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学高二会考知识点(合集5篇)
数学高二会考知识点合集
一、简单随机抽样
1. **总体与样本**
-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 个体:每个研究对象。
- 总体容量:个体总数。
-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样本容量为个体个数。
2. **简单随机抽样**
- 定义:完全随机抽取样本,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
- 特点:样本独立,无关联性和排斥性。
- 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计算机模拟法、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3. **样本容量设计**
- 考虑总体变异、允许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二、系统抽样
1. **定义与方法**
- 把总体排序,计算抽样间隔,随机抽取样本。
- 首个样本用简单随机抽样,后续根据间隔抽取。
2. **特点与应用**
- 对抽样框要求低,实施简单。
- 利用辅助变量可提高估计精度。
三、随机事件
1. **基本运算与关系**
- 事件的并、交、差运算。
- 事件关系:包含、相等、互斥、对立、相互独立。
2. **概率定义**
- 统计定义:频率稳定的概率。
- 古典定义:每个基本事件出现可能性相等的比值。
- 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元素概率的计算。
3. **概率性质与公式**
- 加法、差、乘法公式。
-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 二项概率公式。
四、解三角形
1. **掌握正弦、余弦公式及其变式、推论与三角面积公式。
五、数列
1. **等差、等比数列**
- 通项公式、前n项和与性质。
- 解题策略:明确目的推导公式。
六、不等式
1. **线性规划形式考察**
- 从实际问题中找不等式,画图求最值。
七、选修知识点
1. **简单逻辑用语**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命题与否定。
- 选择题考查,难度不大。
2. **圆锥曲线**
- 基础知识,通常作为压轴题。
- 简单求解曲线方程,后续问题复杂,不建议深入。
3. **导数**
- 公式、运算法则、求极值和最值。
- 主要考查导数应用,难度不大。
八、直线与方程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定义、计算方法与性质。
2. **直线方程**
- 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与一般式。
3. **直线系方程**
- 平行、垂直与过定点的直线系。
九、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1. **平行与垂直条件**。
2. **交点**。
3. **距离公式**。
十、反函数
1. **定义、条件与关系**。
2. **求反函数的步骤**。
3. **图象关系与性质**。
以上为数学高二会考知识点合集,涵盖了统计、概率、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逻辑用语、圆锥曲线、导数以及直线方程等多个重要主题,为备考提供了系统性的知识点总结。
B. 高中数学会考知识点有哪些
内容如下:
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对集合,时,必须注意到“极端”情况:或;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4、“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5、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否’者‘否定’也”、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充要条件。
C. 高中数学会考范围
高中数学会考范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数学1”至“数学5”五个模块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 2”个
2、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4、常用逻辑用语:或、且、非:充分必要条件
五、平面向量
1、坐标运算
2、重要结论
六、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
2、解指数、对数不等式的方法
D.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大全
知识掌握的巅峰,应该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在你把所有知识重新捡起来之后。这样看来,应对高二这一变化的较优选择,是在高二还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意识地把高一内容从头捡起,自己规划进度,提前复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数学 会考知识点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大全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轴相交的直线 ,如果把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 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 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 与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
过两点(_1,y1),(_2,y2)的直线的斜率k=( y2-y1)/(_2-_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 方法 。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 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为 ,
⑵斜截式: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 , ,① ‖ , ; ② .
直线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
(1)平行 A1/A2=B1/B2 注意检验(2)垂直 A1A2+B1B2=0
5、点 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 ;
两条平行线 与 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 .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 相离 ② 相切 ③ 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 ①方程 (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 ③ e= 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 a2=b2+c2 ;
2、双曲线:①方程 (a,b>0) 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 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 或 c2=a2+b2
3、抛物线 :①方程y2=2p_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焦点F( ,0),准线_=- ;③焦半径 ; 焦点弦=_1+_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 , . (1) ;(2) .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bcosθ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3、模的计算:a= . 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平方
4、向量的运算过程中完全平方公式等照样适用:
三、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_、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 o'_'、o'y'、使∠_'o'y'=45°(或135° ); (2)平行于_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 ;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 ;③体积:V= S底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
⑷球体:①表面积:S= ;②体积:V=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四、导数:
1、导数的定义: 在点 处的导数记作 .
2. 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 在点 处切线的斜率
①k=f/(_0)表示过曲线y=f(_)上P(_0,f(_0))切线斜率。V=s/(t) 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 ;② ;③ ;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那么 为增函数;如果 ,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如果已知 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 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
②求方程 的根;
③列表:检验 在方程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求 的根; ?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五、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⑵逆命题:若q则p;⑶否命题:若 p则 q;⑷逆否命题:若 q则 p
注:
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否定形式是 ;否命题是 .命题“ 或 ”的否定是“ 且 ”;“ 且 ”的否定是“ 或 ”.
3、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 :命题形式 p q; p q p q p q p
⑵或(or):命题形式 p q; 真 真 真 真 假
⑶非(not):命题形式 p .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 “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全称命题p: ; 全称命题p的否定 p:。
特称命题p: ; 特称命题p的否定 p: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小结
排列组合
排列P------和顺序有关
组合C-------不牵涉到顺序的问题
排列分顺序,组合不分
例如把5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排列"
把5本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组合"
1.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p(n,m)表示.
p(n,m)=n(n-1)(n-2)……(n-m+1)=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表示.
c(n,m)=p(n,m)/m!=n!/((n-m)!_!);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_2!_.._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
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
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
Cnm=Pnm/Pmm;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1;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
20__-07-0813:30
公式P是指排列,从N个元素取R个进行排列。公式C是指组合,从N个元素取R个,不进行排列。N-元素的总个数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阶乘,如9!=9________
从N倒数r个,表达式应该为n_n-1)_n-2)..(n-r+1);
因为从n到(n-r+1)个数为n-(n-r+1)=r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总结
集合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二数学期中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概括
★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的知识点分析
★ 高二数学圆的知识点
★ 2021年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
★ 高中会考数学知识点
★ 高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 高二会考是什么意思
★ 2017高二数学会考试题及答案
★ 2017高二数学期中考试必背的知识点
★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归纳
E. 高中会考补考数学知识有哪些
高中会考补考数学知识有如下:
1、高中会考数学知识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2、高中会考数学知识点:数列。
3、高中会考数学知识点:平面向量。
4、加法公式:P(A+B)=p(A)+P(B)-P(AB),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5、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6、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7、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F. 高二数学会考考试必考知识点
想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也不是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能做到有永不言败+勤奋学习+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明确地目标,而想成功也是应该有这个配方研制而成的吧!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数学 会考考试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数学会考考试必考知识点1
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a2/2,S=ch/2=c2/4(其中a为直角边,c为斜边,h为斜边上的高)。
若假设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分别为a,b,底为c,则可得其面积:S=ab/2。
且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知:底边c上的高h=c/2,则三角面积可表示为:S=ch/2=c2/4。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稳定性,两直角边相等直角边夹一直角锐角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垂线三线合一。
高二数学会考考试必考知识点2
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4)求反函数的步骤:
①将看成关于的方程,解出,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
②将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高二数学会考考试必考知识点3
1.定义法:
判断B是A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意图,再利用定义判断即可。
2.转换法:
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易判断时,可对命题进行等价装换,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
3.集合法
在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判断有困难时,可从集合的角度考虑,记条件p、q对应的集合分别为A、B,则:
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若A?B,且B?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高二数学会考考试必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二数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 高二数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考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大纲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上下学期知识点复习提纲
★ 高二数学会考集合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2)
★ 高二数学复习必背知识点归纳
★ 高二数学会考集合知识点总结(2)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