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有哪些知识点
摘要:1.加数+加数=和因数×因数=积和—加数=加数积÷因数=因数 1.加数+加数=和因数×因数=积
和—加数=加数积÷因数=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除数÷除数=商
被减数—差=减数被除数÷商=除数
减数+差=被减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数>余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一把三角尺有三个角,其中一个是直角。
4.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共同点: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面)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长方体的12条棱不都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也可以分成2组,一组4条棱长度相等,另一组8条棱长度相等。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至少用8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6.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共同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
不同点:(边)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也可以说邻边相等。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7.至少用4个小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8.一个平方数的4倍还是一个平方数。
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的和是一个平方数。
9.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10.任何数与10相乘,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1个0。
11.任何数与0相乘,积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等于0的数,商都是0,所以0不能作除数。
❷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二年级数学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掌握扎实,我整理了一些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长度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进率: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角
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以上是我整理的数学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❸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数学基础概念,首先是长度单位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并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线段的概念,并学会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接着,学生将深入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等不同形式的加减法运算。通过练习课,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运算技巧。
在学习数学应用题时,学生会遇到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角的初步认识是另一个重要的章节,学生将了解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并通过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乘法口诀的学习是数学上册的一个重点,从2到9的乘法口诀,学生将通过多个练习课掌握这些口诀,并学会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如乘加、乘减等。
观察物体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理解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角,通过练习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数学广角中的排列组合让学生初步接触组合数学,通过学习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复习环节则会整合前面学习的所有内容,包括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米和厘米的认识、角和直角的测量以及观察物体的技巧,帮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1、课前预习。预习是让孩子运用先前学到的知识去理解新的内容,他们会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2、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通过复习能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减缓遗忘速度。如果孩子学会课后复习,那会让孩子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同时提升记忆能力。
3、认真书写。卷面是学生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它能直接影响老师对学生 学习态度 和个人素质的评价。一个认真书写的学生,往往会认真对待学习和其他事情。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书写的习惯,及早提出书写要求,帮助孩子提高书写质量,从而培养其仔细认真的习惯。
4、整理笔记。科目数量是会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多,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记笔记来抓住各科的重点。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少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做出有条理的笔记,因此要让孩子在课后整理笔记。整理的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分析归纳的能力。
5、鼓励阅读。阅读是孩子获取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可以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报刊杂志,提高孩子阅读兴趣,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此外,家长还要让孩子写 读后感 之类的 文章 ,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6、自己解决。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往往会向父母请求帮助。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敷衍了事,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不能自己解决,家长也不要代劳,而是要耐心启发孩子思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信心。
数学学习技巧
我们都知道, 教育 的目的并不只是停留在分数上,更多的还是在于培养学习方法与习惯、思维与兴趣上。作为一个文科生,要想获得高考高分,必须好好掌握学习的方法,必须在平时做到举一反三。我深知数学对于我而言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在平时一定要意识到数学的重要,这是一个良好态度的开始,正确地看待数学,不过分焦虑,也不轻视大意,以一种更为谨慎而又达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的考试,那么就已经离开成功不远了。
良好的心态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认真对待每一次平时的小考试,在适度的紧张所带来的兴奋中,手感会越来越好,而这也正是高考取得胜利的前提之一。
好心态能够给人信心与勇气,但这只是基石,在数学的学习中,最为要紧的,恐怕还是一级级的踏板——实践。对于高中生而言,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是已经不需要再刻意强调的重点。反复的操练并不等同于盲目的题海战术,举一反三并不只是能力,而是学习习惯、学习要求。我并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我经常会碰到许多不会做甚至根本没见识过的新题目。但是,碰到难题新题就立刻躲避,不仅无益于成绩的提高,更会让你丧失信心,反倒不如,按着题干,一点点去琢磨。有时猛然发现,原来解题方法与思想都是我们熟悉的,熟练的,只是题目换了一张新面孔而已。因此,对于考纲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应该总是烂熟于胸的。而老师也会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只要按着老师的节奏跟上,消化知识点,归纳解题方法,总能在三年中,熟练地掌握它们,并将它们分类分层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该拿的分一分都别丢
考前认真的复习,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临阵磨枪,但是我认为比平时看得更有效率,尽管有人不是很认同。事实上我在这段时间里针对考纲,精简内容,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再次温习一遍老师上课的笔记,经典的例题,重要的概念。毕竟,考试考的70%都是基础,所以,要想拿高分,还是老生常谈的话,该拿的分是不能丢的,这样我又比别人多得几分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 导语】数学的学习需要从小打好基础,所以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很重要,因此需要掌握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一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野歼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2.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二
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三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h=π(d÷2)h=π(C÷2÷π)h
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四
计算公式
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吵轮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和升脊信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篇五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先算乘法,再算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