、老旦(如佘太君)、花旦泛指青春活泼的小姑娘(如红娘)、武旦、刀马旦 、彩旦(媒婆)、花衫(梅兰芳大师首创,融合了青衣花旦的特长,边唱边舞如虞姬)等。

净:男性角色,俗称“花脸”、“花面”。如包拯、曹操等。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

末: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近代多数剧种末已并入老生行。

丑:丑角,如九品芝麻官等。按扮演人物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唱念做打

唱:唱功。

念:音乐性的念白。

做:做功,也就是表演。

打:武功。

(3)戏曲编导知识大全扩展阅读:

戏曲人物脸谱

红脸:代表忠贞、英勇。如关羽。

黑脸:代表猛智、正直、中性。如包拯、张飞。

白脸:代表阴险、狡诈。如王莽、曹操。

蓝、绿脸:代表绿林英雄。如窦尔顿。

金、银脸:代表神秘。如孙悟空。

‘肆’ 关于戏曲的小知识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4)戏曲编导知识大全扩展阅读

新世纪以来,戏曲艺术在传承创新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认识和创作上的某些误区,最为突出的仍然是自我迷失和脱离观众。

以为戏曲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话剧、音乐剧,不尊重戏曲,用话剧等简单甚至是粗暴地改造戏曲,盲目“创新”,去程式化和行当化,丢失了戏曲的本体;

盲目追求“精品”,从编导、音舞甚至表演,请来各路“神仙”,因不熟悉剧种,消解了戏曲及其剧种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如此“创新”的结果,注定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严重背离了戏曲的草根性和民间性,观众并不买账。显然,无论是“西化”的改造、消解个性的趋同,还是远离观众的审美,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