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冷知识类书籍大全
扩展阅读
送同学小礼物送什么 2025-02-02 09:53:46
k线基础知识什么是k线 2025-02-02 09:48:57

冷知识类书籍大全

发布时间: 2024-12-05 09:58:22

㈠ 你了解过关于书本的冷知识吗

我了解到的书本冷知识是书虱是一种典型的“书虫”。它主要是靠吃木头里的营养成分生存。但普通的树木的树皮太硬,书虱吸收不了木头里的营养,所以它喜欢去吃书籍。

㈡ 读书:《大脑使用指南》

大脑使用指南:其实你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里
赵思家

认知:是指人类大脑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与之互动的一种能力,包括且不仅限于感知、记忆、语言、情感和分析推理。
知识,绝对不会无趣;无趣的,只有错误的传递方式。
极简之后必是极繁——最优秀的设计便是让你无法意识到设计的本身。

解剖学——关于身体部位的结构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学科。
生理学——这些身体部位是如何一起工作并让身体正常运转的学科。
一个细胞或整个身体的形态总是反映出它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 Function follows form(形态决定功能)
总而言之,无论从整体或是单个器官,还是组织以及一个小小孤单的细胞,都围绕一个主题——结构和功能的互补(the complementarity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这一点如同一条基本规则:在我们的身体里,从大(如整个人体)到小(如细胞)都是有效的。
冷知识:人的身体里最小的细胞是红细胞,最长的则是神经细胞。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与细胞组织起来就形成了“ 组织 ”。当多种不同的组织联合起来在一起有了某种特别的功能,就会形成“ 器官 ”。多个器官又联合起来形成“ 系统 ”。所有的所有,无论是在细胞的层面,还是器官、组织的层面,所有单位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 体内平衡**(homeostasis,或者说稳态)。死亡就是完全地、无法逆转地失去体内平衡(extreme and irreversible loss of homeostasis)。
虽然真相只有一个,了解它的路径却有多条,但时间是条单行道,我们只有带着错误和问题不断前进,不断前进。

只有先知道了正常的仪器是怎么样的,你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才知道该怎么修、如何修才能减少对仪器的伤害。
神经系统相当于整个身体的联络和控制系统,它收集感知信息(对内和对外,对外指看到、听到、闻到什么,皮肤的感知等等,对内指身体的血压、血糖等等的变化)、对收集到的信息实时分析整理,给出决策,并由运动神经再将决定好的反应(譬如说迅速逃跑)执行下去。
神经系统 又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而负责思考、学习、记忆、情感等认知功能的大脑,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部分。 中枢神经 是指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而周围神经就是除此以外的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最重要的基本单位叫神经细胞。神经细胞这条大长腿叫作轴突(axon),为了让电流能够沿着腿传得更快,轴突一般都会被一种叫做“髓鞘”的东西裹住。髓鞘的主要功能是电绝缘。胶质细胞已知功能主要是为其他神经细胞提供支持、营养供给、维持稳定的环境以及绝缘。
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行为(为什么我会这么想、这么做)和发展(对同一个事物,小时候这么做,长大后那么做)为主的,简而言之,心理学研究的是“mind”。虽然神经科学也要研究人的行为,但研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神经科学家更关心的是,是什么导致了这个行为,并从基因、细胞、组织、系统、认知各个层面来研究它。

由耳朵里的前庭系统负责的平衡感知

860亿个神经细胞

文字错误:所以,还是得看看人的大脑
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
脑电图(EEG)

小脑的主要功能一点都不能忽视:它负责肢体动作,包括姿势、平衡、运动学习以及演讲。

颗粒细胞是最小的神经细胞之一,细胞体直径只有5~8微米,整个大脑的75%以上都是这种细胞,而小脑中的大部分神经细胞就是这种体积极小又极其密集的颗粒细胞,而且在小脑里的颗粒细胞是大脑中最小的神经细胞。
文字错误:而且在小脑里的颗粒细胞是大脑中最小的神经细胞。
小脑里的颗粒细胞接收了来自小脑之外最大的输入信号,也就是小脑苔状纤维,而这些纤维的另一头来自四面八方,最主要的来自大脑皮层,其次来自脊髓。
疑问:小脑相当于 MCU还是南桥?

最长的人类神经细胞是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它最长的分支叫胫神经(tibial nerve)。
严格地讲,最长的应该是正中神经(median neve)和尺神经(ulnar nerve)。
最小的神经细胞,是大脑里的颗粒细胞。

可以将胶质细胞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叫大胶质细胞(macroglia),包含有很多分工明确的细胞,比如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s)等等。 另一种神经胶质细胞,叫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作用相当于在脑和脊髓里的巨噬细胞。它的作用是清楚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损坏的神经。 另一大类胶质细胞叫小胶质细胞(microglia),相当于中枢神经系统里的免疫细胞。它的工作任务是清除脑和脊髓里的感染性物质和已经坏掉的神经细胞。
排版错误?:小胶质细胞处有两段

细思极恐的是,我们的显示器,其实就是在摄像头前面放一个“放像头”,这样的传输效率真的高吗?我们的虚拟现实,是不是走反了呢?
疑问:如果说,小脑就是人的 MCU或者南桥,主管外设,那么如何通过小脑来拓展外设呢?
文字错误:榴梿,应该是榴莲

疑问:视觉没有经过小脑?

滋味的这种情况叫视野缺失。
大脑被损伤的位置不同,所导致的视野缺失也是不同的。

双眼的两个优势相互牵制:如果想要更宽阔的视野,双眼就是分的越开越好;如果想要对一个运动的物体进行快速的追踪,就是最好让双眼靠近一些,有更多的重叠范围。所以,被捕猎的动物,眼睛位于身体的两侧;作为捕食者的动物,双眼靠的都很近。
对神经系统来说,眼睛是一个很昂贵的配件,不仅眼珠,连相连的神经纤维都非常精细,也占据相当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分析视觉信息需要占据大脑很多的分析资源。
疑问:视觉神经传送信号是串行还是并行?是否有冗余?

飞蚊症(floater)半透明漂浮物
近视的人特别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飞蚊症。

为了能够快速地分析这些信息,通过多年的学习,大脑会预先设计一些捷径,譬如说“人脸都是凸出来的”。
对于所看之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脑补”。倒不是因为“眼见不为实”,而是“脑见不为实”。因为人的眼睛“看”到的颜色,和我们“想”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如果看到网上说在图片里能看到超过多少种颜色就是四色视觉,都是骗人的。
备注:显示器都是 RGB 或者 RGBW,颜色配置都是基于三色视觉的,软硬件都无法识别或者显示第四原色,如何判断四色视觉呢?

会用来处理语言。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语言”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语言”和“视觉”之间,特别是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又到底有怎样不为人知的关系?
疑问:如果视觉就是为了辨别空间空间信息而存在,那么盲人的视觉皮层是不是仍然在处理这些信息?如果是,处理的信息又有哪些不同?

而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下,你还能够听清我的声音,不是因为我的声音比背景音大声,或是声音的性质完全不同,而是因为你的大脑将听觉注意力放在了我的声音上,并进行了过滤。在多种声音混杂的环境中,注意倾听某一种声音,在听觉神经科学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叫做“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

文字错误:图片中“将声波转遍为神经电信号”。应为“转变”
耳蜗 是将声音中的不同频率解码为神经信号的重要结构。把卷着的耳蜗拉直,位于耳蜗根部的毛细胞负责高频率声音的转化,而另一头的毛细胞,就是本来裹在而我中间的那个尖尖,负责低频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负责最高频的毛细胞的数量是要少于负责中频率区间的。所以听力的衰退是从对高频声音变迟钝开始的。
注意,真的会导致。

要想考得好,音乐要趁早,7岁分水岭,学了错不了。——赵思家
1993年原本的那篇论文,是说音乐能够使人的精神意象(mentalimage)和时间排序的能力变得更好。
精神意象 是指长期记忆中具备的感知信息。
科学家也发现,在儿时经过系统并长期的音乐训练,会在某些方面,帮助小孩发展认知能力。有帮助的认知功能包括推理、在多重任务之间相互切换、工作记忆、计划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很早就开始学乐器的音乐家和稍晚才开始学习音乐的音乐家的大脑成像发现,早学乐器的人胼胝体(corpus callosum,即左右脑之间相连的部分)的白质含量明显更多,而胼胝体是人类大脑中最大的白纸带。白质的区域相当于汇聚大脑中的“电线”的部分,起着帮助位于大脑区域的神经细胞相互沟通、共同合作的作用。片面一点说,白质更多,大脑不同区域的连接就会更多,沟通更有效,高级的感知认知功能就会更好。这个研究的结论是,7岁,是一个音乐学习的分水岭。

遮蔽效应(masking effect)。
用词“错误”:粉色噪音,粉红噪音。
备注:我又想起来以前找的粉红噪音和背景噪音了,的确对隔绝人声有好处。目前使用的方法是用另一种人声混合,但是时间久了会让耳朵疲劳。试一下用粉红噪音,时间会不会长一些?

“脆”这个食感,在文明开始之前,对于人类生存异常重要,因为它代表着水果、蔬菜的新鲜程度。

嗅觉的两个路径:

常说的食物的味觉,不仅仅是味觉,也有通过鼻后嗅觉这个路径而感受到的食物气味。
准确地讲,在进化的过程中,嗅觉用于生存的作用减弱了,而用来配合味觉感受更多美食的高级技能被强化了。

嗅觉的基本机制为锁——钥匙机制。鼻子内壁有很多很多的化学感受器。这些感受器连接着不同的细胞,进而连接着大脑里嗅觉皮层内的不同神经细胞。不同的神经细胞被唤醒,代表着对应的气味分子被闻到了。
丧失嗅觉往往是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的前兆。

一方面,每个人有400个基因专门负责不同的嗅觉感受器,而根据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些基因又有超过90万种不同的变化。
另一方面。什么是“喜好”呢?心理学中,喜好是指个人对一组物体在做决定时表现出的态度,或说,个人决定喜欢物件与否的判断。大脑决策系统在嗅觉喜好上有决定性的影响。

舌尖是对味道相对敏感的区域,因为越靠近舌尖,味蕾数量越多。舌头的表面是不平滑的,上面有很多小包包,在舌尖的小包包要小一些,越往根部越大。味蕾在这些小包包的表面,每个小包包有一到几百个味蕾。在人的舌头这么小的区域上就大约有2000到5000个味蕾。实际上,所有的味蕾都可以识别所有的味道。

直接负责“接待”这些化学物质,并将这些化学物质所带来的信息,变成大脑能听懂语言的“工作人员”是味受体细胞(taste-seceptor cells)。每个味蕾里含有50到150个这样的味受体细胞。这些味受体细胞上又有很多很多接受不同信号的感受器。
舌头只是负责检测化学物质的,只有大脑才能给这些化学物质赋予真正的意义。

颜色的联想影响了味觉。

花椒所含有的羟基甲位山椒醇激活了皮肤下的神经纤维 RA1,而 RA1纤维正好负责中等区间的振动频率。

这种凉凉的感知是因为薄荷里面的薄荷醇。
人之所以会感受到温度的变化,热的还是凉的,是因为在所有负责感受和传递冷热的神经细胞里有一种叫 TRPM8的感受器。TRPM8是一个电压控制离子通道蛋白,当温度变低时,这个门就会被打开,允许钙离子进入细胞。当阳离子进入细胞后,形成电流,然后会沿着神经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神经细胞。
但是外界温度的改变不是能让 TRPM8开门的唯一因素。薄荷醇也可以在常温下激活它。除了薄荷醇,桉油醇和人工合成的超强致凉物 icilin,也能让人和动物感受到凉的感觉,比薄荷醇强200倍。
疑问:桉油醇比薄荷醇强200倍吗?
疑问:人感受到的是温度,还是温度的变化?人能不能感受温度变化的变化?
感知热(温度升高)也一样有相对应的们(离子通道),叫 TRP-V1,也是通过让钙离子通过来传递信息的,但是钙离子是从里面往外流,而不是从外面往细胞里面流。辣椒里的辣椒素(capsaicin,又名辣椒碱)就是靠直接与 TRP-V1作用,产生“热”的感觉。
发炎的五个主要迹象:热、红(redness)、肿(swelling)、痛(pain)、和功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
冷暖实际上不属于传统五种感知的任何一种,而是专门属于冷暖感知。

现在我们认为痒是有别于疼痛的一种感知

胃泌素释放肽、钠前体肽 B(natriuretic precursor peptide B,简称 NPPB)和神经介素B(neuromedin B,简称 NMB),这三种神经肽在大脑感知瘙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文字错误:natriuritic 应该是 natriuretic

发痒的认知机制是什么,到现在也是一个未解之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触觉或者痛觉的感知。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独立于疼痛之外,只负责痒的神经细胞。这些痒痒神经比疼痛神经传导速度慢很多,而且它每一个末梢所能感应的面积是疼痛神经覆盖面积的600多倍。

简单来讲,美是一种引起人的愉悦感的物质属性。“认为一个事物美”,可以被看成一个行为或是大脑的一个认知活动。无论你是谁、对象是什么、在什么时刻,这个活动都是有一定的共通性的。而从神经科学角度来定义美的这类研究,叫神经美学(Neuroaesthetics)。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靠近演化心理学:“追求之后,有提高生存和繁衍的事物便是美的。”

最近我从台湾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学科普书籍《都是大脑搞的鬼》上看到几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提到了卫生环境对人类对异性颜值的喜好的影响。
结果显示,来自卫生环境好的国家的男士认为脸部线条柔和的女性更美,而来自卫生条件差的国家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更 man 的女性。对女性来说也是这样。
疑问:一定是卫生环境的影响吗?和经济发展情况有没有什么关系?
过高的睾酮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疑问:是睾酮过高导致免疫力下降,还是免疫力下降导致睾酮过高?
较差的生活卫生条件,会导致男性体能的睾酮降低。
文字错误:体能的睾酮?体内?
疑问:到底是谁在影响谁?
思考:按照实验结论,能够得出的是,卫生环境越好,人对异性的偏好越偏柔和。如果睾酮与 man 正相关,那么人对异性的偏好是低睾酮,对应高免疫力。卫生环境越差,人对异性的偏好越 man,即高睾酮,对应低免疫力。

通过分析参与者的脑成像,发现前额皮层的旁扣带回皮层(paracingulate cortex,缩写 PCC)似乎与决定是否有好感有关。另外,无论你喜欢哪个类型的妹子/帅哥,当看到一张普遍都觉得很“性感”的脸,你的腹内侧前额皮层(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会变得活跃。

所以,他的结论是,亲嘴,不仅和手有关系,还跟脚有关系。
疑问:习惯右手与习惯右脚是正相关吗?

精神疼痛可能和悲伤或者抑郁更加相似,而非物理疼痛。

有两个激素和这个行为有一定的关联,一个是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影响着男性的生殖和社会行为,另一个是有名的多巴胺,它在性冲动、奖励和愉悦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整个性爱过程,极其主观,感官信息非常“不正常”,可以说很多大脑功能在性爱过程中都像是没有正常运作似的,譬如说,平时我们常常炫耀的理性思考。
性欲,是一种行为冲动,而性高潮是自主神经系统下的生理现象。换句话说,前者是由意志支配的,而后者不是受意志支配的。

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孕吐,孕吐只是一个副作用呢,还是它有实际的功能性意义,现在我们并不确定。我们所知道的是,孕吐这开头3个月对胎儿发育特别重要,因为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时期。而日常饮食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可能带有些微量的毒素。虽然拥有成年人身体的孕妇自己已经习以为常,但毒素进入血液后,就会打断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
最近有一个新理论便认为,孕吐是为了让身体摆脱一些可能会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有害的食物。控制呕吐的大脑区域叫作呕吐中枢(postrema),重要的是这个区域不受血脑屏障的保护,所以它可以检测血液里的毒素。同时孕妇体内的血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浓度大大增高,而这又会使呕吐中枢对毒素特别敏感,所以频繁地引起恶心感。
当然咯,正如之前所提,这些所谓的毒素对孕妇本身可能不算什么,而且胎盘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所以也不要因为这个理论的腔调而被惊吓到。在过去生存环境恶劣时,孕吐可能有一定的生存优势,但现在估计也只是让本来就有些疲惫和焦虑的孕妇更加不舒服罢了。

结果发现,孕妇的记忆测试成绩比三个月前的测试平均要低11.7%,换句话说,肚子越大记性越差。

譬如,把一个事物放在桌面上,患者却说看不见,但是如果朝他眼睛来一拳头,患者却灵敏地避开了,说明他能看见,但没有意识到。

你是什么时候注意到自己在思考的呢?虽然思考并非“不开口的自言自语”,但如果你特别注意思考的过程,不难发现,脑海里似乎有一个声音,而这个声音承载着你的思绪。在学术中,这个思考的声音叫“inner speech”,直译就是“内心的演讲”。
现在大致认为“说给自己听”对以下四个重要的认知活动有明显的优化作用(或说是个强有力的助攻),譬如说能够加强自我存在感,对智力进化发展也有帮助,还能够对记忆的存储和提取,甚至对数学能力有好的影响。

思考:我一直认为这种“说给自己听”,其实是把抽象的思维具象化,是最快捷最省力的一种。具象化至少有两个好处:

“幻象可视缺失症”(aphantasia)。“在脑海中看得见”的能力,中文媒体译作“心眼”(mind's eye)。
思考:首先说文中的提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构建完整场景时好像突然出现了障碍?但是又好像能建立,建立的不是重现整个场景,而是自由造型?是因为调用错功能了吗?可以刻意的去尝试去调取记忆,复原记忆中的场景。没问题,出现问题的是,对于当时场景的复原,空间位置大于色彩信息,很多的色彩信息都丢了,只有位置信息。似乎所有的信息都需要读取重构,而不能整体生成?也可能是注意力过度集中?然后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无意识的感受到其实自己在播放场景,但是主动生成时就又遇到困难了,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功能吗?

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简称REM)

疑问:如果大脑和身体不是同步休息的,比如说因为供氧或供能的缘故,那么打断非 REM 睡眠,会不会导致身体的休息质量下降?
排版错误?:好了,咱们来到最无聊的部分——睡眠的神经机制。……
然后呢??? 来源

这个解释很有意思,就是大脑在整理存储的信息,梦就是个中转站,短期记忆,类似于内存。

一个关于精神创伤后的睡眠研究给这个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这个研究发现,在经历创伤后,如果马上就去睡觉,精神创伤将会更严重,而对创伤的记忆也更加深刻。所以,这个研究建议,当发生事故后,应该让受害者醒着,并不断和他们交谈数个小时,即使他们的确很难过,但在创伤后保持清醒,避免睡眠,将会有效地避免创伤记忆的巩固。

小孩的大脑面积(把所有的沟回平铺)与两个家庭因素(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正相关。

当你手握地图努力分析的时候,你的大脑也在看地图。这个地图是由数种负责探测不同定向特性的神经细胞组成的。最基本的四个单位细胞:

定位细胞本身在脑中所在相对位置与对应的定位野并无直接联系,也就是说,两个相邻的位置细胞可能所对应的实际地理上的定位野并不相邻。
位置细胞不仅仅对个体“意识到在哪儿”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更对“记住并回想这里是哪儿”和“是否来过这里”有重要作用。

由等边三角形构成
普遍认为它是通过“多个细胞的叠加来确定位置”的。

虽然方向细胞负责方向的认知,但定向细胞其实跟地磁场不熟!

疑问:大脑里有没有类似晶振的结构?
注意力(attention)是影响时间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大脑里的奖励系统才是真正的欲望之源。
标准地来说,瘾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知道这个行为会有不好的影响,也还是难以停止。
上瘾说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大脑的奖励系统(reward system)出现了问题。奖励系统是很多个相互连接的大大小小的大脑区域,主要位于大脑里面中央偏下方和脑门的位置。
“多巴胺”也常常被科普成“快乐分子”,因为它和愉悦这种情绪的产生有很重要的关系;而“乙酰胆碱”在大脑的教育部门有很重要的作用,肩负着让大脑有学习能力的重任。
尼古丁长得很像“乙酰胆碱”,于是常常鱼目混珠。同时尼古丁还会间接地让相关部门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瘾,在大脑里不是一个开关,更像是一个错误的行政规则。

艾克曼最出名的就是他在1972年提出的基本理论:即使是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人类群体中的表情也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而最基础的情感为六个:高兴、悲伤、惊讶、愤怒、厌恶、恐惧。
不同的表情代表着不同的情绪,要识别表情,就得理解什么是情绪。大脑中,负责情绪的区域不仅仅是大脑的某一处,而且是由一个系统负责,叫做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这个系统同时也与其他的认知功能有莫大的关系,如行为、动力、识路、短期记忆以及嗅觉。
杏仁核(amygdala)对“恐惧”这样的消极情绪的情感识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什么是“不知道什么是恐惧”。具体来讲,病人可以识别其他的表情,如这五个基础表情,但唯独不能理解、不能识别、不能解释什么是恐惧。实际上,失去恐惧的本能的人,往往无法识别危险、恶人。
疑问:“不知道什么是恐惧”的人,对风险是如何理解的?

可以,人的视觉信号和语言信号会激活不同的大脑区域,这些区域在人与人之间还有高度的一致性。

既视感,是指一种当人在清醒的状态下第一次见到某物某景,却感到似曾相识的现象。
神经科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因为记忆的存储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导致大脑把刚得到的感知信息当成了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的回忆。
和“既视感”相对的还有一个叫 Jamais vu(旧事如新)的现象,即看见熟悉的事物(如文字)却感觉非常陌生的现象。

这个手术最重要结论是,大脑,是可以移植到其他身体而不产生免疫排斥的。

这本书的确如作者所说,是个“标题党”,很多一开始看到的问题,并没有在后面得到解答。但是正像自序中所说的那样,这是本科普读物。通读下来获益匪浅,不仅纠正了我不少以前的错误,也产生了很多新鲜的想法。
然后,作者好萌啊23333

接下来想看的相关的一本书是《贪婪的大脑》,还没有买。

㈢ 比较污的冷知识

比较污的冷知识

比较污的冷知识,在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多看一些有趣的电视节目,也可以阅读一些有趣的书籍,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很多小知识我们是不知情但是有很有意思的,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比较污的冷知识。

比较污的冷知识1

1、震动棒原本有着别的用途

震动棒在19世纪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原本是被用来减轻癔症的。然而现在,我不建议你拿走某位姑娘的震动棒看看她是否会陷入癔症之中,这太危险了。

2、精子比例及生命力

健康成年男性的一茶匙精液中含有3亿个精子。然而,只有一个胜利者能够让女性的卵子受精,它能够在你的体内存活整整一周。

3、啪啪啪后人们做的第一件事是……

不是拥抱,也不是睡觉,而是……刷朋友圈和逛微博——36%的35岁以下的人会这么做。希望他们不是在发照片!

4、拥有性生活更多的是女性

以为男性比女性的性生活更多?错了!据不可靠调查,女性的性生活平均比男性多百分之十七。

5、最长的高潮

即便男性的高潮一直以来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即便大家都知道女性不那么容易高潮,但其实女性的高潮才能笑到最后——次数少而质量高。女性的高潮时间平均持续20秒,比男性的6秒多14秒。

6、高潮对你们有好处

高潮对你们的健康有好处!它们能降低女性的心脏病、中风、乳腺ai甚至是抑郁的概率。所以尽情寻欢作乐吧!

7、性锻炼并非谬误

性也是一种锻炼!三十分钟的活跃性生活能够帮助你燃烧两百大卡热量,你甚至还能在锻炼的时候达到高潮。

8、女性比外表更火热

虽然直女自称只会被男性唤醒性欲,但事实上大部分女性会被她们看到的每一种性刺激唤醒性欲,包括男性和女性的裸体、异性恋和同性恋性交甚至是动物性交。

9、性会让你变得肮脏(好的方面)

当人们被唤醒性欲的时候,他们不大可能会觉得某些东西很恶心。不懂情事的少男少女总觉得性很恶心,但他们一旦开启这扇大门,口味会越来越重。

10、你的大脑如何对性作出反应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利用fMRI扫描仪,发现当你的不同敏感地带被刺激的时候,大脑的不同部位会变得活跃。

11、性生活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激素令你难以尿尿

是否注意到性交过后很难尿尿?你的身体会在高潮的时候释放出抗利尿激素,阻止你像往常那样尿尿。不要憋太久,否则你会面临感染风险。

12、为何怀孕这么难

准备要孩子的时候才发现,平时那么努力避孕,现在怀孕却那么难!大部分情况下,一名女性一个月只释放出一枚卵子。

13、美国青少年的性交现状

根据调查,美国青少年在19岁的时候,就已有百分之七十一的人有过性生活。

14、在性交期间打电话

女人能够进行多项任务!一项调查发现,至少有百分之十二的女性承认她们会在性交期间使用手机。不知道她们的另一半作何感想。

15、孩子何时失去童贞

平均而言男孩会在16、9岁破处,女孩会在17、4岁破处。

16、谈论性生活

越公开谈论性生活的人实际上对他们的性生活越满意。言之无物的吹牛人士除外。

17、你不是唯一一个被食物唤醒性欲的人

觉得食物很性感?某些人承认当他们想到食物的时候,会感觉到和性交期间一样的性欲。这也许也是某种恋物癖。

18、身体形象在性交中很重要

一个与肥胖女性有关的小调查发现,那些接受自己身体的人性生活更满足。所以请欣赏自己的身体,否则你的性生活会很痛苦。胖美眉会让男人更温暖舒适,骨干美眉有时会让男人觉得有些硌人。

19、性能增加你大脑的阈值

一项发表在《性学研究期刊》上的研究认为,一个人的痛苦阈值在性欲唤醒期间大大增加了。

20、你的大脑在性交期间会关闭一部分

根据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大脑中与恐惧和焦虑有关的`杏仁核会在女高潮期间关闭,以便让你专注于性生活。

比较污的冷知识2

1、中世纪时期西方教会对婚姻和性的规定特别严苛,必须一夫一妻,而且不准离婚。对于什么时间打炮和什么姿势都有严格规定。

比如只许用一种姿势进行夫妻生活(“传教士姿势”),用其他姿势就是犯了肮脏的罪。

2、 非洲布什族、哈登塔特族的女性中流行一种“美”的方式叫弯椎,即弄弯脊椎使得女子腰塌下去,臀部便更挺翘,更撩人。这种“美”比我国古代的裹脚,欧洲流行的束腰还残忍。

3、冥王星自发现到现在还没有环绕太阳一圈,就被剔出太阳系了……

冥王星是在1930年2月18日被发现的,它绕太阳一圈需要248、09年,所以,它将在2178年3月23日完成它首次环绕太阳(自发现以来)。

为什么冥王星的速度会这么慢?

第一,冥王星的平均环绕距离是59亿公里,远远大于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地球为1、5亿公里);第二,冥王星的轨道是高度倾斜的,它以17度的倾斜角度环绕太阳。

4、巴拉圭的国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和反面都不同的国家。

5、阿拉伯人养羊不只是用来吃的 。

美军无人机经常能拍到他们在旷野上啪啪他们的羊,他们发现无人机之后,经常是一群人提着裤子拿石头追着无人机打……

6、关于袋鼠,有一个很污很残忍的真相。

这是前段时间一个感动人生的袋鼠故事——公袋鼠抱着死去的母袋鼠,边上还有小袋鼠,这个故事赚取了好多人的眼泪,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动物界的温馨场面。

但动物学家们知道真相,并决定说出来恶心大家——仔细看图,公袋鼠勃起的丁丁出卖了它,有专家认为母袋鼠的死,是因为生病被强x导致的。

7、法国人浪漫有可能是因为有病,真的,有病……

法国人是天生的浪漫主义者,浪漫的没边儿,甚至有点泛滥……我们很容易看到大街上放肆的激吻,或者街边振动模式的车子……

为什么法国人如此的浪漫呢?

有专家认为,这是法国人统一患上的一种疾病——钩虫病。

众所周知这是猫咪独有的疾病,而法国人又恰好都是猫奴……法国有着1070万只喵星人,巴黎基本都被喵星人霸占了,事实证明法国人钩虫病的患病几率异常高。

这种病带来的后遗症就是——人可能稍微傻点儿,然后就是性欲旺盛。比如每一个法国人兜里面肯定都有避孕药(套)。

8、乌龟能够吸入自己排出的屁。

9、迪士尼公司播出《公主与青蛙》后,有50多名儿童因感染沙门氏菌住院治疗(因为试图亲吻了青蛙)。

㈣ 10本刷新我们认知的大自然科普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接近自然、了解自然,除了去旅行、去探险以外,看书也是一种选择。
本期书单关键词:【自然书单】,刷新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拓宽我们的知识边界。
1《看不见的森林》
这是一本文字优美,且又充满知识点的自然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在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地域虽小,却包含着大自然匪夷所思的精密设计和生物间智慧的博弈。
一页页地翻下去,我们一定会惊叹这块由岩石和落叶组成的地方居然涵盖了地球数十亿年的生物史。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看不见的森林》就像是一个见微知着、以小见大的放大镜。
通过这个生物生态网,我们将见识到森林中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这个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伟大生态系统。
2《所罗门王的指环》
事实比任何贫瘠的想象都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
这部书之所以叫《所罗门王的指环》,是因为洛伦茨希望我们与传说中所罗门王一样,凭借一枚指环就能与鸟兽虫鱼、世间万物交谈。
其实,《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部关于动物的冷知识,每一页都能让我们大受震撼。
比如,寓言故事里狡猾的狐狸,其实还没有狼和狗聪明。
鸟类不是只喜欢同类,甚至会爱上人。
和平鸽不仅不热爱和平,甚至经常在同类之间大打出手。
大白鹅之所以见谁都敢干架,是因为它看什么都是一丁点儿大。
如果你对动物世界感兴趣,这本书将成为你的“所罗门王指环”,绝对会让你在不经意进入生动有趣的动物奇幻世界。
3《发现之旅》
在过去,自然科学是一门非常贵族的学科。
因为科学家们需要带一队人马,跋山涉水,到达远离人类日常活动的区域。
更远的,甚至要到地球的另外一头去收集普通人没见过的昆虫、矿石、花木,甚至是动物。
如果不是贵族阶层,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事。
《发现之旅》这本书就像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详实而有趣地记录了过去三百年的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
每一趟旅程都不虚一行,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都收获了重要的科学新知。
旅行探险图纸的很多物种素描画、物种标本,至今还收藏在伦敦自然史博物馆。
4《云彩收集者手册》
在晴朗的天气,抬头看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晚上可以看星,白天可以看云。
但是,我们普通人很少关注云彩背后的神奇自然现象。
《云彩收集者手册》这本书不仅分享了各种奇特的云彩照片,还带领我们弄清云彩的分类和云彩背后的秘密。
比如常见的云彩有积云、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积雨云等等。
当然,收集云彩并不等于要占有它。
我们要做的,只是去看,去记录。
看完这本书,偶然间我们遇到一种特殊的云,随手拍下来保存在相册里,这种云就被我们“收集”到了。
这个就像集邮一样的过程,便是云彩收集者最大的乐趣。
5《奇怪的生物图鉴》
严格地说,《奇怪的生物图鉴》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册生物图鉴,是一部生物科普绘本。
这本书用拟人化的图文解说,介绍40种生物不为人知的冷门知识。
这40种生物有空中啄木鸟、翠鸟,有水里的鸭嘴兽、格林兰鲨,有常见的鸽子、壁虎、浣熊,还有传说中科莫多巨蜥、裸鼢鼠等等。
这些生物有熟悉的、也有第一次见的,有可爱的、也有匪夷所思且可怕的。
虽然文字不多,但每句话都是知识点,只要拿起来就会一口气读完。
6《DK博物大网络》
今天,我们和数百万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
生命的缤纷多彩、多姿多样,构成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世界。
但是,随着漫长的生物演进,很多物种就像昙花一现,甚至来不及被人类认识,就已经成为化石。
作为DK网络系列最为有名的《DK博物大网络》,用6000张高清图片,介绍了5000多个物种,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认识一些我们从未谋面的物种。
《DK博物大网络》仅电子书就有300多M,书中从地球起源的矿物岩石,到菌落植物,再到飞禽走兽,几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物种,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但是,不推荐买实体书,458元的高价远远不如电子书看起来更合适。
7《冰冻星球》
纪录片《冰冻星球》是BBC耗时5年制作的,真实记录了正在逐渐溶解的地球两极,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各种生物的行为。
《冰冻星球:超乎想象的奇妙世界》这本书,把7集纪录片浓缩在7个章节中,选用数百张经典图片,带我们去领略人类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的冰冻世界。
地球两端这些被冰雪覆盖的极寒地区,是地球上最不适宜生存的地方。
然而,这里历经数千年的奇妙演化,居然还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近乎地球上最艰难的生存环境中,竟有几十种能绽放出绚烂花朵的植物。
这或许就是阅读自然类科普书籍的奇妙地方,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惊喜和意外。
8《大灭绝时代》
地球诞生以来,已经出现了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六次生物灭绝已经开始。
《大灭绝时代》这本书共13章,每一章都以某一物种的演进和灭绝展开
前五次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来自气候骤变、小行星撞击等无法抗拒的外力。
那么,现在正在进行的第六次大灭绝,则来自人类的行为。
人类的早期行为直接导致很多大型动植物灭绝,而现代全球化生活方式则导致全方位污染使物种急剧灭绝,也最终将给人类自己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如果人类依然狂妄而不自知的话,大自然一定会用事实告诉我们结果是什么。
9《花卉圣经》
16世纪,德国有一个人计划搜集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建造一个人间“伊甸园”。
这个庞大的工程即使现在看来,也是一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事情。
最终,得益于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西方的贸易和掠夺走遍了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
这个梦想中的人间“伊甸园”,最终建成为当时阿尔卑斯山北部的第一大植物园。
虽然花园最后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花园里的那些植物花卉都被人完整地刻画了下来。
《花卉圣经》这本书中的179种花卉图谱,不仅代表着植物图谱绘画的最高水准,更是人类探索发展和冒险精神的见证。
10《杂草的故事》
5月底,上海有位博主发文说在小区封闭里两个多月,在小区里绕圈散步时,开始研究了野生野长的杂草。
57天下来,他发现小区里的野草居然有86种!
其实,在人类的世界里,相较于美丽华贵、香气逼人的花朵,以及可食用的各种农作物,杂草一直都是被人类忽略的角色。
但是,在古代,杂草不仅地位重要而且身负重任。
从《诗经》里的蒹葭萋萋,到《离骚》里的秋兰香草,再到《李尔王》头上的草冠,还有《本草纲目》里各种各样的草药,杂草一直都不曾远离人类的视野。
《杂草的故事》这本书,不仅教我们一一认识300多种草本植物,还通过很多历史、文学和民间故事,为杂草正名立传。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㈤ 5本让人书籍震惊的冷知识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只知识渊博的我,直到我偶然间看了以下5本书。书中的冷知识,简直让我震惊得不能自已,并且很有趣味,回味无穷。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它就充斥在我的周遭,我却没有一双发现它的眼睛。

01《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

豆瓣评分:7.7 (61人评价)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是不信的。

走神也能成为艺术,甚至科学?开玩笑吗?

但是认真读过后,我竟然觉得它说得很有道理啊。

原来走神并不是无所事事,走神的时候大脑反而更加活跃,容易突发奇想。偶尔的神游可以让我们瞬间拥有穿越的超能力,天上地下,过去未来,全都不在话下。

而走神的另一种形式——梦,激活了我们的潜意识世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内创造了新的领地,每一次走神都像是在开拓地图的未知部分。

所以,整本书的结论就是——爱走神的人更有创造力!

我顿时觉得,自己如此卓尔不凡的才华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

每次我在看书的间隙时走神,就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的乌托邦中,我可以和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作者对话沟通,无所不能!

所以偶尔给自己的大脑一点自由,让他尽情地去走神、去玩耍、去创造吧。说不定它走神回来的时候,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呢。

02《肠子的'小心思》

朱莉娅·恩德斯

豆瓣评分:8.9 (581人评价)

这是一本超级有趣的科普书,作者是一位德国的90后美女生物学博士,而书中的插画全都来自于她的妹妹。

我本来有点怀疑,这么年轻的作者靠谱吗?但是看过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本科普书,不仅十分靠谱和实用,竟然还有点可爱。

原来肠子在身体里虽然一直默默无闻,但是却勤勤恳恳地维护着我们身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正常运作。

而且看似沉默老实的肠子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这些小心思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肠子有着自己的口味偏好,你的身体需要什么样的食物,其实都是肠子决定。比如它偏爱极易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但是却对甜食又爱又恨。每次吃甜食,肠子里就仿佛经历了一场激战。

这种小心思有时还可以影响我们的大脑。“牵肠挂肚”这个成语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如果肠道出现问题,真的会导致我们情绪低落。

这样的科普书,我真希望作者再写一打,让我再挨个认识一下自己的心肝脾肺肾。

毕竟我真的还想健康地再活五百年。

03《扪虱谈鬼录》

栾保群

豆瓣评分:8.3 (881人评价)

作为一只顶天立地的我,我是不相信什么怪力乱神的。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我觉得他的视野很高,他不仅看透了鬼,也看透了人。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鬼分为一定要害人性命才能转世投胎的恶鬼,以及天性纯良,开朗豁达的好鬼。

而这不正代表着我们的人间百态,世俗生活吗?

比如这本书中最有趣的,是一本食料簿。

地狱的冥司在里面记录每个人一生所能享用食物的全部品类和数量。

如果一个人平日里暴饮暴食提早吃完了限额,就只能早早去见阎王了。

这不正是在说人类的贪欲吗?贪念一起,后患无穷。

所以说,人变成了鬼,仍然是生命在阴间的延续,情尚在,恨犹存,贪不灭。

活着的时候,我们可能看不穿生命的本质,但是看看这些鬼故事,人间的温情或凉薄反而一览无余了。

04《幻想图书馆》

寺山修司

7.6 (1711人评价)

就像标题一样,这本书就是作者大脑中各种幻想的集中陈列。

因为作者随随便便拾起一个话题,往往就可以引发无限的联想,从而写出一部网络全书来。以至于我总是忍不住想要打开作者的大脑,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

当男人拥有后宫时

受虐狂电影民俗学

月夜下独自阅读的狼人入门书

……

这本书就好像一个奇幻马戏团,一个个你从来没见过的猎奇角色,逐一粉墨登场;

又好像推开一扇隐形的门,走进了神秘女巫的杂货店,随便拿起一件就是一段故事。

这种恶趣味和冷知识的结合,让我觉得,在可读性和趣味性上这本书确实达到了满分。

做一个有趣且无用的人,或许作者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怪诞却真实,疯魔却直白。

世界疯狂旋转,你我尽在其中,似看客,似戏子。

05《剑桥倚天屠龙史》

新垣平

豆瓣评分:8.2 (6606人评价)

剑桥中国史系列什么时候出了一本《剑桥倚天屠龙史》?我揉了三次眼睛确保自己没有看错。

我试着打开看了看,书里的一切都有模有样,引用、翻译、考证一个不缺,全书用标准的剑桥论文格式,将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写成了一部详实的历史书。

然而书中却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乌龙,比如张无忌的明教成了千里转进的红军;张五侠和殷素素的爱情,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实例;就连少林寺的三位圣僧,也被写成了三体问题的研究者……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山寨书,而是作者玩的一场大型文字游戏,用最严肃的正统历史学套路,来写作最不正经的武侠历史。

你完全不需要读过金庸先生的书,就可以被这本书笑出眼泪来。因为这本书已经成为了一次流行文化的狂欢,脑洞大开的盛宴。

我其实很羡慕这种状态。

那是一种把很多的书真的看懂了,吃透了,才能拥有的随心所欲,天马行空。