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废物利用的数学知识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废物利用的数学知识

发布时间: 2024-12-13 06:50:27

A.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习题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习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材料必须是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而九义教材的传统习题中至少存在习题形式单调、陈旧,习题中缺乏应用等问题。习题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习题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数学习题布置形式与内容选择,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探究性强、操作性强的开放性作业。

一、充分发挥习题功能,让学生练中提高
新教材的习题有如此多的优势,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让学生在练中提高,练出精彩来呢?为此,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 充分挖掘例题功能,垫好学习基石
教材中的例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学习方法的探究,解题方法的示范,能起到贯通知识,归纳方法,熟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等作用。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盲目改变教材例题的呈现方式,忽视了例题应有的功能。
1.例题的尝试性功能。
所谓尝试性功能,即教师首先针对例题的内容特点,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挑选呈现材料,从精心设计准备练习入手,让学生在探究中作尝试性解答。例如,教学有关零的乘法,第一个例题(为后续知识作准备)为:0+0+0+0+0+0+0=0,0×7=0 7×0=0(《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83页<以下习题均为《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 然后出示例6:508×3=
教学时,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可以独立解决第一个例题,直接为例6作好铺垫。然后借助题与题之间的联系,发挥正迁移作用。然后教师只需要在检查解答结果的同时,对例题作重点的引导性的分析,帮助学生理清算理,明确算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无意之中掌握了新知,而且学生养成了自觉探索知识的习惯。
2.例题的变换性功能。
要发挥例题的变换性功能,也就是在例题教学之后,借题发挥一题多变,使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所学的方法能灵活运用。例如教学《四则运算》(四年级下册10页):"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当学生掌握好例题的解法后,然后教师将问题变换成"这天一共需要多少名保洁员"这样及时巩固了算式中有无括号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思考与计算的知识,同时防止学生的学习一成不变,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好习惯。
3.例题的引伸性功能。
发挥例题的引伸性功能,实际是将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延伸,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深化知识,孕伏后继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三年级上册 92页)例题后,可以让学生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大小完全相同的纸张折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同组的伙伴互相说说所表示的分数的含义,然后进行大小的比较,这样直观、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并且直接为分数大小的比较作好铺垫。要发挥例题的引伸性功能,必须在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当然,引伸时还要考虑所教内容的学生的实际,做到难度适宜,引伸自然,收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教学效益。
4.例题的多元化教育功能。
新教材例题的呈现改变了以往教材的以题论题的弊端,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融入了具体的生活情景,积聚时代气息,把方法的探究与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同时巧妙地进行了各种教育。如二年级下册24页例2、四年级下册33页学生植树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教育;二年级下册96页例3、三年级下册42页收集矿泉水瓶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废物利用与回收的思想教育;三年级上册15页的主题图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二年级上册16页呈现的是北京申奥成功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则会收到"一石双鸟"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注意适当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品德教育结合的度,不能把数学课上变了味!
(二) 强化“试做”,即时反馈
“试做”即新知后的“做一做”,它是连接例题与练习题之间的桥梁,它与练习题既适当分工,又互相联系与配合。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呢?
1.启发引导,尝试练习。
“做一做”中的题目多为新课例题的再现题,有尝试模仿的意图。因此,课前应让学生带着明确具体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独立地运用旧知去感知新知,探索新知,尝试着做"试做"。例如,在教"加法结合律"(四年级下册 29页)时,让学生分三步进行预习:第一步,独立完成课本中的例题,并比较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第二步,阅读小精灵与小女孩的对话;第三步,根据例题中学到的知识,试做:
425+14+186=425+( + )168+25+75= ( ) + (+ )
这样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尝试练习,有序地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信息回收,及时反馈
“做一做"提供了及时反馈的材料。学生做完“做一做”后,又迫切要求教师对他们练习的结果作出评判。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查自改后互查互改,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搜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矫正。
(三)、巧抓思考题,训练学生思维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表象联想,再由表象联想逐步形成对简单事物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加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早期得到开发,运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对他们进行思维训练,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1.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向性。
在解答思考题时,要教会学生想问题必须选准一定的目标,明确应该想什么。如(三年级上册26页):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此题若无目标地瞎猜硬想,三年级的孩子是很难得解的。因此,应该引导学生从数的位数与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去找突破口。
2.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
通过某些思考题的解答,训练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分析思考问题。弄清先想什么,再想什么,使他们明确这样想既不易重复,又不易遗漏,从而得到所有的答案,同时运用了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如(五年级下册92页):36可能是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能找出几组?
可以引导学生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去思考:先想36的因数,从它的因数中去分析两个因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出36是36与其中一个因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想36的两个因数存在互质关系则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是36;最后思考既不存在倍数关系又不存在互质关系的两个戍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6的这种情况。这样有序的思考,便易得出本题的多个正确结果。
3.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对于具有不同解法的思考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侧方面、多角度探求各种解法,并从中寻找出新颖独特的简便解法。如:(三年级下册81页):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一般解法:把剩下的这个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求出它们的周长和,然后减去重复计算的边长之和。
(6+10)×2+(10-6+4)×2-4×2=40(厘米)
新颖的解法:直接把6厘米的线段向上移动,把4厘米的线段向右移动,形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其实与原来正方形的周长相同)。
10×4=40(厘米)
4.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有些思考题的条件较多,要借此教会学生全面思考寻求解题的办法,考虑题中的各个条件,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如(五年级下册21页):在
里填一个数字,使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2 4 2 465 12
解题时,引导学生兼顾各个条件,由于要满足是2的倍数这个条件,各个数的个位必须是2的倍数;又要满足3的倍数的条件,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必须是3的倍数。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兼顾彼此,满足题目的各个要求。
5.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在解题中训练和培养,分析思考问题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确定合理而灵活的解题方案。
如(三年级上册21页):只用数字8组成五个数,填入下面方框,使等式成立。
( ) + ( )+ ( ) + () + ( ) =1000
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的数据和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思考的方法。
二、优化使用教材习题,提高习题的利用率
课本上的习题虽经专家审定,但是教师仍然应该根据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练习,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功能。
(一)选择习题要“百里挑一”
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变化无穷,如何从众多的数学习题中达到恰到好处的习题,这就需要我们在“精”字上下功夫。
1.精选习题目的要明确,针对性强。这也就是选择的习题能够对症下药。例如,我在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下册)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对通分和约分的知识有些混淆,当即进行通分和约分的对比练习。这样,及时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的模糊点。
2.精选习题示范性要好。选择一题要能够代表一片。
3.精选的习题难易适度,也就是精选的习题能发挥它的综合效能。例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之后,可以选择这样一道习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3÷4=( )÷24=24÷()= =( )(填小数)
这一道题,从横的方面沟通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沟通了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面的知识。
(二)运用习题要“以一当百”
数学习题的设计与运用不能仅仅满足一题一解一问一答,需要我们在设计和运用习题时注意在“活”字上做文章。
1.一题多问。同一道题,从多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就能够“练一题,带一串”。
2.一题多解。同一道题,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从不同方面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发展学生的思维。
3.一题多变。同一道题目,叙述方法不同,所反映问题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可以设计顺向性和逆向性的习题,也可以是求同性和求异性的习题,还可以是同类习题和对比习题。在题型结构上还应注意多样性如采用填空、判断、选择、组合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巧妙设计习题,积极调动学生情感
新教材中的习题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教材习题形式呆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要求划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局限,但是在习题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巧妙地设计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习题要“新”,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习题时,呈现方式新,加强直观,化难为易,增添情趣,激发兴趣。
(二)面向全体,促进主动参与。
美国着名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因此要设计好知识铺垫的习题,设计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成功感,让其成功,帮其成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三)注重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学生个体之间在遗传、文化、背景、认知方式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发挥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发挥习题的功能中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崭新的舞台。要想用好新教材,充分发挥习题功能,这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的处理能力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深挖教材,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自由的空间,相信每一节课都能满载师生成长的精彩!

B. 初一下学期数学“生活中的数据”问题

水电
===================
很多人习惯用遥控器操作电视。要使用遥控器,电源就必须始终在接通状态下。你可能没想到,只要电源接通,电视机的显像管就会预热,很多元器件虽然并没有工作,但是却白白地耗费电。

即使关掉电源开关,但只要插头没有拔下来,电视机也是耗电的。这种待机耗电的情况在其他电器上也同样存在。像北京这样一个拥有300多万户家庭的大城市,平均每户的待机功耗按15瓦算,一天就要浪费100多万度电,一年就要白白流失掉几亿度的电。其实,只要我们关掉电源,拔下插头,举手之劳就可以省下这几亿度电,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电器,还有不同节电方法。

冰箱是家里耗电量最大的电器之一,可以说是家庭里的耗电大户。如果不了解这个家伙的特点,就会浪费不少的电。

冰箱里食物不要塞得太满。因为冰箱的耗电量与所容纳食物的多少是直接相关的,装的东西越多,冰箱的负荷就越大,就越费电。而且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以便冷空气对流,加快降温,达到省电的目的。

冰箱要控制一个不到一立方米的小环境的温度,而空调则要维持一个几十立方米的大空间的温度,所以它耗费的能量要大很多。在炎炎夏日怎样才能做到既享受清凉又能最大限度的节电呢?

空调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网上会积聚大量灰尘。这些污垢使气流循环受阻,妨碍冷空气吹出,降温的效果就差,在这种情况下要室内的温度降下来,压缩机就要延长工作时间,就会费电。因此,定期清洗隔尘网,可以节省大约30%的电力。

另外,温度设定得越低,要达到这一温度,空调就必须运转更长的时间,也就越费电。因此把空调制冷温度调高1摄氏度,就可以节电10%以上,而我们的身体几乎察觉不出这样小的温度差异。

其实如何降低电器对能源的消耗也是科研人员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一种不使用传统氟利昂做制冷剂的空调已经研制出来,它不但制冷效率高,而且耗电也少。还有一种不用电的空调也已经问世,它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空调运转使用。尽管新的更加节能的电器不断出现,但是对于我们大家来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电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水资源短缺也是人们面对的一个窘迫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水消耗量却十分巨大。像北京的人均耗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因此,不要认为节约用水和你无关,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可以漏掉70升水,一年就是25吨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漏洞并不少见。除了树立节水意识外,还有些什么窍门让我们能够节约水呢?

其实只要我们注意身边的点滴小事,节水很容易做到。像清除餐具上过重的油污时不要直接用洗涤剂洗,先用纸擦拭,然后再清洗,这样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用水。

洗手时,用盆洗比用水长流的方法更节省水,洗涤蔬菜水果或洗碗时也一样,开着水龙头不间断的冲洗非常费水,间断冲洗就能节约水。把用过的水存下来还可以再次利用。

家庭中洗衣机的用水量大,为了节水,生产厂家和科研人员都下足了功夫,要在保证洗干净衣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用水。

这种倾斜的造型并不是为了美观或标新立异,10度的斜面设计自有它的道理。洗衣筒歪了10度后,它的水位就相对加深了,能达到较大水量的洗涤效果。所以它省水。

洗衣机设定的程序一般都是一次洗涤,两次漂洗,水主要都耗费在漂洗上了。如果不用洗衣粉,不就能省下漂洗的水了吗?

这种超声波洗衣机,每秒能发出2万次的冲击波,可以将污垢从衣物上“震”下来。洗衣机里还安装了一个特殊的电解水装置,能把自来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利用离子对污渍、灰尘的分解和吸附作用来清洁衣物。双管齐下,这种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比普通洗衣机要节水30%以上。

还有洗衣机的水位不要定得太高,否则衣服之间缺少摩擦,洗不干净反而还浪费水。

除了洗衣机,坐便器也是家庭中的用水大户,用水量大约占居民用水量的35%左右,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就要冲掉3千多升水。

技术人员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坐便器,每次用水量仅为4升,比现有的坐便器要节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水。

它的水箱在注水的同时存积了空气,利用供水管道中的压力来压缩内部积攒的空气,再推动水以较高的速度流入便盆。与传统洁具的“拉”力不同,这种新型的洁具是采用“推”力将污物排出,冲力大,所以能节约水。

其实,家庭中的其他生活用水一样可以用来冲洗马桶,比方说经过最后一次漂洗,衣服洗干净了,从洗衣机排出的水看上去还比较干净,直接流进下水管还真有点可惜。还有像洗完脸、洗过菜的水,如果能再次利用就好了。业余发明家吴汉平研制了一套生活用水回用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将厨房的洗涤槽、卫生间的面盆和坐便器水箱连接到一个储水箱上。洗涤槽、面盆流出来的比较干净的水进入储水箱,供冲厕使用。

总之,家庭中节约水电资源不能光要靠科研人员开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点点滴滴做起。

2005年6月,华北地区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用电负荷迅速攀升,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北京为例,今年夏天预计用电最大负荷将达1070万千瓦,比去年增长13.5%,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缺口将达到100万千瓦。
不光是电的问题。实际上在不经意间,我们家庭生活环境中各种资源都悄悄流失了,其实,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能够节约不少的资源。那节约能源如何从我家做起呢?
酷暑来临,一面是电力供应告急,一面却有很多的电在悄悄地浪费掉。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电是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悄悄溜掉的呢?
很多人习惯用遥控器操作电视。要使用遥控器,电源就必须始终在接通状态下。你可能没想到,只要电源接通,电视机的显像管就会预热,很多元器件虽然并没有工作,但是却白白地耗费电。
即使关掉电源开关,但只要插头没有拔下来,电视机也是耗电的。这种待机耗电的情况在其他电器上也同样存在。像北京这样一个拥有300多万户家庭的大城市,平均每户的待机功耗按15瓦算,一天就要浪费100多万度电,一年就要白白流失掉几亿度的电。其实,只要我们关掉电源,拔下插头,举手之劳就可以省下这几亿度电,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电器,还有不同节电方法。
冰箱是家里耗电量最大的电器之一,可以说是家庭里的耗电大户。如果不了解这个家伙的特点,就会浪费不少的电。
冰箱里食物不要塞得太满。因为冰箱的耗电量与所容纳食物的多少是直接相关的,装的东西越多,冰箱的负荷就越大,就越费电。而且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以便冷空气对流,加快降温,达到省电的目的。
冰箱要控制一个不到一立方米的小环境的温度,而空调则要维持一个几十立方米的大空间的温度,所以它耗费的能量要大很多。在炎炎夏日怎样才能做到既享受清凉又能最大限度的节电呢?
空调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网上会积聚大量灰尘。这些污垢使气流循环受阻,妨碍冷空气吹出,降温的效果就差,在这种情况下要室内的温度降下来,压缩机就要延长工作时间,就会费电。因此,定期清洗隔尘网,可以节省大约30%的电力。
另外,温度设定得越低,要达到这一温度,空调就必须运转更长的时间,也就越费电。因此把空调制冷温度调高1摄氏度,就可以节电10%以上,而我们的身体几乎察觉不出这样小的温度差异。
其实如何降低电器对能源的消耗也是科研人员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一种不使用传统氟利昂做制冷剂的空调已经研制出来,它不但制冷效率高,而且耗电也少。还有一种不用电的空调也已经问世,它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空调运转使用。尽管新的更加节能的电器不断出现,但是对于我们大家来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电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水资源短缺也是人们面对的一个窘迫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水消耗量却十分巨大。像北京的人均耗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因此,不要认为节约用水和你无关,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可以漏掉70升水,一年就是25吨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漏洞并不少见。除了树立节水意识外, 还有些什么窍门让我们能够节约水呢?
其实只要我们注意身边的点滴小事,节水很容易做到。像清除餐具上过重的油污时不要直接用洗涤剂洗,先用纸擦拭,然后再清洗,这样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用水。
洗手时,用盆洗比用水长流的方法更节省水,洗涤蔬菜水果或洗碗时也一样,开着水龙头不间断的冲洗非常费水,间断冲洗就能节约水。把用过的水存下来还可以再次利用。
家庭中洗衣机的用水量大,为了节水,生产厂家和科研人员都下足了功夫,要在保证洗干净衣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用水。
这种倾斜的造型并不是为了美观或标新立异,10度的斜面设计自有它的道理。洗衣筒歪了10度后,它的水位就相对加深了,能达到较大水量的洗涤效果。所以它省水。
洗衣机设定的程序一般都是一次洗涤,两次漂洗,水主要都耗费在漂洗上了。如果不用洗衣粉,不就能省下漂洗的水了吗?
这种超声波洗衣机,每秒能发出2万次的冲击波,可以将污垢从衣物上“震”下来。洗衣机里还安装了一个特殊的电解水装置,能把自来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利用离子对污渍、灰尘的分解和吸附作用来清洁衣物。双管齐下,这种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比普通洗衣机要节水30%以上。
还有洗衣机的水位不要定得太高,否则衣服之间缺少摩擦,洗不干净反而还浪费水。
除了洗衣机,坐便器也是家庭中的用水大户,用水量大约占居民用水量的35%左右,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就要冲掉3千多升水。
技术人员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坐便器,每次用水量仅为4升,比现有的坐便器要节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水。
它的水箱在注水的同时存积了空气,利用供水管道中的压力来压缩内部积攒的空气,再推动水以较高的速度流入便盆。与传统洁具的“拉”力不同,这种新型的洁具是采用“推”力将污物排出,冲力大,所以能节约水。
其实,家庭中的其他生活用水一样可以用来冲洗马桶,比方说经过最后一次漂洗,衣服洗干净了,从洗衣机排出的水看上去还比较干净,直接流进下水管还真有点可惜。还有像洗完脸、洗过菜的水,如果能再次利用就好了。业余发明家吴汉平研制了一套生活用水回用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将厨房的洗涤槽、卫生间的面盆和坐便器水箱连接到一个储水箱上。洗涤槽、面盆流出来的比较干净的水进入储水箱,供冲厕使用。
总之,家庭中节约水电资源不能光要靠科研人员开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点点滴滴做起,看似不起眼的简单做法其实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别小看这些努力,你为大家所尽的一份力量就蕴涵其间。


=====================
说起节约用水,许多人会把目光集中在一些用水量大的行业身上,觉得单位才是节约的主体。但是,统计数据显示,昆明市每天供水量为70万立方米,其中超过一半的用途是市民生活用水。看来,节约同样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那么,在昆明这样一个严重缺水型城市,人们的节水意识到底怎样?有没有做到全民节水呢?记者进行了调查。

在昆明某高校的食堂外的,午餐过后,清洁人员正准备清洗餐具。这个水龙头就这样开着,水流满盆后还一直往外流,却无人理会。

记者:为什么不关水?

清洁人员:不好意思,我去找抹布。

记者:为什么不关了去找?

清洁人员:不好意思我忘记了。

而清洁人员身边的另一个水龙头,也在流水。这排水龙头中还有两三个没有拧紧,不断滴着水。这个清洁人员向记者解释说这个水龙头坏了,关不起来。可记者随便拧了下,就把它关了。清洁人员尴尬地笑了笑说自己在洗碗,没有注意。

像这样的滴漏,看起来不起眼,造成的浪费却是惊人的。据测定,即使像这样,水一滴一滴流出,在1个小时里,流出的水有3.6公斤,一个月就是2.6吨水,足够提供一个人的生活所需。而像这样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流走的水达到17公斤。大水流,每小时流走的水是482公斤。除了食堂外的水管,宿舍水房也是集中用水区。在这里,记者发现,有的学生用大量的水洗漱,冲洗少量衣物、餐具;有的人没有把水龙头关紧,就离开了。学生们自己也承认在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是节水意识不强。

记者了解到,学校集体宿舍使用的水,水费不需要学生自己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随意用水、浪费水。此外,校园里一些本该淘汰的旧式洁具仍在使用,这也是水资源流失的原因之一。这幢教学楼里的厕所使用的是自动冲洗水水箱,每隔15分钟左右就会冲水,一次冲掉的自来水就是65公斤。这幢楼里共有22个这样的水箱,一次冲水耗水1430公斤,一天冲水耗水近140吨。学生们说:这种水箱不分白天晚上,24小时都冲水。也不管有没有人都冲,特别浪费水。

相对于各种公共场所,生活小区里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就更加隐蔽而不易发现。这是东华小区21幢居民楼,楼顶的一个太阳能水箱严重漏水已经一个多月了。

东华小区居民蔡玲介绍说:8月18号,我家亲戚洗完澡,来晾衣服的时候,发现对面漏水,这段时间也没有人去把水阀关一下,太浪费了。到现在快一个月了,白天晚上都不停的流。特别是晚上声音特别大。

坏了的水箱是哪一家的呢,记者没有找到。因为这家住户已经搬走。但是,处于水箱下面的顶楼两家都有人住,这么大的流水声几米之外都能听得清楚,他们有没有反映过水被白白浪费的情况呢?记者的敲门后,一个住户没有开门,而另一个住户是这样回答的:“不是我的漏,与我有什么相干。”

这种事不关已的态度,让楼上太阳能水箱里的优质自来水,白白流淌了一个多月,十分可惜。

与一些市民缺乏节水意识而导致的漠视,和浪费的行为相比,另一些市民已经自觉加入到了节水的行列。同样是住在东华小区的蔡玲家,也出现过太阳能水箱漏水的情况,为了防止再次漏水,两年前,她们家对水箱进行了改造。

居民蔡玲:自来水公司来安装一户一表的时候,就让他们给安装了一个阀门,这个水通到太阳能水箱里。原来水箱里的浮球阀容易坏,坏了水箱的水就会不停地流,浪费。有一个这样的阀门,我们家平时洗完澡后,就把阀门打开放10分钟的水,不管水箱水满不满,我家只有2个人,洗澡已经够了。

蔡玲家的太阳能水箱有500公斤的容量,一家人根本用不完。于是他们把水箱里,自动控制水位的浮球阀取掉,用手动阀门来控制。这样既防止了水箱漏水,也节约了用水量。同时,她家还采取了一水多用的办法,来节约用水。

蔡玲的母亲苏丽松:对我们来说,节约一滴水就是节约一粒粮食,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节水,一水多用搞卫生,擦桌子、洗衣服、冲厕所等,都是用节约下来的水。像有的县份上,干旱,田里粮食都种不出来,所以我们很注意的。

一水多用的家庭不止一个。张碧莹一家住在棕树营小区,他们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开始注重节水了。张碧莹家有8个人,但每月的生活用水只需要6吨左右,而现在3口之家的平均用水量一般是10吨左右。

张碧莹:平时就是把洗菜的水用盆装好,用来冲卫生间。有时洗碗、洗菜的水就从管道里流到卫生间,就是通过这个管道。管道是从厨房接过来的,这个口直接接到卫生间里面。还有洗手的水,也是通过这个管道。

四年前,张碧莹家人自己动手,接通了从厨房到卫生间的排水管,减少了卫生间清洁水的使用量。在日常生活中,这家人已经把节约用水变成了一种习惯。她对记者说:内心上来说应该这样做,同时对我们也有益,自己能省钱,对国家也有好处。

昆明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龚询木:昆明有60多万户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节约,一水多用,每个家庭节约一吨水很容易,但是全昆明市就节约了60多万吨水,小帐不可细算。

那么,在广大市民中,究竟有多少人有节水习惯,他们是怎样节水的,节水的出发点又是什么呢?为了了解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更详细的用水习惯,记者做了30份问卷调查。经过对这些问卷调查的统计,记者发现,有70%的人在洗菜时不用盆接水,而是开着龙头冲洗。有80%的人在洗漱涂抹香皂时,不关水龙头。有50%的人用洗衣机洗衣时,没有装满一桶就洗。有20%的人,在龙头出现滴漏损坏时不会及时修理。可以看出,人们在生活用水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节约的现象。

昆明自来水公司营业所所长赵建昆:节约层主要在中老年,他们是长期的习惯形成,青年人要差一些,所以现在还没有形成全民节水。

记者发现,这些节水的中老年人,他们的家庭收入大多不算太高,而且很多中老年人经历过物质不丰富的困难时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们节水的出发点实际是节约开支。不过,无论是怎样的出发点,由于中老年人一般都有较高的家庭地位,他们的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晚辈节约用水。

在记者的调查对象中,大多数人表示,已经采取了一些家庭节水措施。但是,当是记者追问到,这些节水措施一定时间能够节约多少水呢,大多数市民表示,自己没算过,不太清楚。同时记者发现,一些商家也开始把节约作为卖点。就拿家庭洁具市场来说,目前容量是6升的抽水马桶是最畅销的,以往8升以上的马桶已经少有人青睐。

当人们对生活中常流水、长明灯等浪费现象进行批评的时候,有人常常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多出钱就是了”。不错,人们是有权也有钱消费,但是我们也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节约全社会共有的资源。当节约意识转化为良好习惯时,这才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石。


===================
我是一名电工,深知电力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停电会使企业停产,失去经济效益,工人减少收入。我从自己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中觉得,的确有许多电是可以节约的:

1、提倡所有家庭及企事业单位使用节能灯具,真正的节能灯具省电率在50%到80%。我们单位的节能灯具使用率占90%以上。

2、天气转暖,建议家庭和单位关闭所有电能取暖器。

3、建议用电大户开工避开用电高峰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4、使用电热水器的改用煤气加热或者到公共浴室洗澡,使用电热水壶烧开水的也改为用煤气烧。

5、建议正在装修的家庭倾向于购买煤气热水器或太阳能热水器。

6、节约用电的同时,也要节约用水,在缺电的时候,节水就等于节电。

7、建议严重缺电时,调动所有的媒体宣传节约用电,提高广大市民的节电意识。

8、建议企事业单位在白天关闭走廊灯、楼梯过道灯等。

=====================

1.节约用水。为珍惜水资源,不让水龙头空流,缩短淋浴时间;安装节水龙头;用节水型抽水马桶。

2. 节约用电, 尽量少使用电器,随手关灯。随时关紧电冰箱的门;使用节能灯具;购
买高效低能耗电器。

3. 节约用纸纸浆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全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
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万 吨,进口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的30%以上。),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挂历可以包书皮。

4. 废物利用,如:糖纸可折成灯饰或门帘,旧衣服可做成拖把等等。支持和参与废纸、
废玻璃、废塑料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5. 减少生活垃圾,自觉将垃圾分类。

6. 少用化学制剂,购买使用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

7. 尽量不使用个人轿车。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
步行;使用无铅汽油,购买小排气量的轿车。

8. 购物时自备购物袋。

C. 我的创意作文

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亦作“剙意”。它是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我的创意作文8篇,请参考!

篇一:我的创意水果拼盘

星期六的上午,姑姑和妈妈刚刚从菜场回到家,姑姑又要和爷爷出去取钱了。我让姑姑回家的时候帮我买个小西瓜,在后门有卖,我好做拼盘。

我在家不耐烦地等了又等,姑姑和爷爷怎么还不回来?于是我看了一会书,又看了一会书。姑姑和爷爷这才回到家,拿出一个中等大小的西瓜。

姑姑放好案板,开始切起西瓜来。我则在一边,拿着水果刀,切了西瓜又切黄瓜,还切了几颗车厘子。姑姑帮我削黄桃的皮,并切成块。

所有材料都已经准备齐全了,我先用六块西瓜围了一个圈,又放六块在上面,最后在中间放了一颗车厘子。西瓜顶上又放了切半的车厘子。然后在西瓜旁边围了一圈黄瓜,又在一圈黄瓜上面又摆了一圈黄瓜,又在一圈黄瓜旁边围了一圈黄桃。拍照去喽!

妈妈拍好照后,开始吃啦!

篇二:我的创意作品

今天, 我在妈妈办公室闲着没事干,看见一盒彩色夹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从里面拿出两个夹子,我先把它们其中一个 尾巴翻过来,再并起来;另一个夹子尾巴打开,头上的大嘴巴咬住第一个夹子的尾巴,这样,一只“长颈鹿”就做好了。接着一只、两只、三只……我把不同颜色的夹子配在一起,比如,红加蓝,黄加绿,又做了许多“长颈鹿”,数数看,一共有20只!我把它们排成两排,真长呀!就像两队长颈鹿小朋友去春游!

后来,我又拆开一些“长颈鹿”做了“麻辣烫”、“鸭腿”、“A”字母,并且进行了分类整理,还用数学办法做了一张统计表呢!

今天我玩得真开心,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打败无聊!

篇三:我的创意粽子

一说到粽子,人们就会想到那种粘粘糊糊的感觉。有的人喜欢吃甜的粽子,有的人喜欢吃咸的粽子,还有的人喜欢吃碱味的粽子……而我想做的是一个既有创意又特别的粽子。让人吃了,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我想做的是一个五层的塔型粽子。第一层至第四层是圆形的,顶层是圆锥形的。如果只从外形上看,这粽子的外表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如果你品尝一下,就会感到这个粽子每层的味道是不同的。我想第一层用苦的味道来做,第二层用辣的味道来做,第三层用酸的味道来做,第四层用甜的味道来做,第五层用香的味道来做。我想做的这个粽子味道有苦、辣、酸、甜、香,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能吃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有收获或回报,最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粽子的五种味道代表了人的五味人生。你觉得这个粽子是不是有点特别呢?

一个五种味道的粽子,我想很多人都会不喜欢,如果你能体验其中的滋味,那么你做什么事情又会被难倒呢?

篇四:我的创意

今天,我和妈妈在家里觉得很无聊,就学做起馒头来。妈妈去超市买了一袋面粉回家,我们将袋子拆开,倒入一口大碗中。先往放着面粉的碗中放入发酵粉,再均匀搅拌,加水揉成面团。在桌上洒了粉,然后我小心翼翼的揉着。妈妈说:“就把它当做是橡皮泥玩就好了。”我听了后,就把它当做是橡皮泥揉了起来,我想象着做了起来。经过我们一番忙乱,杰作出来了,比如南瓜、草莓等等。让它们在空气中静放20分钟,然后把它放到锅子里煮15分钟。

馒头煮好了,这是我自己的创意,形状都变了,但是还是给人一种新感觉。奇怪了,为什么我们的杰作好像变大了很多。于是,我赶紧对妈妈说:“坏了,面粉也许是过期了,你看怎么都变了。”妈妈笑着对我说:“自己去看看说明书。”阅读完全部,哦,原来这是一种物质,使它们起了这吗大的变化还真神奇,发明这个的人真了不起。

经过这件事,我发现这个世界真是太奇妙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给我增加了知识。

篇五:我的创意小姑娘

今天,我自己创意的手工画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我的制作材料有从姥姥家捎来的玉米子儿,有我吃剩下的半个橡果壳儿,还有我平常练字用的白色卡纸及胶带和剪刀。

收集好材料后,我就先将长方形白色卡纸上边的两个角后折,折成小姑娘的脸蛋。

紧接着我又拿两个玉米子儿做小姑娘的眼睛,然后我又拿七个玉米子儿摆成彩虹一样的形状,做小姑娘的嘴巴,最后我用吃剩的半个橡果壳做小姑娘的翘鼻子,对了,我的每一步都是用透明胶带粘牢的,我差点都忘了说。

弄好这一切后,我就用剪刀把另一张卡纸剪成两半,一半剪一些大老虎牙齿一样的形状,用做小姑娘额前的头发。一半剪成小姑娘的辫子,放在头侧边,看似一个歪小辫。剩下的纸也不能让闲着,我再剪一个蝴蝶结戴在小姑娘头上。和上面的一样,我每步也都是用胶带给粘牢的。现在我的手工小姑娘做好了,看着有模有样的,怎么看怎么逗人。

篇六:我的创意小制作

今天,方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别出心裁的作业——创意小制作。听后,我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我从小就爱动手,喜欢把一些废弃的东西回收利用,做成创意作品。

看到妈妈手里握着的纸杯和散落在桌子上的瓶瓶盖盖,我顿时有了主意,就做个纸姑娘和她向往的海底世界吧!做纸姑娘需要纸杯、水彩笔、卡纸、剪刀和双面胶。

我先把纸对折,用水彩笔画出半个小姑娘,用剪刀把这半个纸姑娘剪下来,再用水彩笔把纸姑娘的脸和手画上去,接着用剪刀把另一个纸杯的剪成一条一条的,再把它卷起来,就成了一条裙子。可是,卡纸做纸姑娘的上半身太软了,纸姑娘一会儿往前倾,一会儿往后仰,成了名副其实的制片人。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嘿!有办法了!我用剪刀剪下一条长方形的纸条,在把它两头都折进一小块儿,一头贴在纸杯底部,一头贴在纸姑娘的后背,纸姑娘一下子就挺起了胸膛,神奇极了。瞧!纸姑娘圆圆的脑袋,乌黑的眼睛,头顶还梳着两根羊角辫,多可爱呀!

接下来,我又做了海底世界,我先用水彩笔在纸上画了许多水草,又画上一条鲨鱼。这些鲨鱼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变得性格温顺,以水草为事了。最有意思的是我用酸奶瓶盖做起了“大头鱼”,它的头好像一个大头盔,眼睛是用蓝色的葡萄糖酸钙的瓶盖做成的。“大头鱼”体型虽然庞大,但并不凶狠。你瞧,那位可爱的纸姑娘正坐在它的背上遨游大海呢!

我做完了小制作,拿给爸爸看,爸爸说我‘有想法,有创意’,能够受到爸爸的表扬,我心里美滋滋的。

篇七:我的创意

下午,妈妈说她的一个同事晚上要来家作客,让我好好表现。这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嘛。

转眼间,说干就干,我们就忙碌开来了。妈妈负责打扫卫生,我负责装饰,我注意到那茶几,虽然白白亮亮,但空空如也。如果单放水果那太没新意了。我沉默了一下,可以来个水果拼盘嘛。把我的建议告诉妈妈,妈妈说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于是我就开工啦!

我把家里所有的水果都拿了出来,有小西红柿、西瓜、香蕉、黄瓜、橙子,像开了个水果店。我拿了几个小西红柿,把它们每个分成两半,放进一个大盘里。再把黄瓜切成十几片,衬在小西红柿的下面,然后把半个西瓜里的“肉”挖出来,成了一个“船”,再把各种水果切成丁,放进“船”里。我把原来家里做手工的小纸伞插在香蕉上,成了个小船,然后把余下的水果切成片围在周围。花了半个小时水果拼盘终于出“炉”了。一条大“船”在前方开路,一条小“香蕉船”经跟其后,两条小船在碧波中荡漾。

时间过的真快,他*的同事来了,她是一位漂亮的'阿姨,阿姨进屋的第一眼就是那水果拼盘,直夸拼盘拼的栩栩如生,阿姨都舍不得吃了呢!

哈哈!我的水果拼盘太棒了!其实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动手做,自己做才能感受其中的乐趣,自己做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篇八:我的创意

每月底拿到水电单,总是出乎预料,那惊人的数字让我们全家总是大吃一惊——一个月用水20吨,一个月用电200度。但惊讶之后,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用水用电却依然不管不顾。

时间就这样地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我在观看新闻联播时讲到今年的上海世博倡导市民“低碳生活”,便对这充满了好奇心。仔细一听,我明白了,其实就是在生活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们家那些水电单,我的脑子忽然灵机一动,暗想:我们家何不试试低碳生活?看看维持了一星期后是什么情况。

这天我用我的“超级大喇叭”来广播宣传了。经过我的三寸不烂之舌的解说后,爸妈都一一点头答应了。首先我带头提倡:“除了做作业必须开灯之外,做其余的事情都要靠窗外的光束来相助。”“这怎么行,为了节约,也太苛刻自己了,不行!”我见爸妈俩人头摇得像个拨浪鼓,笑着补充说:“我试过了,我们家厨房窗户大,窗外的光束照射进来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内的所有,吃饭时,还会上演一桌浪漫的“烛光晚餐”,岂不美哉!”经我这么一鼓吹爸妈一致举手赞同。

我的想法刚说完,妈妈也提出了建议:“我们洗手时龙头下放只脸盆,洗好手,就都把水龙头拧的紧紧地,不让水水娃娃有偷偷逃出来的机会,这样一来脸盆里的水聚集多了可以拖地擦地板、浇花、冲马桶……我们就又节约了水资源啦。”但我又担心爸爸会不会做好,他可是我们家的“费水高手”呀!但偷眼看爸爸,他并不做声,说明他同意了。每次看见爸爸进洗手间洗手并顺其自然的把水龙头拧紧,我很开心,我希望“低碳家庭”会做的更棒!

这几天我突然发现,由于天冷冰箱里的东西不多,要知道冰箱储物如果达不到80%就特别浪费电源,我眼珠子咕噜一转,想出了妙招:废物利用。于是,我就拿起不再使用的堆积如山的硬纸板、牛奶箱,把它们做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贴上了各种各类的标签后,分类去整理冰箱。不一会儿,冰箱变得又干净又整洁,简直焕然一新,像脱胎换骨似的。这样,既帮助了我们,又节省了电源,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呀!

一星期并非漫长无比,也总有个头儿,经过这段时间的“低碳生活”,我觉得这种生活环境充满了环保的气息,充满了创意,充满了欢笑,我喜欢“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