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复活节英语课教案背景知识高中
扩展阅读
一下课就去同学家怎么办 2024-12-15 06:48:18
有什么经典的电动车推荐 2024-12-15 06:47:26
老同学到南昌吃什么 2024-12-15 06:36:24

复活节英语课教案背景知识高中

发布时间: 2024-12-15 02:59:32

❶ 想搜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第一: 英语国家的主要节日及节日习俗礼仪和文化背景:
Easter(复活节):复活节没有固定的日期,是在3月末和4月中旬之间。公共假期从星期五一直到复活节后的星期一,这时候又有特别的宗教活动,孩子们会收到巧克力彩蛋。在复活节当天,城镇有复活节游行。在复活节前的星期四,女王每年会访问一座不同的大教堂,送当地居民一些金钱,被称为濯足节救济金,作为象征性的礼物。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愚人节也称万愚节,英文为April Fool"s Day。是西方也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四月一日。每年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现在,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Mother’s Day(母亲节):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在其他一些国家的日期并不一样。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节日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其后17世纪中叶,节日流传到英国。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会返家,送给母亲一些小礼物。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她提出应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可是这个愿望尚未实现她就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请将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节日于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开始。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并规定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表达对母亲的尊敬。而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生前最爱的康乃馨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感恩节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 ,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多年不见的儿女会赶回家中看望他们的父母,远在她乡的人 也会去自己的好友家过感恩节。
今天, 在世界各国,人们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庆祝感恩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感恩节的由来 ,但是这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利用感恩节这个机会,向你可亲可爱的人表示你的爱 ,向身你养你的人示谢,向你的朋友致敬。 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食品。火鸡就像是中国人的中秋节的月饼,每家每户在感恩 节都要吃火鸡。人们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烘烤, 在用刀切成薄片。感恩节的另外传统食品还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饼、果酱等。
Christmas Day(圣诞节):英国的圣诞节是最重要的家庭节日。12月25日和26日两天是国家法定节日。在圣诞节这天,家庭聚会并吃传统的圣诞午餐或晚餐。人们要交换礼物,若与一家英国人今天一起,他们希望你能加入他们的活动。若圣诞节这天没有公共交通,在12月26日节礼日这天,交通也受到限制,因为是宗教节日,教堂有特殊的活动,每个人无论如何都要去教堂。

第二:英语国家的礼仪常识
为什么打招呼?
在欧美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即使是不认识。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你有进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种生活礼仪形式。其实不论任何人,面对有人微笑打招呼,都会受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心情跟着好起来一样,很自然会打招呼响应。因此,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如果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哈啰,别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唷!那可是非常失礼的。

怎样打招呼?
对方跟你说“How do you do ?”就是“你好”的意思,不用按着课本教的说“Fine, Thank you. And you?”,除非这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你有比较多的时间跟他聊天,不然只要同样回答说“How do you do ?”就够了。如果怕自己英文不好听,至少微笑点个头。有时候他们会说“Hello !”,其实相当于我们的“嗨”,这是同辈或好友之间的应对方式,不适合用在对长辈或地位比较高的人。另外,他们也会问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或“Good evening”,同样问候就可以了。

怎样吃饭?
中国人吃饭比较随兴,很可能聊到开心处,就大声说笑,或是把餐厅当作自己家一样让小孩子跑来跑去,这在西方国家是相当不得体的喔!尤其如果我们是吃西式餐厅,而不是在中国餐厅,一定要注意餐桌礼节。餐巾应该要铺放在腿上,不是别在领口上的,更不可以拿餐巾来擦桌子或餐具!使用刀叉的时候,倒没有禁忌不可以拿着叉子讲话,因为在外国,放下餐具表示你已经吃完,准备请服务生来收走了。当然啦,如果要比手画脚的时候例外,毕竟拿着刀叉挥舞还是挺不安全的!
享用食物的时候安静是基本的礼貌,像是喝汤、嚼食物都不应该出声音,打嗝的声音尤其会惹人白眼,万一打嗝发出了声音,应该对同桌的人说“Excuse me”表示歉意。千万不要塞得满嘴的食物,慢慢一口一口吃。发表意见时,应该等食物完全吞下去之后再讲话,不可以一边嚼一边讲话。如果有鱼刺或骨头,应该尽量先用刀叉挑出来或切除掉,再放到嘴里面,不适合嚼一嚼之后再用嘴巴吐出来,假如不得已必须要这样做,也最好悄悄地、稍微用餐巾布遮掩一下比较好喔。

西方的礼仪和我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零零总总谈了一些基本西方礼仪,其实最基本的还是爸妈平时生活教养的功夫。如果常常提醒孩子遵守礼貌规矩,让孩子懂得规范自己、尊重别人,相信在国外旅游的时候,也能很快就适应不同的礼节了!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西方的礼仪和我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在当前国际交往频繁的形式下,不论是在国内接待外宾或出国访问旅游,不论是将要留学国外或常驻国外工作都有必要学习一下西方的礼仪。
礼节有两个方面:其一要从内心去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情感;其二要以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由此人们通常可以判断我们家庭教养的状况。礼节的实质就是处处为别人着想,这也就是要实行那条金笺: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所谓考虑他人的要点就是要使自己的衣着和举止尽可能让人喜欢。一看到衣着雅致、彬彬有礼的人,你就会觉得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相反,看到的是衣着不整,礼节不周的人,你就会有明显的缺少什幺以及不舒服和烦恼的感觉。

中国的礼节与西方的礼节有时差别很大。
如果你想同西方人相处和谐,了解西方的礼节是非常重要的。
最简单的问候是说一声"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这种问候可以用于你不太熟悉的人或者任何与你匆匆擦肩而过的人。
若你不很匆忙时,对不认识的人可说一声"你好",回答你的也应该是"你好"。
当你第一次与别人见面时,通常要握手。此外,久违的朋友相见时,通常也要握手。然而,相遇时不握手也行,微微鞠一个躬,也是很有礼貌的。
如果谁要和你握手,你当然要同他握手--拒绝握手是非常不礼貌的。通常是由年龄大的一方或者女子先伸出手。
你在向别人问好时,直呼别人的姓名也常常是得体的。你可以说;"早上好,蒙克里夫先生"或"你好,富兰克林"。
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却不被采用。如果你问候一个西方人说"你上哪儿去?"(Where are you going?)或说"你去哪儿啦?"(Where have you been?)他会想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实在是太失礼了。
而如果你说:"你吃过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他可能会认为你想邀请他与你共同进餐。因此,和西方人相处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方式。
当你受到邀请时,你必须立即作复,明确地说明你究竟能不能接受这次邀请。如果对方是在谈话中或偶然遇见时口头提出邀请的,你就应该立刻回答能不能去。如果当时不能回答,你可以说?quot;我今晚告诉你,行吗?"或诸如此类的话。但不管是口头邀请还是书面邀请,都应当给予明确的回答。
通常来说,表示你的确不能接受邀请的客气的办法是说出你不能不谢绝的理由。只是说一声"我不能去"或"我不去"是不礼貌的。说一声"对不起"也是不够的。只说一声"谢谢",那就只能使人莫名其妙,不知你到底是接受邀请,还是谢绝邀请。
如果你接受了邀请,忽然有事不能赴约。你应当把你不能前往的真实原因告诉对方,接受了邀请而又不赴约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情。
在经历了饮食习惯的历史沿革之后,当我们都围坐在铺着雪白桌布、摆着锃亮刀叉的餐桌旁时,吃饭已经从只为了充饥的需求而发展成为一种令人愉快在复杂的社会习俗。今天,在你应邀赴宴的时候,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实际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 那样的话, 就把它取出,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在西方,汽车有优先通行权。几个人肩并肩地排成一行走是不礼貌的。因为那样会妨碍别人行走或耽搁别人的时间。
西方店铺,除极少数外,都对商品明码标价,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店员们都很客气,尽力为顾客找到满意的商品。顾客也必须很客气,如果看了好几件物品以后,一件都不想买,顾客可以说: "恐怕这些都不是我所需要的,麻烦你了,多谢。"
"谢谢你"(Thank you)这名话在西方比在中国用得要更加频繁得多。任何人替你做了一些事,不管事情多小,也不管他是你的上司还是佣人,你都应该说:"谢谢你"。
你讲话完毕以后,千万不要向听众致谢。不要说:"谢谢你们","我谢谢你们",或"多谢你们注意听我讲话"等。讲话完毕时,略微欠欠身就够了,不必要多讲什幺。
当你给别人传递点东西或替人做些小事情而别人谢你时,你不必说什幺,只须笑一笑或点点头就够了。
第三. 西餐的礼仪文化:
虽然最近在国内也相当盛行吃西餐,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随着各餐厅的经营型态而“纯”、“杂”不等,“繁”、“简”不一,十分值得一谈。

美国的西餐,和欧洲许多国家也颇有不同。如果您到美国旅游,赴家庭宴会或在餐馆吃“正餐”时,请先注意下列一般原则:

1. 男女一起在餐馆用餐,通常由男方负责点菜(order)和付帐(pay the check or bill)。

2. 许多基督教或天主教家庭饭前要由家中一员带领祷告(say a prayer or "blessing"),您即使不信教,也请跟着低头,以示礼貌和尊重。

3. 美国人宴客,是由女主人(或男主人)先拿起餐具进食,客人才跟着动餐具。

4. 如果您不喜欢递过来的菜肴时,只要说"No, thank you."即可。

5. 咀嚼食物,一定要避免出声。

6. 用过的刀、叉,必须放回盘子里,不能放在餐桌巾上。

7. 吃完主菜,把刀和叉平行地斜放在主菜盘(main plate)上,是向主人或侍者表示可以把主菜餐盘拿走了。

8. 席间要轻声谈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尽量避免一声不响地闷着头吃饭。

下面请看这一段模拟的席间对话:

Hostess: 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more chicken ?

Guest: No, thank you. The chicken is very delicious, but I'm just too full.

Host: But I hope you saved room for dessert. Mary makes very good pumpkin pies.

Guest: That sounds very tempting. But I hope we can wait a little while, if you don't mind.

Host: Of course. How about some coffee or tea now ?

Guest: Tea, please. Thanks.

★餐位(Seating arrangement)

餐位的安排大致上如上图。原则上男主宾(Gentleman of honor)坐在女主人(hostess)右边,女主宾(lady of honor )坐在男主人(host)右边,而且多半是男女相间而坐,夫妇不坐在一起,以免各自聊家常话而忽略与其他宾客间的交际。

希望能对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